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冈公〃不信医药
的训导。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说:
服药的事,我经历很多。不仅是外表有病服用治标的药剂最容易出:错,属利弊各半,就是根本之病,服用人参、鹿茸之类也少有实际效用。像胡林翼、李希庵,把参茸燕菜当作家常使饭一样,也终于不能补救身体。我现在的调养方法,米饭一定要精,蔬菜用肉汤来煮,鸡鸭鱼羊猪,都要炖得极烂,又多用酱菜、腌菜之类。我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饮食,大补身体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孟子》以及《礼记》所记载敬礼老者、事奉双亲的方法都是如此。难道说古代圣贤都是愚蠢的,一定要像后代那样喜好服食人参、鹿茸、燕窝、鱼翅、海参才算是明智吗?星冈公的家法,后人所应该遵守的有很多,而他的不相信巫师、医生、地仙、和尚这一条,我兄弟尤其应该竭力遵守。
第23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2)
不会养心,是自讨没趣;善于养心,你能不被外人所欺不为外物蒙骗。曾国藩是养心大师,且听他一席话:
首先要心安定,然后气才安定;气要安定,然后精神才安定;精神安定以后,身体才会安定。治理身心的最好办法,而以自己的力量来战胜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顽强的意志指挥气,一种是以静制动。凡人疲惫不堪、精神不振的时候,都是由于气弱。气弱则精神颓废。然而,意志坚强的人,气也会随意志而改变。比如贪早睡,如果立志早起,就必然能够早起。如百无聊赖之时,是气疲乏四散。如果端坐而固气,气也必会振作,这就是以志帅气。久病则气虚胆怯,时时怕死,困扰于心,就是做梦,也难以安静。必须将生前的名誉,死后的一切事情,以及各种杂念,都全部忘掉。这样,自然心中生出一种恬淡的意味来,寂静之极,真阳自生,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方法。
曾国藩论述养心的方法,虽然说法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不外乎〃惩分窒欲,少食多动〃八个字。他的《日记》上曾说:〃养生家的方法,没有比〃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个字更重要的了。〃
〃惩忿窒欲〃,在于求得精神的健康,可以叫作〃心理的修养〃。曾国藩对〃惩忿窒欲〃的说法,阐述的很详细,如给他的儿子纪泽的信说:〃我对于所有的事,都遵守〃都在我这里,听凭自然〃的这两句话,即使养生之道,也是这样。身体强壮的如果是富人,因为戒除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的如果是贫穷的人,因为节约而能够自己保全。节俭不仅仅是饮食男女之事,即便读书用心,也应当俭约,不便于太过。我在《八本》篇中说过〃养生以少恼怒为根本〃,又曾教你胸中不应当太苦,须要活泼快乐地修养一段生机,放弃掉所有的恼怒。既戒恼怒,又知节俭,养生之道,已〃都在我的掌握中〃了。此外,寿命的长短,有没有病,一概〃听其自然〃,不必产生很多幻想去计较它。凡是多吃药,祈求神仙,都是妄想。〃
将〃惩忿〃解释为〃少恼怒〃,将〃窒欲〃解释为〃知节俭〃,可知曾国藩并不是厌世悲观的人,把我们人的一切欲望绝对禁止,不过是在纵欲当中略存节制的意思而已。曾国藩的人生观,既不是乐天观,也不是厌世观,而是淑世观。
无论〃以意志统帅志气〃,还是〃以静制动〃,大体上重视精神修养,以保持心理的健康。曾国藩回复胡林翼的信中,有〃寡思〃的说法,也是重视心理健康。其中说道:〃古人说〃少说话来养气,少看东西来养神,少想事情来养精神。〃你那里好朋友很多,难以少说,书信如麻,难以少看;或许用少想来稍稍休息一下吧?〃
清心就可以寡欲,饱食却足能伤体。曾国藩对于养生的道理,曾说应当从睡觉吃饭两个字细心体会。他的《日记》上说:〃养生的道理,应当从睡觉吃饭两个字细心体会。吃平日饭菜,只要吃得香,就胜过珍贵药物。睡觉不在于多睡,只是实际上睡得香,即使片刻也是养生了。〃
在另一封信中说:〃纪泽身体也弱,我教他专门从眠食二字上用功。睡眠可以滋阴,饮食可以养阳。养眠也贵有一定时刻,要戒除多思多虑。养食也贵在一定时间,要戒除过饱。〃
〃少食多动〃,在于求得身体的健康,可以叫〃生理的修养〃。曾国藩重视〃少食〃。至于注重〃多动〃,从他所说〃养生五事〃可以知道。他给弟弟曾国潢的信中说:〃养生之法,约有五件事:一是睡觉吃饭有定规;二是制止忿怒;三是节制欲望;四是每夜临睡洗脚;五是每日两顿饭后,各走三千步。〃
他所说的〃每日两顿饭后,各走三千步〃,就是多从事运动的明证。至于〃每夜临睡洗脚〃,在于保持身体的清洁,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足部的运动,也和〃多动〃有关,是生理卫生中的重要项目。
曾国藩对于养生的项目,还注意射箭,也可作为重视运动的证明。他在寄给曾国潢、曾国葆两位弟弟的信中说:〃我看家里后辈身体都虚弱,……曾经用养生六件事勖勉儿辈;一是饭后千步,二是将睡洗脚,三是胸中无恼怒,四是经常定时静坐,五是经常定时练习射箭(射箭足以练习威仪,增强筋骨,子弟应当多练习),六是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这些都是从老人那里听来的,多次试验毫无流弊。〃
第24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3)
曾国藩对于养生的方法,虽也讲多动少食,但强调以静养为主,他在《日记》上曾说:〃养生的方法,〃视、息、眠、食〃四个字最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
节〃;眠必〃虚恬〃。〃归海〃,是说藏气息于丹田气海;〃垂帘〃,说的是半睁眼,不全睁,不太用眼力;〃虚〃是说心虑而不思虑,肚子虚而不滞留食物。就这四个字,虽然没有医药秘方,但完全可以去病了。〃
对于曾国藩节制恼怒的情况,我们从他的〃八本〃篇中可以知道其梗概。曾国藩写给沈葆桢的信曾说:〃世上多事故,珍重有用的身体,以承担艰难重任,千万不要郁闷损耗,损伤天然之气。我也郁闷闭塞多年,胸襟过于偏狭,我要以自我针砭来共针砭。〃
在回复毛寄云的信中又说:〃近年来家中骨肉至亲接连死去,我的精力衰退,也只好强自排解,一下子像托付于庄子、刘伶等人那里了。〃
曾国藩所说将自己的精神托付给庄子、刘伶,是讲自我排解,自我解脱的功夫。这在魏晋士大夫中确成为风气。竹林名士都是超然旷达,漠视礼法之人,他们常常聚于竹林、饮酒放歌。阮籍听说母亲去世,不是痛哭,而是痛饮。稽康更是狂放,时常在众人面前指责汤、武,批评周、孔。阮咸风流才俊,却曾与群猪共饮。刘伶嗜酒如命,酒不离身,常常是神志不清,昏昏沉沉。刘伶纵饮,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曾国藩养生喜欢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除接受祖父教训以外,也有自己的经验。曾国藩的《日记》上说:〃我少年读书时,看见父亲在日落之后,上灯以前,小睡片刻,夜里则精神百倍。我近日也想效法。日落后,在竹床上小睡,上灯以后处理事务,果然觉得清爽。我对于起居饮食,按时按点,各有常度,一一都是效法我祖父、父亲所做的,希望不败坏家风。〃
一个人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干大事才有足够的资本。起居饮食,既有规律,又有定时,这是现代的卫生学非常强调的。至于爱好运动与节制少怒,则是健身与养心的根本。所以,身心兼治,确实是一种达到人生的一种最佳境界。
培养浩然之气
曾国藩语录: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
译文: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曾国藩认为:做大事必须要有豁达光明之胸,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呢?在他看来,这必须通过〃善养吾浩然之气〃。
品性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成大事者非常注意品性的锤炼,以此确保成功的基石。曾国藩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万事付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可知往时只在得失场中过日子,何尝能稍自立志哉。〃
读曾国藩的这一段话,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位饱经沧桑、聪明睿智的老人面前,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人活着,如果一直浑浑噩噩而不知所谓〃豁达光明之胸〃、〃冲融气象〃为何物,
而只是〃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那是很难做成什么大事的;不但事业做不好,人也活不到应有的程度。
东方古典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都强调一个静字,即万象放下,心无杂念、豁达光明、冲融虚廓的心境。在儒家,叫作〃正心〃、〃诚〃或〃无妄〃;在道家,叫作〃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在佛家,叫作〃明心见性〃、〃无行住而生其心〃。
怎样来达到圣贤的境界呢?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极赞孟子养气说和庄子的逍遥说,从中可见他在这两个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养气说是孟子人生修养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学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25节:第二章 曾国藩的磨砺之功(14)
孟子的〃养气〃实际上是…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此时,人的身心成为意志和信念的凝聚体,而意志和信念也找到自己的物质载体。孟子的〃养气〃与中国古代的气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揭示:如果人们祛除各种心理杂念,保持心理意志的高度凝聚,特使周围磁场发生物理变化,由心理变化导引出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反馈和强化人的心理变化。这大概是孟子〃养气〃的真正内涵。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并非来源于人体质的健壮和权势的显赫。身强力壮和位高权重固然有某种威慑力量,但若没有仁义礼智的信念做精神支柱,则不过是〃匹夫之勇〃和〃妾妇之道〃面已,因为它们只能让人口服达不到使人心服。〃浩然之气〃的刚性之力来源子人们对自我与宇宙合一的体认和对仁义礼智的信念和践履。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与他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中国古代关于充实之美的理论基础。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实际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吗?它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圆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