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做个喜悦的人 >

第19章

做个喜悦的人-第19章

小说: 做个喜悦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和其密切相关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时,就造成一种强调“竞争”及“击败对手”的人生态度。事实上这种思想无论以佛家或儒家的哲学来看,均是很肤浅的。若以佛法缘起观的法则看,一个社会最大的福利不在其组成分子间的竞争,而在于其彼此间的合作及相互关爱。目前人类经济生活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是十分不符合缘起法则的。作为一个佛法修行人,应该在这一个充满着竞争的大环境中,尽量发挥自己的力量去提倡“合作的哲学”,并对同业表现关怀。佛教徒间也应当尽量修正自己的“宗派意识”,而能以一个平等心去和所有的佛教徒沟通、合作。人要能见到并克服了自己的“竞争性”,而使自己有“合作性”及服务意识,才是佛教修行的起点,也才是喜悦的起点。
本章主要的目的是提出修四念处者的第一个修行的目标——喜悦。希望各位皆能如实地了解缘起,行中道,透过四念处的洞察力与离执力,在今生就做个欢喜的人!











十、中道的人生观——缘起法则之体现
十、中道的人生观——缘起法则之体现(1)

     “中道”是四念处修行系统的核心,也是一切佛法修行的核心。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介绍了缘起法则及其一些引申法则。如“空”、“无常”、“无我”等,也提到了修行中放下包袱的过程——“苦”、“苦集”、“苦灭”、“苦灭道”的四圣谛,及四念处的初步探讨,和四念处与四圣谛、八正道的关系等。在了解了这些佛法中较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后,我们便可进一步地研究四念处的核心——“中道”了。
    能了解中道,四念处的修行才能“拿捏得体”,恰到好处,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修行是一个人生命中长远的学习过程。修行人一定要能在程度上拿捏得体,才能踏实地走这段长远的路。否则一定会有一遇挫折就不能再进步,或“一曝十寒”的缺点。
    中道的修行态度,讲起来非常简单,但事实上它是整个缘起观哲学的体现。修行人在彻底了悟缘起法则后,自然地就会有中道的人生观。而且人生中事无大小,都有所谓“中道”。当它表现在修行上,就成了所谓中道的修行。
    在直接介绍什么是中道的修行方法之前,我们不妨先研究一下中道的理论。因为所谓的中道修行,并不仅是一个技巧或方法,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举手投足,都有所谓“中道”。
和中道相对的,在佛法中称为“二边”。二边就是两个相对立的“极端”的意思。整个修行的过程,佛皆要修行人“远离二边”,取“中道”而行。这就是中道修行的简述。
    但什么是“二边”呢?怎样是极端,怎样又不是呢?什么人有资格决定它呢?每个人的“边”是不是皆一样呢?它是不是一样可被一条条列下来的东西,像戒条一样地被人去遵守呢?这些都是常被问到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由“缘起”讨论起。
    人生是缘起的,我们所认知到的世界也是缘起的。我们在第三章《为什么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中,提过缘起法则的积极面——即由于人生中的“苦”亦是缘起的,故它必然是满足“无常性”与“无我性”的,而具有可转变的可能性。如我们再进一步对人生及人生中之问题的“缘起性”深入思索,则我们就会了解佛所开示的中道。
    缘起法则固然意味着一切现象均不是恒久的(无常的),均不是本然就如此的(空的),但同时,它也意味着这一切现象必会,也“只会”随着形成它的因缘之转变而转变。
比如说某人因为缺乏运动,饮食不调或睡眠不足而健康情况不佳。我们可以说此不健康的现象并非本来就是如此的,或用佛学语句来说它是满足“空性”的,而对健康的复原抱着乐观的态度。我们也可以说人的健康现象的确是有起有落的,也是满足佛法中讲的“无常性”的。但让我们想想:“如果此人不去纠正自己生活上使自己不健康的习惯,重新去做运动,调节饮食或睡眠,他的健康情形会自动好转吗?”
    不会的。无论一切现象再“无常”,再“空”,不健康就是不健康。当事人如不能在造成其不健康的缘上努力,使自己具备健康之缘,他的健康只会恶化。任何佛法的理论或医学的理论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如果有人认为离开这些“不健康之缘”而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扭转现象,我认为这就是迷信,就是神秘主义的思想,也就是不了解缘起法则。

十、中道的人生观——缘起法则之体现(2)

    故缘起法则可说是一样非常“现实”的东西,因为它讲的就是现实现象本身。当一切因缘具足的时候,你一定要那个现象不发生也很难。但若有一个因缘不够,你就是用尽力气,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令一件条件不够的事发生。
    故讲中道就要讲智慧。由智慧去认清事实后再决定方法、程序、步骤及程度。以缘起法则而言,人不管要达成任何目的,解决任何问题,均须讲究方法、程序、步骤及程度。佛法是有“科学性”的宗教,而不只是一种假想;也是一个极实际的人生态度。因为任何一个身或心的行动均来自对现实的观察与了解,也因为一切均不离开现实,故佛教当然应是太虚大师及印顺法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及“人间佛教”,而不是遁世的山林主义思想或玄学。
人如果没有智慧而不能看出事情的真相,所做的事及所说的话就不能把握要点,也就容易落入对事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二边”之中。而越是有智慧的人就会对真相看得越深,越全面,讲的话及作的决定就会在程度上拿捏得更为适当。故真正懂缘起中道的人,会觉得佛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有空间,有余地而又有妙趣。
    故中道就是在对缘起法则有如此进一步的体认后而产生的思想。它并不是与现实相妥协,也不是没有目标与立场,而是在充分认识与了解现实后,用自己的智慧所作对为达到终极目标最有效益的决定。
    懂得中道的人,有理想而不是理想说义者。他们对现实有主张、有看法,但同时也能够接受现实。他不会为了急于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做出极端的事,因为他对他所主张的理想了解深入而不存幻想。他会确切知道哪些才是使理想实现之“缘”而去努力,而不会为表面上之荣枯所动。俑知中道是有智慧,而能行中道才是真正的成熟。世上有许多的“急进主义者”,有自己在政治上、学术上或社会改革上的主张。他们的主张许多都是很有道理的,但他们中许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主张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以佛法看这就是没有智慧,不懂缘起及中道的表现。人不能行中道,也必然就是不成熟,也就是佛法中讲的“执著”。
中道……成为不仅是一种理论及态度,可供人在作决策时参考应用。它甚至变成在修行中和修行者每一个心念都有关系的一种修行理论与法则。而修行人的修行,几乎无论在各层次及层面上都有所谓“中道行”。
    懂得中道的人一定能“接受自己”。而修行人也只有在能充分接受自己、了解自己之后,才谈得上如何去修正自己的行为。人不能接受自己,是没有智慧,不了解缘起法则的表现,也必然会是修行的障碍。能接受自己的人,脚跟才站得稳,修行才能落实而不仅是幻想。
    能接受自己并不代表就满足于现实,但它至少代表着不逃避,不自欺,也代表了修行人能面对自己缺点的坦诚的人格及勇气。

十、中道的人生观——缘起法则之体现(3)

    人生是“缘起”的,佛一语已把人生的实相道出来了。如斯的人生是由种种“因缘”所生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它,能不能接受它,它都是那个样子。因缘所生的东西虽然是“空”的,没有自我恒常不变之体与性质,但同时它也是一样最现实的东西。它会随着形成它的因缘之改变而改变,但它是不会因你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而改变的。故你若不接受自我与现实,对现实抱着不切实际的“不接受”或“不往来”的态度,无论你是抱着屈原式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想法,或陶渊明式的“心远地自偏”的隐士心态,你毕竟只是个人生旅途上的失意者。因为你没有能像佛陀一样地去正视人生、了解人生、接受人生、改善人生,你只是自命清流地表达了你的不满,责怪你的环境。但以缘起观来看,人只会“责怪环境”正是“我见”(以自我为中心的看法与态度)深重的表现。真正有智慧的人会知道“自己”正是环境的一部分,而且自己和环境是相依相存的。人无法离开文化及环境单独存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皆有环境留下的影响与色彩,而环境也是众人不同的“所作”而在时间及空间的坐标上所形成的“转化体”。当一个人在责怪环境时,以佛法的缘起观的角度看来,他真正责怪的正是自己。真正有中道人生观素养的人,不会觉得世界之所以会成为现状,是完全和自己无关的。他会深切地了解自己正是所谓“存在”现象的一部分,而去做自己那一分的努力,使世界更趋向于一个更好、更和谐的境界。而且无论目前的情形有多糟,他的看法和态度都是如此。
    菩萨道就是这样。它从来都不是一种很激烈的情感,故真正的菩萨道在世界上从来都不“热闹”。但行菩萨道的人因为深解世间实相,知道这件事情无论你如何说皆是如此,故他对世间及众生所作的种种事情就像那涓涓细流般从不间断。他从不会“放弃”众生。因为在缘起流转相中,并找不到一个或多个“众生”可放弃。虽不放弃,但也不黏着。因为既无可弃者,自然就亦无可着者。在无弃无着中,就有菩萨道中所谓的“中道”。菩萨游于世间,以清净慧深观缘起及诸法实相,于世间种种深切了知,行于其所当行,或立或破,均不着“二边”,处中道而行。
    能接受自我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善自我。否则一动心念去作修行的努力,就容易走入极端(二边)。不是走入贡高我慢的一边,就是走入自我责罚的一边。但无论走的是哪一边,比不切实际,也难有真正的进展。
    傲慢是一个人不能接受自我的表现。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道理,仔细想想却一点也不假。人如果能真的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是不会有傲慢的态度的。只有对自己不满意且不能接受的人,才有需要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强壮自己,装饰自己。使自己或他人相信自己事实上是另一个样子,而不是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现状。
    但毕竟现实是无可粉饿,无以伪装的。缘起的东西只会因缘而变,是不会因你是不是装出一个样子而变的。故傲慢的人毕竟仍是痛苦的。无论你是不是真的很有才华,很富有或很“美”,只要你有傲慢的态度,就一定有苦痛。并不是因你造了“傲慢业”,将来才会苦,而是现在就苦。因为傲慢本身就是不能接受自我,而又很强烈地执著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表现。故有必要作成那个样子。傲慢的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执著,而我们知道有执著就有苦。
这世界上有成就,有才华的人很多,而他们当中不傲慢且是谦虚有礼者也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