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灵泉之媳妇难为 作者:可奈茵茵(晋江封推vip2012-06-26完结) >

第61章

灵泉之媳妇难为 作者:可奈茵茵(晋江封推vip2012-06-26完结)-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会回去,婶子要不要去看看,多了不说,一身衣服总要少十几个钢板的。”
  
  里正娘子笑了,“那可是太好了。我正想着给家里每人做一件新衣过年呢。你在城里,耳目就是灵通。”
  
  宋杨氏、宋李氏听了苏兰的话心理都不高兴。
  
  宋李氏一边照顾大虎吃饭,一边说:“这城里找店面,可不比街上租个小摊,它就是租,一交也是一年的租金,弟妹找房子有一阵了吧,嫂子到是可以帮你打听打听,不过,你准备了多少银子啊?”
  
  宋杨氏也偏头看苏兰。想当初她借三十两银子的时候,宋二郎硬着脖子不借,原来是翅膀硬了,自己要开店呢。
  
  苏兰讪讪,“我们能有什么钱。分家的时候得了几两银子,也就这一个多月在街上摆摊赚了点钱……”
  
  苏兰说到分家银子的时候,宋杨氏脸上便控制不住的黑了。
  
  她怕苏兰再说些什么,便打断了她,道:“我也知道你困难,可咱们家的情况是这样。我们又是到处借钱、你小妹的嫁妆、你嫂子的嫁妆银子,一家子可以说是把命都使上去了,这家店才开了起来,若是生意不好亏了,可不得要一家子的命么。”
  
  苏兰张嘴,正要开口,宋杨氏拉着她的手说,“不过都是一家子,你若是缺银子,我们也会想办法给你凑的。虽分了家,二郎三郎也是我儿子。”
  
  宋杨氏话说得好听,打的主意却是等苏兰来借时,说没钱的招。
  
  苏兰没被她骗到,连连摇头,又摆了宋杨氏一道,“不用不用。娘,大哥大嫂也困难,我和二郎怎么来添乱。还有,大嫂借的那三十两银子也很不必急着还,银子不够,我和二郎就不忙开店。对了,二郎舅舅一向对二郎、三弟好,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去借些……”
  
  宋杨氏这会子是脸从绿变黑,再从黑变白了。
  
  里正娘子听了感动了。她何曾见过这么善解人意的儿媳妇、这么要好分了家的兄弟妯娌。拿了祖传的方子给哥哥嫂子、自己开店钱不够却借了钱给哥哥嫂子开店。
  
  “杨姐姐啊,你也真是有福气。儿子儿媳出息又孝顺。可羡慕死我了,你不知道我家那个二儿媳妇啊,天天找我要钱,就怕我把钱私藏了给了小儿子……哎,你说当初我咋没瞧出咱们二郎媳妇是这么孝顺知礼的呢,早知道我就……杨姐姐,你太有福了。来,咱们一起喝一个,干了!”
  
  里正娘子豪气顿起,饮了酒,见苏兰殷勤的给婆婆嫂子夹菜的同时,不忘照顾小姑宋小妹,还有大虎小花侄子侄女,她觉得苏兰长得漂亮看起来赏心悦目,做的事、说的话,也让人舒坦无比。
  
  等吃了饭,苏兰带了里正娘子去胭脂铺,买了两匹物美价廉的布后,她已经拉着苏兰的手,亲热得像自己闺女一般,“二郎媳妇你放心,若你搬到了城里,我一定把你家的麦地看好了,你回来若是看见麦地被糟蹋了,你便来找婶子算账……”
  
  苏兰笑着说:“婶子这说的。婶子答应帮我家看地,这是给小辈的情分。婶子是咱们村里公道、说话又算数的德高望重的人,有您一句话,我便可放一百个心。再有村里小孩子多,婶子你地里、田里事也多,可不能因为我那点麦地,耽误您的事。您叫我找你算帐,不是要我无地自容嘛。”
  
  里正娘子握着苏兰的手,被她的几句话,说得心里舒坦得不行,“哎哟,你这小媳妇,说话可甜死人了。”
  
  里正娘子越看苏兰越喜欢,她早已经把苏兰不是洪星村本地的人,来了宋家宋爹也跟着苏兰爹娘去了,宋二郎又病了,似带了‘哀神’的事儿通通忘在了脑后。
  
  里正娘子此时想的是与这可心的小辈多来往。 

作者有话要说:卖萌求花




64

64、媳妇难为 。。。 
 
 
  苏兰拿着家里的几亩麦地;终于跟村里的里正家搭上了话。
  
  在昨夜,宋二郎和宋三郎长谈后,苏兰对宋杨氏,以前那种你不来惹我,我也不招惹你,只防着你的态度,有了些许的转变。
  
  宋杨氏家里没钱,不得公婆、丈夫的喜欢,竟然还能嫁到宋家,这不管在现代古代,都是让人很难理解的。
  
  不管以前有什么她不知道的是非曲直。为了自己一家,苏兰对宋杨氏的戒心实打实的上了一层楼。
  
  而搭上里正家,却是苏兰最想做的事——宋家几代单传,到宋二郎这代,宋爹娶了两个女人,三子一女,也是多子多福了。
  
  而没有庞大家族的宋家,地位最大最高的——哪怕如今分了家,依旧是宋杨氏。
  
  如果,以后有一天,苏兰一家和宋杨氏有了什么纠葛、冲动——不是见官那种,而是需要家族族长评理那种事的时候,没有大宗族的宋家,能出来让苏兰一家和她婆婆宋杨氏评理、主持公道的人,便是洪星村的里正。
  
  苏兰不求与里正家关系走得如何近,只求以后需要里正的时候,他能说一句公道话。
  
  苏兰做的不多,她只是遇见了里正娘子,便亲切的叫几声婶子,有时也主动问她要不要从城里帮着带些东西回来。抽了空,又与她闲话家常几句,而苏兰想不到的是,只是这些便让里正娘子对她另眼相看。
  
  熟了,里正娘子便拉着苏兰的手,唠嗑着她轻易不与旁人说的话,“都说多子多孙是福。我看也未必。就说咱们家,好不容易养大了几个小兔崽子,后来又盖房,又娶媳妇,本以为该想清福了,可是儿子是有了媳妇就忘了老娘的东西,媳妇也不懂事,我帮老大带了小孩,老二媳妇便找上门来,说我们偏心。得了点好东西,舍不得吃独食,每个儿子分点,若分得不一样,儿媳妇又有话讲……”
  
  苏兰没想一向和睦的里正家,竟然也有这些零碎的烦心事。
  
  苏兰见里正娘子唠叨的时候,脸上虽有些不喜,但也不是十分的生气。而村里也没一丝的风声,便清楚的知道里正娘子,并没有真恼了儿子儿媳妇。
  
  真正是慈母难当。苏兰眼珠一转,有了:“婶子心好,想着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我想他们定是懂得的。只是这人的本性吧,便有你做得多了,最开始可能还会感谢你,到最后你不做了,便觉得你不对的性子在里头。我看是您太过慈善了,我跟你出个馊主意……您也别心软,管他谁来请你帮着照看孙儿孙女,你都别应,有好吃的,你先紧着自己。你放心,过不了半个月,他们便都能回想起你的好,眼巴巴的好吃好喝的把你供起来……”
  
  里正娘子确实也不是真怨了儿子儿媳妇,她和老伴是半截入了土的人,能多做一点、能多帮儿子一点,他们肯定义不容辞。可是有时候好心,没得好言好语一声谢,反倒被埋怨,她便有些不高兴了。
  
  不知不觉,小小的几件事累到一起,儿子们竟也不似以前一样和睦了。
  
  里正娘子也怪儿媳妇吹的枕边风,但一想自己当媳妇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看着明明都是一个肚子里面出来的孩子,为什么分得、照顾到的总是要比哥哥弟弟少些,心中也是那么的别扭不满。
  
  里正娘子先是对家里儿子一视同仁,后又听了苏兰的话,不主动帮着儿子儿媳妇干活,照顾孙儿孙女。
  
  最开始,少不了儿子儿媳妇的怨念,但没小半个月,不但都巴巴的上赶着讨好她了。没人说她的不是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儿子儿媳妇都真真的把她的好,放在了心上。
  
  因此,里正娘子她可心极了。她与村里的妇人们,闲聊到宋家的时候,总是要夸苏兰几句。
  
  ***
  
  因着借了三十两银子给宋大郎一家,所以苏兰连着以前定的做十天休息一天的规矩都忘在了脑后。
  
  因着事情多,吃了大郎火锅店开门饭的苏兰、宋二郎便一直没有再去过,到是宋李氏三五不时的要到他们摊上一遭。
  
  苏兰想也许是宋李氏发现宋大郎,经常的过来看宋二郎,他们兄弟的感情依旧如以往的好,宋李氏摆脱不了他们这样穷亲戚,便从看见他们当没看见,转变成翘着尾巴在他们面前炫耀。
  
  更或许,是宋李氏发现苏兰、宋二郎没有想她想象的会扑上去,痴缠着发达了的她,所以便毫无顾忌的,在他们面前找存在感、找距离感。
  
  这天,林红玉和陈寡妇母女都在库房那边切菜、串菜,苏兰和宋二郎在街边一边摆摊,一边闲聊凤凰城吃食行的改变。
  
  宋二郎将柴火堆到干燥的墙角,说道:“咱们房子还没找到合适的,最近城里的热锅子,却变得不一样了,现在家家都用重复的汤底了。”
  
  苏兰将一碗碗蒜沫、姜沫往桌子上摆,道:“你有没有尝尝他们的味道?可别影响我们的生意。”
  
  宋二郎拿了几截干柴放到炉子里,“我没尝,只从门前路过,鼻子一嗅就知道好不好。”
  
  苏兰半回头,眉眼都在笑,“那是好,还是不是好呢?”
  
  宋二郎把汤底放在炉子上,头也不抬,“若是好,我也不会比以前更积极的找店面了。我现在恨不得把周边的摊子都租下来……”
  
  苏兰抽了一个凳子坐在他旁边,“你先不要着急。我看张老板坚持不了多久了。胭脂铺现在的水粉布匹,他可是一直在减价,他在低价出清了。”
  
  宋二郎算了算家里银钱,皱着眉,苦恼,“胭脂铺最低最低也要三百两,就算买下来了,咱们也要重新装修。桌椅、碗筷、大厅、二楼、厨房,全部都要钱……”
  
  “弟妹,生意怎么样啊?”不知何时,宋李氏突然走到了摊子里面。
  
  苏兰、宋二郎都起身,招呼她坐下。
  
  宋二郎去倒水去了,苏兰坐下来陪着宋李氏,“大清早的,还没开摊呢。”
  
  苏兰挑眉看宋李氏放在桌子上的食盒,“大嫂,出去买东西啊?”
  
  宋二郎拿碗倒了一杯茶水,放到宋李氏的面前,“大嫂今天可是赶集的天,怎么过来了,店里不忙吗?”
  
  宋杨氏把茶水推到一边,“店里面小二厨师有的是,怎么可能轮到我忙。我就算忙,也是忙着收钱。”
  
  苏兰笑道:“大嫂说的是。恭贺大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宋二郎问道:“大嫂过来有事吗?大哥这两天忙什么,怎么都没有看到他。”
  
  宋李氏在心里烦宋大郎有事没事,每天总要跑来看宋二郎一回,前几天炖了鸡汤单独盛了过来;有时变天,风刮得大了,就怕宋二郎冷了病了,赶忙拿了自己的衣服过来。
  
  宋李氏懒洋洋的打开食盒,把一大碗六个白胖大肉包子,‘碰’一声放在桌子上,“今天早上做的大肉包子,你大哥在跟着姨妈学算帐,叫我给你们送过来。”
  
  宋李氏冷笑了一声,“慢慢吃,里面肉馅足得很,可别噎着。”
  
  宋二郎只当没听见。把包子拿出来,腾了碗出来。
  
  宋李氏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突然发了一句感叹,“你说哪绝味楼,是发什么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