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农家 作者:槐十九(起点vip2013-10-31完结)-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年春妮哭不出来,她怎么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姥爷,那个把她当成最聪慧的孩子,诗词歌赋,下河上树都教给她的姥爷会重病不治,怎么能相信呢?那个那样慈祥对自己掏心掏肺的人,怎么好好的突然就去了呢?
不能相信,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
“爹。”年春妮转身,看着年文力,声音飘渺,“他们骗我的是不是?姥爷还好好的,是不是?”
家长里短卷 第三十五章 生离死别2
年文力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抱住年春妮,又转身对跌坐在地上的梁凤说:“她娘,收拾收拾东西,咱今儿就去河子岭。”
年春妮这时候才将目光投到梁凤身上,怯怯地喊了一声:“娘——”
梁凤一惊,伸手夺过年春妮抱在怀里,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年文力见状,去屋里抱出年家杰送到年刘氏屋里,嘱咐了几句,便出去借了一匹马。套上车,将梁凤娘俩送上去,赶着往河子岭奔丧。
年文力借的这匹马脚力很快,比前几年去河子岭时赶得车快得多,可年春妮却觉得还不如来得慢一些。只要来得慢一些,她便还能欺骗自己姥爷还好好的,她便能够欺骗自己姥爷还在等着她,笑着等着她。
可是一下车,那门前满目的白幡已经院子里那一声接一声的哭嚎,让年春妮腿脚不住的发软。
梁凤已经奔了进去,年文力牵着年春妮慢慢地向里走。
灵堂设在院子中,不过使用篷布打了个小小的屋子,梁淮王氏分别跪在两侧,不一会儿,梁凤同梁小娟也换了一身孝服跪在了梁淮王氏身边。而灵堂里不见梁贾氏……
年文力晃了晃年春妮的手,轻声说:“一会儿去给姥爷磕头……”
年春妮紧紧地抿着嘴,不点头也不摇头。年文力叹了口气,别过脸去。过了一会儿,里面悼念的一拨人出来了,年文力便领着年春妮进去,两人一跪下,梁淮兄妹三人并着王氏便开始哭。年春妮眼风里扫见梁凤,鬓发已乱,双眼通红,那是她从未见过的悲伤绝望。年春妮使劲吸了吸鼻子,转过头来。一个头磕下去,眼前浮现起的是自己三岁那年来到河子岭时,梁大山拉着她的手,同她说要将她教养成比男儿还要有用的女子。再一个头磕下去,是三年来梁大山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他牵着自己和梁晓,在河边那片林子里逮烧钱猴。第三个头磕下去,依稀还是那一日年春妮离开河子岭,梁大山不舍的目光久久的交织在身后……
磕完头,年春妮随着年文力来到了西屋,梁贾氏呆坐在床上,双眼空洞不言不语。梁兴家的看到春妮赶紧一把把春妮拉了过来,说:“春妮啊,快跟你姥娘说说话,你看你姥娘……”说着便伸手捂住嘴,开始掉泪。
年春妮也有些愣神,转了转头,看到年文力就站在门口并没有离开,才又转回头来看梁贾氏。其实,梁贾氏还算是年轻的,最起码还没有多少皱纹,也没有白发……年春妮再一看,却发现,梁贾氏……竟然……有了好些白发,明晃晃的的掺杂在那黑丝里头,无端的惹人心里发酸。
“姥娘……”年春妮开口。
梁贾氏微微低了头,看了一眼年春妮,伸了伸手,嘴唇一阵哆嗦,却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
“姥娘,你心里苦,就哭出来吧。”年春妮趴在梁贾氏的膝上,抽了抽鼻子,忍着不让自己的声音打颤。
“婶子,春妮说的在理儿啊,你心里边难受你就哭出来,你老是这么憋着会出事的啊!”梁兴家的也在一旁劝着。
梁贾氏抬了抬手,把年春妮搂了搂,有泪水顺着眼角落在了年春妮的头上。屋子里一时之间安静的令人压抑。
哀乐在院子里响起,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让大家都聚在院子里,送梁大山最后一程。梁晓不知道被谁抱了过来,一下地梁晓就跑到了年春妮身边,拽着年春妮的衣角,怯怯地喊着:“姐姐,姐姐……”
呼啦啦的跪了一地的人,年春妮轻轻搂住身边的梁晓,暗暗地嘱咐自己莫要哭,莫要哭,一定要好好地看着姥爷走,要好好地送他走……
年春妮直到此时才看清楚,梁大山被放在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茧一样的布中,棺材在身后的长椅上放着。主持仪式的那个老学究喊着,梁淮,梁凤,梁小娟三个人轮流着上千给梁大山清脸,擦手擦身子,记忆中还笑着健壮的人,满脸苍白毫无血色,冰冷地躺在那里,年春妮使劲地憋着,还是憋不住那从眼角流出的水泽……
清理过后,主持的人又让梁贾氏亲自将那块布盖到梁大山的脸上缝起来。怎么形容那个布呢,就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包着的小被子一般,只是那布似乎是用特殊的东西做成的,已经超出了年春妮的认知,只是……要让梁贾氏亲自缝起……
年春妮叹气,瞧着梁贾氏哆嗦着手穿了针,那是针孔很大的针,可是梁贾氏穿了好半天,才将粗线穿了过去,只是怎么也缝不住遮住梁大山的脸的那个边角。有细碎的哭声在院子里响起,一点一点逐渐放大,年春妮低头,看到扯着自己衣角瞪着眼睛看着自己的梁晓,终于忍不住,大声哭了出来。年春妮一哭,梁晓便跟着哭,两个孩子尖细的哭声惹得大人心里也一阵阵的酸涩,于是院子里又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悲痛……
等到梁贾氏终于缝好了,梁家本家的几个兄弟合力将梁大山抬进了棺材,就在棺盖即将合上的那一瞬间,梁贾氏终于痛哭出声,一把推开了抬着棺盖的人,扑倒棺材上,喊道:“老头子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
年春妮低下头,搂着梁晓,狠狠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有人上前拉开梁贾氏,梁贾氏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硬是挣开了那些人,一只手紧紧地扳着棺材口,不让那些人靠近。
她说:“老头子你再睁开眼看看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你还没看着这些孩子们长大,你把我一个留下你可让我怎么活啊——”
“婶子,让叔安心的走吧,婶子……”几个本家的媳妇拉着梁贾氏嘶哑着喉咙劝慰。
“你不能就这么走啊——”梁贾氏却是什么都听不进去,一个劲的哭嚎。
不知道是谁又看到了年春妮和梁晓,把他们两个推到了梁贾氏面前,“婶子,孩子们还在这儿呢,别吓着孩子们啊。”
年春妮也知道,他们是想他们出言劝一劝梁贾氏,可是年春妮也在那个劲头上,哭都哭得不利索了,哪还有工夫劝解旁人呢。
家长里短卷 第三十六章 入土为安
梁兴叹了口气,如今梁大山去了,梁家梁淮这一辈上就梁兴年纪大,一般事情都由着梁兴做主了。这个时候少不得还是得梁兴出面说几句,可是梁贾氏那架势,怕是说什么也听不见去了。梁兴对着身边的几个兄弟和兄弟媳妇们说:“去把婶子架开,定棺!”
那一句话,虽然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几个本家妇女上前架住了梁贾氏的胳膊,嘴上说着:“婶子,让叔好好的走吧……”
梁贾氏扯着嗓子哭喊,却怎么也无法阻止那些人将那厚重的棺盖抬了上去。
梁淮梁凤他们也在棺盖钉上的那一瞬间,放声大哭。
年春妮透过泪眼看着那一切,心里有什么蓦地碎了。那厚重的棺木将梁大山苍白的面容笼罩,随着八根棺钉钉入,他们是真真的永别了……
“姥爷,走好。”年春妮心里默默同梁大山道别,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在一群人的哭喊中,她默默地流着泪,将身边一直扯着她衣角的梁晓紧紧的搂了搂。
棺木钉好后,便要由人打幡。按理儿最好是孙儿打,可梁大山只有梁晓一个孙女,不知是谁想到了年家杰这个外孙儿,好歹是个男丁。只是年家杰还太小,路都走不利索遑论打幡,这便由年春妮替了年家杰打着白幡一身孝服走在送丧的最前端。王氏端着一碗白饭,随着身后,说是过了村头就要摔碗。两家本家由梁兴选了四个壮实的兄弟抬棺木。哀乐奏起,一行人开始朝着梁家祖坟走去。
白幡很重很重,年春妮觉得自己的手臂酸痛的很,可还是咬紧了牙关一声不吭,这是她能陪伴梁大山的最后一程,无论如何都要走完。这闭塞的村庄里,除了这一次的送葬,女子是无法去坟茔拜祭的。日后故人入梦,也不过是能在家中祠堂里,烧几张薄纸罢了。而年家,还是没有祠堂的。
日后,思念姥爷了,也只能默默地流几滴眼泪罢了。
“彭——”一声闷响。
王氏在村头地坎上摔了碗,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哭:“爹啊——一路走好——到了那阴曹地府也能吃得饱啊——”
这样凄厉的哭喊,总是戳的人心头难受,一群人又是一阵哭嚎。被劝了许久才有继续慢慢的向前走。
年春妮只觉得从来没有这样讨厌过唢呐的声响,那些哀哀切切的曲调,让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
一行人紧赶慢赶地走到了梁家祖坟,有人接过了年春妮手里的白幡,插到了坟头上,抬棺的人在早已挖好的坟里落棺。
第一掊土,是梁淮盖的,他红着眼锄了一掀土,哗啦撒下去,就像晕开的一朵花。接着是王氏锄了一掀土。之后是梁凤年文力两口子,梁小娟袁东喜两口子。在之后便是本家的一些亲戚们,甚至年春妮和梁晓都被要求去捧了两把土。
到了最后,梁凤梁小娟姐妹两个都是跪在坟边用手捧着土堆的坟。劝解是没有用的,父亲的亡故,无论如何都是心上一道伤痕,无法排解,便只能用身体上的疼痛去缓解心底的悲痛。
只是在看到梁凤的手指都磨出了血的时候,年春妮终于忍不住跪到了梁凤身边,喊了一声:“娘……”
梁凤扭头看了一眼年春妮,语气十分的温柔,她说:“春妮儿啊,姥爷走了,去看姐姐了,其实也挺好的。你姥爷看了你这么久,你也来给姥爷多捧几捧土吧。”
年春妮又想哭,可是眼睛涩的难受,她来到这个世界这许多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哭过,似乎是流干了泪,却也难受的无法排解。她便听话的俯下身子一捧一捧的往那已经显出了尖尖的顶的坟上撒土,身后年文力重重地叹息。
其实年春妮心里明白,他们这一代孩子里,同梁大山最亲厚的也就是自己了。梁晓年幼并不能太懂事,甚至大一点了也经常去她的姥爷姥娘家,同梁大山在一起的时日远远比不上自己,而年家杰除了小时候百日和生辰时见一见梁大山,也几乎没什么照面的机会。梁大山此番离去,也终究只能在她的记忆力留下些什么。对于那些孩子来说不过是一个日子,过去了就过去了……
世人常说,入土为安。年春妮听着周围不断的哭声啜泣声,不禁疑问,真的能入土为安了吗?这剩下的一家老小就这么担在了还很年轻的梁淮身上了,也不知道梁贾氏如何捱过去这一关……
当所有的仪式都结束了的时候,年春妮问年文力自己能不能留下来,陪一陪姥娘。年文力说不行,因为她姓年,她是年家的孩子,纵然她同梁大山再怎样的亲厚,在这一夜,她也不能留在梁家。她必须要跟着年文力离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