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

第33章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斯佩鲁斯”号和“怀特霍尔”号搜索着3 艘敌艇的下潜水域。由于船队螺旋桨噪音嘈杂,两舰的声呐一直没有捕捉到目标。SC 一129 护航运输队作90°大转向。将抢到前方待机的“狼群”甩到了队尾,护航运输队的警戒幕露出了空档,迫切希望护航舰只火速归队。9 艘敌艇不会善罢干休,天一断黑,它们准会追上船队,闹个天翻地覆。麦金太尔号等待着时机,船队的桅尖从水天线处刚刚消失,他就带领两舰,匆忙离开了狩猎水域。
  “赫斯佩鲁斯”号高速行进,很快就在护航运输队左右方占取了有利位置。麦金太尔号认定,这是“狼群”的主攻方向。两小时过去了,“怀特霍尔”号的无线电首先打破沉默,报告发现目标。“赫斯佩鲁斯”号迅速调整了位置,使己舰雷达搜索面能够覆盖“怀特霍尔”号出列后留下空白区。一会儿,“怀特霍尔”号的雷达失掉目标,改用声呐搜索。“麦金太尔”号刚派“铁线莲”号前去支援,“窄叶越桔”号又报告说,它的雷达同样发现了敌艇。面对险恶的形势,麦金太尔镇定自若。他想,“狼群”攻击在即,唯有收缩防线,才是上策。把护航舰只派走,一味扩大搜索范围,敌艇倒有趁隙突破警戒的危险。于是,他当机下令,让“怀特霍尔”号和“铁线莲”
  号迅速返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麦金太尔一夜未眠,等候着“狼群”攻击的消息。然而,一连几个小时,敌艇都未露面。13 日,SC 一129 护航运输队驶出了“黑窟”,受到了岸基飞机的保护,“狼群”不敢接战,只好垂头丧气地撤出战斗。两天来,HX 一237 护航运输队在“比特”号护航航空母舰的护卫下,与另一支“狼群”展开了激战。从“比特”号上起飞的箭鱼式飞机和解放者式超远程飞机引导护航舰只,击沉了“U 一89”号潜艇和“U 一546 ”号潜艇。13 日中午,船队同样驶出了“黑窟”。至此,36 艘德国潜逛组成的强大封锁线被彻底摧毁,SC 一129 慢速扩航运输队和HX 一237 快速护航运输队双双抵达英国本土,总共只损失了5 艘商船。其中3 艘,还是在掉队的情况下被击沉的。
  “U 一223 ”号潜艇没有沉没。“赫斯佩鲁斯”号的身影在夜幕中消失之后,瓦奇特立即组织了抢修。经过12 个小时的疯狂努力,潜艇于次日凌晨4 时开始返航,12 天后,终于返回圣纳泽尔基地。瓦奇特把作战经过向上司作了汇报。邓尼茨在战时日记中写道:“就我们所知,敌所有护航舰只都装备了10 厘米波长的新式雷达,而我方却无法截住这样短的电波。因此,敌人睁着眼睛,而我们无异是瞎子。我们不能再利用坏视界攻击船队了,这一点已为打SC 一129 和HX237 护航运输队的经验所证实。至少有11 艘和船队接触的潜艇在天黑以前就被发现、驱逐,这是极大的百分比。显而易见,敌方必定用惊人的准确性侦察到了所有和它接触的潜艇。。。既然这样大规模、迅速的侦察为前所未见,则敌方使用了有效的新式装备,乃是无可置疑的了。”
  SC 一129 和HX 一237 护航运输队驶出“黑窟”后5 天,德国海军情报部又破译了一份密电,掌握了下一个东行的护航运输队的位置。邓尼茨命令“多瑙”艇群出击。7 艘潜艇蜂拥而上,一路围绕堵截,结果一无所获,连一艘商船都未击沉,而自己损失惨重,一下子丢了6 艘潜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由“波格”号掩护的ON 一184 护航运输队和由“射手”号掩护的HX一239 护航运输队驶入“黑窟”。“多瑙”艇群气急败坏,在“摩塞尔”艇群的配合下,朝两支护航运输队发起了疯狂进攻,从而在北大西洋上,又演出了一场飞机反潜的激烈战斗。
  在战争初期,空中护航的主要作用是,向护航舰艇最高指挥官报告所发现的潜艇,以及使德潜艇无法在水面机动。护航运输队的空中护航可选用下述两种方法:一是在护航运输队的水天线距离上进行巡逻。迫使潜艇一直处于水下,而不能在水面上使用柴油机到达攻击阵位,二是飞机可用于补充水面护航舰艇的警戒幕(特别是在水面舰艇数量很少的情况下),在护航运输队3 至5 海里的区域内进行巡逻,因为德潜艇很可能在这一区域进行攻击。
  为了对付夜间水面狼群的攻击,可命令岸基飞机昼间在水天线处进行巡逻飞行(距护航舰队20 至30 海里),迫使水面上的潜艇在发现运输队之前就得下潜,并一直停留在水下,直到护航舰队驶离之后。
  这时飞机的主要作用仍然是使潜艇不能在水面机动。后来,当带有“利”
  式探照灯的“解放者”式超远程飞机服役以后,空中护航兵力便能实施非常有效的攻势巡逻来支援护··航运输队,破坏狼群的集结,击沉和重创了大量舰艇。通常,这些巡逻不向护航运输队尾后延伸,而集中在德潜艇最可能攻击的方向上。
  在只有一艘商船航空母舰的护航运输队中。一般每天只能进行四次巡逻飞行,每次两小时。在没有任何情况时,护航舰艇最高指挥官可命令早晚起飞两架飞机围绕护航舰队进行巡逻,其余时间万一发现了德潜艇或由高频测向仪探测到德潜艇,要有一架飞机马上起飞。而护航航空母舰因配备的飞机数目很大,所以能进行连续的昼间巡逻。另外,还有待命的飞机,能够在德潜艇进攻时立即提供支援。
  巡逻飞行一般在将近3000 英尺的高度进行。发现德潜艇后,应允许飞机打破无线电静默,把详细情况发回基地。与此同时,飞机可能直接俯冲攻击,投放深水炸弹。最初,深水炸弹是采用连续投掷的方式,每次4 或6 枚,间距200 英尺左右。连续投弹的目的是为了覆盖投弹的距离误差。岸防航空兵作战小组研究了攻击照片之后,发现许多次连续投弹都没有命中目标。经过仔细研究之后,他们指出,如果投弹的覆盖面积加大到100 英尺,击沉潜艇的公算就要大大增加。为了防止潜艇在最后一分钟改变航向,飞机往往从潜艇尾后方向进入攻击,穿过潜艇的航迹沿对角线进行连续投弹。
  1942 年6 月使用“利”式探照灯之后,岸防航空兵便能对水面的潜艇实施夜间攻击。这就要求制定新攻击方法。当雷达获得接触信号后,机组人员进入战位,飞机同时转向对准目标。飞机接近时,其高度要从1000 英尺逐渐下降并不断调整航向,以适应潜艇的航向的航速及飞机本身的偏航。当飞机高度达到250 英尺,距离在3/4 至1 海里之间时,打开“利”式探照灯,照射到目标之后,飞机在50 英尺的高度上进行目视攻击。
  比斯开湾反潜巡逻的方式是“伸手指”方式。这些巡逻以英国西南沿岸附近为中心,覆盖了很大一片半圆形的区域。由于对巡逻的方式和密度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在德潜艇从比斯开湾的港口到达大西洋的每条航线上都有一架飞机巡逻。后来,又采取匍匐前进的方式进行巡逻,即用许多架飞机在每条道上进行反方向的飞行,以确保发现通过比斯开湾的每一艘潜艇。在北部潜艇航渡区(包括从德国和挪威开始的航线),1944 年到1945 年标准的探测方式是“伸手指”和“盒”形巡逻。飞机以“盒”形方式巡逻时,在与潜艇航渡路线垂直的方向上飞行60 海里,在平行的方向上飞行30 海里。同在比斯开湾一样,如在每个“盒”内配置2 架飞机,以相反主向飞行,这种盒形搜索更为有效。
  “沼泽地”巡逻这种特殊的作战形式是由空军中将休·劳埃德爵士发明的,供在地中海使用。这种作战方式的基础是同盟国到1943 年秋在地中海的狭窄海域内已有许多空军的海军基地,而且同盟国几乎完全取得了制空权和制海权。
  此外,同盟国在地中海的空军和海军部队已完全达到定额。“沼泽地”
  作战要求是,一发现德潜艇,便立即向该接触信号最邻近的海区派去大量的飞机和舰艇,由近及远地进行搜索,并不断扩大搜索海区,飞机还要昼夜连续地换班搜索,其目的是用现有的全部兵力对潜艇进行跟踪直到将其消失。
  这种作战能使追踪的时间延续得非常长。据记载,最长的一次是在1944年5 月。1944 年5 月13 日,德U 一616 潜艇击沉了GUS39 护航运输队中的2 艘船。护航运输队中的2 艘护航舰艇与潜艇取得了接触,3 艘美国驱逐舰从奥兰驶来,对其进行支援。后来,U 一616 潜艇用鱼雷又击沉了2 艘船。于是又派出4 艘美国驱逐舰参加追猎,同时由第500 中队和第36 中队的“赫德逊”式飞机实施了“沼泽地”作战。
  5 月14 日拂晓,美国驱逐舰与第500 中队不断换班的飞机一起搜索U 一616 潜艇。在偶尔取得接触和进行的攻击中,U 一616 潜艇被击伤,但是直到5 月16 日夜晚,它才在水面被从直布罗陀起飞的第179 中队的一架“威灵顿”
  式飞机发现。最后驱逐舰高速向潜艇接近,对它进行了整整一夜的攻击。5 月17 日8 时7 分,U 一616 潜艇最后浮出了水面,5 分钟后被火炮击沉。
  1943 年5 月21 日是一个美丽的夏日。海面上刮着东风,1000 米空中,只有几片飘动的白云。“波格”号像一张张满的大弓,把复仇者式飞机射到了蓝蓝的天空。
  弹射起飞的一刹那间,德雷恩后倾着身子,紧压椅背,埃杰尔和麦金莱则双手抱头,捂着耳朵。飞机直朝前飞,他们仿佛是被一只巨手揪着往前跑。
  从飞机上往下看,“波格”号倒成了一个飞逝的暗点,在粼光闪烁的洋面上,越变越小。
  巡逻十分枯燥,一连3 个小时,满眼尽是绵绵波涛。发动机的轰呜单调乏昧,座舱内,听不到那种诗情画意般的海鸟的叫声。
  飞机绕着ON 一184 护航运输队来回飞行,进行大面积搜索。21 时10 分,在船队右舷正横方向大约55 海里的水面,德雷恩发现了一条细长的白色航迹!距离8 海里,速度10 节,航向120 °,离护航运输队62 海里。他当即加速到200 节,飞机似一阵疾风卷去,准备从敌艇高射炮的射击死角进入。
  飞机开始下冲,敌艇没有对空开火,平静地浮在水面上,似乎没有半点觉察。德雷恩猛地降下速度,在15 米高度上投下4 颗深水炸弹。他低飞了10 秒钟,以便观察员埃杰尔能拍到几张敌艇挨炸的照片。
  这时,炮手麦金莱的视界最好,看得格外真切。他目睹了深水炸弹爆炸后突升的水柱和潜艇下潜时翻起的大片白色泡沫。飞机绕漩涡飞行了2 分钟,他没有瞧到水面上漂起油迹和残片。德雷恩十分扫兴,随即架机爬升到2100 米高度,打开报话机叫通了“波格”号。“奥斯蒙德·英格拉姆”号和“圣·劳兰”号驱逐舰应召急驶而来,可是,由于无线电讯号微弱,德雷恩没有收到两舰出动的消息。他在空中等候了55 分钟,然后朝水面投下浮标,开始返航。他刚回到“波格”号,飞机的发动机就发出一阵劈啪声,油箱内的汽油,几近耗光。
  3 小时后,“英格拉姆”号和“圣·劳兰”号姗姗来迟。它们在黑夜中来回搜索多时,也没找到敌艇,黎明时分只好空手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