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梦世繁华 >

第222章

梦世繁华-第222章

小说: 梦世繁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这一声,巨大的宝船缓缓移动着,甲板上所有的船员齐声呐喊起来。这一声充满力道,震得我耳鼓发酸,心神激荡。船行不过数十米便听到船港传来一声巨响,扭头看去,却是那都督的寨子冲起一片火光,半空中俱是花炮打出的彩花。
  “哈哈,总算是解了心中一口闷气!”双手插腰看着,那哈三得意的大笑着。
  宝船出了港,便陆陆续续的有一些船只加入进来,只不过那些船的周身比这一艘要小得多。零零散散间,整个船队便有了五十来艘。
  见我站在船首舷处四处眺望,郑和交代些事后便与我站在了一起,他神情满是豪气,道:“老夫这次出海,组成的船队乃是历次来最大规模,象这样的宝船便有六十二艘之多……”
  “有这么多?”刚从船舱里出来的文姬大为惊讶。
  “夫人,这还只是宝船。”不知什么时候蒲日和也走了过来,见文姬疑问,他笑着道,“其他的中小船只近两百艘,出海的人数可是达到了两万七千余众。”
  “这实在是难以想象,我华夏大地可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船舰。”文姬被这数字惊讶得几乎闭不上嘴,心情激动下,身子也微微颤动起来,看着我的目光有难以掩饰的回家渴望。
  这时,从甲板上看着远远的海面上,有白帆渐现,蒲日和眼睛一亮,道:“王公子你瞧,其他的分船队也赶来与我们汇合了。”
  “夫人有所不知,我们大人组建的这船队可不仅仅是载人,其分工也是各有千秋。如那些船……”蒲日和说着一指稍后不远的一艘中型船只,那船不大,约莫估计着,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左右,“那被称之为‘马船’又叫‘马快船’。这种船一是应付大型的快速水战,一是运输马匹等军需物资。”
  “再比看那种船。”蒲日和再一指那长约二十八丈,宽约十二丈的船,“称之为‘粮船’,这自然用于运输船队所需粮食和后勤供应物品”
  “这第四种称之为‘坐船’,又称‘战座船’,为大型护航所用,为将官及幕僚乘坐。这第五种称之为‘战船’,比之‘坐船’要小,专任护航和作战。这最后一种是‘水船’,为专门贮藏、运载淡水用。”
  就在蒲日和的解说中,这船队越来越大,到最后稳稳向前的时候,放眼看去,密密麻麻,一众白帆将蕴蓝的海面也给遮掩住了。
  “屈指算来,这该是老夫第七次出海远洋。”外面起风,因怕着我与文姬初次上这样高大的船,身受不了,郑和便邀着我来到下舱喝茶休息。
  “只不过老夫身体越来越不行,恐怕这次回去之后就不会在领命出航了。”有点唏嘘,郑和吹了吹漂浮在茶水上面的茶叶,“先前听王公子一语道出我这‘宝船’的长宽,实在心中疑惑,不知王公子如何得知?”
  想不到郑和心里还放着这件事,我心里苦笑不已,边想边缓缓道:“王某也算是常出海的人,对这船只大小较为敏感,说来郑大人也许不信,忽鲁谟斯的这个港口在下来过不下百次,再加上一直想着要造如何样的大船才能让在下安然飘洋过海,回到故土。曾也用我华夏大地的计量方法暗自称量过这港口的大小,今日得一见便估摸着说了郑大人这船的大小,也不知是错是对。”
  郑和看着我,久久才叹道:“想不到王公子是如此有心之人。”
  说了这句他便停了下来,让我心里好一阵担心,甚或还想起先前我编造的那番流亡经过,其中的破绽他是不是也察觉到了不对。
  文姬轻轻一笑,道:“诸多时候,妾身见着了还怪着夫君在那里傻愣,原来是算着这些。郑大人,你这船从故土而来,可经历过好些时候了吧!”
  郑和眉头一松,道:“乃是前年宣德六年十二月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半余。从五虎门出洋,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到锡兰山的别罗里港。稍事休整再经由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木骨都束、竹步,再向南到达被当地人称之为莫桑比克的海峡。”
  “这到过的地方郑大人都记得?”文姬微微一呆,惊讶的看着郑和。
  郑和哈哈一笑,道:“老夫一辈子几乎都待在了海上,好多地方前些次也去过,”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幅图纸,小心的平放在桌上,“去过的地方,老夫可都描在了上面。有了这海图,我大明日后若再出航便无须老夫这般麻烦了!”
  这可是瑰宝啊!心情激动下,我将那图纸捧了起来,细细看着。
  正在这时,船身突然猛烈的摇晃起来,外间也传来了纷乱的叫喊声。“坐着不要乱动,恐怕是海上风暴。”郑和连声嘱咐道,当看到文姬被我抱着仍惊吓的样子,他又道:“若是还觉得不稳,王公子便趴在地上,好生注意。”
  舱门被人一下重重推开,却是哈三探头进来,他一身是水,神情急切,看到郑和,也顾不得嗓门有多大,喝吼道:“大人,这风暴来得突然,左舷几乎都被撞坏了?”
  郑和脸色一沉,眉头皱起,问道:“其他地方如何?走,快跟我去看看。”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微微一停脚步,转头望着我,“这风暴来得突然,王公子便待在这里,千万不要随意出来。”
  舱门被紧紧关上,就这一瞬间,外间风暴带起的冷风便全数的鼓动了进来。文姬搂着我,我靠着舱壁坐在地上,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船不停的摇晃着,偶尔倾斜得厉害了便听到外面远远传来的呼叫声,那每一声都似拼着全力在叫,仿佛就在我耳边,又仿佛隔着我老远。
  “文姬,你怕不怕?”将文姬搂得紧了些,我才发现内心深处冒出头来的那丝恐惧,便如这风暴一样——突如其来。
  文姬仰脸朝我微微一笑,略微摇了摇头,任着发丝抚过我的下巴:“有爷在,倒是不怕。”接着,她却将脸埋在我胸口,使力揉了揉,又道:“那年我们出海的时候也遇着了风暴,经历过了倒也不怎么怕了!”
  感到文姬微弱的呼吸喷着,我笑了笑,心里的那丝恐惧也朝下压了压,道:“那年是什么时候的事?隔了这么许久,便是有过也忘了;再说,那年出海离开,也是半海半陆,选的都是好日子。”
  文姬咯咯轻笑起来,过了一会,她叹口气道:“爷,我们就一直待在这里等风暴停么?”
  “郑大人不是交代过,那你说我们是留在这里还是去找妺喜她们?”抚着她的长发,我道。
  “这种时候,大姐她们必定着急得很,就算知道爷会待在安全的地方,但没见着人,心里总是急的,说不定三妹第一个就跑出来找爷了。”微微一顿,文姬幽幽说道,末了,抬头看着我,“爷,我们过去吧。”
  “好。”拉着文姬,我们开门朝外走去。
  “崇礼,风暴太大,叫人将帆全数给我降下来!”
  “哈三,快点,叫上一队人将左舷灌进来的水掏出去!”
  “大人,水太多了,掏不过来,下官这里人也少……”
  “少废话!就这么多人,掏不了也要给我掏!”
  “宗道,底舱情况如何?有没有断层进水?”
  “什么?大人,听不清,啊……下官这就去,已经派了人啦!”
  就三五步之间,郑和施令的声音便不绝入耳,尖亢之中带着嘶哑。顺着看去,郑和浑身精湿,昂然立在甲板上,他身边站着两个护卫,一左一右把着他的腰间,随着风暴,他的身子摇晃着,却是没有倒下去。此时的他,看起来丝毫不象是年已六十的老人。
  文姬瑟瑟发抖的躲在我身后,我呆看着,被风吹斜的雨扑在面上也毫无知觉。整个海面上乌黑一片,似乎整个天也压了下来般。没有雷鸣,没有闪电,便只风雨就可看到远处的船左右摇摆,似乎下一刻风雨大点,那船便再无生机了。
  这场风暴整整持续了一晚,而等我再见到郑和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这时,郑和的船队刚刚到达古里国。
  “郑大人情况不是很好。”在去的路上,在我的追问下,蒲日和忧心重重,满是心事的叹气道。
  “怎么,郑大人病了?怎么我都不知道?”我一愣,随即惊讶的说道。
  蒲日和白了我一眼,似乎以我现在的身份与跟他们的关系,这样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们来告诉,随后他还是道:“船舰上有医者,王公子不是连医术也懂吧?”
  望着他,我叹了口气,道:“在下是没这个本事,但服侍我的人中却也有懂的。”
  蒲日和摇了摇头,道:“别说我不懂王公子的好意。王公子久居海外,那些地方人会的医法,我总是不大相信。”
  要知道缇萦会的可是正宗的中医!我愕然无语。
  “贵甫,王公子可来了?”舱内传出一微弱的声音,若不仔细听还真听不出来。
  听到这声音中气全无,我心中一紧,重重皱起了眉头。蒲日和靠在门前,大声道:“大人,王公子下官给请来了。”
  推开门便看到郑和一脸枯槁,闭着眼,躺在床上,哈三、郭崇礼、马欢等人都伴在一边,个个脸色吓人,愁眉不展。
  “郑大人,在下家人中有懂医术的人,可否让……”走近,看着他,我轻声道。
  隔了好一会,郑和才睁开眼,看了看我又闭上,手指无力的动了动,细着声音道:“不用了,老夫叫你来是有些心里话要告诉你。”
  “大人,你病治好了,有什么话随时都可以跟在下说,在下这就去……”
  我的话再次没有说完便被他打断了:“我这御医都看不好的病……算了!”艰难的长长的出了数口气,郑和才接着道:“我久历海外,到过的地方算来有三十好几……”
  “大人,是三十六个。”哈三看着郑和,小心翼翼的插了一句。
  “哈三,这你都记得了?哈……哈,不错。”郑和没有张眼,却将头朝哈三的地方偏了偏,“你能记事,我也稍微放心了些。”
  “我到过的地方有三十六个,可从没有碰到过我们汉人。”说着,郑和睁开眼,看着我,“原本只是想结识一下,可当听到王公子能说出宝船的大小时,我便想过若是我手下有这般眼力的人那该多好,于是便起了招揽之心。等后面听说王公子有回朝之心,再加上王公子有心的做法,我更是想,这等观察入微,细致计算的人才决然不能放过。”
  我黯然,心里泛起一丝愧疚。郑和道:“郑某身残,算不得男人……”说到这,郑和微然苦笑,“先次出海,大多以为郑某是奉皇上之命,追寻惠帝踪迹,其实郑某出航,一是皇命,一是年幼时曾听父亲与祖父说过由云南取海路去麦加,念之期期。可一次之后却发现这大海之大,实非人能想象!我华夏大地纵横万里,比之与海也不过其间一块;而海外国家之多,民众之广也非我们从先贤那里知道的一点。”
  “我大明虽然地广物博,但于海上却是微末。我原是想,王公子这般人才,若是跟随老夫航行,倾囊相教,必能让我大明船舰再次驶于海上,让更多人得知我大明国强,让大明知道除外四周番国尚有无数海外强国……”
  “我郑和七下西洋,身无长物,惟留下一卷‘航海图’……”郑和眼中光亮渐渐消退,声音也渐趋弱了下去,最后直至不可闻。
  一时间,舱内众人脸色悲戚,一干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