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第49章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49章

小说: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雪岩觉得这番顾虑,决不能说是多余;而且由他的〃书办勾结司员〃这句话,触机而有灵感,不暇思索地答道:〃既然如此,不妨在第一关上就拿书办挡了回去。〃    
  〃喂,喂!〃左宗棠一面想,一面说,〃你这话很有意味。然而,是如何个挡法呢?〃    
  〃这等大事,书办不能做主;就如大人所说的,得要勾结司官。司官给他们来盆冷水,迎头一浇;或者表面上敷衍,到紧要关头,挺身出来讲话,只要有理,户部堂官亦不能不听。〃〃话是有理。难在哪里去找这么一位明大体、有胆识的户部司官?〃      
  〃不一定要明大体、有胆识。〃胡雪岩答说,〃只要这位司官,觉得这么做于他有利,自然就会挺身而出。〃    
  〃着!〃左宗棠又是猛拍自己的大腿,〃雪翁,你的看法,确是赢人一筹,足以破惑。〃略停一下,他又说道:〃听你的口气,似乎胸有成竹,已经想到有这么一个人了。〃      
  〃是的,就是杭州人王文韶。此人很能干,也很圆滑,人缘不错。加以户部左侍郎沈桂芬是他乡试的座师,很照应这个门生,所以他在户部很红。〃    
  〃既然人很圆滑,只怕不肯出头去争!〃左宗棠说,〃这种事,只有性情比较耿直的人才肯做。〃    
  〃大人见得是。不过,我的意思不是鼓动王夔石出头去力争,是托他暗底下疏通。我想,为了他自己的前程,他是肯效劳的。〃    
  〃何以见得?雪翁,请道其详。〃    
  照胡雪岩的看法,做京官若说不靠关系靠自己,所可凭借者,不是学问,便是才干。当翰林靠学问,当司官就要靠才干。这才下是干济之才,不在乎腹有经纶,而是在政务上遇到难题,能有切切实实的办法拿出来。至少也要能搪塞得过去。王文韶之所长,正就是在此。              
第120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6)          
  可是,做京官凭才干,实在不如凭学问。因为凭学问做京官,循资推转,处处得以显其所长;翰林做到兼日讲起注官,进而〃开坊〃升任京堂,都可以专折言事,更是卖弄学问的时候。也许一道奏疏,上结天知,就此飞黄腾达,三数年间便能戴上红顶子。而凭才干做官,就没有这样便宜了!      
  〃为啥呢?因为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做部里司官,每天公事经手,该准该驳,权柄很大;准有准的道理,驳有驳的缘故,只要说得对,自然显的出才干。可是司官不能做一辈子,像王夔石,郎中做了好多年了,如果升做四品京堂,那些鸿胪寺、通政司,都是〃聋子的耳朵〃,没有它不像样子,有了它毫无用处。王夔石就有天大的本事,无奈冷衙门无事可做,也是枉然。〃      
  胡雪岩略停一下又说:〃司官推转,还有一条出路就是考御史;当御史更是只要做文章的差使,王夔石搞不来。而且他也不足什么铁面无情的人,平时惟恐跟人结怨,哪里好当什么都老爷?〃      
  〃我懂了!〃左宗棠说,〃王夔石是不愿做京官,只想外放?〃    
  〃是的。外放做知府,做得好,三两年就可以升道员。〃    
  胡雪岩笑笑说道:〃做外官,就要靠督抚了!〃    
  这一下,左宗棠心领神会,彻底明了。因为做外官靠督抚,没有比他更清楚的。清朝的督抚权囊,京官外转府道;督抚如果不喜此人,从前可以〃才不胜任〃的理由,奏请〃请京任用〃,等于推翻朝旨。乾隆仞年,虽曾下诏切责,不准再有这样的事例;可是督抚仍旧有办法可以不使此人到任,或者奏请调职。至于未经指明缺分,只分省候补任用的,补缺的迟早;缺分的优瘠,其权更操之督抚。      
  因此可以想象得到,王文韶如果志在外官,就必得与督抚结缘;而能够设法搞成免办平洪杨的军费报销,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机。因为这一条,湘淮将领,无不感戴;而天下督抚,就眼前来说,两江曾国藩、闽浙是左宗棠自己、江苏李鸿章、直隶刘长佑、四川路秉章、湖广官文、河南张之万、江西沈荷帧、湖北严树森、广东郭嵩焘,哪一个都花过大把银子的军费;能够免办报销,个人要欠王文韶的情,等他分发到省,岂有不格外照应之理?      
  想到这里,左宗棠心头的一个疙瘩,消减了一半,〃王夔石果然是能干的,就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普结天下督抚之缘。〃    
  用人之前了解了手下的意愿,等于打蛇打到了七寸,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因为任何事情只有它自己想去干才会干得最积极,最卖力,管理起来也最不需要功夫。    
  不遭人妒是庸才    
  遭到人们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胡雪岩    
  古语云:〃木秀于林,尽必摧之;行出于众,人必非之。〃一个人如果才识过人,必将令他人显得平庸,这种才识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获得别人得不到的成绩,使得与别人的平衡关系被打破,造成与其同僚的不同,这样难免引起周围人的妒恨。      
  平庸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也不会对周围人的利益构成威胁,因而他是不会引起旁人的嫉妒的。    
  胡雪岩是以果溯因,以否定式的判断〃不遭人妒是庸才〃的。反过来推理:遭到人们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因此,他选人的时候,并不限于别人对某一人才的评价,却对那人在别人口中颇遭非议的人物更加注意,因为他知道,成就大业芝英才,往往易不见容于别人,从这里也可看出他识别人才的间单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看出他不拘世俗、较之一般人远为宽阔的眼光。      
  胡雪岩的〃不遭人妒是庸才〃的人才观,首先就在他自己身上反映出来。胡雪岩从学徒做起,因办事利练,快速擢升,其锋芒之锐,当即引起了同事们的不安与嫉恨。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在老板面前诋毁胡雪岩,说他如何如何办事无能,又如何如何欺上瞒下,总而言之,咬定胡雪岩是个心术不正之人。      
  这些谣言传到老板耳中,亏得老板也是个久经世故的人,他知道什么叫〃行出于众,人必非之〃,对这些谣言也不大往心里去。            
第121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7)          
  后来,胡雪岩私自把钱庄的钱借与王有龄。事情传开之后,老板又气又恨,按规矩,出了这种事,肯定是把胡雪岩赶出〃信和〃,毫无言语可讲,但老板想到胡雪岩是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又于心不忍。      
  这时,钱庄的伙计可不依了,平素他们恨透胡雪岩,却苦于无机会施以报复,如今遇此良机,他们怎肯放过?于是成天在老板面前怂恿,说胡雪岩如此无法无天,这次不把他赶出钱庄,说不定会留下后患,要是别的伙计也竟相效仿,那钱庄还不得早晚关门?      
  老板一听,知道胡雪岩犯了众怒,自己即便有心留他下来,只怕他以后的日子也难过。于是狠下心来,把胡雪岩赶出了〃信和〃。胡氏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便是失于〃人妒〃之中。      
  然而后来又怎样呢?胡雪岩跟随王有龄,控制了浙江海运,赚了数十万的银子,他们把这笔钱不存在别人那里。而偏偏存在〃信和〃,信和老板这时才发觉自己干了多么愚蠢的一件事。虽然自己那时已知胡氏是个人才,但却碍于众人的非议,不敢把他留下来,如今看他短短几年之内,竟然拥有万贯家财,自己真是有眼无珠呀。始知遭人妒者,才是英才。      
  而胡雪岩尚未创业之时资助王有龄,也是出于这种观念。王氏一介书生,科试不第,捐官无路以至于穷困潦倒,却不肯放下读书人的志节与骨气,遂遭市井人共耻笑。惟胡氏不以人短而非之,他看出王有龄〃骨相清奇,必富贵相〃,将来必将有所做为,是以不顾别人的非议,冒险赠金,事实证明胡氏的判断正确无误,王有龄得此资助终于发迹,而胡氏也终于由此踏上发财致富之坦途。      
  因此,胡氏发迹后,用人时,特别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这一句话,为自己,也为别人发现了许多人才。    
  王有龄在湖州府上时,统辖的一个县城发生了民变,乱民杀了县官,攻占了县城,竖起大旗,自称〃无敌大王〃。消息传到湖州,王有龄大为恼火,召集幕僚,征询办法,手下幕僚大都言剿。王有龄也支持这种意见。      
  然而手下有个叫司马松的幕士却反对这种办法。他认为,如今官兵久不训练,不知拼杀之事,乱军风头正劲,不与之相争才是上策。否则,一旦官兵失败,只怕四处的乱民都会响应,况且民乱事出有因,当以〃抚〃字为上,既可安抚民心,也可平定民乱。      
  司马松这个人平素寡言少语,又贪小便宜,衣着服饰乱七八糟,很叫同僚看不起,王有龄也有些烦他,只因他是另外一个朋友介绍来的,才没把他辞掉。本来平日在他人眼里,司马松便是一个不可造之才,无足轻重,今日见他未出兵便先言败字,很是气恼,不予理睬,派了个营官领了一千人马去镇压乱军。      
  事情果然不出司马松所料,一千官兵在半途便中了埋伏,死伤大半,别处的饥民见官兵如此不堪一击,便也纷纷起来闹事,响应〃无敌大王〃。    
  王有龄大惊失色,召集众幕僚,再商对策,众幕士说来说去,都没找出个好主意,而欲寻司马松,却发现人已不见,告假养病在家,请之不去。    
  胡雪岩听完王有龄的叙述后,认定司马松就是平乱所需的英才。他解释,司马松面相端正,属善良忠直之辈,眉间英气凝聚,有传世之才,行动愚钝,大智若愚,不形于色,心计必定极深沉。他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辞令,但那日献计用抚不用剿,确实为计深远,非一般人所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素藏而不露,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大展才智,才是中用之人,其所以隐忍不发,不愿为王氏效命,是因为王有龄以寻常眼光对之,未发现这一人才而已。      
  事实上,司马松命中多难,他是个遗腹子,未出生爹便死了,全靠他母亲把他辛辛苦苦养大,后来又替他娶妻。谁知他老母又一病不起,过了几年,妻子留下几个儿女,跟他人私奔了。这下,司马松简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既照顾老母,又要照顾孩子,欠了债不计其数。有位朋友见他可怜,便通过种种关系把他介绍到王有龄的衙门。司马松这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善交际,且不谙人情世故,加之身受挫折太多,性情难免古怪,所以在王有龄的衙门一直不受重视,颇有怀才不遇之感,这一次他给王有龄出计献策,王有龄刚愎自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使他大为恼怒。              
第122节:第十一章胡雪岩的掌控之招(8)          
  胡雪岩了解这一切之后,特地登门拜访,为司马松还清旧债,驱去债主。临走又留下五百两银票,以备司马松日常开支。    
  归后,胡雪岩见到王有龄,将司马松之困窘备说详细,又劝王夫人以美婢赠与司马以为续弦。    
  这一切令司马松感激涕零,翌日前来拜谢,胡雪岩便把王有龄的意思告诉他,司马松一听,也不多说,主动要求去与乱民谈和。    
  司马松果然厉害,舌战乱民,很快就瓦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