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字楼到玉米地----一个it人的十年轮-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 当我们弄清楚玉米市场的体系的时候,玉米不幸老了干瘪了,幸好不是特别多。
7。 开始的时候,农场请不到人,我悬赏找到一个人100元,终于来了一些老弱病残,有的顶半个劳动力,凑合着用吧。等到我后期,经验丰富了,不想要这么多人的时候,经济危机爆发了,n多人找我,问农场还要不要人。
8。 有一阵子,化肥持续涨价,我想等等再买,结果拖延的时候,化肥涨价了;后来,我想,无论如何得囤积点化肥,结果一开始囤积,化肥掉价了
9。 当购买玉米种子的时候,不幸买到了盗版的,因为到网络上查正宗的厂家,知道了实情,后来在正宗的渠道买了一批。结果,盗版的比正版的长得还好,市场卖价还可以。正宗的产品出来的,后来收购的老板问我,是不是买到假种子了? 假作真时真亦假。怪不得说,中国很多时候盗版的比正版的还好。
10。 因为经常在市场收着假钞,我痛下决心,斥资人民币12元,购买验钞的手电筒。第二天一看,假钞是没有收着,但是手电筒被人弄走了。
11。 农场没有狗,有人来搞点小偷小摸,不得已买了一条土狼狗,不过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偷了,有一天狗没有栓牢,把农场工人养的鸡咬死了几只。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6 16:53
作者:芙蓉树 回复日期:2008…11…16 15:27:30
总感觉现在说躲过了
还言之过早
虽然我 也不懂什么经济
但是最近从网上看的问题不少
现在对中国的未来信心不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我的帖子的题目不够谦虚,太嚣张,估计是俺的流氓习气使然。我说过,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不客气地说,经济危机并不总是坏事,有危才有机。通过洗牌,才有新的机会出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其实更好创业,雇佣人好找,采购各种材料的成本会降低。要是都按照繁荣期,通货膨胀期的投资计算,要增加很多预算进去。即使多卖点钱,其实也都回流出去了。
如果农场以后开始盈利赚钱,我会再次进入股市。在所有的股评家都闭上嘴巴的时候,预测股市多少点的人都没有的时候,证券公司门口长草的时候,我就会入场。我有足够的耐心。而且我坚信,我还能够在股市里面再赚。
其实金融危机,被舆论也放大了很多。这就是现代传媒的威力。当媒体渲染有人生病的时候,你会全身都觉得不舒服。典型的媒体中毒症。
我为什么说躲过危机,实际上做农业是我图谋已久的计划。以中国人口之多,消费力之大,土地资源之少,农业现状之分散,经营规模农业,如果策略得当,执行力到位,肯定会有利可图。
一时一地一种商品,卖不出去,烂市亏本,是可能发生的。要通过多种策略方式来避免。
再大的经济危机,都不会影响到中国食物的消费量,最多是影响下馆子的次数。更极端地说在金融危机之下,因为需要更加辛勤地劳动,很多人的饭量会大增。如果危机到了影响全民吃饭的时候,中国政府一定会免费发放食物券,相当于以前的粮票,吃饭问题是我D执政的底线。很多人对未来没有信心,但是,我对于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6 17:10
很喜欢看楼主的帖子,很实在很踏实,从土地的租用种地效用到种植技术都有一些,实在想不到楼主一个做IT程序的人会懂得这些:)
希望楼主还会继续这方面的心得:)
对了,当地的天气是怎样的呢。还有,去年和今年的玉米的价格上涨,玉米期货在今年年初时更是暴涨,这些会否影响明年的玉米的现货价呢??也许楼主已经联系好了买家才开始这个种植计划的呢:)
——————————————————————————————
:…), 做一行,钻一行。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假如上帝给我只有一分钟,我希望我还能够折腾够60秒。
我们那里是广西柳州地区,亚热带气候,基本无霜。去年南方雪灾,还差80公里才结冰到我们那里。今年万一还有一样的雪灾的话,那我就发财了,1元1斤的萝卜,n多人抢着来要,一亩地,好几千那,先流口水遐想一下。。。。。。还是不要了,国难财是发不得的。
我们那里上半年基本都是风调雨顺的。下半年要浇水2个月左右,没有水就可能抛荒。台风到我们那里的时候,就是下雨,影响不大。就是两广交通不好,否则台风登陆的时候,我就可以拿食品去援助广东,发点小财。
呵呵,听说我种植玉米,大家都想着期货,看来天涯里面搞股票期货的宅男宅女不少。实际上,我种植的是甜玉米,是在市场上买卖的,属于粮食、蔬菜、水果一体化的产品,既可以当粮食充饥,也可以当蔬菜做菜,还可以做玉米沙拉,肯德基卖得贵得要死的,超市里面还有玉米汁卖,那是加工了的食品。
大家在期货市场里面买卖的,那是饲料玉米,主要是喂猪的。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6 17:26
作者:kkkcvbnm1974 回复日期:2008…11…16 16:04:55
——————————————————————————
看得出来,兄弟你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不过很多很多的想法,其实执行起来,远远超过我们的能力。
如果你知道在小地方开一个人气旺盛的饭店,需要对付的关关卡卡,需要应酬的八方神仙,你就永远不会建议我去弄绿色食品饭店。
如果你理解了我说的越是底层,就越暴力狡猾粗俗,你就知道,和农民搞联合合作,是多么愚蠢的idea。
关于药材,后面我会写文章说到。我老爹是山沟里的老医生,我老弟是人民医院的执业医生。
我觉得这样很好,我只想慢慢种点地,每天花费小半的时间在地里,然后有很多的时间来观察思考很多问题。象我这样喜欢思考的人,不应该成天喝酒纠缠应酬,是不是??那样只多了一个更加现实的流氓,少了一个文化流氓。钱很多人都可以赚,有思考能力的文化流氓,并不会太多。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6 18:20
作者:肥沃黑土地 回复日期:2008…11…16 15:20:45
请教楼主:租金每亩300元,预算每亩2000元,差价这么大都包括什么?大型机械和运输车辆?谢谢!好像国家补贴30%农机费用
————————————————————————————
如果不是长期经营的,临时种植一季的,那么成本是很低,除了租金、种子、化肥、人工,其他就不需要想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但是如果想做成持续运营的企业,就需要电力、灌溉、生活设施、各种农机农具,还要存储一定的农资。所以,算下来2000元,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字。当然,如果你比我还铁公鸡,也许还能够砍一些下来。
国家对于农机的补贴,各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不过,要是趁着经济危机,搞点便宜的二手的也不错。我现在就准备再去采购点二手水管,把农场搞成全灌溉。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6 21:16
作者:创造与传承 回复日期:2008…11…16 19:11:46
看了楼主的文章很有共鸣, 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搞农场的我有400多亩土地,已经做了4年多了,主要是种热带水果的,做农业要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幸苦,要做好,要赚钱很不容易,你从it转行做农业的,我过去也曾做过it方面的项目,我们的经历很相似,呵呵,作为同行在这里我祝你成功,有空可以多交流。
来来来,握手一下。方便留一个联系方式。
作者:zhouyutang 日期:2008…11…17 00:14
(十二) 农业危机之四,政策危机
我们国家的农业政策,无论什么样政策,执行起来,都会出现很严重的偏差,而且都是向坏的方向偏差。 早期的农业税,如果国家允许收1元,到下面起码要膨胀收费3…5元以上,达到10元也不稀奇; 现在反过来了,国家要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希望给农业发钱了,从国家发下去10元,未必能发到地里1元2元。这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后的几年,农资价格飞速上涨。国家为了维护粮食价格稳定,不顾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强行压制国内粮食价格,农民种地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而且更加加重。实际上,农业税取消后的几年,是土地抛荒加速,地方政府圈地卖地加速的几年。
这种对农业刻意的压制性政策,导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几年,农村却日见凋敝。加上国际资本家的加速布局收网,通过大豆…食用油产业链,我们的食用油产业首先沦陷了。我们看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国家超过75%的大豆,依赖于进口。平均每年2000多万吨。这个是什么概念?如果要中国要自己生产这些大豆,我们需要额外2亿亩以上的耕地(大豆亩产150…200公斤)。而现在,我们的耕地,距离18亿亩的红线,只有不到3000万亩了。考虑到我们现在大规模使用尿素等化工产品伴饲料养殖牛羊,如果使用绿色的放牧式养殖方式,我们的土地更加远远不够。
持续多年国家对农业的欠账,只求索取,从不回报的政策。终于到了农业向整个社会发起报复的清算时间。我们可以公关来欺骗市场,广告来欺骗消费者,但是谁也无法欺骗自然规律。一个三聚氰胺事件,爆出了整个牛奶行业的问题。其实,整个农产品食品行业,谁能够找到净土? 只是问题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说国家不重视农业,那是不对的。大当家二当家的老胡老温,主导制定的农业政策方向,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但是,如果这些政策,是依靠各级政府去执行的话,那么无论多少国家提供的财力,到最需要的地头,都会只剩一点点残羹冷汁。如此高昂的农业政策执行成本,国家补贴农业还不如不补贴,直接让市场定价,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因为三农资金,如果被洗到其他非农领域以后,会成为通货膨胀的源头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各种危机,会越来越恶化,总会走到积重难返的那一天。而我们的农业政策,可以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少。一旦美国人缓过气,新发行的美元在市场上流通起来,金融力量再次集中在大宗农产品上,只需要一个类似于雪灾这样的合适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