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国际金融学 >

第32章

国际金融学-第32章

小说: 国际金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B点。在B点处,根据无抛补利率平价原理,资本流动使国内外利率趋同,即该国利率水平等于世界利率水平,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增加的产出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任何挤出效应,该国的产出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概言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调整产出水平的效果根据资本管制的宽严程度而有所不同。在资本完全管制情况下,财政政策是无效的;随着资本管制的逐步放宽,即从资本管制到资本开放和资本完全开放,财政政策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2、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就会通过中央银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促使LM曲线右移至LM′,并与IS曲线相交于B点。在B点,利率下降和产出增加。利率下降会使资本和金融帐户恶化,产出增加又会使经常帐户恶化,进而造成国际收支逆差。即使在实行资本完全管制的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逆差必然要求货币当局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不论资本管制与开放的程度如何,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下降,货币存量紧缩会促使利率逐步回升和产出逐步减少,这一调整过程将持续下去,直到LM曲线回移到它的初始位置。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是完全无效的(图4-17;图4-18)。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配合
1、财政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而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B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短期均衡点(图4-19至图4-22)。因为资本管制与开放的程度不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具体讨论如下:





















































































































































(1)资本完全管制。在图4-19的B点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该国的产出增加和利率提高。由于对资本的完全管制,产出增加导致的经常帐户逆差即为国际收支逆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本币贬值,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BP曲线向右移动至。在新长期均衡点C点处,该国的产出水平较B点处的产出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管制的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很强的经济效应。
(2)资本管制。在图4-20的B点处,产出的增加使经常帐户出现逆差;利率提高则使资本和金融帐户出现顺差。由于该国实行资本管制,即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斜率,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顺差不足以抵消经常帐户的逆差,该国国际收支仍为逆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会引起本币贬值,促使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BP曲线向右移动至。因为资本流入抵消了一部分贸易逆差,使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变小,本国货币只有较小幅度的贬值,所以IS′曲线和BP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也比较小。与B点处相比,在新长期均衡点C点处的产出水平有所提高,但与资本完全管制的情况相比,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则有所降低。
(3)资本开放。在图4-21的B点处,产出提高会引起进口增加,使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利率上升会吸引资本流入,使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由于实行资本开放政策,BP曲线斜率小于LM曲线斜率,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顺差超过贸易收支逆差,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使IS′曲线和BP曲线分别左移至IS∥和BP′,并与LM曲线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C。在C点处,虽然该国产出水平相对于B点处的产出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C点处的产出水平则有所降低,这是因为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本币升值阻止了一部分产出的增加。因此,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资本开放将会削弱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
(4)资本完全开放。在图4-22的B点处,产出提高会引起进口增加,使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利率上升会吸引资本流入,使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顺差。由于实行资本完全开放政策,BP曲线平行于横轴Y,即资本的利率弹性趋向于无穷大。这样,利率水平的微小上升都会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使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顺差远大于产出提高造成的贸易收支逆差,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强力阻止产出的增加,促使IS′曲线向左逐步回移到初始位置,并与LM曲线和BP曲线重新相交于原来的长期均衡点A,同时国内利率水平重新与世界利率水平相等。由此可见,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
以上分析表明,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根据资本管制与开放的程度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情况相反,即从资本完全管制到资本管制、资本开放和资本完全开放,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会越来越差。特别是在资本完全开放时,财政政策是完全失效的。
2、货币政策: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促使LM曲线向右移动至LM′,并与IS曲线相交于新的短期均衡点B。在B点处,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水平降低,并且使产出增加。产出增加会扩大进口,使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利率降低又会导致资本流出,使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资本完全管制除外)。在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情况下,由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逆差会使本国货币贬值,造成IS曲线和BP曲线向右移动,并与LM′相交于新长期均衡点C。在C点处,该国货币贬值,利率水平下降,产出水平提高;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发挥明显的经济效应(图4-23)。在资本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资本的利率弹性趋向于无穷大(BP曲线平行于横轴Y),国际收支导致的货币贬值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刺激产出的增加,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更好(图4-24)。简言之,不论资本管制与开放的程度如何,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总是有效的,而且其有效性随着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










































































本章小结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汇率变动施加影响的制度性安排与具体措施。汇率政策主要涉及汇率制度选择、汇率水平管理、政府对外汇市场干预,以及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配合等内容。汇率政策发挥作用离不开有效的传导机制,汇率的传导机制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和经济调节功能,其主要传导媒介包括贸易条件、内外销比价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等。汇率制度选择居于一国汇率政策的核心地位,而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涉及该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宏观经济冲击的来源及性质,以及国家的信誉等。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汇率制度选择,尤其是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优势争论不休。一国对汇率水平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于混合汇率安排和差别汇率安排两种方式。政府对汇率变化的干预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或权威人士的言论间接影响汇率变化、公开市场操作和外汇管制这三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目标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需要政府合理地将汇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相搭配,而米德冲突、三元冲突、丁伯根法则、斯旺图、蒙代尔的“政策指派原则”,以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相关理论为政府的这种政策搭配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复习思考题
1、汇率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试述汇率政策的传导机制。
3、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对汇率制度的新分类。
4、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比较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
6、如何理解汇率水平管理?
7、政府对汇率变化的主要干预方式有哪些?
8、试述内外部经济均衡的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9、什么是丁伯根法则?
图文并说明斯旺的政策配合论。
什么是蒙代尔的“政策指派原则”?
评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第五章 国际储备 1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1
一、国际储备概念 2
二、国际储备构成 2
三、国际储备的作用 4
四、国际清偿能力 5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供给与需求 6
一、影响国际储备供给的因素 6
二、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6
第三节 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 9
一、国际储备规模管理 9
二、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14
第四节  国际储备体系 16
一、国际储备体系的演进 16
二、多元化储备体系的形成原因 17
三、多元化储备体系的优点 18
四、多样化储备体系的缺点 19
本章小结 20
复习思考题 20

第五章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一直受到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以及国际金融学家的普遍重视。随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国际储备问题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概念和作用

一、国际储备概念
   所谓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一般是指各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汇率稳定而持有的在国际间可以被普遍接受的那部分流动资产。1965年“十国集团报告”中对国际储备的解释是:“各国货币当局占有的那些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直接地或通过同其他资产有保障的兑换性来支持该国汇率的所有资产”。这一解释目前已成为国际金融学界公认的标准定义。根据该定义,能够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官方持有性。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是一国货币当局集中掌握的。非官方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持有的资产均不能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这一特点使国际储备有时也被称为官方储备。
  2。 普遍接受性。作为国际储备的资产,必须能够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否则就不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