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483-男人四十 >

第5章

2483-男人四十-第5章

小说: 2483-男人四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样的想法本身也没什么不好。如果真如我所说,长野县居民的高就业率和健康长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那想必工作并不仅仅是获取收入的一种手段,它同时也让老年    

    

人感到自己活得非常有意义。    

  但是,也只有那些现在已经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可以有这种“不谈钱”的潇洒,因为他们每个月可以领到丰厚的退休金。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当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退休的时候,再就业就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很大一部分将会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所以,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就不能忽视收入的问题,必须得是既能赚钱,又有意义,鱼与熊掌兼得。    

  赚钱的手段很多,其一便是自己投资做生意,向那些高风险的生意挑战。以前,人们总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想法,那就是“高风险的生意是年轻人做的”,为此,很多老年人在再就业时根本不会把它列入考虑范围。但其实,墙只要推倒了就是桥,只要摆脱了这个心理障碍,事情本身并没有很高的难度。    

  的确,在以前高风险的生意就好像是年轻人的专利。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在很多人的头脑里都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等式,即风险=IT。就在几年前,跟IT无关的生意根本赚不了大钱的观念还深入人心。老年人不会玩电脑,不会上网,甚至不会用手机,自然只能退避三舍了。于是会操作这些新生事物的年轻人就成了时代的宠儿,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经理成了风险性企业的旗手,受到万人的瞩目。    

  可惜好景不长,IT商机就露出了马脚。人们渐渐认识到IT技术其实也只是一种工具,它自身并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于是,IT泡沫开始破灭,人们对以它为代表的高风险行业的性质开始反思,这才认识到其实它有着广阔的空间,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轻人能做的,四十多岁的人也能做,但四十多岁人能够胜任的,年轻人却不一定能行。这样的工作在高龄化的社会里越来越多。比如,老年人的看护行业,四十多岁的人就比二三十岁的人更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因为他们的年龄跟需要看护的老人更接近,对他们的一些感受和苦恼有着切身的体会,自然也就能够提供更为细致和有效的服务。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也未必会取得成功

  其实,随着社会高龄化的推进,不但像看护这样的福利性行业,整个社会的文化都将走向高龄化,各个领域都需要面向老年人的商品和服务,老年人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将越来越小,那些只面向年轻人的企业必将遭受挫折。    

  看看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电视、出版、音乐、服饰等行业吧,它们无一不是面向年轻人的。黄金周你打开电视根本找不到一个适合老年人的节目。迄今为止,大家都是一个思路,做     

    

年轻人喜欢看的节目,制造适用于年轻人的商品,几乎所有企业的商品都定位在年轻人身上。    

  但很快这些想法就将走入死胡同。像uniqro、光通信这些面向年轻人的企业渐渐陷入窘境。相反,一些调整思路,将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定位到四五十岁这个年龄层的企业却取得了成功。比如《搜寻》、《STORY》这两本以高年龄层人为对象的杂志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介绍寺院、神社的杂志,它们的读者群也定位在老年人身上,销量也都很可观。    

  其实,从人口构成情况来看,以中老年为对象的企业取得成功是理所当然的。相反,我倒觉得以前那些以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的年轻人为对象的企业居然能赚到钱很令人费解。一个原因可能是以前都是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而老年人比较会精打细算。可据我个人的观察,现在社会风气好像不同了。如今,在西餐厅、酒馆里经常能看到中老年人,他们频繁光顾,而且出手大方。想必他们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这些年里一直都勤俭节约,拼命压抑自己的欲望,但耐不住天长地久,终于爆发出来了吧。    

  如果我的推测是对的话,那么现在实在没有必要将商品定位在年轻人身上。他们人数不多,收入也少得可怜。相比之下,中老年的人数多,收入不菲,而且手里还攥着大笔的存款,应该动动脑筋,想想怎样把他们的钱赚来才是。    

  而且,比起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更能够知道中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打个比方,假如年轻人和我们中年人都去负责给车站装手扶电梯的话,年轻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上行电梯,因为对他们来说,下行电梯没什么必要。但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就会知道,对那些手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下楼梯比上楼梯要危险得多,因此下行电梯更为必要,当然如果上行电梯也有的话会更方便。再比如,在整容行业,迄今为止宣传都集中在隆胸这个项目上,很显然它的定位是年轻女孩子,但我们完全可以调整定位,主攻中年妇女,介绍拉皮去皱的技术,肯定会取得成功。如果做这些生意,那肯定是年龄跟他们接近的人最好。由此可见,五六十岁退休以后再去投资风险性行业完全可行,可做的余地还很大。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要创业,莫等到情感机能老化了

  在四十多岁的人看来,六十岁的人应该算是老人了,但六十多岁的人他们自己却不觉得。有一位老人叫坂井广,他五十七岁的时候从三菱重工公司退休,利用互联网技术自己创业,专门向客户提供有关钓鱼的信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去问六十岁的人‘多大岁数的人算是老人?’,他就会告诉你‘七十五岁’;但如果你再去问七十五岁的人‘多大岁数的人算是老人?’,他会告诉你‘九十多岁吧’”。也就是说,你现在可能觉得再过十年、二十年的就将步入老年,但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并不会那么觉    

    

得。    

  像坂井先生这样五六十岁的时候开始自冒风险投资创业的人不在少数。只不过那些创业取得了成功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在实际开始创业之前就早已着手准备了。    

  坂井先生早在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筹划退休后创业的事。因为他们家的人都很长寿,如果五十五岁退休的话,那么差不多还有三十年好活。三十年,那跟大学毕业到退休为止的时间一样长。这么长的时间,你不可能一直含饴弄孙吧,你总不能指望孙子到了三十岁都一直陪在你的身边。那么剩下来可做的事情也无非就是修剪一下花木,散散步什么的了。可三十年的时间,长路漫漫,总不能一直这样度过啊。想到这儿,坂井先生从四十岁的时候开始便积极地为退休后的人生奠定基础,他开始搜集关于钓鱼的各类信息,分类进行整理和分析。正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充足,因此他头一天退休,第二天自己的公司就挂牌开张了。    

  坂井先生除了自己公司的生意以外,还主持一个支援创业的研究会。从研究会成员的经历来看,起步早不早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创业的成败。那些进行过多次尝试的人即便到了七十岁才开始创业也取得了成功,而那些五十岁退休以后才突然想到转型的人往往思路僵硬,拿不出好的创意来。    

  我对创业趁早这一点颇为信服,因为在医学方面它也是有据可查的。人的大脑是从前半部分开始老化,当它萎缩之后,人的情感机能、自控机能还有想像力都会开始衰退,而且情感方面的老化尤为严重。人的衰老不仅仅表现在智力的衰退和体力的下降,最明显的就是情感方面的衰老。    

  实际上,智力的衰退和体力的下降根本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比如智力,东京都老人综合研究所曾就老人在七十三岁至八十三岁这十年间的IQ值变化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行动的IQ值(动作的灵敏性和正确性)虽然有所降低,但是语言表达的IQ值(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反而是八十三岁人群的平均值偏高。    

  而且,身体机能方面的衰退也比我们预想的要轻微得多。比如说“心功能储备”,即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速度与正常状态时的比值,二十五岁人的“心功能储备”的平均值是四点六倍,七十岁的平均值是三点三倍,相比之下,的确有所衰退,但差别并不很大。肺活量也是,二十五岁和七十岁的肺活量平均相差不过百分之十七,而且平时我们正常呼吸的时候只需用六分之一的力量,所以这百分之十七的差值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相差较大的当属肌肉的力量了,七十岁的人比二十五岁的人的平均值差了百分之三十,但这其实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肌肉的使用程度不够,时间一久,肌肉中储存的“预备能量”消失了的缘故,老年人的体力要应付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了。


第二部分:在超不景气的年代里如何生存下去过了四十也完全有可能当上律师或医生

  只不过智力也好,体力也好,要持续不断地使用才能保持不衰竭。而要使用自己的头脑和身体,就需要有一定的干劲。如果大脑的前半球开始萎缩,情感机能发生老化,自控能力逐渐丧失的话,人就会失去干劲。渐渐地,恶性循环,本来还能够使用的大脑开始生锈,各项指数均为正常的身体也开始变得愚钝不堪。    

  所以,如果有志于退休后开始创业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自己的情感机能发生老化     

    

。它通常开始于四十五六岁,如果不在此之前开始有意识地持续刺激大脑的前半球的话,人的头脑就会一天比一天迟钝,身体的各项功能也会衰退。这样一来,即便到了五六十岁时想做点事,由于情感机能早已老化,干什么都会提不起劲来,中途放弃的几率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其实,不光创业是如此,就算你是想考取某种专业资格,也不能完全等到退休以后再开始学习,那样到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已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如果你从四十多岁的时候就逐渐开始准备,养成学习的好习惯的话,那么即便到了五六十岁,脑力和体力都可以保持得很好。    

  “准备”工作存在多种形式,并不是说你退休以后想做什么事,现在就只能做什么事。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教训,培养能力。当然,有坂井先生这样计划性强,目标始终如一而取得成功的,但综观全局也不乏做遍所有行业,经历无数失败,直到七十多岁才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的例子。重要的不是你具体做了些什么,而是你挑战新事物的过程。你在考取一种专业资格时所获得的经验在你考其他资格时同样派得上用场。    

  当然,有些专业资格如果退了休以后才去考的话,即便考到了也没什么用。比如律师资格和医生执照。但如果你是从四十多岁的时候起步就不一样了,也许有人会觉得根本不可能考取,但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到了三十五六才开始学习法律知识,而最近大学医学部里也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