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诗选(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淡?下面我们就会看到。
眼下她的日子还过得很平常;
无论是盛大的舞会;无论是
巴黎。皇宫;她都不向往
(虽然她的堂姐;宫廷总管夫人
维拉。伊凡诺夫娜就住在宫廷)。
二十七
突然;她们家遭到了不幸。
老厨娘去洗了一次蒸气浴;
回来就病倒了。虽然用茶。
用酒。用醋。用薄荷制剂
给她医治;但圣诞节前夜
她还是与世长辞;老寡妇母女
和她告了别。当天就有人跑来
料理后事;送她去奥荷塔(在彼得堡郊区;有埋葬穷人的墓地。)掩埋。
二十八
一家人都深深感叹;小猫
瓦西卡更是伤心;过后;老寡妇
想了想;两三天。。。。。。可不能再长。。。。。。
没有厨娘还可以对付;
长此以往;吃饭可就犯了难;
于是唤道:〃芭拉莎!〃〃来啦!〃〃何处
可以找到厨娘;去问问邻居;
要找到便宜的;可是不容易。〃
二十九
〃我知道;妈妈。〃于是她裹紧外衣
跑出去(这是个严寒的冬天;
雪地沙沙地响;湛蓝的穹苍
万里无云;星光熠熠;寒光闪闪)。
老寡妇久久地等着芭拉莎;
瞌睡虫悄悄爬上她的眉间;
很晚了;芭拉莎才回到她身旁;
说道:〃我给你带来个新厨娘。〃
三十
一个姑娘跟在她后面;
高高的身材;长得还端正;
身穿一条短短的裙子;
怯生生走出来;深深鞠个躬;
然后躲到墙角去;拉了拉围裙;
〃要多少工钱?〃老大娘问了一声。
〃一切全听您的便;〃那姑娘
回答得谦恭而又大方。
三十一
老寡妇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你叫什么名字?〃〃玛芙拉。〃〃玛芙拉;
好;就留在我家;亲爱的;你还年轻;
要躲开男人。故世的费克拉
在我这里做了十年厨娘;
是个安守本分的妇道人家。
要把我和我的闺女服侍好;
勤勤恳恳;别乱报开销。〃
三十二
一天两天过去了;这厨娘
可真没有用:一会儿食物烧过火;
一会儿东西烤焦了;一会儿打翻
所有的碗碟;盐总放得太多。
坐下来缝补。。。。。。却不会拿针;
你骂她。。。。。。她一声不吭地坐着。
不管做什么;她都搞得一团糟;
芭拉莎怎么教;她也做不好。
三十三
礼拜天的早晨;母女俩都去
教堂做弥撒;玛芙拉一个人
在家里留下;你看;她整夜
闹牙疼;痛得她简直要发昏;
再说;还有肉桂要捣碎;
她还准备着烤甜点心。
只好把她留下;但是老大娘
在教堂里;心中突然发了慌。
三十四
她想:〃这个狡猾的玛芙拉;
为什么突然想烤甜点心?
她呀;看模样很像个骗子手!
是不是想偷东西把我们蒙混;
然后溜掉?我们还要穿着新衣
去过节呐!哎呀呀;多吓人!〃
老大娘想到这里不知怎么好;
终于忍不住对着女儿说道:
三十五
〃你呆在这儿;芭拉莎;我要回家;
我觉得很可怕。〃为什么她这样慌;
女儿闹不清。我那老寡妇
三步作两步跑出了教堂。
她的心怦怦跳;像面临着灾难;
回到家里;她急忙看看厨房;
玛芙拉不在。老寡妇走进房间;
怎么啦?天哪!多吓人的场面!
三十六
那厨娘端端正正地坐着;
对着芭拉莎的小镜刮胡子。
寡妇怎么啦?〃哎哟哟;哎哟哟!〃
她噗通一声跌倒了。那厨子
满脸涂着肥皂沫;看见她;
慌慌张张;从她身上跨过去
(全不顾寡妇的尊严);跑出了大门;
双手掩住脸;一个劲儿往前奔。
三十七
弥撒结束了;芭拉莎回到家。
〃妈妈;什么事?〃〃哦;我的芭拉莎!
玛芙拉。。。。。。〃〃她怎么啦?〃〃我们的厨娘。。。。。。
唉;我的脑子真是糊涂啦。。。。。。
对着镜子;脸上涂满了肥皂;。。。。。。〃
〃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您的话;
玛芙拉在哪儿?〃〃唉;她是个歹徒!
她在刮胡子!。。。。。。像我死去的丈夫!〃
三十八
我们的芭拉莎是不是红了脸;
我可说不上;但是玛芙拉
从此不见了。。。。。。没了踪影!
她走了;一点工钱也没拿;
也没闯下什么天大的祸事。
在那俏姑娘和老寡妇的家;
是谁接替了玛芙拉?我发誓;
不知道;我得赶紧结束这故事。
三十九
〃怎么;难道就是这些?您开玩笑!〃
〃千真万确。〃〃八行诗就这么回事!
那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召集一支大军;吹破了牛皮?
您选择的路子倒叫人羡慕!
是不是没有找到别的话题?
难道就没有一句警世箴言?〃
〃没有。。。。。。也许有:让我想想看。。。。。。
四十
〃我要说的是:依我看来;
想不花钱请厨娘;这很危险;
谁生来是个男人;却要穿上裙子;
打扮成女人;这未免怪诞
而枉然;总有一天;他要刮胡子;
这和女人的天性不相干。。。。。。
此外;再没有别的含义;
请别在我的故事里寻根究底。〃
冯 春 译〃铜 骑 士〃
铜 骑 士(这部长诗写于一八三三年。生前没有发表;因为尼古拉一世要求普希金改动原文一些地方;他不愿从命。诗人死后经茹科夫斯基作了错误的改动后才得以出版。)
彼得堡故事
前 言
这篇故事所描写的事件是以事实为根据的。洪水泛滥的详情引自当时的报刊。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B。H。别尔赫(B。H。别尔赫(1781—1834);俄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曾著《圣彼得堡历次水灾纪实》(圣彼得堡;1826)。)撰写的报道。
序 诗
眼前波涛汹涌;浩淼无边;
他;站在岸上;满怀伟大的思想;
两眼向远方凝视。他的面前
一条大河在奔流;一叶扁舟
形只影单;急驰在波涛上。
在藓苔丛生的泥泞的河岸;
发黑的茅屋疏落可见;
贫苦的芬兰人在那里栖身;
太阳躲进了迷蒙的雾中;
森林承受不到太阳的光焰;
在四周哗哗喧闹。
于是他想:
我们要从这里震慑瑞典。
这里要兴建起一座城市;
叫那傲慢的邻人难堪;
上天注定;让我们在这里
打开一个望欧洲的窗口;1(普希金原注共5条;排在篇末;请参看。)
我们要在海边站稳脚跟。
各国的旗帜将来这里聚首;
沿着新辟的航路;我们
将在这广阔天地欢宴朋友。
一百年过去了;这年轻的城市。。。。。。
我们北国的花园和奇迹;
将从幽暗的森林和沼泽中
骄傲地崛起;璀璨而瑰丽。
从前;大自然悲惨的弃儿;
那些贫苦的芬兰渔民;
孤孤单单;在这低洼的岸边;
把一张张破旧的渔网撒进
莫测深浅的海中;可今天
在这生气勃勃的海岸上面;
雄伟壮丽的宫殿和塔楼
已是鳞次栉比;各国商船
从世界各地成群结队
驶向这物产丰富的港湾。
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盛装;
一座座桥梁飞越河面;
它那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
缀满了浓荫蔽日的花园;
面对着这座新兴的都城;
古老的莫斯科已黯然失色;
犹如寡居的太后站立在
刚刚登基的女皇一侧。
我爱你啊;彼得的创造;
我爱你端庄整齐的容颜。
涅瓦河浩浩荡荡的激流。
它那大理石砌成的两岸;
我爱你围墙上铁铸的花纹。
你那深沉静寂的夜晚。
无月的光亮。透明的薄暗;
那时候;我无须点灯便可以
读书写作在我的书房;
而空旷的大街上进入梦乡的
高大楼房是多么清晰;
海军部的塔尖又多么明亮。
在那金光闪耀的天穹;
漆黑的夜幕并不降落;
曙光匆匆接替着晚霞;
只半个时辰让给幽暗的夜色。2
我爱你那严酷的冬天里
凝然不动的空气和严寒;
宽广的涅瓦河上飞驰的雪橇;
比玫瑰艳丽的少女的脸蛋;
舞会上的豪华。喧闹和细语;
还有单身汉热闹的欢宴;
那冒泡的酒杯的咝咝的响声
和潘趣酒(用沸糖酒加糖水和果子露等制的混合饮料。)烧起的蓝色火焰。
我爱你玛斯校场(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玛斯校场本来指古罗马练兵场;这里指一般练兵场。)上那种
威武雄壮生气勃勃的场面;
步兵和骑兵排列成行
给予人们的整齐的美感;
他们节奏匀整的行列中
那些胜利的破碎的战旗;
战斗中被打得百孔千疮的
铜盔闪耀的炫目的光辉。
我爱你啊;这军事的都城;
我爱你要塞上的硝烟和炮声;
为了庆祝北国的皇后
生下太子;在沙皇的宫廷;
或者是因为俄罗斯打败了
敌人;又一次庆祝胜利;
或者是因为涅瓦河解冻;
把蓝色的冰块冲向海洋;
感觉到春意而欢天喜地。
展现出你全部的美吧;彼得的城!
像俄罗斯一样;巍然屹立;
那被你战胜的大自然终究要
在你面前平息它的怒气;
让芬兰的波涛永远遗忘
它那古代的屈辱和敌意;
再不要激起枉然的愤恨;
惊扰彼得永恒的安息!
但是有过一个可怕的时刻;
说起它;我们还记忆犹新;
我的朋友们;现在我就来
给你们讲讲这段往事。
我的故事说来令人伤心。
第 一 章
彼得格勒阴沉的天空
刮着十一月的寒冷的秋风。
涅瓦河掀起哗哗的巨浪;
向着它整齐的河岸猛冲;
它像一个辗转不安的病人
在自己的床上不断翻腾。
时候已不早;夜色昏暗;
雨点猛烈地敲打着门窗;
夜风阵阵;吼叫得好凄凉。
这时候;年轻的叶甫盖尼
刚刚做完客回到自己的家。。。。。。
我们要用这个名字称呼
故事里的主人公;因为它
听来悦耳;而且我的笔
早就和它把因缘结下。
我们不需披露他的姓氏;
虽然在从前的某个时刻
它也许曾经非常显赫;
在史家卡拉姆津的笔下;
于故乡的传说中闻名遐迩;
可是如今无论是上流社会
还是街谈巷议都把它忘记。
我们的主人公住在科隆纳;
在某处当差;远远躲开显贵;
既不怀念长眠的祖先;
也不回想淡忘的往昔。
总之;叶甫盖尼回到家里;
丢下外套;脱下衣裳;上了床;
可是他久久不能入睡;
脑子里翻腾着多少思想。
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想到;
他家境贫寒;要受人尊敬;
取得一个独立的地位;
他就得含辛茹苦去经营;
他想到;也许上帝会赐给他
更多的智慧和钱财。因为
有多少游手好闲的幸运儿;
生来愚蠢透顶的懒汉;
日子却过得快活而顺遂!
他想到;他当差只有两年。
他还想;窗外的暴风骤雨
至今还不停息;而河水
却一个劲儿往上涨;几乎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