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股市风云1990_2010 >

第4章

股市风云1990_2010-第4章

小说: 股市风云1990_201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10月8日,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李贵鲜批示同意。

    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成立大会。时行市长朱基现场致辞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它的成立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标志着我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二,它是我们把中央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步骤;第三,它表明,我们在振兴上海、开发浦东的过程中,把发展金融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国际上通用的形式,利用证券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股市的三重意义,值得股民细细玩味啊。

    深圳悄然起步

    在上海人向全世界宣告成立证券交易所之前,深圳人已经悄悄起步了。

    1989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成立,禹国刚、王健被任命为负责人。1983年,中国就曾选派了两名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禹国刚位列其中,在那个年月,国内受过系统证券知识培训的人屈指可数。但专业人士对交易所什么时候能成立没谱啊,其中牵扯的不光是专业问题。

    禹国刚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够弄成,因为,我说过这件事情是非常敏感的事情,首先,是政治上的风险,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谁都明白股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改革开放以前,是资本主义的象征,我们不知道这个事能否做成,更不可能去估计它什么时候能够开业,但是有一条,翻译这些东西,移植借鉴写成我们的法规,不断地讨论,这些都是我们夜以继日拼命在干的。”

第一部分 第13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3)

    不但开业的时间、工作的进程确定不了,交易所的名号也定不下来。

    一开始,禹国刚他们筹备工作的时候,名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到了1990年春天,筹备组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汇报工作,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管司司长的金建栋,要给交易所改名,他说:“老禹,深圳证券交易所,这个谁敢给你批啊,这个事没人敢给你弄啊,我给你改个名字,叫深圳证券市场,你如果同意,现在我就可以批给你,你回去马上可以运作。”

    禹国刚说:“这到底是菜市场还是肉市场,那边挂个菜市场,这边挂个肉市场,我这叫深圳证券市场,跟它有什么区别?”

    结果金建栋说:“老禹你不懂,我给你改这个名字,我马上就能批,回去马上就能运作,你运作起来了,以后做成了,你可以更名啊。”

    筹备组听从了金司长的建议,更名了,后来,“深圳证券市场”名字又被换成“深圳证券交易中心”,最后终于定为深圳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运作的证券交易所。王健、禹国刚先后被深圳市政府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

    禹国刚曾经回忆道:“一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在问我,上海说自己是第一家,你说深圳是第一家,到底谁是第一家,我先给你讲一个1分钟的故事,中国生小孩先要有计划生育的出生证,如果拿这个比喻,上海证券交易所先拿,1990年北京先批了它,1990年北京也同意我,但是我比它晚拿了几天,要讲小孩,谁先呱呱坠地,深圳是1990年12月1日,上海是1990年12月19日,我比它早18天,要给我补这个户口,也只能从1990年12月1日算起,不能是其他的日子。”

    根据地和先烈

    交易所是1990年开张的,但资本江湖却在早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渐渐汇流成河了,在交易所还没有成形之前,中国股市的第一代暴富神话就已经诞生并开始流传了。在两大交易所成立之前,上海、深圳的股票黑市已经风云跌宕了。

    改革开放前,咱们讲的是“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证券这个东西少见得很。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这才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证券行业才有了自己的场子。

    正如前文所说,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家公司相继开始发行股票,成都工展、深圳宝安、北京天桥、上海飞乐等股票相继出现,证券行业的场子有所扩展。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有了在社会上流通的股票,那自然就需要交易场所了,上海、深圳交易所那是后来的大手笔,早年间,老少爷们想玩股票,得去黑市,好似投机倒把的黑户商贩。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尽管场地不大,在以后股市火暴的时候,经常挤得密不透风,但老少爷们好歹有了地盘了,这可以算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根据地。

    1987年我国首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不过这个“第一券商”以后的发展历程可颇不顺利啊,算是行内的先烈了。

    其后,上海陆续成立了申银、万国、海通三家证券公司,其中申银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操办,万国是股份制证券公司,海通证券由交通银行操办。全国各地证券公司也相继成立,但大多依托在银行门下。虽然在以后的几年里,证券行业相继脱离了银行系统,但两个行业中早年间的这种血脉、人脉,是中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二部分 第14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4)

    大户与大鳄

    大江大湖里出大鳄,小江小河里照样有凶猛动物,早年间虽然交易所还没成立,但依托着几个小小的交易门面,沪深两地的股市照样是风生水起,群鳄纷争,多空大决战、政策、技术照样拼死搏杀,手法更彪悍。

    只可惜这第一代的老江湖,到现在没留下几个了,20年股海生涯,不死者几稀?算下来众所周知的只有两个标杆性的人物从那时候一直奋斗到现在,一个散户—中国第一散户杨百万杨怀定,一个大鳄—阚治东。

    杨百万历经几轮牛熊,虽然还进出股海,但现如今已经被人评为“靠讲课、卖书、卖软件赚钱,做的股票尽赔钱”;阚治东则历经申银、南方证券,在1996年炒作“陆家嘴”等“两桥一嘴”概念时名动天下、风头无二,最终却因南方证券坐庄“哈飞、哈药”折戟沉沙。留下的尚如此,那些被大浪淘沙淘走的,就更可想而知了。这都是后话,现在暂且不提。

    杨怀定的故事,中国散户几近耳熟能详了。1950年生人,一直在上海铁合金厂当工人,工资先是每月36元,后来涨到了每月53元。1988年春节,杨怀定38岁,厂里仓库丢了1吨多铜材,因为杨怀定妻子承包的电线厂所用的原料是铜材,弄得杨怀定一下子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后来虽然小偷被抓住了,冤情被洗刷了,但杨怀定心里总有点不舒服。1988年3月,他辞职了。

    辞职后,杨怀定便投身到了买卖国库券的生意中。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站在交易所门口的杨怀定,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今天带来了2万元,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

    3000元利息。而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远远超出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果断地把带去的2万元都买了国库券。

第二部分 第15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5)

    杨怀定以后描述当时的心情是,“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依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于是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万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尝到了甜头。之后,杨怀定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赚了100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时,杨怀定发了,杨怀定这三个字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杨百万却名动天下。资金量做大以后,他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

    这些人每到一地,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听当地的国库券行情。杨百万说:“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买信息。我变成信息中心,知道哪里价格最低。我指挥他们从最低的地方开始依次买进,越买差价越小,最后回到上海卖出。人换班休息,资金不闲着,每天在滚动、膨胀。”

    大手笔的国库券买卖

    无独有偶,杨百万在国库券市场里打鱼捞虾的时候,阚治东也看中了这个市场,一出手就是纵横捭阖。看,这些人都能注意到国库券里面的商机,聪明人的眼光往往有相通之处。当时阚治东还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当副总经理。1988年,国库券开始流通了,阚治东就在工行系统组织了全国第一个国库券报价中心,有36个单位参加。每个单位每周发电报到上海,报出国库券的买进卖出价,上海汇总后再返回。这在当时已经是先进、高效的交易网络了。比杨百万雇人全国打听行情的方式先进多了。

    1989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北方信托投资公司听到风声,中国人民银行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都要撤销,但它们库里还压着

    1000多万元的国库券。该公司就联系到阚治东,希望把这些国库券变现。

    报价后,阚治东觉得很合算,1000万元国库券全数拿下。这

    1000多万元国库券,一次就为阚治东赚了百万元以上的利润,也为申银公司的原始积累打下了底子。

第二部分 第16节:股市风云二十年(16)

    一笔生意利润百万元,再对比一下杨百万,你会发现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但杨百万赚的钱归自己,阚治东赚的钱归集体,可如果没有阚治东呢?集体能赚到这笔钱吗?当然没有组织的资金,阚治东和组织同样也赚不到这笔钱,功劳想不明白,最后的利益分配就难以进行,组织和个人的激励机制是差别巨大的,责、权、利三者的平衡问题,这一点到现在也还是个难题。

    第一指数艰难起步

    上海静安证券业务部成立后,业务部的工作人员编制了“静安指数”,诸位,请注意,这可是中国证券历史上的第一个指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