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曼昆经济学全本 >

第68章

曼昆经济学全本-第68章

小说: 曼昆经济学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改变了预算约束线的斜率。(这不同于价格不变但消费者收入变动时所出现的情况)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预算约束线的斜率反映百事可乐与比萨饼的相对价格。由于百事可乐的价格从2美元下降到1美元,而比萨饼的价格仍然是10美元,消费者要用10品脱百事可乐而不是5品脱换1个比萨饼。因此,新预算约束线更为陡峭。
  预算约束线的这种变动如何改变两种物品的消费取决于消费者偏好。就这个图中所画出的无差异曲线而言,消费者购买较多比萨饼和较少百事可乐。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为了说明什么是这两种效应,考虑当我们的消费者得知百事可乐价格下降时会作出什么反应。
  ◎“好消息!现在百事可乐便宜了,我的收入购买力增加了。实际上我比以前更富了。因为我是一个富人,我可以买更多的比萨饼和更多的百事可乐。”(这是收入效应)
  ◎“现在百事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每一个比萨饼可以得到更多百事可乐。因为现在比萨饼更贵了,我要少买比萨饼多买百事可乐。”(这是替代效应)
  表21-2 当百事可乐价格下降时的收入与替代效应
物品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百事可乐
消费者更富了,因此,他购买了,更多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相对便宜了,因此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百事可乐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方向发生作用,因此消费者购买更多百事可乐
比萨饼
消费者更富了,因此,他购买了,更多比萨饼
比萨饼相对贵了,因此,消费者购买的比萨饼少了
收入与替代效应反方向发生作用,因此对比萨饼的总效应难以确定
  你发现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
  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百事可乐价格下降使消费者状况变好。如果百事可乐和比萨饼都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将要把他购买力的提高用于这两种物品。这种收入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购买更多比萨饼和更多百事可乐。但同时,百事可乐的消费相对于比萨饼的消费变得便宜了。这种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百事可乐和更少比萨饼。
  现在考虑这两种效应的最后结果。消费者肯定购买更多百事可乐,因为收入和替代效应都增加了百事可乐的购买。但消费者是否多购买比萨饼是难以确定的,因为收入与替代效应在相反方向发生作用。表21…2总结了这个结论。
  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解释收入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是有不同边际替代率的无差异曲线上一点引起的消费变动。
  图21-10用图形表示如何把消费者决策的变动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当百事可乐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从原来的最优A点移动到新最优C点。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变动分为两步产生。首先,消费者沿着最初的无差异曲线I1;从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两点时消费者同样幸福,但在B点,边际替代率反映了新的相对价格。其次,消费者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I2,从B点变动到C点。尽管B点和C点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但它们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这就是说,B点上无差异曲线I1;的斜率等于C点上无差异曲线I2的斜率。
  虽然消费者实际上绝不会选择B点,但这个假设的点在划分决定消费者选择的两种效应时是有用的。要注意的是,从A点变动到B点代表边际替代率的净变动而消费者的福利没有任何变动。同样,从B点到C点的变动代表福利的净变动而边际替代率没有任何变动。因此,从A点到B点的变动表示替代效应,而从B点到C点的变动表示收入效应。
需求曲线的推导
  我们刚刚说明了一种物品价格的变动如何改变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因此,也改变了他选择购买的两种物品量。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反映了这些消费决策。正如你应该记得的,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如何影响需求量。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作为由他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引起的最优决策的总结。
  例如,我们从图21…11来考虑百事可乐的需求。(a)幅表示,当1品脱百事可乐的价格从2美元下降到1美元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由于收入与替代效应,消费者购买的百事可乐从50品脱增加到150品脱。(b)幅表示由这种消费者决策引起的需求曲线。用这种方法,消费者选择理论为我们最早在第四章中介绍的消费者需求曲线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虽然知道需求曲线自然产生于消费者选择理论得到了证实,但需求曲线的推导本身并不是提出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仅仅确定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并不需要一个严格的分析框架。但是,消费者选择理论是极其有用的。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要说明的,我们可以用这种理论更深人地探讨决定家庭行为的因素。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种应用
  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为什么消费者以一种似乎不合理的方式作出反应呢?原因在于土豆是一种非常强的低档物品。当土豆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变穷了。收入效应使消费者想少买肉并多买土豆。同时,由于土豆相对于肉变得更为昂贵,替代效应使消费者想购买更多肉和更少土豆。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收入效应如此之大,以致超过了替代效应。结果,消费者对土豆高价格的反应是少买肉,多买土豆。
  经济学家用吉芬物品这个术语来说明这种违背需求规律的物品。(这个词是以最早注意到这种可能性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的名字命名的)在这个例子中,土豆是一种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物品。因此,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经济学家对是否有吉芬物品看法并不一致。一些历史学家指出,在爱尔兰19世纪土豆饥荒时期,土豆实际上是吉芬物品。土豆是当时人们如此重要的食物,以致土豆价格上升,就有很强的收入效应。人们对自己生活水平下降的反应是削减奢侈品肉,而更多地购买土豆这种主食。因此,可以认为土豆价格上升实际上引起了土豆需求量增加。
  无论这种历史记录是否正确,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吉芬物品是极少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仍允许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这种情况是如此罕见,以致需求规律像任何一个经济学规律一样可靠。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
  到现在为止我们用消费者选择理论分析了一个人如何决定自己的收入在两种物品间的配置。我们可以用同样的理论分析一个人如何决定把他的时间配置于工作和闲暇。
  考虑自由职业软件设计者萨莉面临的决策。萨莉知道每周有100小时。她把一些时间用于享受闲暇——骑自行车,看电视,学习经济学等等。她把其余时间用于开发电脑软件。她用于开发软件的每个小时赚50美元,她把这些钱用于消费品。因此,她的工资反映了她面临的闲暇和消费之间的选择。她放弃每小时闲暇,她就多工作一小时并得到50美元的消费。
  图21…13表示萨莉的预算约束线。如果她把所有100小时全用于享受闲暇,她就没有消费。如果她把所有100小时用于工作,她每周可以得到5000美元的消费,但没有闲暇时间。如果她一周正常工作40小时,她享受60小时闲暇并且每周消费2000美元。
  图21…13用无差异曲线代表萨莉对消费和闲暇的偏好。在这里消费和闲暇是萨莉要作出选择的两种“物品”。由于萨莉总喜欢更多闲暇和更多消费,所以,她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各点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在每小时工资50美元时,标有“最优”的点代表萨莉选择的消费与闲暇的组合。这个点在预算约束线和最高可能的无差异曲线I2上。
  现在考虑当萨莉的工资从每小时50美元增加到60美元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图21…14表示两种可能的结果。在每种情况下,左边图所表示的预算约束线从BC1向外移动至BC2。在这个过程中,预算约束线变得陡峭了,这反映了相对价格的变动:在工资较高时,萨莉所放弃的每小时闲暇得到了更多消费。
  用无差异曲线代表的萨莉的偏好决定了消费和闲暇对更高工资的反应。在这两幅图中,消费增加了。但在这两种情况下闲暇对工资变动的反应不同。在(a)幅中,萨莉对更高工资的反应是享受更少闲暇。在(b)幅中,萨莉对更高工资的反应是享受更多闲暇。
  萨莉的闲暇与消费决策决定了她的劳动供给,因为她享受更多闲暇时,乘J下来用于工作的时间就少了。图21…14右边图的每一幅都表示萨莉决策所暗含的劳动供给曲线。在(a))幅中,萨莉更高的工资使她享受更少闲暇和更多工作,因此,她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b))幅中,更高的工资引起萨莉享受更多闲暇和更少工作,因此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倾斜。
  乍一看,向后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个谜。为什么人们对更高工资的反应是减少工作?考虑高工资的收入与替代效应可以得出答案。
  首先来考虑替代效应。当萨莉工资增加时,相对于消费而言,闲暇变得更昂贵了,而这就鼓励萨莉用消费替代闲暇。换句话说,替代效应使萨莉由于更高的工资而更勤奋地工作,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现在考虑收入效应。当萨莉工资增加时,她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现在她的状况比以前变好了。只要消费和闲暇都是正常物品,她就倾向于想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高消费和更大闲暇。换句话说,收入效应导致她的工作减少,这就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最后,经济理论对工资增加导致萨莉工作增加还是减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期。如果对萨莉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她就增加工作。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她就减少工作。因此,劳动供给曲线既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