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86-神奇的学习 >

第18章

5486-神奇的学习-第18章

小说: 5486-神奇的学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炘炀母亲咬着牙说:我恨不得砸他两下!    
    恨归恨,安慰还是要安慰的,反正对待他的玩方面,我们当家长的基本上是90%对他让步。    
    除了干预他迷上一种单纯的读物,我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咂摸出来“奇谈怪论”,那就是“睡多了就不聪明”了。    
    同样,从张炘炀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给他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从来都不会因为心疼孩子而纵容他早上的赖床行为,或者允许他很晚了还不去睡。    
    肯定有很多家长认为我对孩子太严苛了,不让他读自己喜欢的书,不让他睡懒觉,这个爸爸当得也太狠心了吧?    
    很多习惯在一开始培养的时候,可能孩子会有一个比较苦的阶段,比如按时起床和睡觉。但是一旦好的习惯养成,他就会觉得不仅不苦,反而做起来很顺理成章,快快乐乐。    
    而且按照我的看法,即使是小孩子,家长也不能纵容他的惰性。我常对张炘炀说,“不能睡懒觉,睡太多就不聪明了。”这个说法是个“土”说法,但我觉得从理论上讲它有它的正确性。    
    我本人是个苦出身,很少把自己长年形成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强加给孩子,也不会去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惟独在这件事上我要把这个观念告诉张炘炀,这个说法可能缺乏科学性,是本人的偏方,但从培养好的作息习惯方面看,偏方不“偏”,戒除散漫,不能以“孩子小”作为托词疏于管理。    
    事实上,张炘炀偶尔睡睡懒觉的毛病并没有因为我的强调而彻底改正了,孩子嘛,免不了有个反复性。这一点我也理解,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不断收收放放,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7到8岁:学习主体性是这样创建起来的从不“告诉孩子你真棒”

    对待他的学习管理上,我本着“外圆内方”的原则,从小学开始到高考,给他造成的感觉是他本人在掌握学习节奏和进度,我只扮演“服务员”和“陪学”的角色。而事实上主导角色是我,只是这一点张炘炀感觉不到而已,这可以说是本人颇为自豪的一个“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我也有我的一套章法——    
    寓管理于无形,不闻风声雨声。    
    不搞态度整顿,随玩随学不论。    
    不搞物质刺激,淡化表扬批评。    
    适当来点加码,培养学习精神。    
    “寓管理于无形”指的是:我把帮助他学习和带他遛弯、玩耍当作互相冲突的事,从不正颜厉色,让他感觉不到学习任务是压过来的。我在为他布置学习时,总是用协商、开导的口气。学习目标我掌握于心,他掌握知识到什么程度,我心里有数即可。从来不会说“最近有点松劲啊”“你这孩子有点不自觉啊”诸如此类的话。我心里总有这么一个念头:孩子年龄小,学习是额外的,“玩”才是正事。随时对自己念叨这一点,就可以做到永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的学习。故有“不搞态度整顿,随玩随学不论”一说。    
    “不闻风声雨声”,这也是我的一个重要心得,这句的意思不是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对他实行必要的信息封锁。比如,他跳级时,老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家长遇到了什么麻烦。又比如他成绩出现滑坡(以初中阶段最为典型),老师着急得要命,家长也着急,但是我们就是让他感觉不到这种变化。根本不给他透露任何诸如“你跟不上了”“你掉队了”之类的信息。让他永远感觉到一切正常(只有一个例外,他考了前几名,他的名次上升了,这个信息要及时捅给他)。    
    “不搞物质刺激”好懂,“考上100给你多少钱”“考上多少名给你买什么”之类的话,是很多家长时不时挂在嘴上的。我家里不来这一套,但是我并不反对适当刺激一下,但对我儿子这种类型,我还是以精神鼓励为主。只有上大学的时候,张炘炀立志要拿奖学金,许诺我说:“我要拿到这笔钱,先还给你五十块……”你看这孩子,“物质刺激”倒过来了,他的证据心气还蛮高的,这让我感到高兴。    
    “淡化表扬批评”,这句话不太好懂,需要多说两句。其实,我“淡化表扬”做到了,“淡化批评”做得不是很好,他做得不好的时候我岂止是“批评”,把我惹急了我巴掌脚尖全上。但是,我从来没有因为学习上的原因对他动粗,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上的原因批评过他,顶多有时候急了说一声“你看你这孩子你妈在旁边听都整明白了你咋还不会呢”,话一出口就后悔,就此打住。我的“淡化表扬批评”,指的是:    
    一、从不“告诉孩子你真棒”,至少我不会片面理解它。我有一句口    
    头禅:“不该升表扬的绝不升表扬。”表扬要是“升”出来的,那就廉价了。我对张炘炀的表扬,顶多到“嗯,还可以”“还凑合”“这道题你做的还行”“这个卷子答得不错”这种程度。我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炘炀母亲都有明显感觉,有时候跟我说笑时暗含怪我的意思:“你这人就这样,从来听不到你跟孩子说一句热络络的表扬话。”我也一笑,我就是这个风格。但是也有我的道理,家长以平常心对待成绩,时间一长,孩子也会受到熏陶,他会觉得“我强我好是正常的”,成绩往下掉才是不正常的。不是说要兼顾素质教育吗?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教育学上不是有一个术语叫“强大的人格”吗?这种“淡化表扬”也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强大。    
    二、不够表扬“升”表扬,是人们对赏识性教育的误解,做法也是错的。如果片面理解“告诉孩子你真棒”,刻意地去“做局”,有可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但不是最终办法。我不是不赞成赏识教育,但是赏识教育的前提是你必须抓住症结,不能闭着眼瞎表扬。我们盘锦的大名人魏书生他专门见过张炘炀一次(有关情况以后细说),他的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一个公认为成绩最差学习态度也最次的学生站在他面前,魏老师问他:你能不能总结出你到底有什么优点呢?学生说:我觉得我没啥优点,我考试才考了十几分。魏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复习呢。学生说:我一看书就头疼,我不想学习。魏老师又问:这么说来,你没看书?学生点头,挺懊丧。魏老师一拍大腿:你行啊,没看书你就考了十几分,你还说你没希望?我看你希望大得很!魏老师这么一说,把孩子心里的火苗扇起来了,心里就转念:是啊,他们都说我不行,经魏老师这么一点拨,我还能给“捞”起来……孩子这么一转念,整个学习态度人生态度都发生了变化。魏老师的做法,依我总结就是我认为赏识教育从“抓症结,促转念”上理解,那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首先要有个真诚的大前提。前提不真诚,事实是虚假的,把“告诉孩子你真棒”理解为“生长激素”,到头来那肯定是要自打嘴巴的。    
    三、“淡化批评”,不是说怕孩子心理脆弱不要批评。总结一下,张炘炀几年来的学习过程我无时无刻不在批评。但我不一定要罩着一个批评的壳,我对批评的含义理解,是“重评不重批”。对他的作业质量的评议其实也是批评,考卷分析其实也是“批评”,但是我们是务实的“批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批评,不是为了树立家长权威而批评。


7到8岁:学习主体性是这样创建起来的父亲和老师合谋安排的副学习委员

    不断跳级的经历,使他本人在环境适应上形成了一个自然落差,他的学习目标同班级上的孩子们不一样,但身心发育与超前的学习相比,就显得很滞后了。    
    怎样让他尽量适应这个落差呢?我说的是怎样适应,不是弥补,弥补是不可能的。他处在这个班级之中,我得设法让他尽量地融入这个集体。    
    让他当“副学习委员”就是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张炘炀读小学三年级时,班里改选班委。老师让同学们自荐,跟大家说,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选。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小小的手高高扬了起来。老师低头一看,是不到6岁的张炘炀。    
    “我想报名!我的理由是:我学习好,守纪律、有礼貌,扫除时会捡纸屑。”张炘炀站起来,声音嘹亮又干脆。    
    老师哭笑不得,又怕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件事。    
    老师跟我说了这件事,我也犯了愁:张炘炀要当“委员”,什么委员才适合他呢?当学习委员?学习委员管收发作业,他那个小个儿,全班的作业本加起来都比他高,抱不动作业本能当学习委员?我想了一个主意:“孩子年纪小,要是直接告诉他不行,他大概会想不通。这样我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不良后果。要不,您就想想办法,满足一下他的‘官瘾’?”    
    老师听了也乐了,跟我说,“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这样吧,我来给他安排一个‘官位’。”    
    后来这件事的结果是,张炘炀得到了一个“副学习委员”的职位,而且还在小范围内做了“宣布”。他乐滋滋地问我:“爸爸,副学习委员是管什么的?比起正学习委员,哪个大?”    
    我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跟他说:“学习委员负责收作业,你就负责学习好,当同学们的榜样就行了。”    
    他把我这番话听进去了,为自己当上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官儿”兴高采烈了好多天。    
    “副学习委员”是个“闲职”,可张炘炀还是角色感蛮强的,学习的表率作用,他做得不错。    
    所以说,孩子幸亏是成长在一个温暖包容的环境里,否则以这么小的孩子,如果没人照料,有时候的情况也真是不堪想像。


7到8岁:学习主体性是这样创建起来的往前蹿的势能带动原理

    张炘炀当时的频频跳级,也成为学校里不大不小的新闻。差不多全学校的孩子都认识他。有时候我去接他,也会偶尔听到有家长在附近窃窃私语:“看,那就是那个跳级的小孩!”    
    张炘炀在读一二年级时,曾经有个小朋友跟他很要好,是个小女孩。那孩子也很聪明,成绩也不错。后来看见张炘炀跳级,她也跟老师说:“我也想跳级,为什么张炘炀可以跳级,我不能跳级呢?”    
    对她的提问,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很难解释。她妈妈没办法给了她这样一个“答复”:因为张炘炀很聪明,他是个神童!    
    小姑娘感到挺纳闷,因为在她的心里,张炘炀和其他的小孩子完全一样,爱玩能闹,也不是特别用功学习,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异之处。    
    其实这也是张炘炀在他的大部分小伙伴心目中的印象。他们并不觉得他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心理上跟他并没有什么隔阂,总是一放了学就来找他出去玩;在一起聊天时,用的也是他们自己的语言……    
    张炘炀自己也从来没有差别意识,虽然他一直跳级,但和他一起玩的始终是那几个和他同龄的孩子。有的家长会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干脆,张炘炀替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得了,一听到这种话,我会委婉谢绝。这不是因为我保守,张炘炀离辅导别人的层次还差着一大截呢,他怎么会教呢?要是他能辅导别人,那他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