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品皇家媳 作者:悠然世(潇湘高收藏vip2015-03-16完结)-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yingyingll88的月票
youyounan111的月票
15326023883的月票
teng52123的月票(8张)
yln198211的月票(4张)
追逐的风的月票(2张)
11181101的月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密谋,高僧解签
日头高升,回门午膳用完,王府下人进来禀报,马车已经备好。
云菀沁叫云锦重陪在身边,起了身,云家上下像早上迎接时一样,送王妃出去。
一行人快走到门口,只听云玄昶低声问莫开来:“方氏呢?怎么没曾过来送人?”
童氏不满地念叨着:“就是叫她没来陪膳,倒连送王妃都不出门了,这蹄子,总得有一日要收拾一下!”
正在这时,脚步匆匆传来,云菀沁听了,扭过头去看了一眼,只见方姨娘带着香蓉满脸通红地赶来了,嘴里还在喊着:
“失礼了,失礼了,妾身在院子里有点儿事耽搁了!差点就赶不及送行了!王妃娘娘千万别怪罪妾身!”
说罢,双袖一合,对着云菀沁拜了一下。
云玄昶见她咋咋呼呼的样子,更是不喜欢,扭过头去,懒得理了。
童氏见她人来了,皱皱眉:“好了好了,人都来齐了,走吧。”
方姨娘并没往日被轻慢的气恼,只是不易察觉地轻嗤了一声,跟在了后面。
云菀沁双目一眯,这方氏,自从自己与秦王府婚事定了下来,她每次见着自己都是一脸吃不到葡萄的酸相儿,好像自己抢了她家云菀桐的风头,便是今儿回门,除了在门口迎人,她也没对自己这么热情过。
再一细看,方姨娘的衣裳跟早上那套好像不一样,换了一件胭脂红银线缎子小袄和葱黄梅枝绣花马面裙,耳下点了一对绿玉耳坠,俨然是要出门见人的外出模样,不觉一疑。
出了府后,云菀沁上车,坐定后仍忍不住牵挂,掀开帘子跟弟弟挥手,挥着挥着,目光不自觉被人吸引过去——
人堆里,方姨娘心不在焉,不时朝家门外踮脚望去一眼,偶尔低头与香蓉说个几句。
晴雪见王妃还在回望,笑着说:“王妃今后若是想念少爷,可将他唤来王府……”
话没说完,却听王妃手一扬,帘子落下:“马车转过路口,停下来,叫后面的马车先回秦王府。”
珍珠和晴雪面面相觑,初夏最先意会过来,疑道:“怎么了?”
“稍后方姨娘恐怕会出来,咱们跟去看看。”云菀沁若有所思,方姨娘若是想要出外,还能跟谁见面,只有云菀桐了。
若是小事,通信传话就行了,既然见面,便肯定是有什么大事。
母女两个之间那些小勾当心思,云菀沁也懒得管,只是云菀桐现在既然身为亲王侧妃,背后是一直与秦王打对台的魏王…那她就不得不去看看了。
*
归宁的马车噔噔渐远,等最后一辆马车的影子消弭在巷子口,云家众人进了门。
下人去收拾庭院厅屋,主子则各自回屋散去,休息的休息,干自己事的干自己事。
方姨娘跟在最后面,见云玄昶又上皎月阁怜娘处了,又见童氏闹了半日,脸色疲乏,估计回屋得睡个长午觉,长吁一口气,带着香蓉跟莫开来去打了个声招呼,要出去挑点儿女人家贴身物事。
家中姨娘上街采买私物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况且近日因为魏王事儿消停了些,老爷管得也没那么严格了,莫开来不疑有他,道:“那奴才给方姨娘去准备轿子。”
女儿提出约见的华安寺,就是前段日子童氏带着云家女眷去烧香的那座寺,位于近郊,出了名的偏僻,要不是最近来了个云游的高僧悟德大师,平日上门的善男信女并不多,方姨娘想女儿既然约在那里见,定是有什么话要私下与自己说,不能外扬,忙道:
“不妨,我就在附近逛逛,就不用耗用轿子了,咱们家那秦王妃今儿上门不也用那几箱砖头训诫过么,叫娘家收敛一下,低调一些,不要太张扬了,免得被人枪打出头鸟呢!我就跟香蓉用脚走吧!”
方姨娘几时这么听大姑娘的话了?莫开来哑然,没多问,随她去了。
方姨娘带着香蓉出去租赁了一辆马车,直奔华安寺。
——
华安寺,大殿后方,西北处的小厢房。
方姨娘与香蓉被寺门外等了半天的鸳鸯接了进去。
厢房内,云菀桐一身海棠红玫瑰纹亮缎风毛褙子,绾着华丽高髻,点缀着数颗鸽子蛋大小的宝石簪花,装扮比起回门那日还要富贵几分,姿态和面容高傲万分,端的已经是个皇子妃模样。
一想到刚才香蓉传报的喜信,方姨娘喜出望外,面前的人仿佛不是女儿,而是自己的锦绣前程,脑子里已经浮现出那老不死的童氏跪在地上给自己舔鞋、怜娘和蕙兰被自己左右开弓掌掴的画面!
想着,她激动难捱,扑过去便将女儿一抱:“我的乖女儿,你真是给娘争气啊!我就知道咱们母女迟早得压过她们那一个个的小贱人!”
云菀桐见方姨娘比自己还要激动,抱得自个儿恁紧,吓了一跳,想也不想将她一推:“姨娘你仔细些!小心把我的肚子给碰撞了!”
这肚子,现在可是比金山银海还要贵重!
方姨娘会意过来,忙退后几步:“都是娘不好,一下子高兴得过头了,”又笑嘻嘻望着女儿的肚子:“多大了啊?魏王知道不知道啊?”
鸳鸯在一边代替主子回答:“王府的医妇前天把过脉,才一个月多呢,刚刚有了一点胎脉,王爷还不知道,主子先将夫人请出来商量商量。”
“嗳哟,月份这么小,那可一定要精心,头四月是关键啊,”方姨娘咋咋呼呼,“还商量个什么啊?赶紧告诉王爷啊!到时准得将你捧在手心……别说王爷了,便是韦贵妃,都得拿你供起来!”说到这儿,又忍不住走过去,凑近女儿耳朵边笑:“…上次回门,你这丫头还哭诉魏王压根不碰女人,这不怀上了吗?”
一提起这个,云菀桐脸色一垮。
方姨娘一看就明白了,魏王根本就没想过叫女儿怀孕!估计女儿是用了什么说不出口的手段才怀上这胎!
罢罢罢!不管怎么样都好,怀上了就是个好事儿,她安慰道:“不妨,有了这一胎,你就有了底气,日后什么好日子都来了,就算王爷对你再不好,看在这孩子的面子,还能薄待你吗?若然王府只有这一胎,别说王爷,就是韦家,都得将你捧上天!将你提成正室都不是没可能!”
云菀桐叫鸳鸯出去,道:“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姨娘商量的。怀上了虽说是个好事,却也不是个定心丸,”捂着肚子摸了一摸,“这一胎,是我谋来的,今后魏王肯定不可能再有机会让我碰他,说白了,是成是败,恐怕就只能靠这一胎,若是个儿子,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个女儿……”
方姨娘明白了女儿的忧虑,也有些担心起来。
云菀桐压低声音:“所以,这一胎,不管怎样,都必须是男。”
方姨娘听得有些糊涂,生男生女这个是天定,人怎么能决定:“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云菀桐一字一顿,“要是男的就罢了。要是女孩儿,到时便来个狸猫换太子,换成男婴。这事儿太大了,我谁都信不过,只能交给姨娘去做,姨娘从现在开始便替女儿到处看看,看有没有与我月份差不多的孕妇,要多找几个,到时万一我生的女儿,便用男婴给我换过来。”
方姨娘瞪大眼,混淆皇家血脉,自然是天大的事,可比起自己和女儿的前途,也算不上什么,点点头,却又支吾起来:“孕妇倒好找,只是新生的婴儿一看就看得出来,要找与你一样月份的孕妇,又恰好跟你差不多时候生,还得刚好生的儿子,得多找几个孕妇备用,这么一说,不容易啊!还有,一般的人家,怎么会将自己新生的儿子给别人呢?而且这事儿还不能外传,得藏着办,万一孕妇家人对外说,被人顺藤摸瓜,察觉到咱们是魏王府的可怎么办?”
云菀桐也考虑过这些问题,目中闪过厉色,笃定道:“所以姨娘尽量找山里或者乡下没人烟地方的孕妇,最好是两夫妻单独分出来过日子的小家庭,还要穷得叮当响,到时给钱,堵住他们的嘴巴。万一有什么,”声音一狠,“这种人口简单的门户,……便是灭了他们的口,也简单。”
方姨娘倒抽一口冷气,吞了吞唾液,只觉得这女儿自己都不认得了,哪里还是娘家那个谨小慎微的墙头草,为了这一胎,什么都不顾了,虽然感觉这任务困难重重,仍猛地点头,答应了再说:“嗯,就交给为娘的吧!”
云菀桐满意地抚着尚且平坦的肚子,放了下心,双目一片祥和宁静,又充满势在必得的得意,仿佛母凭子贵的高位已经唾手可得,拿出一张银票塞给方姨娘,道:“这是姨娘买婴儿的资金,若不够,再跟我说。”
方姨娘一看那数额,眼睛一亮,将银票好生收进袖口内,再也没什么顾虑了:“侧妃放心,为娘的不管用什么法子便也得替你找齐了后备!”
云菀桐叹了口气儿:“哎,若是自己能生男孩,那是最好不过的,我也不愿意抱别人的小野种当自己的骨肉养啊,只盼老天爷开眼吧。”
方姨娘眼睛一亮,道:“对了,华安寺近来了个云游高僧,名气很响,法号悟德,听闻与前朝的国师顾天修师出同门师兄弟,算人命运前程几乎是铁口金牙,从没出过差错,道行很是厉害!哼,你爹那个新宠,前些日子就被他说过是个很好生养的命格,还说什么应该开春前就能怀上呢,老太太信得不得了。你既是来了,要不也顺便去找那悟德问一卦。”
云菀桐今儿选在华安寺见面,一来是图这安静无人打扰,不会有人认出自己一行人是魏王府的,二来也是听过那悟德大师的名声,听方姨娘这么一说,与她一块儿去了正殿。
悟德大师打从入驻华安寺,每天接待的信众有限,每天找他问卦算命的都需要一大早去排队,还不一定能见得了。
云菀桐和方姨娘抽完签,来了悟德大师解签算卦的地方,果然,已经排成了长龙。
鸳鸯收到主子的眼色,将寺庙外随行的王府侍卫喊进来。
几名侍卫拔刀呼呼喝喝,走近队伍,嚷了起来:“还不都滚!快滚!”
有百姓排了一上午的队,好容易快到了,一下子拆散了队伍,心不甘情不愿,可一看赶人的扈从,知道插队的人是惹不起的大人物,只能苦苦哀求:
“大爷,草民是为病重母亲来求签的,都排了好几天了,今儿好不容易轮到草民了,您就叫草民先问问吧。”
又有人也跟着拱手求起情:“民妇丈夫出海许久了,久久未归,婆婆公公每日担心得直掉泪,民妇只盼能得个平安签给家中老小安心,也想知道我那口子到底是生是死,就给民妇小半刻的时辰就够了,求您了……”
左一句右一句,吵得云菀桐心里烦躁,一个眼色暗示过去,死了失踪了关自己屁事啊,有自己肚子里的肉重要么!
几名侍卫马上抽刀出鞘,恐吓:“再多一句废话仔细宰了你们!还不滚!离得远远,来人啊,清场子!——”
又拎了两个小和尚来,将附近的信徒都轰出去。
其中一名小和尚看不过去,又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劝道:“若是不急,劳烦施主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