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贵女 作者:双子座尧尧(起点首页封推vip2014-10-17正文完结)-第2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商户五年之前还是混迹于街头巷尾的有名的二赖子,不知从哪里突然捞了第一桶金,做起生意来,并且做的还不错,如今也是大宅院住着,娇妻美妾围着,百十名奴仆侍候着。
李商户被逮到,心里有底,很清楚自己触犯的是什么样的人家,倒没有死撑狡辩,很快就竹筒倒豆子,全都交代了。
当年,李二赖子成天好吃懒做、四处游荡、逮到“机会”就偷鸡摸狗,好糊混几日。那晚,他从一家饭庄摸了一罐酒,结果喝高了,兴奋的很睡不着,到处闲逛,不知怎么就逛到公主府旁边。
李二赖子正在感慨娶了公主的驸马爷好命呢,突然看见掌珠公主府有火光蹿起,还在冒浓烟,显然是走水了。
若是平日里,他再怎么胆大,也不敢到这样的府地偷啊摸啊什么的。不过那一刻,他竟然想到了茶楼里说书先生说的一个词:趁火打劫。
他就想啊,大户人家下人几百个,哪里都认识?那时又是夜里,大家都在忙着救火,急匆匆的谁会去看谁?可不就是老天送给他一个好机会?要知道,公主府那样的府邸,随便摸两样东西,兴许就够他吃喝一辈子了。
于是他很快翻过了墙,摸到了起火的院子,奇怪的是,公主府的人反应太慢了吧?他都摸进院子里,还没有人来救火,而起火的院子里也没有一点声音,没人喊“救火”“救命”之类。
他自然以为这个院子没人住,想着赶紧“顺”几样东西跑走。没想到一顺”竟然就“顺”到了一间有人的屋子,两个女人一个孩子,都睡得死死的。
他用手探了探他们的鼻息,都活着,但一点反应没有,明显是被人下药了。
李二赖子高兴啊,那孩子脖子上挂着的八宝金项圈一看就是珍品,两个女人身上的首饰也都是真金白银、还有玉的。
片刻不敢耽误,他赶紧扒下了那项圈、以及俩女人身上的所有首饰,两个荷包,用其中一个女人身上的帕子包了塞进怀里就准备逃了。
他不敢再贪心啊,火已经越来越大,都有横梁掉下来的声音了,再不跑,就算不被抓到,也被烧死了。
就在他要抬腿的时候,那孩子竟然有了动静,扭了扭身子,还咂了咂小嘴。
二赖子也不知自己怎么就突然想到了他那一出生就死了的儿子和被他卖掉还赌债的妻子。鬼使神差地抱起了那个孩子冲出院子翻墙而去。他告诉自己,这孩子这么漂亮,卖了也值不少钱呢。
后来,他真的把这孩子卖了,只是再三交代拐子一定要卖出京城,说自己是偷自家亲戚的孩子卖了还债,不能卖在京城里,怕被发现。
拐子知道李二赖子是什么样的货色,自然相信他的说法。而且他们手上的孩子本来也都是坑蒙拐骗来的,才不管什么来路。正好手上的孩子也有好几个了,赶紧就离开了京城。
……
书杰兄妹俩感慨不已,果然是人为的!只是,李二赖子的供词也只能说明当时宝儿身边的人都“睡死了”,并不能证明是谁放的火?是不是有人下了药?又是谁下的药?李二赖子在那个院子里从头到尾就没看到一个睁着眼睛的人。
这与当初只是猜疑,没有证据的情况还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进展。
唯一让人能放心的就是,没有什么幕后人操纵着这事,或者要利用宝儿生还、回归之事图谋什么。趁火打劫的李二赖子救了宝儿、卖了宝儿就是一个巧合。
掌珠公主没有对李二赖子怎么样,没有像他以为的那样会让他倾家荡产、斩立决,只是让他把嘴闭严实,需要他开口的时候再找他来,就放他走了。
太后也没有干预,无论怎么说,李二赖子终究是救了宝儿的性命,而且也证实了她关于当年情况的一些猜想。虽然宝儿被卖了三年,还差点被养母弃在林子里不知死活……毕竟是关键时刻都获救,没有吃什么苦,这就是宝儿的福气了。
而救了宝儿,并带宝儿回京的陌娘真正是宝儿和掌珠公主的福星。太后决定,等陌娘探望舅舅回京后,一定要好好封赏她和她的家人。
李二赖子现在也改邪归正,是正正经经的商人了,就算为了给宝儿积福吧,太后和掌珠公主都决定不再为难李二赖子,也算是李二赖子“一念之善”的回报吧。
……
“瑶儿,”金喜达继续道,“太后娘娘和掌珠公主准备择日正式公开宝儿的身世,宝儿还太小,很多东西要慢慢跟他说,太后和公主都怕太急了吓着他。宝儿最信任的人就是陌娘和你,现在陌娘不在,跟宝儿解释的事儿只能交给你了。”
正文 第302章 两个选择
今年的雪来得晚,京城下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慈宁宫的太监到掌珠公主府宣懿旨,召裴驸马和裴老夫人进宫。
裴家母子心下一个咯噔:公主不好了?
掌珠公主进宫一个半多月了,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裴驸马请求进宫探望,宫人只是回复公主需要静养,太后娘娘不许任何人打扰,晚些时候自会召他进宫。
裴家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似乎正看见荣华富贵和皇亲国戚的地位正在离他们而去。掌珠宫公主一旦闭眼,本来就因嫡亲外孙雨泽早夭的事看裴家不顺眼的太后娘娘一定不会再让裴家继续住在这贵气华丽的公主府。
可是,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皇家让他们享受到了富贵享受到了皇恩,也让他们不得不承受皇威。别人府上夫为妻纲,婆婆是压在儿媳妇头上的一座大山,但这是公主府,要讲究的首先是“君为臣纲。”
也是掌珠公主性子柔和,才让他们得寸进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除了公主贴身侍候的嬷嬷、宫女仍然称呼“公主、驸马爷”外,府里其他各处的称呼一概是“老夫人、老爷、夫人”,刻意避开了“公主”。
问题是现在公主不在府里,有太后娘娘挡在前面,他们哪能随心所欲,想见就见?
连一向暗中撑着石姨娘的裴老夫人都看她不顺眼了,若不是她把公主“哭”到宫里去了,他们怎么会如此被动?
正懊恼着急呢,宫里来人了,可他们更加恐慌了,他们断定,一定是公主要咽气了,否则太后不会肯让她们进宫“见最后一面”。
毕竟是进宫。两母子还是要更衣的,传话的公公一脸不耐:“请驸马快些,太后娘娘和公主殿下等着呢。”
“怎么办。怎么办?奴才都是看碟下菜的,你看那太监的脸色。还催的那么急,肯定是……”裴老夫人宁乱了,“我们是不是很快就要搬去隔壁的驸马府了?你两个弟弟家都住在那里,只怕很挤呢。”他今天才真正认识到公主儿媳没了,对他们家的影响有多大。
裴驸马苦笑:“娘,住的挤还是小事。公主若是没有了,只怕我的官位都不保。”还有一件事他娘不知道。也是必须赶紧说明的,免得娘到宫里说错话闹什么笑话,“按照大周皇家的规矩,一旦我以后再娶或者抬妾为正妻。驸马府也是要被收回的。而不续正妻,就意味着没有嫡子了。”
他无能(当然,他不会承认自己无能,只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如今能在那个位置上混。全靠掌珠公主的面子,因为他毕竟是驸马。若公主……,面子也就没了。
裴老夫人更急了,早知道……早知道……她……现在怎么办?
这时石姨娘拉着裴雨琦匆匆赶来:“娘,老爷。你们赶紧带琦儿去见姐姐最后一面啊,太后娘娘也不忍心看姐姐往后没有人嗣子供奉香火吧?就是办大礼,也需要嗣子摔盆呢。”
是啊,死者为大,太后再怎么看不上裴家,公主也是要葬在裴家坟地,公主的灵牌也是要进裴家祠堂的,她也希望公主死后有嗣子打幡摔盆吧?嗣子和庶子守灵,毕竟还是不同的。
裴驸马母子最终还是决定最后一搏。
可惜,慈宁宫的太监没有给他们机会,在门口直接将裴雨琦拦住了:“一个姨娘生的庶子,可没资格进慈宁宫,大不敬之罪裴驸马您担得起?”
“……他……他……”裴老夫人刚想说什么,被裴驸马拉住了,开玩笑,太监又不是来报丧的,他们敢当众咒公主死?
看着匆匆离开的马车和站在那嚎哭的裴雨琦,石姨娘恨得咬破了自己的嘴唇,可她没胆量说话啊,刚才太监在的时候,她连露个脸都不敢,她可不想比奄奄一息的掌珠公主死得更快。
不远处,石靖兄妹俩躲在树后,他们只是一个姨娘的娘家侄儿侄女,更不敢现在宫里人的面前了。
石娟忿忿道:“姑姑一片好心,公主怎么那么不领情?哼,一个太监也如此猖狂!”
石靖赶紧捂住妹妹的嘴,小声道:“妹,你就要十三岁了,该知道祸从口出,不说其它,这样的话传出去,就你的亲事都会是大麻烦。妻就是妻,妾就是妾,何况那位还是皇家公主?可没有什么好心不好心、领情不领情之说。”
石靖虽然出身小商户之家,但资质尚好,五岁起家里就给他请了先生,后来又进了学堂,不至于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现在在京城的书院里,见识自然比以前更多,对京城里大户人家的规矩也听说不少。在他看来,掌珠公主已经是很宽厚的了,即使对他们兄妹这样的“妾的亲戚”,府里也没有为难。
石娟嘟了嘟嘴,这些道理石靖之前也跟她说过,但是那个“妾”是他们的亲姑姑,是他们兄妹俩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啊。而且表弟雨琦若是成了皇上的外甥,她这个表姐谈婚论嫁的身价也高了,以后也有了倚仗不是?反正病秧子公主都要死了,又没有子女,为什么不能认下雨琦表弟,让他们大家以后都好过?
石靖摇了摇头,暗自叹气,他很感激姑姑收留他们,也不好评论姑姑的是非,他们如今也只有这么一个嫡亲长辈了。可是,姑姑对妹妹的教育和影响……唉……他看看能不能再麻烦一下姑姑,给妹妹请一个教养妈妈吧?不求多好的,只要能教石娟明理、识规矩就行。将来妹妹能嫁一个比较殷实的人家做正妻,不用像姑姑这样挖空心思求人家认她的儿子做嫡子,石靖就很满意了。
至于他自己,除了努力学习什么也做不了,两年半后若能考取举人、进而考中进士,那才是他们兄妹俩的真正出路。
石靖没有想到,他妹妹的思想早已经深受石姨娘那些理论的侵蚀,姑姑石姨娘就是她的榜样和目标。而且见识了公主府里的富贵和享受。石娟早已经无法接受“比较殷实”了。等石靖有一日发现这一点,发现石娟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攀爬大富大贵,已经来不及了。当然。这是后话。
裴驸马和裴老夫人跟着宫人进了慈宁宫,刚走到大殿门口。就听到欢快的笑声,两人不由面面相觑,如果掌珠公主“奄奄一息、即将闭眼”,慈宁宫里应该不会这么“欢乐”吧?
很快,他们更吃惊了,他们听到掌珠公主的笑声:“宝儿真乖,娘一定听宝儿的话。多吃些。”
公主的声音里哪有平日虚弱的味道?还有什么宝儿?谁是宝儿?公主为什么自称是娘?难道公主自己从别处过继了嗣子?
裴老夫人立刻不满地皱了皱眉,不是他们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