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女先生之继母难当 作者:沧海一米(云中书城2012.8.12vip完结)-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莘菲便叫王婆子把女孩子的娘叫来看看。王婆子便乐颠颠地去叫了,一会儿,一个梳着妇人发式,头上全无首饰,只用蓝巾包头的躬身走了进来。
听得莘菲叫她抬头,才微微抬起头,也不敢正面对着莘菲母女俩,只是微偏过头去,饶是这样,莘菲和韩张氏也被那妇人脸上红肿像是爬满蚯蚓的伤势惊得倒吸了口气。
那妇人赶紧拉了拉包头的蓝巾,稍遮了下。“奴婢这个样子吓着夫人和小姐了,还请见谅!”矮下身子福了福,虽说衣着寒酸,但也透着股稳重,莘菲看看地上跪着的女孩子,后者正用充满希冀的可怜眼光看着她,莘菲心里一软,便看向母亲韩张氏。
韩张氏哪里不明白女儿的心,含笑点点头,便对王婆子说道,“那就把她娘也留下吧。”那对母女赶紧一同跪着向莘菲母女俩致谢,母女俩也抱头喜极而泣。
周嬷嬷带王婆子办好相应的手续后,签好了卖身契,便领着三个丫头和妇人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出来。
三个丫头,莘菲照着篆儿的名字给她们分别取名为书儿、画儿和琴儿。那妇人便是书儿的娘顾氏,就称呼她顾大嫂。
三个丫头里,莘菲坚持让两个区服侍韩张氏,自己只留一个,韩长氏拗不过,便留下了画儿和琴儿,书儿便跟着莘菲,顾大嫂就安排在厨房里,周嬷嬷就只负责府里的银子支出并采买。
第九章 赏花会(上)
安顿好家里的事宜,侯府给的三日假期也已满,莘菲这日与妙姐儿在春华居内正准备讲学,就有老太夫人身边的荣嬷嬷过来传话。
妙姐儿与莘菲赶紧站起身来迎上,“曾祖母有什么话叫个姐姐来说就好了,怎么还劳动嬷嬷亲自来了?”妙姐儿说着便将荣嬷嬷引至堂上。
荣嬷嬷哪里敢坐,推辞着不肯坐,最终也只是坐在小圆凳上。橙香上了茶来,妙姐儿笑道:“嬷嬷也尝尝我们这里的茶,自身比不得曾祖母那的好茶。”
“大小姐可折煞奴婢了。也没什么事,原是那日老太夫人瞧着园子里的荷花开得好,便说要请亲眷们来府里赏荷华并散淡散淡,正日子就在明日,老太夫人传下话来,叫大小姐也别太拘着了,也散淡两日吧。”这话却也瞧向莘菲。
莘菲赶紧笑道:“正是呢,麻烦嬷嬷费心回明老太夫人,就说莘菲知晓了。”
妙姐儿也笑道:“还是曾祖母心疼我,怕我被先生打手呢。”说完掩嘴看向莘菲。莘菲知道她是玩笑,也只是微笑着。
“先生自入夏也每日带我去园子里逛呢,还学了不少好诗,请曾祖母放心,却也不曾耽误了进学。”妙姐儿接着说道。
荣嬷嬷也笑说:“老太夫人原也知韩先生是稳妥人,也知道大小姐自是尽心,也不过是白嘱咐罢了。”
说着话,连一旁立着的橙香、橙玉也都笑了起来。妙姐儿和莘菲送走荣嬷嬷,回到春华居。
妙姐儿坐到椅上,便叹气道:“又办什么赏荷会,自从母亲过世,这一年到头多少赏梅花、赏梨花、赏桃花、赏荷华、赏菊花会呢。”看妙姐儿那一副甚为厌恶的样子,莘菲心里不觉诧异。
要说大户人家为了交际或只是简单附庸风雅,夫人小姐们赏赏花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缘何妙姐儿会如此厌恶呢。虽心里诧异,莘菲也没有在脸上露出来,只看了眼立在一旁的篆儿。
篆儿看到莘菲的眼色,微微点了点头。莘菲便知道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撇下此事不说。
回到自己家中,用过晚膳,莘菲照例在院子里的树下转圈消食,篆儿走过来轻声说道:“姑娘,打听到了,原是侯爷的正妻去年过世,侯府的老太夫人想着要给侯爷续弦,所以借赏花会相看各家的小姐呢。”
原来如此,莘菲心里暗自腹诽那个冰块侯爷,不知道谁家的小姐这么倒霉,被那个侯爷看上,算了,也不关自己的事,还是好好顾好妙姐儿就行。
第二日早起,想着今日府里必然会莺莺燕燕,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自己的身份在这,还是素净点、低调点好,便拣了件月白色长罗衫,只在衣料上用浅绿色丝线绣了点点的四叶草,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一根玄绿色的宽腰带勒紧细腰,对着铜镜,莘菲自己看着还算清雅,就将头发绾成简单的流云髻,簪了一根碧玉簪便罢了。
来到春华居,见到妙姐儿,不禁被妙姐儿的打扮瞬时惊艳了。妙姐儿今天穿了件金黄色的云烟衫,底料上绣着朵朵绽放的素白兰花,下身穿着逶迤拖地黄色古纹双蝶云形千水裙,梳着双髻,左右两边各簪着一个缀着南珠流苏的玉兰钗,更加显得小脸玉雪可爱,虽还年幼,但这股高贵之气却是赫然可见。
初时的惊艳过后,莘菲想起昨日篆儿的话,心里便已了然。妙姐儿必是心里排斥这种赏花会的,想用自身的气势给人“勿近”的暗示吧。可怜这小小的娃儿,诚然,如同莘菲这样在现代社会生活过的人,也没有喜欢有陌生女人当继母的人吧。
莘菲的本意是带着妙姐儿避开赏花的人群,去别的园子散淡。但没想到妙姐儿坚持要去荷华园里,莘菲也只能随她去了,看着妙姐儿脸上那苦大仇深、咬牙切齿的表情,莘菲也只有自求多福了,但愿自己别惹设么祸才好。
到了园子里,因为时辰尚早,两人带着丫鬟便沿着池边走着,见到小浦边有停着的小舟,短篷、茶几、坐垫、连带红泥小火炉都一应俱有,十分齐备,两人便欣喜不已,便商量着在这荷华池里荡舟赏荷,能在荷华池里穿花而过,想想都觉得美。
于是,妙姐儿带着橙香,莘菲带着书儿上了小舟,留橙玉和篆儿在岸边候着。小舟上只一个婆子慢划着桨,便缓缓向荷华从里荡去。
橙香和书儿自是在船尾生起小火炉,烧起水来泡茶,莘菲和妙姐儿坐在船头的篷下,迎面而来的都是和着荷华香气的清风,说不出的惬意。
莘菲完全沉浸在这种淡然宁静的气氛中,妙姐儿早已忍不住地趴在船头,手自然地垂到水里,掠着水面而过。
船头穿花而过,荷叶荷华层层叠叠,叶底还有小小的鱼儿穿梭着,湖面上蜻蜓或立或飞,连空气中满满的都是荷华的清香。
突然,“砰”的一声,正沉浸于这美好时光的莘菲被撞击声吓了一大跳,连忙看向妙姐儿,好在妙姐儿趴着的船头没有被撞到,妙姐儿也吓到了。橙香和书儿也赶紧丢下手里的活儿跑过来,莘菲站起来,才发现是另一只小船从对面划过来,因荷叶荷华的遮挡,两条船都未注意到对面的船,好在船速都不快,也只是轻轻碰了下。
对面船上立着一个身穿青布衣裳的小厮,后边还立着一个身穿白色长衫,腰系青色腰带的年轻男子,手里还摇着把折扇,不同于侯爷的冷面魁梧,这男子却是完全不同的潇洒飘逸,说不出的风流倜傥。
书儿正要上前斥责几句,只听见一声惊喜的“洵哥哥,怎么是你?”只见妙姐儿快速地走上前来,朝那白衣男子半蹲下身子行了礼,莘菲站在妙姐儿身后,便也福了福。“洵哥哥?”不知道这人是妙姐儿的什么人,莘菲心里暗暗想道。
那白衣男子也看向妙姐儿,“原来是妙音妹妹。刚才是哥哥多有得罪,还望妹妹见谅。”男子的声音也颇为温和,甚是动听。
“洵哥哥也来赏荷华吗?还是找我父亲?”妙姐儿似乎十分高兴,缠着白衣男子问个不停。男子倒也不嫌烦,“在宫里闷死了,听说你们府里今日有赏花会,便来叨扰了。不想也还是扰了妹妹了。”男子与妙姐儿谈来颇为随意自然,看来应该是相熟的吧。
只是他话里提到“宫里”,难道是皇宫中人吗?皇宫中的年轻男子,难道是皇子?
正在思索着,便听到男子问道:“妙音妹妹身后的这位不知是哪家的千金?”知道是问自己,莘菲便低下头,等妙姐儿介绍。
“这是曾祖母给我请的韩先生,平日里伴我读书的。”妙姐儿笑着介绍。
“先生?”白衣男子玩味地说着这两个字。
莘菲被男子嘴里有些轻视的意味惹的有点恼了,这世的男人都怎么了,女子就不能做先生吗?
第十章 赏荷会(中)
碍于自己的身份,莘菲虽心里有些气恼,倒也不好说什么,只微瞥了下那个白衣男子,心里想着不过就是个纨绔罢了,不放在心上就好。
“先生,这是……嗯,我洵哥哥,是我父亲的好友。”妙姐儿介绍得吞吞吐吐的,莘菲就更加确定了眼前这个男子身份只怕是贵不可言的,也不揭穿,只是稍低了身子,就算是见过了。
只是妙姐儿的话让她不明白的是,既是侯爷的好友,怎么妙姐儿还会称呼其为“哥哥”呢?甚是奇怪。倒也没多想。
殊不知这个妙姐儿口中的洵哥哥乃当今皇上的第四子赵宣洵,其母便是当今的皇后,自是贵不可言。因身份特殊,妙姐儿并未言明,但没想到莘菲其实也猜得差不多了。
赵宣洵看到了莘菲眼里一闪而过的嘲讽之色,再看时,莘菲已然低眉敛首,看不出任何表情了。“呵呵,这个女子有趣的紧。”赵宣洵心里暗自笑道。
脸上也没表露出来,只是潇洒地挥着折扇,“妙音妹妹,就此告辞。”说完,他所站立的小舟便划了开来,从妙姐儿和莘菲身边划过。
妙姐儿的眼光却还追随着远去的赵宣洵,莘菲看到了她眼中的些许闪烁,“难道……?不能,妙姐儿才多大的孩子啊,搁在现代社会不过是个小学生罢了。”莘菲在心里做着自我安慰。
妙姐儿转过身来,看见莘菲正盯着她看,便倏地一下红了脸,“先生,我们也走吧。”也不再看莘菲,吩咐船娘赶紧将船划回去。
有了这一小插曲,二人也再无游湖的兴致,船儿划回小浦头,二人扶了丫鬟的手下了船。就听到池边的八角亭中一片莺声燕语的,十分热闹。莘菲知道这是各府的小姐们都来了,便欲和妙姐儿避开她们回春华居去。
谁知妙姐儿倒坚持从亭边过去,莘菲知是她的小孩心性,也就由着她了。二人带着橙香、橙玉并篆儿和书儿,一行人朝着八角亭的方向走去。
行至亭前,便有眼尖的侍候的丫鬟婆子见了,便急急行礼道:“给大小姐请安!”妙姐儿摆摆手,“都起来吧。”说罢便看向亭中或立或坐的妙龄女子。
莘菲也随妙姐儿看去,只见一个上着淡粉色罗衫、下系深绯色湖绸八幅湘妃裙的女子正立在亭边,这女子瓜子脸儿,梳着高耸的螺髻,缀着红宝石的分心压住黑油油的发际,髻边簪着镂空的玉兰花珠钗。眉眼长得都颇为精致,樱桃小嘴惹人怜爱,只是脸上的表情看上去有些倨傲,怕是不好相与的。这女子正蹙眉看着妙姐儿一行人,在她身旁的石凳上的坐着的女子赶紧站了起来,拉了拉这女子的衣袖,遥遥地笑道:“如玉见过大小姐。”
又向那粉衣女子嗔道:“姐姐还没见过大小姐吧,这是侯爷的嫡女,妙音姑娘。”又向妙姐儿说道:“这是尚书府的莺儿姐姐。”
莘菲这才知道这位看起来不好相与的粉衣女子乃当今尚书黄远道的嫡女黄莺儿。这位尚书乃是皇上身边的近臣,颇得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