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樘峁┮桓鲎凹琢U庵嗟庇谝桓黾忧客诺脑墩鞑慷佑谖逶露巳赵谖嵫堑锹剑笙蛞捌ぬ乩巴平谇敖胁⑽从龅绞裁吹挚埂R饩哪康氖鞘褂⒕薹ǔ分粮玫阂远⒋幽抢锍纷叽笈慷印U獯蔚锹蕉钥死锾氐褐降慕峋指疚雌鸬饺魏巫饔谩�
到五月二十六日晨,弗赖伯格将军已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克里特岛的失陷只是个时间问题。他把他的想法向中东部队总司令韦维尔将军作了报告,并告诉他,在过去几天连续的战斗和集中轰炸攻击中,克里特岛上的英国部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允许立即撤出,还有可能救出一些参战部队。弗赖伯格还说,当然,如果认为在该岛坚持每一个小时对中东的局势都是重要的话,他尽最大的努力指挥作战。
韦维尔回答说,情况确实如此。他曾请示过丘吉尔。丘吉尔仍坚持认为,克里特岛之战的胜利是绝对必要的,要求韦维尔向克里特岛提供保证取胜的援助。但是,严酷的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来伦敦对此问题的答复时,韦维尔获悉驶往克里特岛的又一支运输船队在遭到德国空军猛烈的攻击之后,已经被迫掉转航向,返回埃及。
在克里特岛上,守军的情况在五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急剧恶化了。第二天,弗赖伯格将军下令,准备从该岛南海岸的小港斯法基亚撤退。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的夜间,莱科克上校率领的两个突击营在苏达湾登陆,这支新锐部队在执行后卫任务时打得很顽强,使幸存的守军得以从马利姆与干尼亚撤至克里特岛的南岸。与此同时,德军向东部的推进打消了守军想撤往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的一切念头。
五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的夜间,守军从北岸港口撤出约四千人。 为掩护撤退英国海军损失了“赫里沃德”号与“帝国”号驱逐舰; 八百人丧生普莱费尔著作的第137 页提到人员的损失达八百人。事实上,后来发现人员的损失要小得多,实际只有二百九十七人。空中与海上的救援部队在营救失事舰艇中起了很大作用。。这两艘战舰都是在企图通过卡索斯海峡时被击沉的。与此同时,“阿贾克斯”号、“奥赖恩”号与“狄多”号也被击伤。留给守军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从克里特岛南岸逃脱。
撤退的集结点在斯法基亚一个坐落在一座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脚下的小渔村。这座峭壁高三百多英尺,只有一条险阻的羊肠小径可以通行。昼间,等待撤离的人们必须尽量隐藏好,以免遭到德国空军的袭击,在这同时,在他们背后的山地上,后卫部队与紧追不舍的德国山地部队正在激战,战斗是沿着南部一条穿过一片光秃秃的干旱地上的难于通行的道路进行的。后来,弗赖伯格将军把这条道路称为英军的“悲惨之路”。
撤退行动是从五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的夜间开始的。一支由英国巡洋舰,驱逐舰与商船编成的舰队在四个夜晚共撤走一万七千人。在夜间短暂的几小时之内,从开阔的海滩上英国能撤出远征军的二分之一,这确实是一个壮举。对此,第四航空队的指挥官当时并未充分认识到在克里特岛之战的最后阶段第8 空军军领受的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从撤退一开始,英国人便把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一日的夜间定为撤退的最后日期。他们感到任何进一步的损失与受创对地中海舰队来说都将不堪重负。情况果然如此,除“佩思”号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受创之外,“加尔各答”号防空巡洋舰在距亚历山大港一百英里的海面上又被一架“容”一88型轰炸机击沉,这确实更加重了英国海军为保障从斯法基亚村的撤退所受的损失。空军中将特德把留在埃及的三个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用于在昼间执行护航掩护任务。这总算避免了更严重的损失。
人们通常把英军的死、伤、被俘数字估计为一万五千人。但一个更可靠的报告认为是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三人。同时,海军还损失二千零十一人。现在,已可以对德军在克里特岛作战中的损失做出可靠的估计。这个数字远低于丘吉尔原先所做出的“击毙五千多名伞兵”,总计打死打伤一万五千名德军的估计。在对所有的官方与非官方的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估计在参加这次作战总数为二万二千名德军中,死、伤、失踪人数只有六千五百八十人另外,总的损失达一百五十一架“容克”式52型飞机,这一点对运输机联队和新飞行员的训练都有不利的影响。。
尽管我们所说的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丘吉尔所做的估计,但要高于德军在整个巴尔干之战中的全部伤亡数字。在巴尔干之战中,德军死、伤、失踪总数为五千六百五十人。在克里特岛之战中,德军以较小的代价赢得了难得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德军的登陆作战似乎成为不可战胜的了。
克里特岛的失陷对后来战争进程的影响
英国的历史学家说,中东战争变得越来越象一场争夺飞机场的作战,而土地的得失意味着德空军在保卫亚历山大、开罗、苏伊士运河、班加西、的黎波里以及穿越地中海的补给线方面是否处于有利或者不利的地位。如果英国历史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丧失克里特岛就是对英国在中东的地位的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这场败仗正是在英国人迫切需要赢得一场胜利(只是为了自己的威望)的时候打的。在伊拉克,几经周折才推翻了格拉尼叛乱政府;在叙利亚,正准备对效忠维希政府的丹茨将军采取行动;五月十五日,韦维尔将军为解救托卜鲁克开始发动进攻,但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在短短的数天中把历尽千辛万苦到手的战利品丧失殆尽;五月二十七日,哈勒法亚落入德军手中因此,占领克里特岛证明是解救北非的最佳方式。。在克里特岛之战中受重创的地中海舰队现正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局面,其原因是随着北翼的克里特岛与南翼的昔兰尼加都落入德军手中,无论什么原因,任何把舰船派往马耳他岛的企图,或胆敢闯入地中海的行动(不管什么原因),都将有遭受德国空军攻击的危险。此外,在克里特岛的海空战斗中,意大利舰队几乎没有动用,其编成内仍有四艘战列舰和十二艘巡洋舰这种对意大利舰队战斗素质的过高估计并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即它的作战锐气由于在马塔潘角的失利已大大低落。还有从那时起,意大利海军总部发现英国已拥有一种十分有效的雷达系统。。英军驻中东司令部把局势估计得如此严重,以至认为德军可能会象进攻克里特岛一样,夺取塞浦路斯岛,并且考虑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把必需的部队和装备运去保卫该岛。不过,人员和物资都不可能在今后两、三个月内运到1941年6 月6 日布莱梅将军作为韦维尔派驻澳大利亚政府的代表。。德军夺取塞浦路斯之后便是叙利亚、伊拉克,甚至还有波斯,它们也将暴露在德国空降部队的攻击之下。克里特岛很可能是“第一块跳石”,就象后来美国人在太平洋战争中采取的逐岛战术一样。
英国的战史学家一致认为,德国伞兵部队在克里特岛遭受的惨重损失已使希特勒在今后的作战中不会再大规模地使用伞兵部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军战术上的失利却可视为战略上的胜利。
不过,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英军的克里特岛保卫战大大地推迟了德国对苏作战的发起时间,从而影响了德国一九四一年进攻苏联的结局。施图登特将军报告说,一九四一年七月十七日,希特勒在为“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举行的招待会上曾对他说:“克里特岛之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结束。伞兵是一支完全依赖突然性的兵种。现在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复存在。”这种信念很可能对希特勒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不同意在一九四二年夏实施“赫尔克里士”作战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对意大利军队的战斗素质有怀疑。,这是一项与占领克里特岛一样,以空中突击夺取马耳他岛的作战计划。他对这一作战能否获胜疑虑重重。如果这是实情,那么,施图登特将军自已的话——克里特岛是“德国伞兵的坟墓”,从双重意义上讲都是真实的。
此时应当指出,无论在实施法国之战还是在克里特岛之战期间,德军都有效地、大规模地使用了伞兵部队,但是,盟军只是在地面作战时用它实施近距离战术协同作战,例如在诺曼底和后来在阿纳姆就是这样。
克里特岛之战出乎意料揭示了一个问题,即现代海军力量依赖于空军的制空权。此一战役还表明,一支没有强大的空中支援的舰队注定一事无成。这一点坎宁安海军上将在关于这次作战的报告中阐述得十分清楚。报告指出,地中海舰队不得不为它所获取的这种胜利付出高昂的代价。他说,如果该舰队是在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中遭受到这样的损失与破坏,那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类海战中可以预计,敌舰队所遭受的损失与破坏会比我们更大。但是敌人的舰队没有参加这次作战,战斗是在舰艇与飞机之间进行的。
德军在没有强大舰队支援的情况下夺取了克里特岛,这可能使希特勒认为,地中海的局势有利于再战。但是他早已决定对苏作战,在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发布的“中东”指令中,他断然把向英军占领的位干地中海与波斯湾之间这一地区的决定性攻势(包括进攻苏伊士运河)的时间推迟到“巴巴罗萨”作战(进攻苏联)胜利结束之后德国的军事实力范围扩大到地中海东部,对他来说首先只是意味着东线深远翼侧有了更为可靠的保护。。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九日(即这两次作战期间)发布的第三十一号指令谈到了东南欧的局势。夺取克里特岛之战的胜利使德军占领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以此为基地,德国空军就可以飞往东地中海进行空战,以支援北非作战。同时,指令中宣布在东南欧地区德军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该基地,巩固该基地,保卫该基地,并向它提供补给物资。六月十一日起草的第三十二号指令极其详尽地阐明了这一思想,并且涉及到完成“巴巴罗萨”作战后挥师在东南欧作战要作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使用这条始于希腊南部的“海上新航线”,“向在地中海与近东的英军发起围攻”。
但是,尔后的战争进程使这项有关东南欧的作战计划成为一纸空文。在当时来说,对苏作战要比地中海作战重要得多。德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夺取了克里特岛,并计划以此为跳板进攻其他地方,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未付诸实施,而且让该岛在以后的日子里陷入了一种沉睡状态。德国空军已不再有足够的部队来利用该岛作为东地中海的基地这种优势了。甚至也不可能象德军原先打算的那样,把克里特岛作为其北非部队的补给基地,因为希腊的铁路只够维持向驻军输送补给。而且无论如何无法为此抽调运输船队。因此,克里特岛在以后战争中的作用便成为如下格言寓意的典型例子:有利的地理位置不见得是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要使之成为一个有利的战略位置,首先必须拥有有效的交通线,并投入充足的人力。然而,占领克里特岛的确把敌人拒之爱琴海大门之外,并保卫了康斯坦萨-博斯普鲁斯-科林思-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