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得与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要做患得患失之人,不要在生活中计较太多,不要做锱铢必较、追名逐利之徒。面对得失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把得看得太重,在得的后面,可能潜藏着失,只有那些短视的人,才只顾眼前利益,看不见利益背后的隐患;而失的后面也有可能潜藏着得,只不过有的人因为目光短浅对此不作深入分析,只看到是一种失,便避之惟恐不及,从而与“失中之得”擦肩而过。
心态篇17、放下架子,获得尊重
在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移动了,再使把劲,加油!”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状问班长为何不动手干。“先生,我是班长。
”班长骄傲地回答说:“噢,您是班长。”军官重复了一遍,随后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更多的人手,您就尽管吩咐总司令好了,他会再来帮助您的士兵的。”班长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大陆的“解放者”、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
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一个人能够取得权力和荣誉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荣耀里,傲视众生,却无所作为,到最后必定会连本带息一起失个精光。
《金刚经》里有一段记载,说那时,佛祖的影响已经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了,可是他依然过着平民一样的生活。每天,他都像普通的印度人一样,光着脚走在街上。该吃饭时,也要像他的门徒一样,挨门挨户去化缘,然后把饭端回居处吃。吃完饭,收拾好衣服和钵具,就去打水洗脚。因为光脚走路会沾有不少泥巴,所以洗完脚,还要整理一下自己打坐的地方,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他自己。真是很平淡,很具体,很普通。然而,就是在这种最平凡的现实里,他却拥有着最不平凡的境界。由此可见,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最平凡,最普通。
法国著名画家米勒,当年主要以画女人裸体画而小有名气,并且以此来赚钱维持生活。一天黄昏,米勒路过一个陈列橱窗,忽然听到正站在橱窗前观看橱窗里陈列的绘画作品的两个青年的对话,一个说:“这幅画画得太糟糕了,叫人
厌恶极了。”另一个说:“可不是,这个米勒除了会画裸体女人之外,什么也不会画。”米勒听了这些话,如同五雷轰顶,他感到头晕目眩,羞愧难抑。回家之后,他心情激动地对妻子说:“我决定以后不再画裸体画了,即使我们的
生活会因此过得很苦,也必须坚持做到这一点。”
因为当时的巴黎,画女人裸体画还可以赚一些钱维持生活,如果画其他的画往往一幅也卖不出去的。米勒选择了宁肯挨饿,也不画裸体画的道路。不久,他又用商量的口气对妻子说:“我已经厌恶巴黎了,我想回到农村去,住到农民
中间去。”妻子同意了,于是他们一家离开了巴黎,移居到巴比松定居下来。
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一个朋友去米勒家看他,只见米勒蜷缩在暖炉旁,原来他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只有几个孩子在吃面包屑。那位朋友心酸地把自己身上的钱都留给了米勒,让他赶快去买面包。米勒一家在巴比松大森林一间风雨飘
摇的小屋里一住就是27年,米勒一面在园子里种地,一面坚持画画,维持着最低的生活标准。他熟悉附近的农民,和他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画中画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苦,农民生活的辛酸。多年来,米勒的作品一幅幅寄到巴黎去,
却总是一次次被退回来,因为他的画根本不符合贵族们的胃口,上流社会对这个整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不屑一顾,他们嘲笑米勒是一个生活在森林中的野人。但米勒坚定地说:“我不会向他们屈服,我不会把巴黎的沙龙艺术强加在自己身上。我生来是个农民,到死也要做个农民。”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揭示艰辛劳动与凄惨苦役中的生命之美。他在艰难贫困的生活中,创作出了一大批农民题材的作品,像《晚钟》、《扶锄的农妇》、《播种人》等等,表现了农民的辛勤劳苦,揭露了社会给他们带来的贫困。
米勒一生贫困潦倒,死后作品却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他被人们称为“庄稼汉的但丁、乡巴佬的米开朗基罗”,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很公正的,因为米勒是真正的农民画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表现农民题材,因为他了解他们,对他
们富有感情。
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很容易钻牛角尖。因为得不到名利时会变得痛苦,得到名利时也会失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在世应该荣辱不惊,就像平静的海面,任凭风吹浪打,也是波澜不惊。得志时不会得意忘形,乐极生悲;失意时不会萎靡颓丧,一蹶不振。这样就不会有受挫折时凄凉和得意的狂热,可以排除干扰而专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耕耘,正所谓“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唐肃宗封他为汾阳郡王,唐代宗赏他誓书铁券,犯大罪可免死。唐德宗又赐号“尚父”,不称呼他的名字,表示尊崇。可是郭子仪始终不居功自傲,更不因为功高而要特权,代宗任命他为尚书令,他一再推辞说“这是过去太宗做过的官职,所以后来各朝都不设置官员,怎可让我来破坏这个传统呢?这些年来,由于战争,封赏官爵很滥,如今叛乱稍平,应当审查整顿吏治,请从我老臣做起。”代宗听他讲得有道理,这才作罢。郭子仪一贯拥护朝廷,尽力镇压叛乱,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唐朝使臣裴洎评价他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就充分道出了郭子仪的功绩和为人。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他们或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或以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读书为荣,或以有机会在国际大公司工作为荣……不能说这种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但如果过分迷恋这些仅仅是
因为身份带给你的荣耀,那么人生的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业的格局就不可能太大,当他们陶醉于自己的所谓“成功”时,他们已经离真正的成功很远了。而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一个省份、一个国家乃
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而不是他以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为荣。
杨晶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与她同时进来的同事要么学历没她高,要么学的专业没她好,为此她很有优越感。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结算时,她把一笔投资存
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事后,她却觉得就像做错了一道数学题,改正过来,下次注意就是了。她的这种态度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
借口把她“晾”在一边,不再让她参与了。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杨晶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2002年美国耶鲁大学500周年校庆时,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参加典礼。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教师、校友、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
这番话令全场听众目瞪口呆,至今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也太狂了点儿吧,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但是还没完,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
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
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
艾里森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身份和荣耀并不与成功成正比。
心态篇18、不可汲汲于目标
当年,美国一家报纸曾刊登了一则园艺所重金悬赏征求纯白金盏花的启示,在当地一时引起轰动。高额的奖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金盏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许多人一阵热血沸腾之后,就把那则启示抛到了九霄云外。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20年过去了。
20年后很平常的一天,当年那家刊登启示的园艺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热情的应征信和100粒“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寄种子的原来是一位年已花甲的老人。当天这件事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对信中言之凿凿能开纯白金盏花的种子,园艺所一直举棋不定,该不该验证一时成了争论的焦点。有人说:“决不该辜负一位老人的心意。”那些种子终于得以落土生根,奇迹是在一年之后才出现的,一大片一大片纯白色的金盏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让人瞠目结舌,一直默默无闻的老人因此成了新的焦点。
原来老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爱花人,当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则启示后,便怦然心动。她的决定却遭到了她的八个儿女的反对,毕竟,一个压根儿就不懂种子遗传学的人,一件让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她的想法岂不是痴人说梦。
老人还是痴心不改,义无反顾地干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普通的种子,精心侍弄,一年以后,金盏花开了,她从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次年她把这些种子种下去,然后再
从这些花中挑选出颜色更淡的花的种子栽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周而复始,老人的丈夫去世了,儿女远走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但种出白色金盏花的愿望在她的心中却根深蒂固。
终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