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国的"百年孤独"--阎连科受活 >

第9章

中国的"百年孤独"--阎连科受活-第9章

小说: 中国的"百年孤独"--阎连科受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窒虏焕吹氖隆5么跻彩枪似呤凰甑娜耍潜幽甑那昂螅飧鱿匚┮辉谘影泊娜耍么跏潜簧媳咦钪杖衔匦刖囱龅那耙槐簿涂剂烁锩娜耍运荒懿蝗ニ嵌退导妇浠啊?伤趺茨芤晕涣怂妥榘觳黄鹫飧鲂⌒〉氖芑钋炝四兀�
  真是笑话哦。
  柳县长从茅枝婆家走出来,径直到庄子中央的老槐树下去敲钟。日头正在平南的头顶上,有吃晌午饭的几个瘸子聚在庄中的一处平地儿,他们间有个年长的是木匠,有几个年轻的,除了一个断腿儿的,余者腿虽瘸,却是从来不用拄拐杖。端着饭碗,一起儿见了柳县长,就都把碗擎在半空里,挂着笑儿说:“县长,你吃饭没有呀?”
  县长说:“吃过了。你们刚吃啊?”
  他们说:“快吃完了哩。你到我们家里再吃几口吧。”
  县长说:“不吃啦。”就又问,“你们愿不愿参加受活庆?”
  几个年轻的瘸子就脸上灿然了,说:
  “愿意呀。谁不愿意呢,我们一直在等着茅枝婆来组办哩。”
  县长立下来,盯着他们的脸:
  “茅枝婆不组办你们就不参加了?”
  那个上岁数的瘸子说:“她不组办谁组办?”
  县长说:“我。”
  那个瘸子说:“县长真会说笑话。”
  县长说:“真的是我组办哩。”
  几个瘸子就一起疯盯着县长的脸。细细密密地看一会,见瞅不出啥儿敷衍来,就都立刻把目光从县长的脸上收回了。那上岁的瘸子一边吃着饭,一边望着别处说:
  “柳县长,我们受活庄一百九十七口人,有老少瞎子三十五口哩,聋哑四十七个哩,瘸子三十三个哩。那些少了一条胳膊、断了一根手指,或多长了一根指头的,个儿长不成人样的,七七八八,不是这不全,就是那残缺的也有几十口人。县长是不是想看看我们这些不圆全的人的洋相啊。”
  县长的脸上就有些蜡黄了。县长盯着那大岁数的瘸子说:“我知道你是老木匠,知道你会飞刀木刻哩。对你说,我可不是想看啥洋相,我是你们的父母官,等于是你们的亲爹亲娘哩。全县八十一万的百姓都是我的亲孩娃。我要管着他们的吃饭穿衣哩。你们遭了六月雪,我明天就给你们发放救济粮和救济款,所以明天我要组办受活庆,要在受活庆里把粮款发到你们手里边。你们去参加受活庆了,就有粮有款了,说不定比你们平常年景的收成还要多,不去参加了,就啥儿也没了。”
  大家就都又重新盯着县长的脸。
  县长却走了。
  县长不等他们从县长脸上看出啥儿就走了。狭长弯弯的庄落儿,就只有这么一条路,也是一条街,日头在街上暴烈烈地晒得人心慌,连鸡猪都躲到了墙阴里边了。县长人壮实,有些矮,有些儿胖,他的影子只有他身子的一半长,黑黑的,在他身后像无声地滚着的一个球。他穿的是一双皮凉鞋,鞋跟儿打在地上硬邦邦的响。县长走得很决绝,像很生气的模样儿,头都不屑回一下。庄里的牛车轮子钟就挂在前边的槐树上。槐树有一面鼓的腰粗哩,一人高处有碗粗的杈枝儿,钟就系在那枝上,怕系钟的铁丝勒进树枝里,就在那杈枝上垫了鞋底儿。眼下里,县长不光看见了钟,也看见了那橡胶鞋底儿。老槐树在散发着一片新芽味。胶鞋底儿有一股腐胶味。车轮子钟和那粗铁丝,都是腥烈烈的红锈味。不消说,那钟已经歇了十几年了哩,也许从戊午马年把一世界的田地都又分给了家户的百姓们,那钟就没有用场了,很少再有人去敲了。外庄人是要时不时的开会哩,没有大喇叭是还要敲敲铁钟的,但受活这样的庄落呢,县里、乡里谁都铭记着它,却又很少来人问询过庄子里的事。那挂着的牛车轮子怕是一生一世都不会再有人去敲了。车轮的红锈味,在盛夏新发的槐芽气味中,像一股水样鲜明明地流在一条清河里。可是哦,眼下里,县长竟要亲手敲它了,让它重新派上召唤的用场了。县长已经到了那槐树的钟下了,正要去寻找那敲钟的砖石时,刚才那个饭场上一直没有说话的断腿猴,却拄着拐杖,从他的身后赶上了。
  “柳县长,”他唤了一声,脸上就厚了绛红色。
  县长回过了身。
  “你不用敲钟了,我一家一家去给你通知去,起原先庄里的大小儿事,茅枝婆都是让我挨家串户通知哩。”一说完,断腿猴就拄着他的拐杖朝前庄的盲户那儿走去了。他走得极快捷,右拐杖在地上轻轻一点,左腿就离开地脸了;待左脚又刚刚落下来,那拐杖和身子就又到了右脚前。他不是走路呢,而是跳路哟,和圆全人跑着一样的快,一瞬眼就到了盲户的一家里,人就拐进了那家盲户的大门里。
  县长就一直在后边惊异地盯着他的跳跑儿,像看一只鹿或小马在山野道上一跃一跃地飞。
  断腿猴就把各个家户通知了。
  唤:“喂,大盲家,明儿一早受活庆,县长要给咱发粮发钱啦。谁家不去谁家明春就要饿灾了!”
  唤:“喂——四瞎子,明儿一早受活庆,想明春饿死你就不用参加了!”
  唤:“喂——拐嫂子,你不是想见县长吗?那你明儿就去受活庆上演演吧。”
  说:“小猪儿,回家给你爹娘说一声,说明儿日头一出来,就在庄口连搞三天受活庆。”
  家家也都通知到了呢。
  来日里,东天泛红时,各家就都罢了早饭了,就都朝着庄头的场地云去了。日头温温和和着,有些风,男人们穿件褂子就周身舒坦了。女人们穿件布衫就周身舒服了。场地那儿是块水面样平整的大处地,起原先是庄里的打麦场,后来地分了,成了瞎盲户的打麦场子了。庄里任何事情都尽可着瞎盲们。瞎盲人在受活得了许多照顾呢,就像被娘总是多喂了几口奶的孩娃儿。因为离着庄子近,面场大,就都给了瞎盲的人户做了麦场了。虽是瞎盲户的麦场子,可公益的事情需要集会啥儿的,却都一向还在那麦场上。这麦场就是庄子的会场子、戏台子,一亩那么大,一边临路,两面临田,末一面有三尺高一条地坝儿,地坝上是一块很大的坡脸地,地主人五十三岁了,单胳膊,那只胳膊从娘胎里出来就没有,就是棒槌似的一段儿。可他一只胳膊一只手,却是能犁地,能翻地,还能举着头刨地儿。每年受活庆时从外村走来看繁闹的人,麦场上没有他们的位置了,他们就立到、坐到那坡脸的田地上。坡脸地也是犁过耙过的,一片儿暄虚,你踩踩,我踏踏,三日下来,那田地就又和路一样壳硬了,受活庆后,地主人就又要翻地耙地了。他一边赶着牛在那地里翻着第二遍,一面抱怨人们把他犁过的地给踩死了,踏实了。可是抱怨着,他却又一脸心甘情愿的笑。有人看见每年割过麦,受活庆前他总是要首先去犁那块地,人家说:“叔,受活庆还没过去哩,你这地犁了不就又给踏死了?”他左看看,右看看,见没有别的人,就悄声地笑着说:“侄呀,你不知道哩,这地一翻犁,再让人一踏坐,鞋上的灰,身上的屁就都钻到土里了,一年就不用施肥了。”
  今年这地单胳膊他又犁过了。他以为六月雪的灾年不会再有受活庆,可受活庆还是组办了,且还是县长亲自组办的,所以他就第一个来到场地上。接下来,庄里人就都来了呢。搬了凳,端了椅,拿了草席儿,还有人早早就通知邻村的亲戚来这看繁闹,就把亲戚要坐的凳子也都搬到了麦场上,早早占了一片处地儿。到了日有三竿、五竿的时晌哩,在往日人们要下地干活的时段上,麦场上就摆了一片凳子了。有几根木桩砸在脚地里,木桩上用铁丝捆上横梁,横梁上架着几块门板,门板上再铺上几领草席,这也就是戏台了。戏台是由断腿木匠搭建的,他领了几个小伙,拿了锯子和锤子,还有斧子啥儿的,只一会那几领席的戏台就搭建起来了。
  戏台下的凳子也都摆了一排一排了。
  邻村唱耙耧调的一男一女也都请来了。
  原来不易凑够齐整的响器班,都要在受活庆的前几天去请哩,去谈说那酬谢的价码啥儿的,可因为今年竟是县长亲自组办受活庆,响器、乐器的班子不知咋儿一下齐整了,连酬谢也不谈不要了。县长亲自组办受活庆的消息呢,在昨儿就饭时的炊烟一般朝各庄飘散了,今儿日一出,梁道上便一群一股有了来看繁闹的邻庄子人。待日到庄头时,那麦场上就挤满了人群了,人头攒动着,黑鸦鸦的一片了。坝子上的坡脸地,也已经陆陆续续坐了、站了一片了。五十三岁的单胳膊,他一边在那地里走着叫着说:“你们踩死了我的地,你们踩死了我的地;我那地是刚犁呢,早知这样我还不如不犁呢。”他这样痛苦连连地诉说着,另一边,他的脸上却是堆满了笑,见外村外庄的亲戚熟人来晚了,没处立站了,他就说:“你去坐到我那地里嘛,坐死了地我再犁一遍。”
  那地里的人就越坐越多了。
  庄里开药铺的那个瘸子的媳妇,她就把煮茶鸡蛋的煤火弄到场面了,煮了一锅又香又黑的茶鸡蛋,半个麦场上就满是了她那茶鸡蛋的香味了。
  一个聋子家炒了一袋花生摆在场边了。
  卖葵花籽的也挨着那花生摊儿摆下了。
  邻庄里的女人们,不见她搬着啥儿进庄里,可一瞬眼的工夫间,她就在坡脸地的那儿生火煮起了她的豆腐片。那豆腐片是过了油锅的,用竹签串起几片儿,在锅里咕咕嘟嘟煮着,锅里有水无油,放了些花椒、大料、盐、味精,别的没有啥儿稀贵的调味品,可那豆腐片黄黄爽爽就香了一个世界了。满天下都是煮豆腐那半黄半白的香味了。这时候,卖气球的也来了。卖石哨子的也来了。卖冰糖葫芦和糖水煮梨的也都来了呢。卖红土烧的活佛和胖泥娃娃的,他把一个水盆摆在一个高凳上,泥娃娃和活佛都浸在水里边,它们就显得又红又艳了。因为那水是热水,他把胖娃娃从水里捞出来,那胖泥娃娃的小鸡儿朝着天,就有一股针头线脑样的细水从它的小鸡儿里滋出来,活活如一个赤裸的孩娃扶着他的小鸡朝着天空尿尿儿。它尿着尿水儿,围看的人都笑了,就有人掏钱买他的尿尿娃儿了,买他的水里泡的活佛了。
  场子上是人声鼎沸了,人越来越多了。像了一个山里的庙会了。连卖香卖箔的也都来了呢。起原先茅枝婆组办受活庆,也就是庆庆一年间的收成哩。忙了一年了,让一庄人歇息歇息,集中到一块大吃大喝三天也就算过了,可今年县长一组办,那人不知怎么就山山海海了,乌鸦鸦的一片了,不光坡脸上单胳膊家的田里坐满了人,连路边也都立站满了人。原先准备在路边立灶给全庄人蒸馍做饭的大锅台,也都又搬迁到庄子中央聋哑户的那个饭场的处地儿了。
  日头是又升了一竿子。
  响器班和乐匠们也都在戏台西侧装备好了哩。
  菊梅和茅枝没有来看这受活庆,但她的姑女们都已经散落在场子各地了。日头的热暖比一早烈暴呢。站在日头地的男人们,有人把身上的褂子、布衫脱下了,他的头上流着汗、背上流着汗,一身亮光了。因为热,就有人大声唤:“咋还不开始哩?”就有人不知在哪回答说:“县长和他的秘书都没来,咋能开始哩。”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