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 [德] 汉斯·雅各布森-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侵薜娜傥迨⒗铮任魑骼锏河氲睦璨ɡ镏涞木嗬牖挂獭�
克里特岛的地形决定了英军所采用的防御措施的性质和防御地域的选择,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在该岛作战的条件。因此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战斗的进程与结局。
克里特岛东西长约一百六十英里,平均宽度约二十英里。不过,最窄处在东部的耶腊皮特腊,仅宽约七英里,而最宽处则约三十七英里,四座绵亘的山峦构成该岛的主要地理特征。西部的白山延伸约五十英里,最高峰约达七千英尺;其次是伊达山,高度与白山相近。再向东就是腊西提山,高约六千英尺。最东面是锡提亚山脉,高约四千五百英尺,几乎横贯整个半岛东部。所有这些山脉都光秃陡峭,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海岸线的性质和树木植被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气候的特征。一般地说,山脉的分水岭更靠近南岸,那里的港口很少,且很小。南部沿岸地带狭窄,入海坡度大,也没有良好的舰船锚泊地。克里特岛的大部分河流急湍直下,穿过深谷北流入海。这对部队实施东西横向运动构成了非常严重的障碍。在北部,陆地平缓地绵伸入海。在北部沿岸,尤其是在首府干尼亚的附近有狭长的平原。岛上最好的港口与舰船锚泊地都在北岸,有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但这些港口也不大,而且港口设备只能满足本岛的一般需要。苏达湾的北面有阿克罗蒂里半岛为屏障,可称为克里特岛的最重要的锚泊地。它能容纳重型战舰,同时也是飞船的理想基地。高达一千五百英尺的阿克罗蒂里半岛可用来保卫这个难得的海上据点。阿克罗蒂里一侧陡峭,入海坡度大。
除了这些港口与锚泊地以外,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南海岸的几个渔村,如斯法基亚、廷巴基翁和耶腊皮特腊。提及这些渔村的目的只是为了强调说明它们不适宜作为港口。这一点对战局是有影响的,而且将在以后的战斗中得到证明。南部沿岸缺少航运设施,这意味着驻克里特岛的英军只有通过北部沿岸的港口与锚泊地提供补给物资,而这些地方却最易遭受空中攻击。同时英国的海军舰艇与补给舰只必须大大延长航行距离,才能抵达这些地方。
一九四一年,希腊人与英国人接近建成了北部沿岸港口和锚泊地附近的若干空军基地。但它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些前方机场而已。
在这些机场中,伊腊克林机场条件最好,可以起降各式飞机。马利姆机场位于干尼亚以西约十英里处,尚未竣工,只适于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的情况甚至更糟。可是,即便如此,这些机场在尔后的战斗中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德军为夺取这些机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机场数量少、设备差,守军无法建立有效的空中掩护措施;即使那时英军有更多的飞机,情况也只能如此。影响这次作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克里特岛北部的守军处于极易遭受对方攻击的地位。
岛上交通不便,通信联络困难。正如机场决定可提供的空中支援的限度以及港口的吞吐量决定能够卸载部队、装备、补给物资的速度一样,交通与通信设施也足以决定当时分发输送上岸的补给物资的速度。这一点对作战的进程具有直接影响。
克里特岛上最重要的道路,同其港口与机场一样,全部位于北部。这一事实不仅决定了德军的进攻目标,还决定了英国守军所采取的防卸措施(包括沿北部海岸集结部队)。另外,还可以从空中轻而易举地观察岛上的道路网。
由于英军各部队之间缺乏有效的通信联络手段,即使英军判明了敌人的主突方向,也不可能迅速地集结部队还击。另一个不利条件是敌人可以相当容易地孤立英军各个支撑点。全岛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公路沿线散布着一些相互距离很远的薄弱防御点,例如马利姆、苏达湾、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每个防御点必须依赖港口补给才能守得住。尽管这条公路在岛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按欧洲的标准衡量则糟不堪言。路面很窄,重型卡车不能交错通过。急转弯很多,尤其是穿过丘陵地的时候更多。公路上的桥梁没有一座能承受住七吨的载重量。另外,从海上可以观察到公路线的大部分。
岛上也没有与这条干线平行的辅助公路网。南部的道路又的确太精,而且数量少,只有四条穿越该岛。其中,靠近斯法基亚村的那条小路也很差,但由于位置重要,将可能对作战的结局带来某些影响。现有的三条窄轨铁路线只对本地有用,而对防御却毫无助益。
电话通信不算太差,几乎每村都有电话。这对守军很重要,因为撤离希腊的英军已不得不把大部分装备留在原地。但是,主要的电话线是沿海岸公路敷设的,因而极易遭到破坏。
克里特岛的初夏常常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一九四一年的四、五月间亦是如此。这种气候对于享有制空权的德国空军作战非常有利,不过,沿该岛北侧的斜坡上有许多葡萄园、橄榄树或杏树林,这为守军提供了充分的掩蔽与伪装条件,使空中侦察十分困难。最后,在马利姆与干尼亚之间地区,即主要战场,大部分是连绵的丘陵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其间夹着一些又窄又深的峡谷,只是偶尔有一两处较宽的谷地。这种地形当然可为撤退部队提供有利条件,但它却把反突击部队主要限制在海岸公路上,很容易遭到德军空降登陆部队的迁回。
总之,克里特岛是一个不适于在其东、西、南部从海上或空中实施登陆作战的岛屿。只有北部门户洞开,适于登陆。但就是在那里由于沿海公路以及苏达湾良港的位置的原因,只有马利姆一干尼亚一苏达湾地区才真正适于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在撤出希腊之前岛上英军的情况
以上所述是英军于一九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克里特岛登陆时的岛上一般情况。这是自一九一三年该岛归属希腊以来,外国军队首次踏上这块土地。
这种情况是怎样形成的呢?英国人一向对克里特岛虎视眈眈,并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事实负责,即土耳其在一九一三年宁愿把这个岛给予希腊这样一个小中立国。
克里特岛因其地理位置,对海军始终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飞机的大发展,这种战略上的重要性有增无已。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岛明显地对邻近地区,特别是对地中海东西之间的海上交通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倘若它被控制在一个拥有十分强大的海空军的强国手中,情况将更是这样。一九三九年四月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之后,英法保证希腊的独立。希腊中立首先符合英国的利益。但是当意大利站在德国一方参战时,这种情况就改变了。英国军事首脑把目光盯在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罗得岛意军基地上,而且想利用苏达湾作为加油站,供以亚历山大港为重要海军基地的盟军远海作战之用。因此,他们在征得法国的同意后,早在一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便决定:一旦意大利参战,便立即占领克里特岛。寥寥数日之后在五月二十一日,英国获得希腊政府的同意:如果意、希之间爆发战争,盟军即可占领克里特岛。到五月三十日,占领克里特岛的计划拟制工作完成,但是法国出人意外地迅速崩溃使英国丧失了用于实施这项计划的人力物力。英国不愿作第一个破坏希腊中立的国家,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它于七月二十七日暂时放弃执行这一计划。当然,德国威胁将发动“海狮”作战对英国放弃这项计划也是有影响的。
一九四○年九月十三日,意大利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开始发动指向埃及边境的北非攻势。但是很快便在西迪巴腊尼受阻。同时,在阿尔巴尼亚也有征候清楚地表明,意大利正准备进攻希腊。因此,十月四日,希腊与英国又进行了协商。遗憾的是,英国“不能作出任何许诺”。尽管事实上,英国已从中东派去了一个营,后来增至一个旅的兵力。早在九月末,英国的中东部队总司令就主张无论如何决不允许让苏达湾、干尼亚、伊腊克林、米拉贝拉湾和锡提亚半岛从英军手中丢掉。可是对于他自己想作的事情,却只限于空军的支援,也许后来还有海军航空兵的加强。
在十月份,格拉齐亚尼显然不可能继续东进。由干英军在地中海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到十月二十一日它就有可能组织一支小型部队,在希腊一旦遭受进攻时予以援助。十月二十八日,当意军从阿尔巴尼亚长驱直入进占希腊时,这种可能性便成为现实。早先英军的任务只是保卫克里特岛,实际上只是苏达湾与一个基地,如今却必须援助整个希腊。这项义务等于给已经感到人力物力到处吃紧,不堪重负的英国又加上了一个更沉重的包袱。英国海军部主要关心的是保卫那里的重要海军基地,而丘吉尔却打算把该岛建成“第二个斯卡帕弗洛”1940年11月3 日丘吉尔对伊斯梅勋爵说的。。但是,陆军,尤其是帝国总参谋长约翰·迪尔爵士反对把可能需要用以保卫埃及的任何部队调往希腊,所以暂时只好把这项任务留给海军。海军把机动海军基地防御部队机动海军基地防御部队是一支海军部队.其任务是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并在必要时防卫和坚守这个基地。除了按规定建立的这样一个海军基地外,它还有一支海岸防御大队,其编成内有高炮连、探照灯连以及配有轻型火炮和机枪的步兵分队。的一部分送上该岛,以便加强已于十月二十九日在那里登陆的两个营。然而,政治局势的发展很快迫使英国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援助希腊。到十一月末,便已有英国三个皇家空军中队和一支小型的地面部队进驻希腊。十二月初,又把第四个中队的装备交给了希腊空军。尤其是丘吉尔,他十分赞成这些做法。他没有忘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巴尔干战线的重要性。他迫切希望在东南欧保留一个军事立足点,于是便把驻埃及的部队派往希腊。
这里我们不打算讨论英国部队派往希腊本士问题,也不打算讨论在此之前与希腊政府进行外交谈判的问题。我们所关心的只援助希腊这一决定对保卫克里特岛的直接影响;当然,不了解整个中东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无从了解保卫克里特岛的始末。
按照把克里特岛变为“第二个斯卡帕弗洛”的原有意图,英军把当时仅有的一支不大的部队集中在苏达湾和干尼亚以及干尼亚的周围地区。其他地区只好留给希腊军队自己负责。
但是,后来英军为了让希军腾出部队用于阿尔巴尼亚战线,便全部接管了克里特岛的防务。最初,打算从埃及抽调澳大利亚… 新西兰陆军军进驻克里特岛,但由于当时正计划在北非向意军发动一场攻势(十二月九日发起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不可能从中东抽调大批援兵。从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二月中旬运入该岛的部队尚不足一千人,当地英军指挥官已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向苏达湾实施空袭,而且认为马利姆、雷西姆农与伊腊克林等地是敌人最易攻取的登陆地点。
二月八日,英军占领了大锡尔特边缘的阿盖拉,从而结束了征服昔兰尼加的作战,俘获意军十三万名。二月十九日,盖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