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盗-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慕华赞许的看了看寇准,现在跟他们说什么三权分立,还有些太早,况且,寇准他们也未必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只能说一点点将自己的萌芽播种下去。于是,谢慕华说道:你们都应该知道本朝太祖皇帝,在开创大宋之后,独创的官制吧?
寇准和王旦两人一起点头。他们都知道,谢慕华说的就是赵匡胤推行官、职、差遣制度,将他官判铨司成为一种制度。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赵匡胤继杯酒释兵权之后,又创立了官、职、差遣制度。
赵匡胤知道兵权的重要,更清楚用人权的举足轻重。为了大宋江山,不但要掌握兵权,还要掌握用人权。他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任何官员只有经过他的授权才能行使权力,没有他的授权,都只是虚位一个。这样,任何人都无法滥用职权,任何人都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对皇权构成威胁。
在这种制度下,不但吏部由他官权判,其他机构也由他官权判。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实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在这种体制下,吏部尚书只是一个名义,并没有任何权力,吏部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官、职、差遣制度将吏部和其他官员都变成了闲官。
居其官不谋其政,这种官员在宋代以前就已存在。在这种体制下,官职只是表明一个人的身分,是官而不是老百姓,官职的大小与权力的大小已没有任何的关系。官大并不说明权就大,大官小官都是无权的官,只是领取的俸禄不同而已。
由于官只是一种身分,用来领取俸禄,又没有定员限制,所以,任用起来也就比较随便,多一个少一个似乎都是无所谓的事。这样,便造成了庸官泛滥。为官者不谋其政,吏部无权管官,这成为宋朝吏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宋代的法制本来是十分健全的,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健全的封建法制社会。但是因为法律执行的不到位。导致了,有法跟无法差不多。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无所谓了。
谢慕华看着寇准和王旦,笑道:咱们中原的历史过于悠久,历代兴亡的往事也积累得过多。一方面是每代开国,总是企求长治久安,致力于堵塞各种招致败亡的漏洞,另一方面又是从来无不亡之国,无不败之朝。尽管每朝每代的覆灭,总是各有许多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其中一个根本性的因素还两字。**的根源,是等级授职制。千年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等级授职制必然成为贪官污吏的温床;贪腐现象滋生不息的怪圈,必然出现官官相护的情况,而编织成庞大的贪腐保护网。
寇准和王旦两人听的心惊胆战,几乎说不出话来,谢慕华这些话,可以说句句都是诛心而论。什么叫**?**就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难道谢慕华准备把皇帝都给架空了不成?哪怕谢慕华自己要篡位,就不要专权了?
谢慕华转过目光,看着寇准说道:平仲,你说说,要对付贪官污吏,有什么好办法?
寇准仔细想了想,朗声答道:对付有两个要件:一是监督必须有力,其二是官员的俸禄应该合理。
谢慕华赞道:平仲,你果然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去了。咱们宋朝,对于官员的俸禄是一点儿也不吝啬的。每一级的官员都可以领到丰厚的俸禄。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可以去买一只名贵的猎鹰。要知道猎鹰比房子还贵,比土地还贵。你说的第二点,自然是迎刃而解了。那么就剩下第一点,如何才能让监督得力呢?
不等两人答话,谢慕华接着说道:要想监督得力,就要把监察官员从文官系统之中彻底独立出来。以后,但凡进入监察系统的,就在监察系统升官任职。在文官系统的,就只能在文官系统里升官任职。监察系统的官员,和文官系统平起平坐。监察系统,只需要对皇帝负责。但是,监察系统不得伸手干涉任何朝政的事务。整个系统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监督百官。同样,文官系统也绝对不允许插手监察系统的任何事务。
寇准失声道:大人,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培养出一个庞大的,任何人都无法遏制的强大机构出来,最后的结果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谢慕华笑了笑:这是必须要做的。我很明白,这样的一个监察系统,一旦权力膨胀起来,就是个怪物。谢慕华说着,心中想起了后来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变态机构。不过,谢慕华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如果要想千秋万代,指望皇帝的基因一直遗传下去,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权力合理的分配。当然了,自己这一代人,未必能够做到。把种子播下去就行了。再说了,完善的工作,为什么要让自己来做呢?放着寇准,王旦这样的好脑子,不用的话,岂不是对不起人?
所以,平仲,你和子明两人,要会同张咏、苏易简这些家伙,大家一起想想,多废废脑子。给我拿出一个办法出来。谢慕华微笑道,自己先过过独裁的瘾,再给大家一个三权分立的机会吧。
等我安定了河北,希望能听到你们的好消息。谢慕华这句话一出口。寇准和王旦就变了脸色。
河北,李继隆?看来,谢慕华是要亲自去和这位大将,谈谈人生,聊聊将来了。
【第三章 外敌当前】
过了春节,天气就一天天暖和起来了,大同附近,因为今冬的雪下的甚少,所以到了现在,大地上早已干结了。从雁门关到大同一线,宋军用强大的军力和丰富的物质后盾,将这里紧密的连成一线。以大同为基地,宋军要不断沿桑干河进发。春天已经来临,正是适合作战的好时节。
耶律休哥一反常态,召集起部下将领,在自己的统军大帐中宣读萧太后的旨意:诸位,现在太后的意思你们都很清楚。宋军不断沿桑干河北上,一旦燕山五关丢失。幽燕就成了宋军的囊中之物。我们不能让宋军这么轻易得手。诸位有什么良方,大可以说出来听听。
一直以来,像耶律休哥这样的战将,都是自己拿主意算了。但是如今的耶律休哥已经不同。在谢慕华手下吃亏之后,休哥意识到自己,并非就是真的天下无敌。宋人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哪怕是错的也不要紧。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嘛。
当年幽州之战的耶律奚底、撒合等人如今都坐在大帐之中,听到耶律休哥发问。耶律奚底缓缓的说道:我是败军之将,也出不了什么好主意。北院大王是咱们大辽国的战神。您看着办就行了。
身为前任北院大王,如今被降职使用的耶律奚底,看到休哥,心情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冷言冷语的这么一说,休哥也不生气,只是随意说道:大家都出出主意,我们身为大辽国的将领。什么意气之争都放在一边好了。一切以辽国的利益为先。
耶律奚底还是不冷不热的嘲讽道:说的轻松。我是不敢出什么主意了。要是因为用了我的半吊子计策,攻不下来大同,或者丢了燕山五关。我有几个脑袋够太后砍的?北院大王看着办就是了。我别的不敢说,领军冲锋,身先士卒,绝对是能做到的。
如今契丹最大的危机就是来自大同的宋军,宋军以大同为据点,各路宋军像扇形一样展开,分头出击。契丹人的燕山五关虽然还没有受到猛烈的冲击。可是已经闻到了危险的气味。刚刚到了春天,休哥就已经带领大军,共计十二万人马来到西线,准备夺回大同,将宋人重新压制在雁门关以内。
乙室王撒合看到耶律奚底说话有些过分了,急忙打着圆场道:那我先说说吧。北院大王。宋军虽然说是要沿桑干河北上。可咱们的燕山五关也不是那么好攻打的。宋人有兵,咱们也有。宋人有弓弩,咱们有城防。加强了燕山五关的守御。等到宋人大举出动,攻打燕山五关的时候。北院大王领一路兵马奇袭大同。断了宋人的粮草,切断他们的后路。那宋人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休哥微微摇头:撒合大王说的有道理。但是咱们不能一味的被动挨打。如果用燕山五关为饵的话。我怕谢慕华此人诡计多端。到时候以雁门关宋军和大同宋军内外夹击。那契丹大军就危险了。大同毕竟是雄城一座。一直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就算是我,短期内,想要攻下大同,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撒合想了想,也点了点头:也是,杨继业现在坐镇大同,他作战经验丰富,威望又高。要是一味坚守不出,咱们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以杨继业的能力和五万大同宋军的防御力。我看,就算是一个月也未必能啃下这根硬骨头。
休哥和撒合相对无言,齐齐叹了一声。忽然间,耶律奚底又插口道:打不过,也得打啊。不能因为是杨继业坐镇大同,咱们就不攻打了吧?那我们大老远的跑来这里到底要做什么?休哥大王,你是大辽国的英雄。不能因为在谢慕华手下吃了两次败仗就一蹶不振啊。现在你面对的不是谢慕华,只是他的老丈人而已,不用怕成这个样子吧?
耶律奚底这一番揶揄的话语,让大帐里十余位契丹高级将领纷纷变了脸色,有几个人敢在休哥面前这般说话?就算耶律奚底是前任北院大王,也不能用这样的言语来挤兑休哥啊。撒合、合谷等人情不自禁的扭头朝休哥看去。
只见北院大王铁青着脸,紧紧咬着牙关,腮帮子上的肌肉都已经高高拱起。显然是愤怒到了极点。
撒合急忙说道:耶律奚底,不要再说了。北院大王怎么可能会输给南蛮子!
休哥沉声说道:输了就是输了,我在谢慕华手中吃了亏。这个我认了。但是这不代表我就不能赢回来。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如果输一仗就要一蹶不振的话,古往今来的名将还能剩下几个人?谢慕华此人,不好对付,正因为如此,我才要群策群力,集合大家的智慧,查缺补漏,让契丹大军不会重蹈被谢慕华击败的覆辙。
耶律奚底只是冷冷的哼了一声,并不言语。休哥不是不生气,他已经气得快要炸了。只是,强敌当前,一切还是要以大局为重,要是现在就和自己人斗得死去活来,那不是让宋人看了笑话不成?这口气,暂且先忍着吧。
合谷有意打破这沉闷的气氛,开口说道:北院大王,不如这样。咱们也兵分两路。一路佯攻雁门关。那么杨继业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前后夹击的好机会。我就不信,这么大的诱饵放在杨继业的面前,他会忍得住不吃。只要杨继业一出兵,大同的守备就会空虚。此时,北院大王再以一路精兵,强攻大同,必能一战而克。
休哥微微一笑,这个想法,之前他自己就已经想过,不是不可行。而是对于契丹人来说,可能付出的代价要很大。雁门关本来就是一道险关。哪怕兵力在宋人的三倍以上,也未必能够将雁门关攻克。出兵少了,根本无法吸引杨继业出兵。可是出兵要是多得话。在雁门关那样的地形,一旦被宋军前后夹击,可以预想的是,大队契丹兵马就要牺牲在这个关隘之前。就算自己得了大同,也是一场惨胜。对于将来的防御,绝对一点好处都没有。
宋人最多是丢一座城池,而契丹人付出的可能是好几万精锐的性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