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领袖香港(选载) >

第6章

领袖香港(选载)-第6章

小说: 领袖香港(选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睦投υ黾恿�5。6万多人。
  2005年下半年就业情况将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有很多旅游项目如迪斯尼主题公园等可以投入使用,全香港新增加了一万多间酒店客房,加上其他相关服务如餐饮、零售等,就业的机会将会随之增加。在2008年之前,还将有一大批新酒店陆续兴建,在建造过程中和落成启用后,可以吸纳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香港经济转型的形势下,失业问题有结构性的成因,人力资源出现严重错配的现象。所以,未来的挑战仍然相当艰巨。有关评估显示,到2007年,香港需要的高学历人才估计将短缺10万人以上,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则多出23万人。前瞻就业市场的变化,我们要通过各种培训和提升途径,并改善经济,鼓励投资,尽可能提高就业率。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将怎样协助内地企业打入国际市场?
  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首要的国际融资中心,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的市值已占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三成。过去10年最大型的上市集资,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人寿保险等,均是来自内地的企业。除了筹集资金,内地企业也可以通过在香港上市,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的渠道非常多元化,除了股票市场,还有贷款、债券、创业基金等。其中债券市场是一个有效的融资渠道。香港债市已经逐渐成为区内流通量最高的市场之一。香港以往发行公营机构债券的经验证明,香港具有必要的专业能力和基础设施推行大型债券发行。
  有人担心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和国家首选的资产管理中心,会成为一些人“洗黑钱”的地方。这个担心有道理吗?
  香港打击“洗黑钱”的力度和成效在全球都是有名的,是认真、有力的。我们不断加强和改善银行的监管,资金在流通的过程中,始终处在银行的严格监管之中;打击“洗黑钱”要有一个网络,全球化地联手,而我们和世界各地许多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不断交换资讯。所以,当立法会上有一位议员提出这个问题时,我马上以事实予以强烈的反驳,这个说法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您对推动CEPA和“9+2”非常积极。但听到香港有人讲,特区政府在协助工商界更好地利用CEPA和“9+2”的机遇方面,角色过于被动,令商界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您怎么看?
  特区政府的投资推广署、驻京和驻粤的办事处等机构和贸发局等,不断地在做促进工作,但单靠这些部门、机构的能力终究有限,而且我们国家很大,情况千差万别,也有做不到的地方,今后还要不遗余力去做。政府和民间的团体特别是工商界团体目标是一致的,今后应携手开拓。
  您曾经提出,香港与内地合作应由“原设备制造”走向“原设计制造”和“原品牌制造”,如何推动这一理念有效实行?
  根据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劳动密集模式生产的产品发展到某个阶段后,便不能继续单靠价钱便宜与新崛起的对手竞争,而是必须走向资本密集,提高生产力和产品附加值,建立新优势,开拓新市场。在两地仍然拥有各自优势的今天,我认为双方优势互补仍然是最佳出路,问题是我们要更清楚认识、更全面发挥彼此的优势,在设计和品牌方面取得“1+1>2”的效果。
  在特区政府官员中,您给公众的印象都是笑口常开。这是您的个性作风,还是您亲民的需要?
  这是我个人的习惯。
  我的生性一向是乐观的,就算有时碰到挫折和困难,我都是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但同时我也要审慎,在期望好的结果时还要有危机意识。
  您出身世家,家族有庞大的企业。您是如何了解基层市民的生活和感受的?又是如何领导扶贫委员会工作的?
  我来自企业界,是从企业最基层一步一步做起来的。1991年进入立法局后,我有很多基层和工会的朋友,我常常和他们交换意见,了解各阶层的问题。我也有很多机会在不同地方走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民情民意。我不敢说我对各阶层的问题很了解,但我认为最主要是要有一定的认识。
  作为扶贫委员会主席,我深知社会的期望。基层人士的生活面对不少困难,希望能有所改善。虽然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内地不是同一层次,但在一个国际大都会里却显得特别突出,贫富之间的差距显得很悬殊。扶贫委员会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首先是致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发挥所长,提升自己,摆脱贫困。同时,在公共房屋、医疗、教育和福利等方面投放资源,编织可靠的社会安全网,给有困难的市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我们通过地区的人士了解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我们选了三个地区,是香港平均收入最低、也是贫困人口最集中的三个地方,希望通过地区人士和政府、商界携手合作,逐步消除贫困问题。我们还设立了2亿元的携手扶弱资金,用来推动政府、商界和社会福利界三方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扶助弱势社群。
  2003年8月,唐英年在香港经历非典疫情的洗劫之后,接替梁锦松成为特区政府第三任财政司司长。临危受命,他以“脚踏实地”四个字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打算。
  2004年1月,唐英年宣读就职后的首份财政预算案。在这份引人注目的预算案中,他引述市民的意见,强调要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他批评过去5年,以本地生产总值平均物价指数计算的累计通缩达到20%,但政府经营开支却增加了2%;他提出要消灭财政赤字,政府必须“先节流,后开源”。这种“以民为本”的理财哲学,让人们具体感受到了他“脚踏实地”的为人和作风。
  唐英年是企业家出身,当过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在他看来,政府的账目犹如一个超级企业的账目,除了控制内部成本效益和经营开支,最主要的还在于增加收入,而财政收入离不开整体社会的经济增长。财政司长的最大职能,就是促进市场发展,活跃投资气氛,提供一个有利于营商的有鼓励政策的营商环境。为此,他提出给创意工业提供税务优惠,并开征与环保工业有关的税收以利推动汽车轮胎的循环再用。这种以税务优惠推动特定工业发展的措施,在香港有史以来是第一次。
  唐英年目光敏锐地看到CEPA带给香港的巨大商机,并且认为要把机遇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政府就要给予香港商人和专业人士良好的“装备”。第一,让企业招聘到各种人才。第二,提倡人流、物流、资金流双向流动。香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在大屿山兴建物流园,发挥供应链的优势。第三,他希望发挥香港金融服务的优势,成为内地企业集资的中心,成为债券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要形成这些中心,香港一定要融入内地,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和游客到香港,充分利用CEPA的机遇推动服务业和高增值产业转型。第四,把政府的资产盘活,为更大的基建项目筹措滚动资金,把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等资产债券化。
  两年多来,唐英年在财政司长这个位置上,经历了香港经济从低谷到复苏的全过程。他把经济复苏的原因,归结为中央和内地同胞的关心和支持,以及香港人自己的努力。他就任以来,每推出一项举措,事先都要广泛征求各界别、各阶层人士的意见,事后通过电台和政府网页向市民解释;他还首创了一个预算案网页,任何人都可以就此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诉求或意见。可说是恪尽职守,做足了“功课”。
  唐英年平稳、务实的作风,深受父亲唐翔千的影响。唐翔千一次对媒体透露:“我对英年说,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脚踏实地,付出一分劳累,得回一分甘荣,没有取巧的。现在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还要参加各种活动和应酬。”原来唐英年“脚踏实地”的座右铭是源自于父亲的。
  唐翔千是香港著名工业家、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上个世纪70年代,他打破美国棉花垄断的局面,成为第一个大胆使用国产棉花的香港厂商并获得成功;1979年,他在新疆投资创办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建起当地第一家合资企业;两年后,又在上海投资建成第一家合资企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
  如今已经83岁高龄的唐翔千仍然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是香港赛马会会员,但他养的马夺冠时却没空去拉马头;他是香港高尔夫球会员,但入会50年,每月按时交会费,却从未去打过球。“人家告诉我,黄山和泰山如何宏伟、桂林如何美丽,我一次都没去过。”他这样教导员工做生意的诀窍:“如果哪家公司的总经理11点钟才上班,还带着小秘书回来,这样的公司,千万别跟他做生意。”在他看来,只管享受,这公司迟早垮台。
  唐翔千没空游山玩水,但每年总要回到江苏省无锡市严家桥镇祭祖,这种家乡情怀对唐英年有着很深的影响。唐英年虽然出生在香港,但履历表上的籍贯从来都写着“江苏无锡”。他坚持唐家对家乡的约定:“凡严家桥镇的公益事业,无论大小,唐姓负责一半。”多年来扶助家乡的教育、老人和残疾人福利事业,从不间断,如今成为家乡人的美谈。2004年9月,唐英年出席江苏太湖博览会之余,还顺道回到故乡探亲。他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爱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一份感情完全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唐英年小时候的家教很严。唐翔千绝迹马场,很大程度是为了给唐英年立好榜样。“英年11岁那年,一天我从马场回家,一进家门,英年就迎上来说,‘爹爹,今天你养的马跑不出,是因为马姿不好。’接着他说出了一大串道理,让我听呆了。他为什么这样熟悉?我一下子警觉了。原来我去马场看,他伏着电视机旁看。从此我再不去看跑马了。”曾经当过教师的唐妈妈回忆说,唐英年兄妹四人读书的年代,“都自动自觉温习功课,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而放在桌上的大戒尺“也只是做样,未用过”。如今的唐家四兄妹都分别学有所成。
  唐英年十多岁就留学美国,从小就培养起很强的独立性,也很有主见。1975年获得密西根大学文学士学位后,他返回香港帮助父亲打理家族纺织生意,从最基层做起,一步一步管理企业。加入政府前,他是半岛针织和美维科技集团主席。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是成功的。他在1989年获颁“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993年获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明日全球领袖”。在1995至2001年间出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并曾任香港总商会理事会委员及香港赛马会董事。他在2000年获颁香港特区金紫荆勋章。
  1997年起唐英年担任行政会议成员。他还曾参与多个政府委员会及公共机构的工作,包括香港贸易发展局、城市规划委员会、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及电子和纺织服务业推广策略小组。2002年7月,唐英年获委任为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负责处理与信息科技、电讯、广播、电影服务、创新及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