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天生射手 作者 >

第24章

天生射手 作者-第24章

小说: 天生射手 作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晕,我现在的身份,得找什么样的才能通过二部的政审啊!!!而且我们这帮特勤队员能不能拍拖好像还真的不知道咧! 
     吃饱了!聊够了!睡觉!!! 
     家里的床就是比部队的床舒服,加上路途的劳累,我很快就去见周公了。
     

     
     2
     还是家好啊!没什么感觉就到了起床的时候,一年多的部队生活早就让我养成了固定的生活习惯,虽然回到家里,但是习惯就是习惯,不会轻易的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我整理好房间,到洗手间洗漱,但是却发现老妈站在客厅里看着我叹气。 
     “还说提早起来给儿子做早点,然后叫你起床帮你叠被子呢!结果儿子起的比我还早!好多年没有看过你睡觉时候的样子了。”说着老妈眼圈又红了, 
     “老妈”,我赶紧拉着老妈在沙发上坐下,“儿子长大了,哪能老让你招呼我呢,今天我去给你卖早点!”(没办法,自己不会做啊) 
     在家的感觉就是舒服啊!但是时间太短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过的太快了,我只陪着老妈逛了两回街,陪老爸跑了几天晨练上了一回靶场,一周的时间就过完了。当PDA传来限时归队的通知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家庭的温暖中呢。 
     归队的时候,带上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老爸老妈都到机场给我送机,老妈又是抱着我哭的淅沥哗啦的,我心里隐约感觉她好像知道了些什么,老爸一如既往的黑着脸,只在我上飞机的时候总结了一句:不管到哪里,记住不准给老子丢脸! 
     现代交通工具就是方便,只花了4个多小时,我就从温暖的家回到了那隐蔽在大山里的基地。兄弟们都回来了,一样都是一脸的幸福,一样都是满满一背囊的土特产。其实有时候觉得当兵的人真的很简单,有时候一次短暂的探家,就能让我们感觉到无比的幸福。 
     回到部队,生活马上又回到了简单和枯燥,虽然离开了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来到了北京近郊的基地,但是生活的基调依然是训练,训练再训练。 
     训练的间歇,我们唯一的念想就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既然已经正式成军了,为什么一直没有什么任务给我们呢?哪怕是打个演习也好啊!难道是觉得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可是光是训练能真的形成战斗力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 
     相信上头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们不是普通的部队,必须得在实战条件下进行艰苦的磨练才真的能够成为一只无坚不摧的特种作战力量。但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哪里有这种实战条件给我们呢?总不可能直接把我们派出去出任务吧! 
     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这句话是绝对的经典。很快,我们接到了参加演习的命令。 
     演习绝对是特种作战层面的,我们的演习角色是作为兰军的特种分队,渗透到红军的后方执行侦察、破袭、定位、引导等任务,而红军将动员相应的的特种作战力量来专门对付我们,其中除了从北京军区各部队的部分侦察分队以外,最主要的对手是北京军区“东方神剑”特种大队。 
     说起这个“东方神剑”,可以说是北京军区最NB的部队了,由于拜地理和资源所赐,这支特种兵分队在资源分配和人员选拔上有超越其它军区的优势。其它军区大都只有一个甲类集团军,在这一个甲类集团军中要一下子挑选几百兵“能文能武”的精兵强将往往都捉襟见肘,而北京军区的这支部队兵源却可以在38军和27军两个甲类集团军中慢慢地挑。在武器装备方面,他们也是全军最先发配新型作战头盔和95式自动步枪、单兵爆破器和便携式激光致盲器等先进装备的特种兵单位。(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装备还真不算什么先进装备) 
     第一次演习就要面对这样一个强硬的对手,而且是到人家的后方去接受人家的围剿。这对我们这只刚刚成军的部队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挑战。可怕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跟着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这种性质的特种对抗为主要的训练形式,我们将逐个和国内七大军区的特种大队对抗。 
     老天啊!这不是要命吗?跟这些精英对抗,而且是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对抗,不是会死的很难看?? 
     但是转念一想,特种部队是最强的攻击部队,换句话说,特种部队并不一定擅长防守,不然像G4啊,中央警卫局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全部由特种部队包干就好了嘛!在演习中,我们是攻击方,换句话说,主动权基本是在我们手里,我们出牌,他们只能跟牌,从这个层面是来讲,我们更加的主动和有利。 
     演习的角色设定也真TMD很有意思,我们被设定成霉菌的海豹突击队,在装备上、行动方式上都要模仿海豹的行动方式。我们被要求尽量不使用我军制式的武器装备,在整个演习过程中也不能借助地方政府或者个人的协助。也就是说,从演习一开始,我们就真的是霉菌了,希望老天保佑,不要让我们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确认了演习的要求和规程,我们开始准备演习需要的各种装备。 
     制式的军装是不能穿了,全部换成了霉菌迷彩,(这个不难,各个35**工厂没少做这些外贸品), 
     其他所有的枪械和单兵装备也基本全部都得用霉菌型号的(其实是北方工业提供的仿品),这些家伙在内蒙的训练基地的时候就用过了,倒也不稀奇。 
     我这个当狙击手的累啊,装备全挂上身以后整个人就变成圣诞树了。我们是特种作战部队,所以装备要求和普通步兵部队的狙击手不太一样。在这里,首先我是个特战队员,特种作战的装备必须一个不少的背着,什么突击步枪,战术背心,夜视仪,单兵电脑,单兵电台,背囊,自卫武器,匕首枪,战术刀。。。。。。,然后根据任务需要我可能还要抱上一只狙击步枪,或者把一只12。7毫米口径的重狙拆开背着,还有潜伏的时候装水用的穿在身上的背囊、还有吉利装,对了,还有我个人爱好要带的IPSC化的自卫手枪,七七八八算下来,我身上的枪都有5只『狙击步枪,突击步枪,PDW(个人防卫武器),手枪,匕首枪』,再加上这些枪支的弹药,晕啊,重的要死。幸亏观瞄和气象用的仪器是鹰眼背,而且弹药的通用性还比较高,不然我绝对站起来都困难。 
     但是看到雷暴和野人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野人倒还好,除了常规的装备以外,只是背着一只轻量化改装过的通用机枪,外带令人吃惊的3倍基数的弹药,雷暴就更夸张了,直接让钳子给改了一只装甲车辆上用的12。7毫米口径的机枪,要知道,那东西可是重的要命的,我扛着它都想去死了,更别说雷暴得拎在手里射击了,而且还要带上相应基数的弹药,这简直是变态嘛! 
     很快,一切都准备停当,就等着演习开始的命令了。
     

     
     3
     月黑风高杀人夜。。。。。。。 
     既然是特种作战,隐蔽进入演习区域当然是必要的,既然是模仿霉菌海豹突击队,那两栖登陆也是一定要练练的。既然是特种演习,从实战出发当然也是必须的。演习的区域并不是设置在滨海地区,但是做戏做全套,我们被要求完全按照可能出现的霉菌特种部队袭击的方式开始演习。 
     于是我们就先乘潜艇出海溜了一圈,然后实施特种两栖登陆。这倒无可厚非,海豹的行动方式确实是这样,可是倒霉的是我们的演习和海军的反潜演习结合在了一起,载着我们的这艘039型常规潜艇扮演霉菌的潜艇,躲避着起码由三、四艘护卫舰以及反潜直升机和水轰5反潜机组成的反潜编队的追踪和攻击,在外海兜了N个圈,不断的变换航向和潜深,躲过了无数次的反潜火箭、反潜导弹和反潜鱼雷的联合攻击,终于摆脱了追杀,然后跟随在一艘庞大的邮轮下面,偷偷的溜进了渤海湾。 
     其实要说这演习的设计还是有问题,敌国的潜艇怎么可能会选择钻进渤海湾来呢?绝对的找死嘛!渤海几乎就是中国的内海,在这个海域北海舰队的各种驱护舰艇多如牛毛,水面和水下的各种反潜设施绝对不少!但是没办法啊,演习的范围只限制在北京军区,能让北海舰队配合一下就已经不错了,要不是演习是总参设计的,估计北海舰队理我们才怪。 
     海军的兄弟们对这样的训练估计已经习惯了,全艇的官兵在整个过程中从容不迫,但是可怜了我们,本来潜艇里空间就小,海军的兄弟已经很给面子了把活动室都让给我们了,但是我们这一大帮子人再加上相关的技术装备和武器装备,空间还是很狭窄。潜艇一做规避机动的时候,我们就“人与装备齐飞”了,别以为潜艇在水下机动的时候动静不大,见过潜艇接近垂直状态冲出水面没有?在水下做大幅机动的时候,动作一点也不比它小。 
     到了该登陆的时候了,离开潜艇的的方式其实还是老一套:爬鱼雷管!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据说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存在的,但是这艘艇好像经过一定的改装,有两个鱼雷管被改装为专门为了让人爬出去设计的逃逸舱。 
     几个海军的兄弟七手八脚的把我们的技术装备和武器装备放进了几个外形接近鱼雷的输送舱里面,塞进了鱼雷发射管,它们将被发射出去,并悬浮在预定的位置,它本身是有动力和氧气装置的。等我们也出去了以后,可以利用它继续在水下潜行,直到抵达预定的登陆地点。 
     装备出去了以后,就该我们了,我们的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也二十几个人呢,(说到这里又要BS一下,哪见过一次行动出动这么大规模的特种分队,但是没办法,演习要求我们全员参与,而且要演练特种两栖登陆,又没有特种输送潜艇,只好大家都来每人钻一次鱼雷管了),两个逃逸舱每次可以出去四个人,我和羊排一组排在第一轮次。我们穿好潜水装备,大头朝里钻进黑漆漆的鱼雷管,TMD里面真狭窄,我几乎必须和羊排抱在一起。不知道一会野人和雷暴这两个大块头和谁一组,估计和他们分在一组的绝对不好受。 
     我正想象着和他们分在一组的那位兄弟的倒霉样,逃逸舱开始注水加压了,很快就淹没了我和羊排,然后前面的舱口就打开了,我跟羊排交换了一下眼色,一起爬了出去。 
     我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深度计,我们所处的深度是三十米,还好,不算太深,再深了我们可能就有点受不了了,我们穿的是普通的潜水服,不是抗压服,不能潜的太深,要知道,在水下水深每增加十米,压力就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现在我们相当于承受这4个大气压的压力。在上浮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注意速度,不上上浮的过快,不然身体所受到的压力变化过快一样有生命危险。(这就是为什么有样东西叫减压舱的原因) 
     海水里一片漆黑,只有装载着装备的输送舱上的荧光标识发着微弱的光。输送舱就悬浮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我和羊排示意了一下,迅速游了过去,把自己固定在输送舱上,再把自己的氧气管接头接上。 
     兄弟们陆续都出来了,全都挂上了输送舱,身后的潜艇围壳上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