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国当代电影史-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成婚,祥子在她和小福子之间徘徊,终于酿成了悲剧,虎妞的性格倒是更丰富和复杂,但也缺少了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他的电影《蓝色的花》(和马秉煜合作)根据李国文的小说《月食》改编。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中,凌子风热衷于对三、四十年代文学作品的改变,似乎远离了社会现实,但此间的作品“却以一种更为准确而巧妙的方式把握、触摸着变革中的现实。凌子风则因边缘而主流”(《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出版)
崔嵬(1912-1979)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人物,他三十年代就走上文坛,在抗战的烽火年代里,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1953年前主要从事戏剧创作,1954年-1979年,基本上从事电影创作,他不但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电影演员之一,塑造了宋景诗(《宋景诗》)、战长河(《老兵新传》)、朱老忠(《红旗谱》)等不朽的人物形象,而且作为导演,他拍摄的《老兵新传》、《青春之歌》、《小兵张嘎》,也同样是中国银幕上难得的好作品。夏衍对他的评价是“杰出的艺术,高尚的人品”(夏衍在1989年2月27日崔嵬艺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另一位重量级的导演谢铁骊,1962年拍摄的、根据左翼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的电影《早春二月》,就早早确立了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此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导演失去了工作的机会,他是少数几个没有中断创作的艺术家,他是一个在电影面前从来都不会选择“缺席”的导演,这也给他带来长久的痛苦和没完没了的磨难,在那个年代拍摄的作品(通称“样板戏”)的价值在艺术样式上的极端性,使它们很容易从其他的电影中区别开来,具有独特性,但也带着明显的程式化,因为排斥了其他的可能性,使艺术变得狭窄,一花代替了“百花齐放”,单一取代了多样,而对人性的简单化描写,都带来了可怕的后果。谢铁骊的后期的作品,数量很可观,像《穆斯林的葬礼》、《月落长河》等,但影片质量落差也相当大,特别是他晚年一系列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总给人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有较好的文学基础,但在取舍、剪裁上的缩手缩脚,观念上的停滞守旧,并没有改变名著改编大多失败的命运,并没有带来更多新意和冲击力。
“作为历史的人质,第三代导演和中国当代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表述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新中国政治修辞学的表征,因此这场革命风暴所引起的每一次潮汛,都把他们裹挟了进去”。(《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百年六代 影像中国 ”第339页 杨远婴文)
中国现在还没有出现像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日本导演黑泽明、希腊导演安哲鲁普洛斯这样“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大家,后劲不足的原因除了知性不够外,中国的大部分艺术家没有足够的勇气,一个导演在迈向大师的途中,必须能够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从事卓越的精神与艺术的探索,能够超越自我的局限,在作品中表现并象征着某种精神上更为广阔、普遍的东西,一个完整的情感和思想世界。
第六节:谢晋的电影创作
一、谢晋的贡献
谢晋1923年出生在浙江上虞,在家乡渡过童年,1948年在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毕业,到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担任助理导演,开始银幕生涯。在他的求学生涯中,得到了我国戏剧界前辈曹禺、洪深、焦菊隐、黄佐临等人的指导。
谢晋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在现在还没有停止拍片的艺术家中,谢晋应该首先被提及,他的作品曾经代表着中国电影的高度,也代表着中国电影人的良知,他是中国电影界少数几个可以谈到“历程”的导演,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贯穿性人物,他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他的贡献基本上到《芙蓉镇》就结束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中国传统电影文化的传承上,他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都是向内的,不是向外伸展的,谢晋几乎使中国传统电影走到了尽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成了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先兆,对中国电影导演来说,好电影的标准是戏剧性情节基础上的人物性格化,这种人物性格化在像谢晋导演的影片中成为一种“真实可信”的绝对重要的力量,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的导演面对的是上千年的市井文化(戏曲、传奇、说唱)熏陶过来的子孙,我们的民族看重的是人情事理、人伦道德、人际关系,敬鬼神而远之,我们永不会看重伯格曼、塔尔科夫斯基的艺术,可以说,习俗留给知性的空间仅仅是一道罅隙,因此,电影艺术的自由,也就在这道罅隙之中。
谢晋在长期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在情节剧的框架中,用华丽的、稍带表现主义色彩的抒情风格,一批典型人物,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电影以他特有的方式提供了“一幅主流意识形态的‘抚慰图景’,为影片似乎直面的尖锐的社会矛盾或现实困境提供了一种‘想象性解决’”。(《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26页)
谢晋亦是继承好莱坞,他把玩得炉火纯青,朝野称善。这一脉香火,庙正多,只有认认真真续下去的问题。电影理论史家尼克布朗以“政治情节剧”来命名谢晋的电影,但他在谢晋从影五十周年的研讨会上,认为在那些以右派人物、以及他的罪与罚的性质和恢复政治名誉的过程为中心的电影里,谢晋电影中体现的类型特征,与西方电影中的情节剧有着明显的中国特征,他的影片对情节剧和主体性与社会关系进行仲裁的方式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特征。他电影的因果逻辑其实来自好莱坞的二元对立模式,比如美国教授必克卫认为的。
二:谢晋的主要电影作品
新时期以来,谢晋的作品很多,而且每一部作品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轰动,《青春》(1977)、《啊,摇篮》(1979)、《天云山传奇》(1980、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牧马人》(1982)、《秋瑾》(1983)、《高山下的花环》(1985年第八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1987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后的贵族》(1989)、《清凉寺钟声》(1991)、《老人和狗》(1993)、《鸦片战争》,《女儿谷》等,从中可以看出谢晋导演旺盛的创作生命力。
《啊,摇篮》(徐庆东 刘青编剧 谢晋导演),是一个讲述老一辈在战争岁月中对下一代的关怀的故事,谢晋尽力开掘在平凡中寄寓深情厚意的戏,是一部着重刻画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抒情的、生活气息很浓的、带有人生哲理的、充满革命人道主义的正剧,不足的是,因为刚刚松绑的原因,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还比较生硬。
《天云山传奇》(鲁彦周 编剧 谢晋导演)通过四个人,在1956年到1978年间二十年命运的变化,凸现出时代的变迁,反右斗争扩大化造成的后果,作为以反右运动为背景的“敏感”题材,以前的电影创作很少触及到这场历史悲剧,尽管1956年党的“八大”已经明确要把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可是,一味地强调阶级斗争,这个“转移”根本没有实现,也不可能实现,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9年才得到解决,这个历史的必然要求,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坎坷曲折的道路和无数痛苦的牺牲,才得到确认,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历史教训和深刻的悲剧。《天云山传奇》既有攻坚精神又有巧的智慧;总体艺术构思有深意;形象结构、情节结构有特点。影片的叙事方式不是按时间顺序来结构,而是按三个女性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来结构的,主人公思想的复杂运动,构成了影片情节发展的逻辑,但他的方式,与西方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不一样,他的时空变换,没有时空的破碎和断裂,而是更多地考虑到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还是按照历史的脉络来建构情节。这是新时期电影比较独特的地方,尤其是宋薇的内心独白,宋薇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她的典型意义“除了她本身的幼稚、软弱外,还在于她把吴遥看成党,盲目地服从组织,不独立思考,这种性格悲剧,不但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而且具有一种普遍意义。”(《我对导演艺术的追求》谢晋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第2版),她既不是“中间人物”,也不是一般常见的正面人物,她是特种历史条件所致残的天真的灵魂。影片的不足是思想深度还不够,对主人公罗群的形象挖得不够深,不够丰满,显得“隔了一层”,这是影片的要害和弱点。此外在影片样式上还不太完整。“它和《巴山夜雨》并列最佳,排列的次序,按照评委的投票,它比《巴山夜雨》多一票,应居前,但上面传来旨意,要求把两片的排名次序互换,理由是《天云山传奇》那样表现右派不准确。经过反复磋商,从大局和国情出发,同意以互换的方案公布于世”(《“金鸡”评述一纪》于敏23页 中国电影出版社)
《牧马人》(李准编剧 谢晋导演)是根据张贤亮的短篇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电影把它变成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丁玲语),主人公心灵上留下了这样那样的伤痕,导演有意识地把这种伤痕抚平,想把使人振奋、使人前进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主人公的出国与不出国似乎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矛盾。而张贤亮却在他的小说后记中说,他写作是并没有太多地想到爱国主义,引起他强烈创作冲动的只是他深恶痛绝的反动的“血统论”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爱。剧本写了主人公许灵均的命运、他三十年来的遭遇,戏的结构以父子在北京相逢的八次谈话为径,以许灵均的三十年遭遇为纬,编织而成的一幅时代的画卷,同时用黑白和彩色画面不断穿插交替,用色彩的冷暖调的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观情绪、主观境界。在《牧马人》中,北京的戏不如草原的戏生动、感人,比较理性、概念,因为编导缺乏这方面的感性经验,细节处理上就不到位,对某些政治人物的处理就脸谱化。
《高山下的花环》(李准 李存葆编剧 谢晋)根据作家李存葆的小说改编而成,李存葆的同名小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军事题材的小说中突破了一些禁区,写正义战争,用了悲剧样式的处理,生活容量很大,既有一定的深度,又不局限于军队生活,面铺得较广。谢晋不失时机地把小说搬上了银幕,他喜欢牵动人心的作品,而《高山下花环》描述的军人生活恰好是某一时期最让人关切的,影片塑造的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形象,如胸口藏着带血的欠账单的连长梁三喜,脾气火爆的靳开来,高干子弟的赵蒙生,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都不是那么单一,尽管影片表现的军人的生活在现实中是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我们的银幕一直不感直面,谢晋不回避困难,严肃真挚地为他们唱出赞歌,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勇气。影片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结构上明显分成前后两截,整部作品还没有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