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神-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还得了,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大草原变成了一片火海。
各种动物也为了活命在和熊熊烈火竞赛,稍跑慢一点的马上被大火给吞没。被大火围困的鲜卑族部落也是心惊肉跳、惊慌失措。他们都管不了他人,只能是各自逃命,这种情况下部落的首领、族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利,不会有人还听的,只有拼命逃出火海才是唯一的希望,其他什么牛羊、财产都去见鬼吧,命都没有了,拥有其他财物还何作用。
天亮后,鞑子们知道是大熊的士兵在纵火,虽然知道大熊没有针对他们的部落,但出于对大草原的情怀,看到美丽的大草原被烧,鞑子们都各自主动出兵来追杀赵云的飞熊军。
现在的赵云军可是头大了,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侧身也有敌军扑将过来,情况非常严峻,搞不好有全军被俘的危险,现在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带领士兵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鲜卑族铁骑的包围,否则只有战死沙场了,向他们扑来的鲜卑族铁骑估计达到四、五万人,而赵云部仅有一千名飞熊军士兵,兵力这样的悬殊,就是孙武再世也没有办法取胜。
在这种情形下也真正体现了赵云的能力,赵云对士兵大声叫道:“弟兄们,你们怕不怕,有没有胆量随我一起冲出鞑子的围追堵击。”
赵云手下的飞熊军士兵也大声回答道:“不怕,我们紧跟将军。”
赵云大声道:“好,我一定带着你们冲出包围圈的,只要我们冲出去的话,主公肯定会带兵马来接应我们的。”
士兵们听了赵云的话后,士兵士气马上就信心倍增、战意十足。
赵云带着一千飞熊军士兵,像锥子一样向堵截在前面的鲜卑族铁骑插将进去。
赵云的银枪是上下飞舞,方圆一丈多内不会有生灵存在,一些鲜卑族的百夫长、千夫长,不知有多少名死在赵云枪下。赵云手下的一千熊军士兵看到主将这样勇猛,紧紧跟随在赵云龙身后,将手中的马刀、长枪也纷纷刺向敌人的胸膛。
赵云虽然非常的勇猛,但现在包围着他们的鲜卑族铁骑实在是太多了,应该有三、四万人,而后方和侧面还延绵不断的有大批的敌军向赵云部扑将过来。
赵云全身都是血,也不是知道是敌人的血还是自己的血。他手下的士兵也是人人像个血人,跟在赵云身后的士兵也只有五、六百人了。
赵云率领士兵还在拼杀,当看到自己的士兵被敌人围困时,赵云立马会返身杀将过去,把被围困的士兵解救出来,这更让士兵对赵云是敬重万分,士兵们都摆出视死如归的架式,手中马刀狠狠砍向敌人的胸脯、跌下战马的士兵就会用手中的武器砍敌人的马腿,砍敌人的马背,没有任何中人退缩。
远方又传来强劲的马蹄声,估计近万骑,而赵云身边的士兵说是援军,赵云抬头一看,那只卡通熊的大旗在迎风飞扬。
赵云一见,这下有救啦,马上对手下士兵们道:“弟兄们,我们的援军来了,狗日的鞑子就等着收尸吧。”
远方确实是来支援赵云的张合大军,张合的大军是三千骑,但每人配三骑,当然感觉是有近万骑兵杀将过来。
此时的鲜卑族铁骑,也看到了张合的大军正向自己的屁股后面杀来呢。对于鲜卑族铁骑来说也是头疼,如果要调头迎战的话,根本来及不及,不转身的话,那也是死亡,被对方单方斩杀的结果。这种情形他们可不敢大意,毕竟他们知道现在对付的是大熊军,不是以前大汉朝的军队,要是原大汉朝的骑兵的话,他们根本不会放在眼里。
现在,面前的是凶残无比的大熊军,自从大熊在大草原上出现,鲜卑族人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恶梦也开始向鲜卑族人袭来,他们随时面临大熊军的屠杀。也不知大熊军会在什么时候来,什么地方来,那大熊军是神出鬼没,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如风,去如风,鲜卑族鞑子拿大熊军一点办法没有。
张合看到赵云被困,率领三千飞熊军摆出一棱形阵型向鲜卑族的背后撞将过去。
而鲜卑族铁骑此时正在调头呢,整个队形混乱无比,有了鞑子铁骑刚转过身就被张合所率士兵给卡擦了,有的还未转身来,脑袋就搬了家,有的鞑子铁骑根本就无法转身,等待他的肯定是张合士兵手中的长枪从后贯穿。
张合的大军是在高速中撞向敌军,而敌军此时是和赵云龙的士兵缠绕在一起,已经没有了速度,这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张合飞熊军的高速撞击啊!
张合手下士兵只要将手中的马刀平举或手中长枪平抬,利用战马的高速冲撞力量,就能将前面的鞑子铁骑士兵贯穿或斩首。
张合在快速的斩杀,他见到赵云后大声叫道:“四弟,你率领你手下士兵先撤离,我来给你堵截敌人。”
67。…第067章 浴血奋战
赵云听了张合的话后也不多说,知道自己士兵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如再撑下去的话,士兵的伤亡就会很大,必须让士兵尽快脱离战场。
张合大军的突然袭击,让围堵赵云军的鞑子铁骑深感意外,他们心中也是非常的恐惧,不知道大熊还有没有其他的杀着,他们刚一看到大熊的援军,还以为是大熊给他们又下了什么圈套呢!
所以,追杀赵云的鞑子铁骑有很大一部份就有了后退的心里,毕竟他们战前都没有研究过,能围住赵云部完全是意外,他们各自都不知道大家都想到一起来了。
面对张合大军的突然出现还是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鞑子现在犹豫不决,也知道张合的援军士兵并不是很多,是继续追好呢,还是停止追击,见好说收,很是拿不准,如果不追击感觉这么好的机会,追击又怕再次跌入大熊的圈套。
当鞑子人决定冒险追击时,张合的大军已经安全脱离了和鲜卑族铁骑的缠绕,大军已经开始撤离,后面只是张合率领数百人进行堵挡,当然此时鲜卑族也知道了郑宁军的意图,也确定了郑宁军就是专门来援助赵云军的一支部队,并没有事先设计什么圈套来对付他们。
鲜卑族铁骑的犹豫不决,没有将张合的大军给缠住,等张合大军撤离后,鞑子们失去的先机,也失去的剿灭张合军的机会。
赵云手下的一千飞熊军现在还剩下四百五十人左右,他们人人受伤,其余没有跟来的估计是牺牲了,他们不会投降,他们就算跌下战马也仍然在战斗,他们每名士兵都战斗到死亡。否则,只要有一丝的生命在也会拼尽全力和敌人同归于尽。
张合军虽然是后来,但为了掩护赵云军安全撤离,他们也是拼命斩杀鞑子兵,加上郑宁飞熊军的光荣传统就是士兵一见鞑子兵,就会有一股勇往直前的无形士气,士兵们会毫无顾虑的杀进鞑子军的阵中,那完全是一种拼命的架式,这当然是鞑子兵犯下太多的罪孽,激起了大汉子民的义愤。
张合大军安全撤离后,张合发现,自己也损失了差不多五百名左右的士兵;而鲜卑族鞑子铁骑估计损失应该在一万多人,这是因为一方面郑宁军士兵都是拼命,另一方面是张合大军是从敌军后面杀到,鞑子兵损失肯定就大得多啦。
看到张合、赵云的二路大军逃走后,一些损失惨重的鲜卑族部落撤退了,有一部份胆小的部落也撤退了。
张合他们身后还是有二万多鞑子铁骑在追击,他们看到张合、赵云合兵后也仅有三千左右兵力时,他们心动了,他们想吃掉赵云、张合二人的大军。这也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所以,鞑子铁骑拼命向张合和赵云二人大军的后面追杀过来,他们不知道要想追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郑宁军都是采取一人三骑的作战配备方式。
正当鲜卑族鞑子追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郑宁亲率领的二千飞熊军赶到了,郑宁在望眼镜中老远就看清楚了情况。
郑宁马上率士兵迂回到鞑子追兵的侧后方,向鞑子兵发动了进攻。
正在追击张合大军的鲜卑族鞑子也发现有一只大熊的军队从他们的侧后方杀了过来,这下他们心慌了,他们以为还是中了郑宁军的埋伏,加上骑兵在高速奔驰中要想调头的话谈何容易,就是想要停下来都要有一定距离做缓冲,更不要说是调头了。
鞑子们知道中计了,不能再向张合的大军追击了,还是赶快逃出郑宁军的追杀才是正道。鞑子骑兵在缓缓调头,他们只能是做一个相对较大的迂回。否则的话如果急停、急转那只会让阵形更加的混乱,只能是被郑宁军给消灭。
鞑子们只希望郑宁军的速度再慢一点,好让他们迂回成功。
而此时的张合、赵云当然也看到了郑宁亲率大军向鞑子铁骑的侧后方杀到,他们当然是重新整理队形,更换战马,返身向追他们的鞑子兵杀去。
郑宁亲率的二千飞熊军高速杀向鞑子兵,郑宁的队形像一根柱子似的直接撞进敌军的侧后方。鞑子军的铁骑被郑宁军拦腰斩断,此时的鞑子兵有如惊弓之鸟,惊慌失措,他们基本没有了斗志,他们心中害怕之极,他们心惊肉跳。
鞑子们今天是第二次被大熊军从后面杀来,他们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陷阱等待他们往里钻呢,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命,不能再眈误了。否则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这样一来就演变成一边倒的屠杀。
郑宁军士兵在用手中的马刀、长枪、利剑收获鞑子兵的生命,鞑子铁骑则在拼命的逃窜,尽全力逃出郑宁军的屠杀范围。
郑宁没有去管被郑宁军斩断了的鞑子军后军,郑宁则率兵向前面的鞑子兵追杀。因为,他们没有完全调转过来,他们还在迂回,当然他们的速度就不会很快。
郑宁军那肯定是快速跟进,追着鞑子的屁打,再加上郑宁军虽然辛苦,但没有直接参战,也算是生力军吧。被斩断在后的鞑子兵则绝望了,因为张合、赵云的三千大军杀到了,他们实在没有勇气抵抗了,有一部份鞑子兵开始投降,随后更多的鞑子也投降了。
战斗结束了,郑宁军没有全歼鲜卑族鞑子,还是有几千名鞑子兵逃跑了。
而此时郑宁军也仅仅是斩杀了一千多名鞑子兵,一万三千多名鞑子兵被俘。当最后鞑子士兵发现郑宁军全部只有四、五千人时,更是唉声叹气。心里面要多郁闷就有多难受,但为时已晚,现在想逃那就是等于是死。
郑宁军几战下来也是损失了一千三百多名士兵,而缴获的战马反而增加了近万匹。
在回军的路上,赵云道:“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啊?俊义会来救我到是意料中的事,但大哥也亲自来确出乎我的意外。”
68。…第068章 劫后余生
郑宁笑了笑,擦了把汗道:“俊义走后,我还是放心不下你们,生怕你们有什么不测,我就临时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我不打算堵截拓跋部铁骑了,放他们一条逃生的路,只要你们都好好的活着,还怕没有机会消灭他们吗,所以,我就让人放火烧草,随后向你的方向追了过来,幸好我来得及时。”
赵云、张合二人听了郑宁的话后,心里很是感动,二人向郑宁道:“多谢大哥。”
郑宁笑着道:“现在就不知文远那里情况怎样,他们那里鞑子兵来追杀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