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首席记者 >

第7章

首席记者-第7章

小说: 首席记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搡搡,把他们从大厅推搡到门前的广场上,让老弱病残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名主管摇着扇子说风凉话:哑巴一样地静坐,真没劲,依我看你们应该直接绝食。

当晚,七十二蹬小区临近老白党胡同拆迁区域的楼房居民遭到高压气枪袭击。晚九时到次日凌晨三时之间,大约十几杆隐蔽在拆迁区域内的高压气枪,从不同角度向七十二蹬小区楼房射击,谁家亮灯就打谁家的黑枪。胆战心惊的一夜过后,居民们统计受损情况,清点出被气枪铅弹击碎或击出洞的玻璃九十余块。一部分居民养在阳台上的花和鸟罹难。

罹难的还有鱼。一粒气枪子弹穿透十一栋三单元二楼住户的窗玻璃进入室内,将该住户挂在墙上的电子表击落。电子表落下后砸碎了鱼缸。鱼缸中约半立方养鱼水泄出,鱼缸中的观赏鱼在地板上蹦蹦跳跳后死亡。半立方水渗入一楼,将一楼住户家中的地板泡鼓。未经索赔,该住户就赔偿了一楼住户三百元钱。赔偿后该住户庆幸:好在住二楼,住七楼就更惨,淹六户要赔一千八。

居民们对此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搬到与老白党胡同反向的房间里去睡觉。二是购买胶合板遮挡阳台和窗子。

近百户居民纷纷购买胶合板,而且要五层的。七十二蹬小区附近建材店中的胶合板因此售卖一空。可气的是,生猪黑市场上旋即出现了一个专营胶合板的木料店,几名海查干人售卖从拆迁房中拆卸下来的破旧胶合板。其后,更可气的事情发生了,凡在海查干人手中购买胶合板遮挡阳台和窗口的居民,当夜未遭袭击,而使用其它建材店购买的胶合板遮挡的阳台和窗口,当夜又被枪击了一遍。

七十二蹬是七十二蹬小区下夜班妇女的必经之路。连日来,下夜班妇女屡屡被跟踪,跟踪者为打扮成农民工模样的海查干人。海查干人只跟踪和性骚扰而不强奸,所以下夜班妇女几次打110报警,公安机关也无案由立案。

黎志坚做了录音。他问老刁,敢为你的话负责吗?老刁说敢。黎志坚说,老刁是不是你的代名,你真的姓刁?老刁说姓刁,作为堂堂正正的知识分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黎志坚和老刁再次击掌。

接下来的采访,卓有成效,黎志坚在余建设家墙头上拍摄了大量照片,证明海查干人不仅开办了生猪黑市,而且还是垃圾猪,而且还都注水。只是拍摄过程中遭遇到了危险,老刁用自己淡薄的肩头把黎志坚送上生猪屠宰场的围墙后,突然消失,害得黎志坚跳下墙头时被玻璃碴划破了生殖器与排泄器之间隐私部位。被海查干人发现后,所开微型车又被梁洪畴驾驶的被城里人称作三叉戟的农用车追上,差点成了俘虏。幸亏有交通民警解围。

交通警察验看了黎志坚的记者证,又看驾照,最后看黎志坚的裤裆。交通警察吃吃地笑,说黎记者呀黎铁肩,可惜你的鼎鼎大名了,竟然被一台三叉戟追出了例假。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离开老白党胡同之后。黎志坚把采访结果打电话向值班总编汇报。之所以越过抗美主任,一是因为新闻题材重大,已超出了社会新闻的范围;二是当时她正在睡觉。

不久,黎志坚接到谷总编的电话。谷总编很激动,他要求黎志坚把这条新闻做大,做全,做出气势。他说,对海查干人而言,“化尘埃”和“风向标”是槌处囊中,而这一篇报道则应该锋芒毕露。

这之后是程启前的电话。程启前对黎志坚做出三项指示:一、再度深入老白党胡同拆迁区域,沿着夜间采访走过的路线,对新闻要点发生地做核实性调查。二、去肉摊,摸清垃圾注水猪的销售去向;去市郊几处大型垃圾场,调查垃圾猪的出处。4020三、保密,稿子在家中写,成稿后通过网络传入午报采编系统,直接输入终端提交总编终审。

程启前说,要把新闻做实,大约、可能、据说一类中性语言不能用,文章中不能出现让海查干人抓住把柄的硬伤。他提醒:采访可以一意孤行,但写文章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问题,一律规避。他强调:将要面世的报道,是一篇关乎老百姓菜篮子的大文章,因此定位要高,决不能定位在报复海查干人的基点上,要有机关报的大气概,摒弃讨还牙眼的婆娘心理。

两位高层的两种指导思想存在着差异,黎志坚无法同时执行两种指导思想,于是制定出自己的思路:谷总编的指导思想为主导,程启前的指导思想为参照。报道出现纰漏或硬伤,自然有高层领导把关纠偏。他只管放开手笔去写,纵然稿子被狭隘和偏见毁了,也落得个痛快淋漓激情燃烧。

第一次在两位高层指导下做新闻,他不敢马虎。上午,他潜回老白党胡同踏察,下午,跑养殖场、跑市场,城里郊外马不停蹄,傍晚写稿。夜里十一时完稿,但激情没有用完。一直燃烧到后半夜。后半夜,裆间的伤口闹事了。他坐到马桶上清洗伤口,然后用棉球涂上些双氧水,再然后两腿夹紧伤口睡觉。睡觉的中间被疼醒了,涂些双氧水再睡,睡不多时,就被肖庆芸的电话吵醒。生猪黑市场的报道见报了,肖庆芸打电话恭维他,但恭维的语言实在没个层次:

哈尔滨地震啦!

黎志坚的报道痛快淋漓激情燃烧。

要闻版的后一版和社会新闻的前一版取消了广告,对开整版发表了黎志坚撰写的报道,这在午报史无前例。报道引题为:拆迁公司办黑市场收割头税坐地发财;主题为:老白党胡同惊现垃圾猪注水生产线;副题为:每日千余斤黑心肉上市民餐桌。通栏标题下,黎志坚第一次以铁肩署名。

报道配发了黎志坚拍下的一组照片。报道做了五个新闻链接:一、建筑界专家谈拆迁后、建设前的土地暂时管理规范。二、七十二蹬小区居民谈黑市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冲击。三、卫生检疫部门谈注水垃圾猪肉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四、文物局专家谈七十二蹬石阶的文物价值。五、东北林业学院动物专家谈动物福利法。

报道中,点名道姓地提到了梁洪畴,没有用梁某某。报道指出,作为新建集团下属拆迁公司部门主管,梁洪畴不但组织参与了生猪黑市场的经营,还率众驱车追赶记者。报道中提到了梁洪畴与新建集团前期部主任梁洪烈的关系——上下级兼堂兄弟。报道对二梁区别对待,提到梁洪烈的时候称其为梁某某。

报道向余建设命案更加靠近了一步。

报道中说:

注水垃圾猪加工场所,为原老白党胡同拆迁户余某某的旧宅。该余某某在拆迁一期工程进行时爆炸身亡,其旧宅即为案发现场。警方日前虽以意外爆炸立案,但结案尚需法鉴部门、检察部门的最后认定。为此,警方对命案现场实施封闭保护,并与拆迁方海查干拆迁公司协调,商定将该案发旧宅的拆毁推迟至拆迁工程的最后时。然而该公司背信弃义,改建命案现场注水屠猪,其对占用民房及土地使用的肆意性可见一斑。

接受记者调查时,当地警方对海查干公司与该命案有否牵连未做表示,但警方明确表示,该公司此举已带有破坏命案现场的故意。

这篇报道引发的社会震荡,超出了午报高层和黎志坚的预期。最大的震荡发生在哈埠的肉类市场,报道见报三天中间,生猪肉价格下跌,销量走低。在此期间,工商、检疫、公安三部门联手行动,一举打掉老白党胡同生猪屠宰黑窝点,不法商贩被留滞审查,垃圾猪被现场销毁。有关部门又派员分赴全市百余生猪肉销售网点,紧急排查注水垃圾肉。

反响强烈的还有七十二蹬小区。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联合给午报送来一块匾,上写着:与猪共度不眠夜,铁肩担来晴朗天。

送匾的当时,黎志坚不在报社,不知道送匾的人当中有没有老刁。报道中,作为报料人老刁多次出现,但被改姓曲,以保护他不遭海查干人报复。

新建集团方面依然故我。老白党胡同一期建设项目上马,集团召开记者会,邀请了省市电视台及哈埠多家平面媒体,再一次地没有邀请午报。而这一次,午报学会了自尊自爱,黎志坚没有死皮赖脸地出席。

记者会上,梁洪烈赫然在座。虽然在座,但作为前期部主任和拆迁公司老总,在会议上他是配角,几乎没有讲话的机会。然而记者会之后,集团委托梁洪烈陪记者们用午餐,他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明明没有邀请午报,梁洪烈偏偏在餐桌上找黎志坚:铁肩老兄来了没有?听说他老兄裆间大量出血,请他吃几片猪血肠补一补。注水垃圾肉治月经崩漏,海查干的民间验方。

铁肩这个记者品牌在读者中响亮起来。午报的公信力和美喻度也迅速提升,零售量大幅上扬。黎志坚的伤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哈埠一家保险公司免费为他保了一份职业伤害险。一家民营的博大医院提出为他免费疗伤。三天后黎志坚裆间的伤口化脓,全身低烧,不得不去了博大医院。

从报社到博大医院要穿过一条拥挤的巷,这条巷叫做红军巷。所谓红军,不是万里长征的中国红军,而是作为占领者的前苏联红军。半个世纪以来,红军巷的格局及建筑没有大变化,只是越来越挤了,昔日前苏联大兵拴洋马、列炮队的地方,而今是一层压一层的民房。

红军巷拥挤起来的原因,在于巷子的两端。巷子的一端是火车站广场,巷口的公交站点停靠十几条线路的公交车;巷子的另一端对着一幢写字楼,省市公检法的信访接待部门集中在写字楼里。因此,巷子里汇聚了三种人,来自天南地北的上访者、服务于上访者的居民、寄生在上访者身上的司法掮客。为了给上述三种人提供便利,巷子里面的那些民房改变了纯粹居住的功能,一些民房白天还是民房,夜间就变成了饭馆和旅馆:另一些民房则变成了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处、司法写作工作室、调查公司受理处、保安公司联络站。

红军巷如同一块城市中的沼泽,上访者是水,本地居民和掮客们是腐草,三者在沼泽中搅和成泥。

穷家富路这一民谚,只对普通人而言。而上访者往往是穷家穷路,尽管巷子里面那些白天是民房夜间是旅馆的旅馆,人住价格便宜得几乎不给钱,但还是有一些上访者露宿街头。红军巷对着公检法信访部门写字楼的巷口,有一处午报的报摊,看守报摊的老太太不坐板凳,坐着一摞电器行扔掉的包装纸壳,老太太把这些纸壳出租给露宿的上访者,让他们铺在街边步道板上当褥子。

老太太摆报摊的位置,背靠一处将近七十平米的街边绿地,绿地中的草木早已被践踏到地面下边去了,所以,这里成了一处小广场。这片广场给上访者带来了便利,他们在广场上面对公检法信访部门鸣冤造势,鸣冤造势的同时散发传单。当然,利用小广场也不是无偿的,造势者要给摆报摊的老太太几个钱,实在拿不出钱也要买几份报纸。黎志坚路经小广场上的时候,小广场内正有人造势。造势者被围在人墙内,人墙之上高悬着造势者的条幅:目击证人站出来。

他本不打算在小广场驻足,之所以停下,是被造势者的声音吸引了,一个带有南方腔的好听的女声在演讲。他捂住裆间的伤口在人墙后面跳了几跳,把人墙中的造势者看了个大概。造势者有两名,都是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