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 >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赏咂胱冀富樱蛔に沾锿逡煌蛩那О税俣耍晌に苟偕俳富樱蛔ぢ砝芬煌蛞磺О税傥迨湃耍善盏倏俗冀富印�
  除去这些部队,他自己的参谋部还有四百零五人,另外还有五月二十四日至五月二十七日登陆的八百人。这样,弗赖伯格将军指挥的部队共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人,其中包括一万零二百五十八名希腊人。但是,希腊军队的战斗力差,士气沮丧,纪律松弛,装备低劣。
  弗赖伯格将军最感头痛的事是如何得到装备与补给。因为所有的补给物资必须由海上输入,而港口又不断遭到德国空军的袭击。开始还可以每日向苏达湾运人和卸载七百吨物资,可是后来下降到仅一百吨(根据计算,每月需向克里特岛的驻军提供二万至三万吨物资)。原因是只能使用三十节以上的舰船(巡洋舰与驱逐舰),只有这些舰船才能在夜暗的掩护下出入港口。到五月十九日,在苏达湾港已躺着十三艘被毁弃的舰船。英军的高炮连根本无法驱走德国空军的飞机。
  可是,尽管遇到了重重困难,防御的准备工作仍在积极地进行:守军建立了防御阵地;伪装了坚固支撑点;设置了用以欺骗敌人的假阵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复杂的地形。正因为如此,当德军最后发动进攻时,确实使其遭到惨重的损失。守军在如下方面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们掌握了当前敌人的情况;尽一切努力熟悉了德国机降和伞降部队的情况及其战术;并向部队指明了战斗可能的进程。从五月十七日起,驻军开始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敌人的作战意图已路人皆知,所以在战略甚至在战术上根本不存在突然袭击的问题。
  德军的进攻计划
  “水星”作战是首次以德国空军为主,国防军三军相互配合的作战。这次作战的任务交给了勒尔将军指挥的第四航空队,其编成内有:冯·里希特霍芬将军指挥的第八空军军和施图登特将军指挥的第十一空军军。海军支援的作战任务交给了东南舰队司令舒斯特尔海军上将。
  由里希特霍芬将军指挥的第八空军军在攻占希腊本土的作战中作用显赫,因此它对这次行动的总情况已了如指掌。由施图登特将军指挥的第十一空军军编成内的大部分部队不得不从德国的驻地和训练营地内抽调。在调动过程中,德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例如在巴尔干非常缺乏交通线,而“巴巴罗萨”作战的运输量又很大等。但是尽管如此,到五月十四日,第十一空军军还是成功地在雅典附近集中完毕,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德军还调集了十个“容”-52飞行联队,共五百零二架飞机,准备运送伞降与机降部队。
  但是,空军地面部队却未做好准备,其数量也不足以完成任务。由于少数可以使用的机场必须分给第八空军军的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使用,所以留给第十一空军军使用的机场是在科林思、梅加拉、塔纳格拉、托波利亚、达迪翁、埃莱夫西斯和法利龙。在这些简陋的机场上过多地集中飞机对实施进攻克里特岛的作战妨碍极大。飞机所掀起的大量尘埃几乎使机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起飞。第十一空军军使用了地面消防设备,试图消除尘埃,但作用不大。
  所有的补给物资必须运往比雷埃夫斯港与科林思港。在装载这些物资时所有可直接利用的船舱都利用了。补给船受到水雷与敌潜艇的袭扰,尽管东海舰队司令官作了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拖到五月十七日以后才赶到。因为码头与港口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劳动力,在卸载这些补给物资时又发生了拖延现象。此后,在转运这些物资时又有耽搁。但是,这次作战的关键问题是为空军提供油料。在五月十七日至五月二十日期间必须为第十一空军军提供七十九万二千加仑的油料。这些油料仅够十个“容”-52飞行联队实施三次战斗飞行之用。与此同时还必须给第八空军军的部队提供油料。
  补给舰船迟迟不到,为机场运送油料又遇到许多困难,这就有必要推迟作战的发起日期,开始推迟到五月十八日,后来又推迟到五月二十日。另外,通信系统也远不能令人满意。
  但是,把有关的作战参谋机构集中在雅典及其周围证明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使大量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得到迅速解决。同时,由于德国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在那里坐阵,也能促使空军总司令迅速作出决策。
  第八空军军的部队一旦改编和准备完毕,便执行了各种重要的战前任务,诸如:为补给舰只提供空中掩护,对付敌潜艇与水面舰只的袭扰,侦察整个作战海域,攻击在克里特岛周围航行的敌运输与战斗舰只和该岛港湾内的舰船(例如停泊在苏达湾内的舰艇),以及突击英国皇家空军地面部队和防空阵地等等。这些战斗行动不仅给敌人造成了伤亡、破坏,还使德军夺取了该岛的制空权,这是后来空降作战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英国皇家空军最后一批性能良好的飞机于5 月19日离开该岛。。
  作为进攻克里特岛这场总体战的一部分,德国空军在克里特岛周围的许多岛屿上修筑了工事:把基西拉岛与安蒂基西拉岛修建成防空阵地;把梅洛斯岛修建成补给中心和海空救援站;把斯卡潘托岛修建成战斗机与俯冲轰炸机基地。
  各作战参谋部只得主要依赖德国情报部(卡纳里斯亲自负责)与空中侦察所提供的情报来了解敌人的兵力与阵地情况。事实上,从这些来源汇集起来的情况有许多重要的细节并不真实。例如,英军的兵力约为估计的三倍。那些曾在希腊本上作过战的部队肯定缺额,而且丢弃了所有的重型装备(不过后来又运来了一些坦克)。可是,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而且勇敢顽强。那些负责指挥克里特岛作战的指挥官们还对岛上居民的态度作了错误的估计,甚至认为,岛上居民可能会出于对和平的要求劝说英军自动撤离克里特岛。但事实上,那里的居民,尤其是该岛西部的居民都积极地支持英军抵抗德国侵略者。
  凡是敌人能从海空运送部队登陆的地点,守军都用巧妙的技术和大幕的物资器材有计划地进行了设防。在许多重要机场的周围和北部沿岸修筑了许多易守难攻的坚固支撑点。守军充分了解德国伞兵部队的战术,在入侵部队可能用来空降的所有内陆地区都作了认真的设防。这些地区大多平坦、低洼,为此,守军占领了周围的制高点,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为了把整个地区都置于自己的火力之下,并尽量使进攻者损失惨重,英军在那些被视为适于机降和伞降登陆的橄榄树林内埋伏了狙击手,对所有防御性坚固支撑点进行了十分巧妙的伪装,致使德军借助于详尽的空中照相和冒险的低空飞行也难于辨别。不幸的是,第十一空军军的侦察机中队在执行低空飞行任务时有三名机组组长丧生。尽管德军费尽心机,并且满有把握地认为发现了敌人的一些防空阵地,但后来才弄清楚原来那些阵地都是用木头“炮”设置的假阵地,而真阵地却设在别处,伪装得十分成功。
  德军参谋总部对敌人实力所作的不准确的估计以及对敌阵地的设置位置所作的错误判断,经常在参战部队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们认为:希腊人“将不愿再继续作战”;英国兵已“士气沮丧”,一旦遭到德军攻击也“不会认真抵抗”。
  德军这种对敌军战斗力的错误估计给整个作战的胜利造成了威胁,结果是使第十一空军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鉴于英国情报部门的工作卓有成效,加之德国伞兵部队已经在科林思作战,因此德军试图达成战略上的突然性的希望已成泡影。不仅如此,而且连发动一场进攻性的战术突袭,无论从兵力和时间上来说都是不可能的。由于英国在希腊的间谍活动既活跃又富有成效,它对德国伞兵部队与运输机联队在雅典附近集结、装船和运输的情况了如指掌,结果,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的英国海军部队从五月十五日开始便在克里特岛附近的海面上巡弋。到五月十七日,驻克里特岛的英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准备对付德军的进攻。他们预计德军将在翌日凌晨发起进攻。
  进攻克里特岛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1 )第四航空队全力以赴夺取该岛的西部(从马利姆至干尼亚之间的地区),然后以此为基地夺取该岛的其余部分。这项计划要求:即使面对的敌人比预计的要强大,也要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在关键地点迅速地夺取绝对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可以得到第八空军军全力以赴的支援。但是在山地与敌人进行激烈的、也许是长时间的战斗时,在东部拥有飞机场(还可能在苏达湾)的英军可能增加其防御力量。鉴于德军享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英军在白天一般不大可能实施增援,即便有可能,支援的规模也将非常有限。当然,要阻止敌人在夜间登陆是几乎不可能的。
  (2 )第十一空军军可向岛上大约七个地点同时发起攻击,其中最重要的有马利姆、干尼亚、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这项建议的优点在于能“猝不及防”地占领岛上所有重要地点。如果这个行动成功,将会迅速彻底地占领岛上的其他地区。但是,德军部队的兵力并不足以同时进攻如此多的地点,而且现有运输机的运输能力也有限,一次只能运载十二人。尤其是第八空军军不能同时对所有登陆地区同样有效地实施支援。一旦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就难于取胜。
  (3 )戈林下达的最后进攻命令是前两项方案的混合体。入侵部队首先要迅速夺取那四个最关键的地点,以此保证占领全岛。第十一空军军将运载空投伞兵与突击部队的强大先遣队从空中发动突然袭击,占领岛上的飞机场和最重要的城镇。为了得到第八空军军(尤指战斗机)的全面支援,进攻必须分阶段进行。第一波预定于七时一刻在西部登陆,主要目标是马利姆机场与干尼亚城;第二波预定于十五时一刻在东部登陆,其主要目标是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这两波将得到伞兵部队的加强与机降登陆部队的支援,随后还会得到海上登陆部队的支援,直至全军都登上该岛。
  如果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攻占三个机场和干尼亚城(包括苏达湾),使敌空军无法对付德军的登陆,或使敌人无法在关键的地点之间大规模地调动部队,这项计划就算成功了。第十一空军军实施这次作战的部队编为三个大队我们有意在这里避开不谈战术细节或列举参战的部队。:
  (1 )西部大队:由迈因德尔少将指挥,任务是在首次进攻中迅速突然地夺取马利姆,并扼守该机场,以保证后续空降部队着陆。
  (2 )中部大队:在第一波的编成内行动,由聚斯曼中将指挥。其任务是夺取干尼亚与苏达村,以便打乱敌人的防御部署,使该岛这个主要港口陷于瘫痪。到十五时一刻,第二波要占领雷西姆农城及其机场看来,中部大队分成两波以及该大队指挥官又随同第一波作战(结果阵亡)都是不幸的安排。。
  (3 )东部大队:在第二波的编成内行动,由林格尔中将指挥。其任务是使用伞降部队夺取伊腊克林城及其机场,然后扼守机场保证后续山地部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