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四书五经合集之论语-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鬼神生死之间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日:“敢①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敢: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还难于侍奉好,谈什么 侍奉鬼呢?” 子路又问:“能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吗?”孔子回答说:“生还没 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读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子路所提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问题。
在《雍也》篇里,当孔子回答樊迟关于什么是明智的问题时, 已主动以鬼神的问题为例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 报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现在,子路还来不明智地提出这个问题,所以孔子反问他说: “人都还难于侍奉好,谈什么侍奉鬼呢?”
问题是,子路就是这样一个不“明智”的人,一问不成,又 生一问:“能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还是一个“鬼”问题,所 以孔子又一个反问把他推开:“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 呢?”
那可真是问得蹊跷,答得巧妙。
其实,孔子也不完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子路的问题推开 在一边。在孔子看来,鬼神的问题,生死的问题,都是探索宇宙 奥秘、生命本质的大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也 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搞得清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 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对 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既不要盲从迷信,也不要简单否定,最好 是报一种“问疑”的态度,敬而远之。这种态度实际上是现实而 理性的态度,也是最明智、最科学的态度。
饶饶者易缺
【原文】
闵子侍侧,圁圁如也;子路,行行①如也;冉有、子贡,侃侃 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②。”
【注释】
行(hang)行:刚强的样子。②不得其死然:不得其死指不能尽 享天年,死于非命。然,语气词,相当于“焉”。
【译文】
闽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和颜悦色而正直的样子;子路很刚 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孔子非常高兴。但又 说:“像仲由那样,恐怕难享天年吧。”
【读解】
古语说:“峣峣者易缺。”太洁白了容易受到玷 污,太高峻了容易缺损,大刚强了,则容易夭折。孔子知人论事, 具有先见之明。后来的事实证明,子路的确不幸被孔子所言中,死 于卫国的内乱之中。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担任 卫国大夫孔俚的家臣,卫国发生内乱,子路本在城外,但他抱着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信念,身入危城,与暴徒血战而死。据说 孔子听到卫国内乱,曾伤心地说:“子路要丧命了!”不久,果然 传来了子路壮烈牺牲的消息。
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决定行动,刚强者往往不会委白求全,所 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孔子深 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对他发生了叹惋。
孔子对他的学生真是了如指掌啊!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原文】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赛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 曰:“夫③人不言,言必有中④。”
【注释】
①为长府:改建长府。长府,鲁国藏财货的地方。据《左传·昭公二十 五年记载。兽昭公曾经在长府抵抗季氏的进攻。②仍旧贯:依照原来 的样子。仍,因,依照;贯,事。③夫(fu):发语词,无义。④中 (Zhong):准。
【译文】
鲁国人改建长府。闵子赛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为什么一 定要改建呢?”孔子说:“这人不说则已,一说就切中了要害。”
【读解】
据说因为公元前517年鲁昭公曾经以长府为防御抵抗过季 氏.所以当季氏把鲁昭公赶走后,便要改建长府,以消除其防御作用。闵子赛认为,关键不在于长府有无防御作用,而在于人是否正义有道,是否得民心。孔子很欣赏他的见识,所以称赞他不 言则已,“言必有中”。
不说就不说,一说就切中要害。这是非常厉害的说话艺术。闵 子骞平时是“訚訚如也”,老老实实的,不多言多语,可这次却一 说就打中了要点,就像射箭一样,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真不简单。
这种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点像日本电影明星高 仓键塑造的那些形象,那可比那种唠唠叨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的人厉害多了。所谓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威信也就降低了,说上 十句抵不上人家一句,让人不得要领。
其实,不言则已,言必有中也正是孔子一向倡导的“谨言”精 神。敏于事而慎于言,少说几句,增加每一句的分量。
谁能升堂入室?
【原文】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以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
①瑟(Se):古代弦乐器,类似琴。这里是指子路弹瑟的技巧。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怎么配在我的门下呢?”孔子的学生们因 此瞧不起子路。孔子于是说:“仲由嘛也可以说是升堂了,只是 尚未入室罢了。”
【读解】
人情看冷暖,世态趋炎凉。
同学们听老师贬了子路一句,一下子便看不起他了。老师只 好再来一个说法。
撇开这一点不论,我们来看老师给子路的说法:升堂矣,未 入于室也。
堂是正厅。室是内室。过去的四合院房屋建筑,中间是天井. 进屋首先得入门,入门后登(升)入厅堂,然后才能进入内室。
但这些在这里都是比喻的说法。入门,升堂,入室,表示的 是学习的几个阶段。入门指刚刚学会,倒通不通;升堂指已经有 所掌握,有所成就;入室则已经“到家”了,已得其奥妙。
所以,子路实际上已到中等水平,如果按十级考核,起码也 该是五级了吧。就从严要求而言,孔子认为他还不配在自己的门下弹瑟,但也不至于差到让大家都看不起的程度,于是予以正名 给他评了个等级。
就我们来说,当然不能满足于于路的水平,升堂了事,而应 该进一步做到八室。不论学什么,都成为真正到家的行家里手。
升堂入室,才是追求。
过犹不及
【原文】
子贡问:“师①与商②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
【译文】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子张过分, 子夏不够。”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 样的。”
【读解】
人们往往会像子贡一样,觉得做过头总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 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有时候,过头了比没有够逐糟糕得多,危 害也大得多。别的不说吧,就说说最简单的饮食问题;一顿饭吃 少了一点,或者说根本就没吃饭、那不过是饿得快一点而已。可 是.如果是吃多了,就不那么简单了吧,轻则吃酵母片、多酶片, 重则拉肚子,进医院。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体验。更不用说政治 上的“左左派”给我们带来的大灾难了!
当然,是好是做得恰到好处,不“左倾”也不右翼,不过分 也无不及,还是像我们已经举到过的大美人“东家之子”那样,再高一公分就太高了,再矮一公分又太矮了;脸上擦白粉就太白了, 搽胭脂又太红了。是一个标准的勿需美容化妆的“亚洲小界”。“世界小姐。” 这可能 吗?能做到吗?
太难了!不然的话,孔子怎么会发出如此沉重的感叹呢?-- “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见《雍 也》,另见《中庸》第3章)
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凡事尽力做得合适一点而已。
文人心态的不平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①乎,屡空②。赐③不受命,而货殖④焉,亿(5) 则屡中。”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一般用在称赞的场合。②空:贫穷。③ 赐:端木赐,即子贡。④货殖:做买卖以增殖货财。(5)亿:同 “臆”,揣度,猜测。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都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贫穷得没 有办法。子贡不安本分去经商,却发了大财,猜测行情每每猜中。”
【读解】
这可是当令读书人心态最为不平的一个话题了。
品学兼优的颜回饿肚子,住贫民窟,穷得来响叮当。而不安 本分的子贡却经商致富,成了款爷,手拿大哥大,信息灵通,股 市行情如在掌中,一句话:发了!
看来,文人清贫淡泊,工资待遇低,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要 说心态不平,圣人的心态就已经不平了,又何况我们这些等闲之 辈呢?
是知识贬值还是社会分配不公?
可能都有一点.不过回过头来找一找自身的原因,是不是也 有清高而不屑于“下海”的问题存在呢?
时下听得一种说法;一等智力做生意,二等智力搞政治,三 等智力做学问.这种说法当然有偏颇欠妥的地方,但或许子贡的 智力就是高于颜回也未可知啊!
这岂不使品学兼优而又循规蹈矩的颜回们太没面子了吗?
其实,问题就是出在面子上。不信,我们让颜回去“下海”经 商一番,能不能像子贡那样“亿则屡中”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呢。
所以,读书人要么去经商,不经商就要认命,安于自己淡泊 宁静的生活方式,俯仰自如,乐在其中。
当然.太穷也总是不好,提高工资待遇也是应该的。要不然 就写稿子赚一点稿费来作补充,虽不能“货殖”,却也聊胜于无嘛。
这倒不一定是孔圣人和他那颜大弟子所能同意的了。
话说回来,颜回不同意倒没有什么,因为他“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可孔圣人 虽说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 而》但又怎么维持得了他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家生 活呢?更不用说还要穿这样那样的时装了!
对症下药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 所行诸,子日,‘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日:“求也退,故 进之;由也兼人①,故退之。”
【注释】
①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 在世,怎么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