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8年版)第234 页:“我们有些部队不是迂回包围敌人的阵地,而是实施正面进攻。‘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于12月13日下令结束了这些愚蠢、流血、错误的战术。”。但是,整个前线没有“平静地段”——这跟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特点不同。
没有必要去详细叙述俄军的这些牵制战术,但是要理解大规模包围战的重要意义,还必须了解一下这些战术,因为俄国人正是利用这些牵制战术使德国防御部队抽不出预备队以对付别处俄军的压力。总的来说,这些战术是成功的,但代价是很高的。
第二装甲集团军前方先头突击部队长长的翼侧一退回到北方集团军群的边缘地区就为俄军进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俄军急速派出三个集团军压向第二装甲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压向第二集团军。同时,他们还将有三个骑兵师加强的第五十集团军插入第二装甲集团军与第四集团军之间的间隙地带。十二月二十日,俄军的进攻在提姆-利夫内-奥多耶夫一线受阻,两个被围困的德国师突围成功,但损失惨重。这两个师所剩下的部队都不超过七个连,火炮则损失殆尽。德军预料敌军将向奥廖尔方向作大规模突破的新尝试,因为在这里敌军新部队据报道正以三路从叶列茨方向并排攻来。这里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第六集团军)只有些松散接触,南方集团军群答应派出的增援部队迟迟不来,一俟到达又力量不足,只有一个军(不足两个师)的兵力。因而,当俄军于十二月二十日发起新攻势时,形势看上去十分危急。在利夫内和三十英里以北的韦尔霍瓦,俄军二十二个步兵师和五个旅向八个被削弱了的德国师发起攻击。在这一压力下,第二装甲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撤到提姆-姆岑斯克以西和别廖夫以南一线(“冬季阵地”),他们拼死作战,暂时守住了这一阵地。
俄军突破奥廖尔的企图没有得逞,但北翼的形势仍然极其危急。俄国部队川流不息地涌入间隙地带,其中有强大的骑兵部队(近卫骑兵军)和滑雪部队,这些部队攻占了科泽利斯克。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提出的由第二十四装甲军进攻敌军南翼的建议获准时已为时太晚,最后发起的进攻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别廖夫附近受阻。俄军这时趁此机会扫清了通往苏希尼奇与尤赫诺夫的道路。俄军进攻尤赫诺夫的目的在于以钳形突卡夺取第四集团军的南翼,由此造成的形势极其危险。本来是调来堵塞奥卡河防线上的缺口的德军,现在一跳下无顶的货车就得直接投入战斗。现归第四集团军司令部指挥的第四十三军,为了避免被俄国骑兵部队包围,在卡卢加附近将其翼侧部队转向西北部。十二月二十六日,第四十装甲军被派进间隙地(现约有四十英里宽),以便使两个集团军重新建立联系。参战的第十装甲师和第十机械化师,各有一个团左右的实力,他们的进展十分缓慢。德军必须守住尤赫诺夫,因为第四集团军的补给线要穿过该城。为了保卫尤赫诺夫,就用碰巧随即可使用的部队(从前线撤回的第十九装甲师和空运来的一个征兵营),在城南迅速筑起了一道防线。
第四集团军的南翼担心其纵深翼侧,但是正面的情况也很严重,俄军正在不屈不挠地向前推进。俄军对第四十三军与第十三军接合部的大举强攻突破了德军防线,切断了第四十三军,然后转而向小雅罗斯拉韦茨进逼。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希特勒最后同意给该集团军右翼和中路的部队以有限的作战自主权,这样中路部队才可能慢慢撤到小雅罗斯拉韦茨以南的普罗特瓦地区。但是,俄军的压力并未减少。十二月二十九日,俄军突破了第五十七军(集团军北翼)的正面,现在第四集团军的两翼都空虚无防,因而该集团军有与其支援部队完全割断的危险。集团军群这时再三要求希特勒允许它全线撤退,可是希特勒对这些要求充耳不闻。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他发出命令,要第四集团军的北部战线无论如何要坚守下去,敌军楔入德军北翼防线的突出部必须再度削掉。但是,被压得透不过气的第四集团军对此已无能为力。因此,集团军群于一月二日命令第四装甲集团军第3 、第4 装甲集群于1942年1 月1 日改称为“装甲集团军”。从北面发起攻击,以堵住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空隙,但又为时过晚,良机已被错过了。
到十二月底,正在与三个俄国集团军作战的第三、第四装甲集群稳住了鲁扎和拉马地区的局势,虽然只控制住一条冰封公路的第三装甲集群在撤退时受到了特大暴风雪的阻碍,进展极其缓慢,特别是它要不时击退突破的俄国部队才能使用公路。第四装甲集群的北翼与第九集团军取得了联系,但是敌人自十二月二十日以来对这块接合部进行的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攻击,只遭到了软弱无力的抵抗,最后这一抵抗也终于垮台了。可是到了月底,在第三装甲集群几支预备队的支援下,突破被封锁住了。尽管如此,面对着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情况仍是危急的,恐怕随时都会出现新的突破。两个装甲集群受到重创,然而他们至少成功地退回到他们缩短了的、仍然完整无损的战线。俄国人尽管百般努力,还是未能消灭他们。不过,冯·克卢格想从这两个装甲集群组建预备队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大暴风雪和缺乏燃料使他们暂时失去了活动能力。
现在,第九集团军的防线向西退缩,每一个被削弱了的师得据守十至二十五英里的防线。难怪这种情况诱使俄军向南推进,以突入整个集团军群的深远后方,将其歼灭。俄军有四个集团军,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可供使用的新锐师,因此满怀信心认为,这个目标肯定会到手无疑。第九集团军的右翼放弃了加里宁,起初尚能缓慢地、一次一点儿地退却,保持正面安然无恙,并与右翼友邻部队保持接触。但是接着,俄军的全部攻击力量扑向第九集团军的右翼和中路。集团军群一再要求批准撤退到已经准备好的“冬季阵地”,却遭到希特勒的断然拒绝。他只允许在敌人压力下万不得已的“撤退”,他继续要求誓死保卫每一座村庄、每一个据点。一月二日,他甚至下令禁止第九集团军放弃“一寸土地”。不过,这对实际情况当然不起任何作用;尔热夫方向的防线已被突破,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危险。强大的敌军似乎在集结兵力以对付奥斯塔什科夫地区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接合部只是一道十分松散、薄弱的防线。显然,新攻势将对准这个地区。
于是,当新年开始的时候,在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局部危险区中开始出现两个主要危险区。很显然,俄军期望在这两个地区取得战术成功。同样显然的是,这两个地区将成为俄军实施他们歼灭中央集团军群计划的主要集结区。在南部,俄军的目标是在扩大突破口后,越过苏希尼奇,向维亚兹马或斯摩棱斯克挺进;在北部,他们的目标是突破中央集团军群的边缘地区,在第九集团军后方实施一次致命的包围运动。俄军运用了自己的典型战术,将主力调集到这两个地区,以便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新锐部队进击疲惫不堪的德军的薄弱防线,从而确保尽可能快而稳地到达他们的目标。
由于严重的战斗减员和冻伤减员,德军防线兵力奇缺,防线的长度与防守的兵力不成比例。有些地方,“前线”只是些孤立的据点,没有纵深防御可言。往往也不可能建立防御阵地,因为镐头凿不穿很深的冻土,只有高爆炸药才能炸开。司令部机关、补给部队和后方勤务部队中凡能拿起武器的人全被搜罗起来派到前线,但是,这不过是个绝望的举动,跟那些空运进来孤立的增援部队一样无济于事* 。作战人员极缺,但却毫无办法。
【原注:摘自1941年12月28日北方集团军群汇报中例举的部队减员情况:
(1 )第6 师自12月22日至25日军官损失了二十名,军士与士兵损失了五百八十六名。
(2 )第58步兵团只有三百五十人、十五挺轻机枪,没有反坦克武器。
(3 )第26师的人员冻伤情况:第77步兵团:重冻伤三十四人,轻冻伤七十四人;第78步兵团:重冻伤二百人,轻冻伤四百人;第26侦察营:重冻伤五十一人,轻冻伤四十五人。
(4 )第58步兵团:士兵们一星期只能吃上两顿热饭。
摘自第4 装甲集群1941年12月27日战争日志:
(1 )第106 师只有三百名能荷枪的士兵。
(2 )第46装甲军有百分之八十的部队没有给养,因而得靠空运补给。】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同时,它还更机动,更适应冬季运动。强大的集群穿过德军防线,突然出现在其后方。接着; 增援部队火速通过德军防线上被打开的缺口,结果这些缺口往往变得又宽又大,力量不足的德军预备队全然无法截击。不放弃一寸土地的命令意味着士兵们经常进行肉搏战,只有遭受惨重损失才能得以脱身。这时,前线的普通军官就催促撤退——要是还来得及的话。
现在,大雪下个不停,这就要随时清扫道路,以便输送最低限度的弹药与粮食,缺了这些补给,部队根本无法坚持。此外,铁路还要承送开往前线的运兵列车,在这双重压力下,铁路几乎瘫痪。机场被大雪覆盖,空中活动极为困难。
从前线各处传来绝望的求救呼吁。在那里,高低级军官的神经都已紧张到快要崩裂的地步。集团军群身居前线,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了解,而希特勒身居大后方的东普鲁士大本营仍然一无所知。冯·克卢格尽力想使希特勒相信防线已多处被突破,只有给突破点指挥官以更大的作战自主权,并立即允许他们按自己的判断行动,防线才守得住;冯·克卢格一再指出,越是拖延给他们这种绝对必要的自主权,人员、物资上不必要的损失就越大。集团军群只有缩短防线,才能再组织起预备队,尔后才能堵住尤赫诺夫的缺口。希特勒回答说,在这种形势下,甚至一次有限的战术撤退都会导致整个防线土崩瓦解,使人员、物资受到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他争辩说,如果德军寸土必争,那俄军就会被打得一败涂地。当然,希特勒还是照自己的意思办,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指令中,他陈述了他认为绝对需要保卫每一寸土地的理由,并对陆上与空中进一步作战作了指示。前线士兵带着迷惑不解的心情倾听着这些“指令”,但他们还是唯命是从。
在这同时,俄军试图向所有三个方向扩大其在苏希尼奇地区的突破。一月三日,苏希尼奇包围圈合拢,被围困的守备部队——吉尔扎集群的四千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俄军现将主力压向西面、南面,大有包围第二装甲集团军北翼之势。眼下,这是最危险的地区。一月四日,德军司令部决定从南、北同时发起攻击,包围突入的敌军。第二○八、第二一一师正在经布良斯克赶来,另有一个师说是也要派来。第二装甲集团军把第十机械化师的部队调上来,使左翼(第五十三军)落在更后面。第四集团军急于打开通往尤赫诺夫的公路干线,用第十装甲师的部分部队外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