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4573-白登之围 >

第22章

4573-白登之围-第22章

小说: 4573-白登之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俊薄   �
    “是的,不然我们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也会失去进攻的态势,失去打击的方向与目标。”    
    青格尔这时在边上插话:“那韩王就没想过,如果北边的汉军不是一支疑兵,而是一支精兵,他们会随之南下夹击我们,那怎么办?况且代地一带储备有不少粮秣物资,一旦丢失,损失颇重。”    
    “小王想过,如果真像左大将所言,我们也只能往南一头撞去,趁夹击之势尚未成形,撞破刘邦的这张网。撞破了一头,他张的便是一张破网,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白登之围》 汉皇亲征惊变(5)

    “那……那如果本单于决定回师,先撞破北头,再收拾南头,你看怎样啊?”冒顿偏着头以商量的口吻向韩王信发问。    
    听冒顿单于这一问,韩王信浑身一颤,身上像挨了一记鞭子,心想他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不,不能,他一定要劝阻那个匈奴单于,不能让他作出这个决定。他忙说:“不,单于陛下,不能这样……如果这样,我军攻占的五百里山河便全都丢弃了。再者……这……”韩王信说到这里,似乎嗓子眼被卡住了,憋得脸膛都发红了。    
    “别急,慢慢说。来,喝口奶酒润润嗓子。”冒顿的口气还是十分从容。    
    韩王信真的端起了案几上的铜碗,喝了一口凉凉的奶酒。    
    “韩王,你接着说吧,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谢单于陛下体恤小王,那小王就实言相告。若陛下要回师马邑,小王则很难统驭部下,怕是会军心动摇,顿生剧变。”    
    “噢,有这么严重?”冒顿抬了抬身,认真地问。    
    “单于陛下,小王不敢隐瞒。小王率的数万大军日夜盼着挺进中原,渡过黄河,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与爹娘妻儿相聚。为此,他们甘冒矢石,不避锋镝,士气十分高涨,作战十分勇猛,一路上也连战连捷。现在突然让他们掉头北上,返回马邑,这便像是一桶冰水泼在一盆炭火上,让他心中充满愤怒、绝望,也以为单于陛下与小王欺骗了他们,辜负了他们。在这种情势下,他们定生异心,大则哗变,小则逃亡,恐怕回不到马邑,小王率领的数万之众,已所剩无几了,事关重大,小王不得不如实禀告,请单于陛下详察。另外,小王可向单于陛下起誓,若小王能回到故地,那十万大军可立致麾下,单于陛下可横行中原。因而,小王恳求陛下继续南进。”    
    说完这大段话,他起身,对冒顿深深一拜。    
    韩王信的心思冒顿早已揣摸到,他与他的部下急于南下的心情冒顿完全理解,尤其是他最后讲的那番话倒是十分真实的,他射出的那支箭是难以回头了,他所说的哗变、逃亡并非危言耸听。    
    冒顿单于想了想,又回头与青格尔嘀咕了几句,便对韩王信说:“韩王的意思,本单于明白了。这样吧,你先回去,让我再好好想一想,也就是这一两天里,我给你一个答复,你也快去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吧。”    
    韩王信等人又一遍遍千恩万谢地恳求着退了出去。    
    五    
    韩王信走后,冒顿单于召集了他的主要将领在大帐内仔仔细细商量了下一步的应对措施。    
    尽管战事才露端倪,但冒顿单于已经预见到这场大战的态势。他心中很清楚,整个战局在这几天里发生了质的变化。他统率的这支匈、韩联军在战场上已经从主动转向被动,形势变得复杂了,困难了。他暗暗地自责,自己是大意了,低估了对手,因而落入了刘邦设下的圈套。应该承认,在他与那位不曾谋面的对手刘邦的第一回合较量中,他落了下风。    
    但他是位历经战阵的统帅,尽管面对不利的态势,他仍十分镇定,更不会在部属面前流露出他的不安。从眼下的形势看,他最佳的应对方案是迅速回师,离开这块陌生的土地,回到自己熟悉的那片山野平川,在那儿将身后的那支汉军击溃,先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再返回身来对付赶来的刘邦。这样自己便摆脱了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夺回了战场的主动权。青格尔、玛卡等人也都赞成这个方案。    
    另一种选择便是听从韩王信的建议,甩开身后的汉军不顾,加速南进,争取早日进入黄河两岸。但是,这是一步一厢情愿的险棋,没有一点把握,尤其是如果采纳这个方案,那匈奴大军便会像前一段那样,完全依照韩王信的意图作战,完全失掉战场上的主动权与指挥权。正像青格尔讲的那样,越深入汉地,匈奴大军会越盲目。因此这是个下策,是绝对不能实施的。    
    这样看来,对于下一步的应对方案,应该是很好决断的:采纳前一种方案,摒弃后一种方案,迅速回师。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韩王信的三四万众怕是撤不回去,他们上上下下,只一个心思:打回老家去,别的都不管不顾了。如果强令他们回师马邑,别说旁人,韩王信本人就会拒不奉命。那么丢下韩王信他们不管,自己率匈奴大军先撤。这也不妥,这仗还没打,就自示败象,岂不是让人笑话。再说,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眼下虽说刘邦在整个战场的布局上胜了自己一筹,但刀对刀枪对枪的交锋还未见真章,自己很想领教领教刘邦的真正实力,跟他好好地打一仗。这一仗如果打赢了,那当然是大好事;如果打得不顺了,输了,那也能掂量出对手的分量,另想办法制服他。    
    想到这里,他笑了笑,这些年一直打胜仗,逃跑的滋味许久没尝了,这次搞不好会尝一尝。尝一尝也好,让自己的那些部下多一次磨炼,多一次教训。这些年上上下下都够狂的,都成了骄兵悍将,也该摔打摔打吃些苦头了。    
    既然想到了输,想到了逃跑,这场战事的最坏打算都考虑到了,他胸中也有了新的主意。    
    他对那几个亲信将领说:“听从韩王的意思继续南进这是不可行的。现在马上北撤,韩王的数万大军便会瓦解,韩王也不会奉命。如果强制他们北撤,那这支联军就分裂,便不战自败了。再者,我也想与刘邦率领的那支汉军主力较量一番,看看它的实力。因而我打算同意韩王信继续率军南进的请求,只是我匈奴大军不全然与他一起行动了。我们可以派出一支队伍支援他作战,主力则暂留晋阳,再观察一段战局的变化,你们以为如何?”    
    青格尔、玛卡等人想了一想,单于陛下的这个部署还是可行的,南进北撤两种可能都考虑到了,也兼顾了韩王信的请求,韩王信也一定会接受这个方案,他们都表示赞同。    
    稽粥与格律金则暗暗惭愧,前几天他们还踌躇满志,一点没看出暗藏的危机。没几天,事实就教训了他们。现在听单于陛下部署,便乖乖地点头。    
    冒顿单于见没有异议,就说:“那这样,玛卡兄弟你辛苦一趟,带上一万骑随韩王南进吧,你处事谨慎,我放心。这仗要打好,头脑要灵活,若跟刘邦的大军遭遇,不可硬拼,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不过有一件事我要特别关照你,若这次交兵,韩王胜,那最好不过,若韩王兵败,你要竭力相救,要把他带回来。他是归顺我匈奴的第一位诸侯王,我不想把他丢回给刘邦。那样,太丢我匈奴脸面,也会被人诟笑。此人我要留下,还有大用,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    
    玛卡点点头:“臣记住了,一定按照陛下的意思办。”


《白登之围》 汉皇亲征惊变(6)

    这时,冒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对那几位亲信说道:“这次,我是大意了,没把那个刘邦放在眼里,现在看来他还真是个对手。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之臣,对你们我也不避讳什么。这仗从形势上看,我军已落了下风,因而你们要振奋精神,努力扭转不利的战局;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随时做好北撤的准备。打仗嘛,总是有进有退,有胜有负,要紧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厉害。这些话也就在这里讲,你们几个知道了就行,不要与任何人议论,不能乱了军心。稽粥、格律金,你们两个要特别注意。”    
    稽粥与格律金连连称是。    
    冒顿单于停顿了片刻,又对青格尔说:“左大将,那明天早上,你就去把韩王信请来吧,并召集千骑长以上将领到大帐听令。”    
    两天后,韩王信与玛卡便率领大军离开晋阳继续向南进攻了。    
    韩王信骑在他那匹黄骠马上十分兴奋,他渡过了一个难关,终于又南进了。虽然匈奴的主力留在了晋阳,南进的兵力削弱了,但这样也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再说左大都尉玛卡率领的一万精骑有很强的战斗力,能给自己的队伍壮胆。现在他只有一个心思,赶快赶路,加快进攻,争取赶在与刘邦遭遇前进入黄河两岸。


《白登之围》 汉皇亲征南北夹击(1)

    皇帝刘邦率领文臣武将出长安后,大张旗鼓地奔东而来,一路上征调来的兵马陆续汇入这支征讨大军,声势浩荡。    
    沿途的百姓们听说北边的匈奴人入侵,皇帝陛下率军亲征,都十分鼓舞,匈奴乃蛮夷之邦,那些野蛮人千万不能让他们闯进来。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那个韩王信怎么也生了异心,他不是皇上信得过的一个王爷吗,怎么没出息地投降了匈奴人,为虎作伥,这叫人弄不明白。不过,这些年里好多事他们都弄不明白,那些诸侯们你打来我打去的,一会儿甲与乙结盟,一会儿乙与丙又翻脸的,他们也见多了。因此,只要战火不烧到百里之内,只要这个破家还在,他们就依样地过日子,他们还得吃饭睡觉,还得娶妻生子。    
    说起生子,皇帝最近下了诏书,谁家生了儿子,可免除两年的劳役赋税。这真是个好消息,如果能娶上个好老婆,连续地一个个儿子生下去,那一辈子的劳役与赋税都可免了。但是,这兵荒马乱的,生养一个儿子也不易,喂大了儿子说不定又得送上战场,唉,反正没有老百姓的好日子过。    
    刘邦对这一段战事的发展很满意,各路大军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的战略意图正在一步步实现。    
    据柴武派遣来的军使报告,柴武在晋阳狠狠地阻击了匈奴人与韩信后,又准备放弃晋阳往南撤离。刘邦听罢,想也没想就对陈平说:“可以啊,让他慢慢地后移,只要拖住他们就行。”    
    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率领的队伍也已经完成了迂回的任务,出了太行山进入了代地,在恒山与五峰山(即五台山)之间的滹沱河谷出现了。    
    更叫刘邦满意的是直到目前,他的整个战略意图还未被那个匈奴单于识破,他们的眼睛还是盯着晋阳,盯着南边。    
    几天后,柴武按计划撤出了晋阳,而北线的樊哙等部在代地发起了攻击。此刻,刘邦特别关注匈奴人与韩王信在晋阳城下的动静。他估计匈奴人一旦发现了他的作战意图会立即北撤,力图跳出他南北合击的圈套,因此他已命令柴武,一旦匈奴人北撤,柴武部立即回师贴上去,紧紧地缠住他们,让北线的樊哙、周勃等人立刻南下堵截,他将率大军赶到,完成南北合击的部署。他也曾想过,匈奴人与韩信会不会破釜沉舟冒险南进,如果那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