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希波克拉底誓言 >

第3章

希波克拉底誓言-第3章

小说: 希波克拉底誓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律篇》中,他说:    
      “医术在所有艺术中是最崇高的。然而由于医者的无知,由于那些轻率地做出判断的人的无知,目前的医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艺术。在我看来,他们的错误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在城市里没有任何处罚可以同行医挂钩,只有名声扫地,而这又丝毫损伤不了那些对此习以为常的人。这些人就像在悲剧中出场的人物一样。他具有演员的形态、服饰和外表,然而不是演员。同样,有许多医生也徒有虚名,并没有多少真本事。”    
    


希波克拉底誓言职场箴言

        职场箴言     
      □在公司中,任何一个人坚守职业道德的努力,都可能为公司开创一个黄金时代。    
      □良好的职业技能固然为职业生涯所必须,但是只有它与道德操守结合在一起时,才能造就卓越。    
      □抽出些时间,在每个周末读15分钟的道德书籍,个人修养肯定会大有长进!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尊重知识传授者

     第二章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凡教给我医术的人,我应当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他……    
      对我所拥有的医术,无论是能以口头表达的还是可书写的,都要传授给我的儿女,传授给恩师的儿女和发誓遵守本誓言的学生。    
      ——《希波克拉底誓言》    
      To consider him who taught me this Art as dear to me as my parent…    
      And that by precept lecture and every other form of instruction I will impart a knowledge of the Art to my own sons and those of my teachers and to disciples bound by a stipulation and oath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medicine but to none others.    
      尊重知识传授者    
      尊重知识传授者,不仅使接受者本身获益,还会使社会受益。知识好比种子,只有保证种子不变质,才能更好扩大知识的传承范围;而保证种子不变质的防腐剂就是道德戒律。    
      公元前5世纪前的人们对知识传授者如何看待,尚不清楚。从希波克拉底的传记中,人们看不到。而就他的誓言非常明确地提出尊重知识传授者的情况来推断:此前的社会上,不尊重传授者以及不注重传承的风气肯定有,甚至说存在着像今天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因此在希波克拉底看来,传给恩师的儿女和自己的儿女以及志愿尊自己为父亲一样的权威——那种学生,才能保证医术的纯正与流传。    
      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末这段时间,人类的文明史似乎特别有意义。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开创了西方医学的黄金时代,并给弟子们提出了道德戒律。他的儿孙和弟子发扬、传承他的学说,形成了医学史上的奇观。在东方的中国,孔子的学说由受人轻贱也转为迅速传播。子思,孔子的孙子把学问传给了孟轲,使儒学终于成为一门学问。起初的儒学非常讲究道德戒律,比如他们频繁使用的“君子”一词,首先是指有道德的人。“君子”作为完美人生的标准,是指道德水准、学术造诣、社会地位都相当高的人。    
      虽然,儒家不幸地由于过分注重世俗权力而终至日渐衰落,但无论如何它对道德的敬畏是非常明显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他的一个学生违反了道德戒命,这个人就应受到指责乃至武力攻击。他有一个学生果真违背了戒律,他对其他的学生说:你们可以“群起而攻之”。    
      为保住道德清白,孔子甚至与学生发过毒誓。他的一个得意门生对他与一位王后私下会面相当不满。弟子显然没有理解老师的政治企图,孔子便说:“我要跟她干了不讲道德的事情,老天会厌弃我的,让我短命!”    
      除了这一个偶然的事例外,孔子的弟子对他非常之尊敬。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先他而亡,他痛心疾首。他坦率地说:“他对待我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我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他。”以这个评价为源本,后来中国人就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发生在孔子之前的一个故事也说明了此前有不尊师的习惯。上古的中国有一位非常善于射箭的人,他选了一个弟子,精心教育这位弟子。不过在教学中他发现这位弟子品质有问题,便保留了最重要的一手,即:在无法躲避正面射来的箭时,就用牙齿咬住它。弟子毕业时,终于起了歹心:杀掉师父,自己便是天下第一。    
       他失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下面这个故事作为教训学生一定要尊重教师的例子,早已童话化了。    
      这则童话被称为“老虎学艺”:老虎很虔诚也很勤奋地跟猫学习捕、剪、追、咬猎物的本领;猫不知是为了试探老虎的忠诚还是发觉了老虎的道德问题,提前宣布学业结束。老虎伺机要吃掉猫,以独霸动物世界。但就在它实施谋杀的时候,猫突然蹿上了树,而老虎却没学到这一本领……    
      尊重知识传授者的正面事例也非常之多。这种事例的道德性行为,植根于不尊重教师可能受到惩罚的训示。因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方式到目前为止,仍是试错法。道德方面错误的不可饶恕性,还在于这种极端错误的行为必将打断知识传承的链条。    
      尊重知识传授者,不仅使接受者本身获益,还会使社会受益。知识好比种子,只有保证种子不变质,才能更好地扩大知识的传承范围;而保证种子不变质的防腐剂就是道德戒律。    
      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尊重知识传授者,会阻碍知识的传播速度与创新。实际上正相反,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壮大足以说明问题:由希波克拉底学派衍生出的各个支派,大大发展了他的医学,并把它带到罗马,使更多的人受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后裔进入罗马之后,罗马落后的医学最终被淘汰。    
      当今企业中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承,一个学习型组织是最重视知识传承的。有些公司已经设立首席知识官,将公司的经验知识积累起来,统一管理。作为新进的员工,一定要尊敬老员工,因为他们的经验是无法替代的。他们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在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磨合而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再优秀的新员工也需要花时间慢慢掌握。新员工一定要虚心向老员工学习、向自己的上司、自己的老板学习,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是新进员工最难从其他地方得到的;也因为尊师重传承是每一个从业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掌握技能,报答组织

       掌握技能,报答组织    
      旁边的人哄笑起来:“瞧瞧,怎么会有这种人。不怪医生说,这是个无信德的时代!”    
      有位智者说:“医生也挺可怜的。他那么高明的医术却教了这么个混帐学生。古希腊时候,希波克拉底还发誓说:‘授给我医术的恩师一旦发生危急情况,我一定接济他’呢!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呀。”    
      公元1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位很杰出的医生,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招收了一位原为渔夫的徒弟,并对众多的学生和听众说:“我的学说就像一所房子,这个人就是我的学说在你们这里确立的作房基的磐石。”    
      渔夫跟从医生之前早已结了婚,渔夫的岳母住在渔夫的家里。医生进入渔夫的家门时,渔夫的岳母正在害热病。什么叫热病?就是疟疾之类的冷热病。医生只摸了摸病人的手,病人就好了。好得速度之神奇,让人目瞪口呆。那个地方也很奇怪,除了热病以外,更多的人得的是着魔的病。渔夫惊异之余,将此事告诉了众人。于是,晚上,渔夫的家里挤满了着魔的病人。有这么一位好医生在,渔夫也不怕着上魔了,倒是心中暗暗打算跟医生学习这项了不起的手艺。    
      太神奇了!这回,医生连手都不动了,只说一句话,附在病人身上的魔就乖乖地溜掉了……渔夫跟从了医生,不久,医生向众人宣布了他对渔夫徒弟的信托,称渔夫为“磐石”。    
      但是,世间事总不是天上掉馅饼。有一天,医生说:“事情变得糟糕起来。官府说我治疗精神和道德疾病的方法妨碍了官府,人家要来抓我。徒弟们,你们还是逃命去吧!”    
      渔夫徒弟信誓旦旦地说:“别的徒弟都跑,我也不跑!”医生冷笑了一声:“不见得吧!从现在到夜里第一遍鸡叫,你会三次对别人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别看你表面上这么说,实际上内心怕得很!”    
      果然,官府派官来抓医生了。学生们绝大多数四下逃散。渔夫勉强镇静,坐地院子里。一位伺候财主的丫头问渔夫:“你不是医生的学生吗?”渔夫赶忙对着众人说:“我不知道这侍女在说什么。”又有一个侍女说:“我明明看见他天天和医生在一起,不是医生的学生,凭他一个渔夫……”    
      渔夫赶忙说:“我对天发誓,我不认识医生。”过了一会儿,有好多人说:“你就是他那些学生中的一个。还狡辩什么,你的口音早露了馅了!”渔夫更加恐惧,他发毒誓说:“我要是他的学生,让老天打雷劈了我!我根本不认识他吗……”旁边的人哄笑起来:“瞧瞧,怎么会有这种人。不怪医生说,这是个无信德的时代!”    
      有位智者说:“医生也挺可怜的。他那么高明的医术却教了这么个混帐学生。古希腊时候,希波克拉底还发誓说:‘授给我医术的恩师一旦发生危急情况,我一定接济他’呢!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呀。”    
      在众人的纷纷议论中,渔夫把头低下来,快埋到裆里去了。他心里也很难受,老师正在受到兵丁的羞辱,众人用拳头和巴掌殴打医生,并往医生身上吐口水。这时,第一遍鸡叫声传来,他想起了老师给他下的断言:“鸡叫以前,你会三次否认是我的学生。”    
      渔夫无地自容,忏悔代替了恐惧,他跑到院子外面去,痛哭起来。经过这次不认老师的可耻经历,渔夫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时时砥砺自己,以老师为榜样,治好人们的精神和道德疾病。在之后的生命中,他确实做到了这点。    
      渔夫就是今天世人皆知的圣彼得。“圣”是他在死后才加上去的。他的老师,那位医生,伟大的知识传授者,就是耶稣。彼得从三次不认老师的变故后,变得坚强起来。他的坚强为自己赢来了荣誉,后世称其为“圣”;他也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利益,使接受基督教义的人远离心理疾病。    
      耶稣的那些杰出的学生们,厉行师训,以传播老师的思想为最大的使命,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在以后的岁月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