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神秘的谶言 作者:世外老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绿林军推刘玄为帝,即为汉更始皇帝。后,有赤眉军以抽签的方式,推刘盆子为帝。而远在蜀郡的蜀郡太守公孙述,亦自称帝号。原本大一统的汉王朝,立即四分五裂,出现了几个皇帝。
二
建武元年,有一儒生强华,自关中来到刘秀割剧的洛阳,献给刘秀一神奇的谶书《赤伏符》。
《赤伏符》是当时流传十分广泛的谶言书。据说是在天上的汉高祖刘邦传到人间的“天旨”。其间刘邦虽然去世了两百多年时间,但他在大汉王朝的声望,还是无人可比的,如王莽称帝,就是假借受了赤帝(刘邦)的赤帝金策书而称帝。
儒生强华献给刘秀的《赤伏符》太神奇了,在赤伏符里,居然是指姓道名地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中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天下大乱,只有刘秀才能施行天道,平定天下!
刘秀得到强华所献《赤伏符》后,立即传示左右。群臣坚定了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决心,大伙都奏请刘秀顺天意,从人心。《资治通鉴》云,“众臣多奏请,刘秀称帝”。
当年六月,刘秀于稿南称帝。改元建武,并且大赦天下。
刘秀称帝后,虽然也象太平时期的皇帝们一样,给自已创建年号,大赦天下,作得象有那么回事,但其时刘秀的天下,也只是洛阳附近较小的一块地儿。向西有长安的更始集团,西南有蜀郡公孙述集团,还有刘盆子集团,他们谁都没有把刘秀太当回事儿。
三
强华送来的谶书《赤伏符》,让刘秀坚定了,舍我其谁的信念。但这《赤伏符》到底是乍回事?
是不是儒生强华,为求富贵,象王莽的国将哀章一样,假借天命,实际是自已伪造出来的符瑞?
《资治通鉴》说,好象不是这么回事儿。在刘秀得到《赤伏符》之前,也发生了一件受《赤伏符》影响政变事件。在王莽的新朝,有一人,是王莽的国师。也叫刘秀。不过他这个刘秀的名儿,不是父母取的,而是听到了关于《赤伏符》的传言之后,自已给自个儿改的。这位刘秀原名叫刘子俊。
刘子俊是汉室宗亲,王莽称帝之前,他就听说过《赤伏符》的内容。其中有“刘秀发兵捕不道”一句,让他动心,所以他把自已的名儿改成了“刘秀”,以求应谶。
王莽称帝之后,这位刘秀先生被王莽封为国师。论级别也是不小的官儿了。应算是王莽新朝集团的既得利益者。可到王莽的新朝末期,天下大乱,什么赤眉军,什么绿林军都起来造王莽的反。这位刘秀先生埋藏了许多年的野心,蹦蹦跳得利害。天下无道之时,按《赤伏符》的预示,是“刘秀”的发兵捕不道之日啊!
此时,有一位道士西门君惠,以为自已参透了天机。他与王莽的护卫将军王涉交好,私下对王涉说:“谶里说刘氏当兴,将军应为自已留条后路啊!”
在政权圈子里,许多人骨子里是希望自已脚能多踩几只船,到时那一方都能吃得开的。王涉是王莽宗亲,所以王莽才让其做宫廷护卫将军。但对于《赤伏符》一事,他也早就听说了。当好友西门道士一说,他有点动心,就问:“按先生所说,涉当如何?”
西门道士说:“应验《赤伏符》之谶者,国师公是也!”
王涉也是一个迷信之人,他也坚信《赤伏符》里的预示准确无误。所以喑中与国师公取得联系,又与大司公董忠等人设计,准备搞政变,劫杀王莽。可却被人告了密。事泄后,卫将军王涉、国师公自杀。史书记载,王涉死后,“王莽以其骨肉。恶其肉溃,古隐其诛。”
王涉做为王莽家族成员,居然反对他,让王莽太没面子了,所以王涉自杀后,王莽对外公布,是死于其它原因,没有好意思说王涉是想谋反,事泄自杀。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国师公刘秀,卫将军王涉谋反的事儿,还是被人泄露出去了。许多人是通过这件事,听说《赤伏符》。有人说:“皇帝的姓与名都显现得清清楚楚,这事太罕见了。不可信!”
可也有人说:“赤伏符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了,很博学的谷子云,夏贺良他们都认为,《赤伏符》汉室会再受天命象征,不可能错!”
国师公刘秀至死也认为:“不是谶言有误,是我自已错了,不应改名以求应谶,有真刘名秀者,才是真正的应谶之人!“所以,强华版的《赤伏符》,与哀章版的金匮图不能同日而语。刘秀以此谶称帝,也许真的有点天意。
四
刘秀称帝; 刘秀集团内成员; 固然是欢欣鼓舞。 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一利益共同体。刘秀好了; 他们也差不了;刘秀作吃肉; 他们自然能捞到一口汤。但当时还有更始集团; 刘盆子集团; 及蜀郡的公孙述集团。 他们也都是称皇作帝的人。 公孙述也是借了一个谶言称帝。这一谶言,比刘秀借以称帝的《赤伏符》还要古老。汉昭帝元凤三年正月、皇家上林园里的虫食文。 虫食文曰: 公孙病已当立。虫儿把树叶咬出了人类可读的的文字,预言人类会发生某件大事,这种事件也是举世罕见。如果谶言真的与上帝,或上帝下属的某神仙所为,这神仙或上帝,也许有老顽童周伯通的脾性,他老和我们玩游戏来着。
虫食文应在汉宣帝刘病已身上; 但公孙述却拿从前的老故事说话,他修改了这则谶言; 改为“公孙当立”。这一改; 公孙述自已就成了谶言里提到的主角。当时信息传播渠道不发达,所以汉昭帝时虫食文事件; 许多人不知道; 就是偶有知道者; 多是啧啧称奇; 但不知其所以然。公孙述利用这一空子; 派出许多文化间谍; 制作了许多政治传单; 到刘秀的势力范围; 洛阳地区; 还有更始集团的势力范围地区; 广为散发; 大造“公孙当立”的政治舆论!
在当时,公孙述的行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惹得以《赤伏符》称帝的刘秀皇帝坐不住了。他针对公孙述宣示自已即当立之公孙,及代汉之当涂高,发动了一场谶言之战!
首先,刘秀写了一份反宣传的“通电”,对公孙述说:“阁下所言公孙当立,连小孩子都知道,此谶早在一百多年之前,验在我汉宣帝刘病已身上。原谶言为公孙病已当立,绝不是阁上所言公孙当立。另据古《赤伏符》说:代汉者,当涂高也!可以阁下的实力与智力,你能做得了代汉之当涂高吗?”
“现神器已定,非人力所以挽回,阁下本非乱臣贼子,希望你能好自为之!“中国自古就有把自已的政治对手称为贼的传统,大概就是从汉光武帝开始。《资治通鉴》里说,公孙述接到刘秀的“通电”后,“不答”。可能是自知理屈,不好意思回复。
五
因是以《赤伏符》高登帝位,《赤伏符》对刘秀而言,是一吉祥符,他对《赤伏符》所提出的谶言特别迷信。《资治通鉴》记载说:“帝好图谶”。
一次与一位叫郑兴的大臣,商议确定举行效祭的日期。刘秀说:“我们是不是应到谶书里查查相关资料?”
不懂就问,是一个好习惯,但皇帝要求查证的资料是谶记类的书。文化人们受孔子影响,“不语怪力乱神”。郑兴是一儒者,他不信这个世界会《赤伏符》这档子实事儿,而且对所有的谶言,都认定是一种迷信。所以他对刘秀说:“臣不喜欢谶言!”
这个郑兴也太不知好歹,当时的地球人都知道,刘秀是靠谶言称帝。他居然公然对刘秀说,自已不喜欢谶言?而且在刘秀的大力推动下,谶言,其实已经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已经上升为谶学,当时的国教。许多刘秀王朝时期的、社会的精英人士,在推荐自已的介绍信中,用得最多的话是:精通谶学。谶学在刘秀之世,已经变成了当代的马克思主主义。不能想象,在建国之初,有谁敢对老毛说,我不喜欢马克思主义?
还不打成现行反革命了?!
刘秀听郑兴的话以后,十分生气。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郑兴说:“你说自已不喜欢谶学,是不是也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
当时是有一些儒家弟子,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但多是敢想不敢言。或就是敢言了,但找不到合适的场合。就如同我们今天还在坚持的一些哲学理论、主义,也是地球人都知道,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但想要明开了说,可能还是有点风险的。 郑兴看到皇帝生气了,他十分惶恐地说:“臣智力卑劣,没有机会学习过谶学,绝对不是敢非议谶学。请皇上恕罪!”
这话合了刘秀胃口。在刘秀心里,谶学是一门高级别的学科,非一般人所能通透。他不能容忍有人攻击谶学,但说自已对谶学无知,这是允许的。所以“帝意乃解”。
建武三十年。刘秀称帝三十年,也是刘秀版的汉帝国创建三十年。这三十年对于刘秀来说,也是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先是新国大乱,“刘秀发兵捕不道”。终于天下平定,而且国家与社会的形势越来越好。
一个平民百姓家,碰到大事,还有摆宴庆祝的作法。而刘秀创建的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精心治理。老百姓的生活大概也达到了温饱水平了。所以有许多大臣,都上言,希望刘秀能借创国三十周年之际,大大庆祝一下。
古人们都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也,所以没有那个皇帝,在国家重大纪念日,有国庆阅兵之说。但如果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发展得不错,皇帝不错,大臣不错,小民也不错了。可以到泰山,举行最为盛大地封禅礼式,祭告天地。
所以有一部分大臣上书“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
对封禅泰山一事儿,刘秀却表现出伟大的谦虚,他下诏说:“联虽即位三十年,可百姓还是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
而且下令,如有地方郡史借国家创建三十周年,搞形式主义,“盛称虚美”者,剃光了他的头发胡子,发配边缰!如此一来,群下没有谁敢去搞什么花架子形象工程!
几个月的某一天,刘秀学习《赤伏符》。此时刘秀虽然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但还学习不怠。他在工作之余,还喜欢学习国教经典著作《赤伏符》。当时没有摄影师,但刘秀深夜学习赤伏符的镜头,对于当世社会的重要性,不亚于某人翻红宝书的镜头。而且每一次学习,刘秀也是带着问题学习。所以有收获是经常的事儿。
这一次学习,刘秀看到一句话,让他大受触动:“赤刘之九,受命岱宗!”
赤刘,是指汉高祖刘邦。赤刘之九,是指赤帝刘邦九世孙;受命岱宗,会到泰山,接受天命。
刘秀知道自已的身世,他正好是赤帝刘邦的九世孙!大臣们建议,封禅泰山,原来是《赤伏符》早有的预示?!《资治通鉴》说,“上感此文”!所以他下令封禅泰山。后,又宣布图谶于天下。
王莽、刘秀之世; 谶言盛行。对谶言的理解与解释也是各说各话,各唱各调。如对于同样一句谶言,甲可以这样解,乙可以那样解。更有甚者,有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可以擅自撰改谶言。如建武二年,真定王扬造擅改《赤伏符》“赤九之后,瘿扬为主。”《资治通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