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3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笠恚ǖ谖迨┞湓诟竺妗5谒募啪庇诖蚩ㄍ群张捣虻墓犯上撸玫谑凹资Φ牟糠植慷油饧右弧⒘礁鲇浅3晒Φ囟崛×烁贸恰T菔保豢赡茉俅忧跋叱烦鋈魏卧け付樱蛭砉谒氖啪谕黄屏说谖迨呔姆老咧笳谙蛭魍平U庋谒募啪艿搅矫姘В谎顾醯揭桓鱿列〉牡赜颍辉谡饧宋<钡那榭鱿拢谒淖凹准啪玖詈掌漳山宰髦髡畔铝畛返揭淮隙痰姆老撸蛭榭鍪置飨裕亲鞔送巳矗裨虻芯黄扑姆老摺K⒓幢坏骼胨玖畈浚惶迕娴乇豢鼍印OL乩帐悄盟叮再有в龋≈烈辉率蝗眨问圃俣缺涞檬治<保砉谝唤榔锉黄朴绕媾捣蛞阅媳∪醯难诨は撸┕犯上呦蛭亲嚷矸较蛲平5戮踉S职训腥嗽菔被魍耍垢呖梢栽俣韧ㄐ小辽僭菔比绱恕U庖唤艏毙问拼偈辜啪翰坏人醒《ǖ牟慷诱箍痛幽厦娼蟹椿鳌R辉率眨喽越先醯牡戮谏闶狭阆滤氖鹊牡臀孪录幔蛩漳崞嫱R辉露娜眨戮晒Φ嘏沙鲆恢⌒拖韧吠换鞑慷酉蚯巴唤氡话У募航哟ァ5遣痪茫鱿至艘桓鲂碌牟恍业囊馔猓憾砉诹患啪贤黄疲氲谖迨蠓健R钊眨獬《砭鹿ナ票蛔璧沧×耍粤揭戆卸隙砭募苹捎诹α坎蛔愣坏梅牌�
  德军方面急需作出重大决策。一月二日,俄国第三十九集团军在尔热夫西北突破,占领了南面维亚兹马方向大片领土,因而威胁着德军在瑟切夫卡的交通线。第二一六、第三三九师的部队被空运进来,组成一道新防线,协同党卫军步兵旅切断敌后方交通线。但是,俄军向突破地区火速派进了新部队(第二十九集团军)。一月十日,俄军强大部队进攻沃洛科拉姆斯克附近的第三装甲集团军,战斗进行得很激烈。多亏第一装甲师大胆出击,俄军攻势才被阻滞在苏切夫卡附近。但在这同时(前一天,一月九日),俄军突破两个集团军在奥斯塔什科夫的接合部后,还在通行无阻、川流不息地涌入接合部。
  至一月中旬,俄军在两个突破点(苏希尼奇与尔热夫)不断地施加压力,不停地往那里调遣增援部队,这清楚表明,俄军的意图是在维亚兹马地区包围中央集团军群。由于没有更多的预备队,德军已经抵挡不住了。从德国或西线调遣预备队所需的时间太长;由于运输条件很差,预备队肯定很晚才会到达。唯一可行的是,通过缩短战线来抽调部队担任预备队。在克卢格与希特勒进行了几乎是无休止的讨论之后1942年1 月14日,哈尔德的战争日志写道:“元首的确看到了撤退的必要性,但他下不了决心发布必要的命令。这种领导将导致全军覆没。”,一月十五日,希特勒终于同意批准前线的中央部分逐步撤到事先准备好的冬季阵地。但是希特勒附加了一个条件:撤退开始前,必须把第四集团军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空隙堵住。此后,封锁敌人在尔热夫的突破将成为当时最紧急的任务,同时要扫清南面公路干线的敌人,直到德军发起攻势,粉碎敌人的突破。第二集团军被置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之下,以便消除中央集团军群对那个方向的忧虑;另外,南方集团军群现在也有责任采取措施,抗击俄军来自沃罗涅日地区的压力。
  一月十五日,中央集团军群下令放弃卡卢加(第四集团军)、鲁扎(第四装甲集团军)、沃洛科拉姆斯克(第三装甲集团军)三个突出部,并于一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期间,通过各种临时的路线,全部撤至最后的冬季阵地。
  事实上,在以后的几周里,德军计划屡被俄军全盘打乱,中央集团军群忧虑重重,始终不得安宁。看来情况往往比任何时候都糟,俄军持续不断的包围企图引起了一场又一场危机,这些危机经常是参战德军凭着英勇无畏在最后时刻才化险为夷的。到这时,所有指挥官的神经都紧张到了极点。在这里,我们只能对情况作个概述。
  一月中旬,莫德尔将军接替指挥第九集团军,前任司令官施特劳斯将军由于健康原因被迫辞职。莫德尔个性刚强,这很快被感觉出来。当中央集团军群的东部防线开始有组织地向冬季防线撤退时,第九集团军孤立的左翼(第二十三军)设法与第六军恢复了接触;来自南面的第四十六装甲军牵制住了敌人,最后把俄国第二十九、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强大部队包围在尔热夫以西。俄国第三十集团军企图突破尔热夫以北的德军防线,与被包围的第二十九、第三十九集团军(七个师)会合,但未得逞。不过,要阻挡几乎突破到维亚兹马以西汽车公路的俄国第十一骑兵军的强攻却是不可能的,虽然迅速集结的部队设法为中央集团军群和第九集团军守住了这条重要的补给线并使之畅通无阻。当俄国空降部队在维亚兹马的南面、西面着陆,切断德军补给线时,情况又变得空前危险。
  两个集团军群交界处的间隙地,现约有六十英里宽,俄国第三突击集团军正往西朝大卢基挺进,而在南面,第四突击集团军正向韦利日和杰米多夫前进。这两个集团军原属俄国“西北方面军”,但于一月二十一日调给“加里宁方面军”。这些集团军的明显意图是将担任包围的部队进一步向南推进,切断德军的后方交通线,并通过向大卢基挺进掩护自己的西翼。至一月底,德军统帅部将第二四六师向一月二十七日被包围的别洛耶展开。可是两天之后,俄军成功地解救了该城,然后进行坚固防守,使之不再受攻击。第八十三师被派来进攻韦利日和大卢基,第三三○师经鲁德尼亚赶来进攻杰米多夫,第二○五师也接踵而至。这些部队以及分散在这广阔地区的其他部队由第五十九军负责指挥。该军于一月十六日被投入战斗,因而可以为维切布斯克和大卢基地区的重要铁路线与公路线提供某些一般性保护。二月一日,这些还在零零散散到达的部队全部交给第三装甲集团军指挥,他们受命阻击南下的敌军。在大卢基的部队只好自力更生。
  要在撤退到冬季防线以前堵住第四集团军与第四装甲集团军之间的缺口,那是不可能的。一月十八日,俄国第三十三集团军获得出其不意的突破,由东北向尤赫诺夫推进,来到距离该城约十英里的地方。从南北两路发起的旨在封锁敌人突破的反攻,起初取得了某些进展,这两路部队彼此之间只相距六英里左右,但接着,由于部队精疲力竭,攻势逐渐停息下来。不过,俄军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二月三日,当德军新部队从前线拉下来时,要切断已经逼近维亚兹马的俄军的后方联系还是可能的。现在正是时候,因为俄国骑兵部队又在数处突破了尤赫诺夫西南面公路干线的守军。在激战中,拼凑起来的第四十军清除了公路上的敌人,于是补给运输队可以重新运行,虽然仍然遭到俄军炮火的攻击。
  俄国第三十三集团军和近卫骑兵的一些部队突破了德军防线,而一开始却没有德军与之交战在辽阔的森林地带,他们跟一月十八日以来源源空降下来的伞兵、空降兵以及越来越活跃的游击队会合;这些部队对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构成了十分棘手的威胁。争夺公路的战斗在继续进行,被切断的俄国部队力图与从东面进攻的俄军主力部队会合。但是,德军防线还是守住了,俄军攻势逐渐停了下来。俄军精疲力竭,损失惨重。德军成功地撤至冬季防线,在尤赫诺夫与尔热夫附近取得了防御上的胜利,这都是形成新防线的最先的切实步骤。德军指挥部曾期待在二月份得到进一步增援。现在则认为最大的危险已经排除。它预计,在天暖雪融、道路泥泞季节于三月中旬到来之前,能够发起一次成功的攻势压回俄军的突出部。消除威胁斯摩棱斯克-维亚兹马重要补给线的严重危险。
  展望与回顾
  经过最初的包围战,遥远的目标——莫斯科愈来愈接近,愈来愈清晰可见了。从斯摩棱斯克战役时起,中央集团军群在作战方区面的考虑几乎完全集中于这个目标而旁无他顾,因该集团军群将在这次行动中理所当然地起决定作用。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陆军元帅死抱住这个想法不放,即使希特勒的思想与陆军总部的军事目标之间的冲突(我们前面已叙述过)开始在前线暴露出来时,他也是如此。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希特勒决定先进行基输战役,并确定此后的一切深远目标;可是这并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顿涅茨盆地的失陷,列宁格勒的被围,都没有使俄国集团军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到这时,德军东线已拉得太长了。如果陆军总部能够说服希特勒采纳其建议,即斯摩棱斯克战役一结束就集中所有部队攻打莫斯科,那么,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有理由地说:部队经过休整(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以后,就能够在八月底——也就是在解除来自哥美耳地区的翼侧威胁之后——重新部署,以发动新攻势。那样,维亚兹马-布良斯克的包围战就会早五个星期开始,尔后向莫斯科的进军也将在干旱的气候和有利得多的条件下进行;在这样早的时间,俄军不可能调来足够的预备队,也不可能使莫斯科进入这样的防御状态。诚然,要是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了,翼侧将出现巨大危险,特别是来自南面的危险。不过,如果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与中央集团军群保持密切联系,这些危险就会轻而易举地被排除。同样,北方集团军群或许不该只盯住列宁格勒,而应考虑越过瓦尔代丘陵东进。这样,任何翼侧威胁就会被消除,德国东线中部就能集中更多的兵力专门进攻莫斯科。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央集团军群是能够到达莫斯科地区,甚至莫斯科市的,在这里,它会同时遇到敌人的主要军事力量,这些敌军将自动地在莫斯科前面接战有意思的是,直至今天,苏联官方人士还在宣称——也许有点夸张——苏联从未面临如此“致命的威胁”。。假定情况果真如此,俄国人会不会放出和平试探气球?现在去做这种推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希特勒公开宣称的目标是消灭布尔什维主义。无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东线整个冒险战役的致命错误,是在各个重要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低估了敌人。俄国潜在的军事力量比德国领导人(特别是希特勒)所估计的要强大得多。东线的夏、秋两个战役很快使陆军总部和前线指挥官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敌人与过去在波兰、法国、巴尔干国家作战遇到的敌人大为不同。俄国士兵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他们对自己的翼侧有无掩护从不计较;即使在人力、物资遭到极其沉重的损失之后,出人意外的是新部队源源不断开到;俄国人在数量上占有巨大优势;战区又异常辽阔。这一切都是德军经历中前所未有的。最迟在莫斯科成役出现转折的时候,德军最高统帅部就应该认识到,德国是以不足的力量投入了一项非常冒险的事业。因此,归根到底,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一个重大转折点的,不是出乎意外的巴尔干战役造成的延误,也不是偏离大方向的基辅战役浪费了的宝贵时间,更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