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该如何答复。曹植复抬眼看了看朱晨,明白他心中也想带兵出战,只是才干兵略却远远不能与徐晃这样的宿将相提并论,于是道:“孤意以徐公明为征南大都督,将军为副都督,一同征讨李兰。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朱晨明白,这是曹植不信任徐晃,却又必须起用徐晃的最无奈的选择,他随曹植多年,倒不在乎这“正”与“副”的名衔,只是自己在军中究竟能否起到监视住徐晃父子的作用,怕还是难以预知。只得道:“末将明白,定当尽力。”于是曹植立刻起草任命诏书,着朱晨携带,前往并州,请徐晃出兵。
当初曹植毒杀曹真,却留下徐晃一命,徐晃并不因此而感谢曹植。他心里十分清楚,曹植留下这把老骨头,便是等着今日之用。如今曹魏被三军南北夹攻,曹植分身乏术,徐晃心忧武皇帝传下来的基业,不得不请命出战。虽然儿子徐盖再三劝说,应在并州静观其变化,不可出山。因为败固然是死罪,即便获胜,也只是更加增添曹植的猜忌,招来祸端而已。道理徐晃明白,只是他如何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魏江山社稷沦亡?接到朱晨带来的诏书,徐晃默然不语,带着五万并州子弟兵,前往魏郡。
出兵之前,帅旗被不知哪里来的一阵怪风吹折,这样不祥的征兆,更加让徐晃这次出征,平添几分悲凉。
第十六卷 第二百九十五章
徐晃亲带大军赶到魏郡之时,蜀汉各路军马也在河内完成集结,不仅魏延、于圭、王平等宿将齐至,就连凉州徐邈为了表现他对新主子的忠心,也派遣上将徐质带着五千骑兵,粮草若干前来助战。对李兰来说,徐晃算得上是老对手,而且还在他手下吃过好几次亏。虽然这次不论从战事大局,还是从本身的兵力而言,汉军都远胜魏军,李兰却还是不敢有丝毫大意,全军徐徐而进。越是在得意的时候,越不能出任何的纰漏,这么多年,李兰早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格。
两军尚未开战,东吴孙权却派来使者,那使者不是别人,乃是历史上东吴后期的权臣,诸葛恪。在这节骨眼上,孙权突然派人前来,诸将皆不明其意,倒是李兰成竹在胸,只留下魏延、桓易二人在帐中,然后命人将诸葛恪请入。且不说诸葛恪在历史上的名气,就是这次向孙权献计,联合公孙渊共破曹魏,也能显示出其卓越的政治军事眼光。入内行礼之后,李兰也不禁多打量了几眼,而诸葛恪的心中,也同样对这个闻名多年的李兰有着同样的好奇与钦佩。
片刻之后,李兰为主,先开口问道:“不知吴候派大人前来,有何贵干?”诸葛恪笑答道:“吴侯得闻将军兴兵北伐,故使下官前来恭贺将军旗开得胜。”李兰哈哈笑道:“吴侯曾数次派使者约会本将军出兵,只是蜀中粮草转运不便,直到现在才出兵相助,实在惭愧。”
“将军哪里话。”诸葛恪急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军自汉中出兵,先占陇西,再取长安,最后攻克洛阳,大军疲惫,粮草不继,自该休整些时候。”李兰只道孙权这些派人前来,是要兴师问罪,责怪自己不顾同盟之谊,不肯出兵呼应,现在听诸葛恪这样说话,也只好跟着笑道:“多谢吴侯体谅。”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诸葛恪正色道:“吴侯体谅将军难处,也希望将军能体谅我东吴将士的难处。征战一年,前方将士早疲惫不堪,孙桓将军上书吴侯,请求暂且休战。吴侯顾念同盟之谊,所以才派下官来与将军商议此事。不知将军觉得如何?”
这几句话出口,李兰便明白其意。孙权深恨自己不肯按约出兵,非等到东吴与曹魏两军都疲惫的时候,才出来想获取渔翁之利。东吴群臣又不是傻子,岂能看不出李兰的用心?十万大军辛苦征战一年,倒头来便宜全让李兰一个人占了,孙权怎么能甘心?至于孙桓上书等等,不过是些借口罢了。现在曹魏虽然局势紧张,但如果东吴撤出战斗,凭借蜀汉一国之力,与曹植手下数十万大军较量,未必就能占到便宜。李兰不得不暗自苦笑,江东多才俊,没有人谁傻到替人作嫁。抬眼看着诸葛恪,李兰又心中一动,孙权如果当真要退兵,大概也就不会让诸葛恪前来商量,必然是想要在自己口中得到些许诺,于是开口问道:“不知吴侯是何打算?”
诸葛恪遂答道:“魏国曹植派使者前来吴下议和,愿将我军所占之地尽数割让,群臣皆以为该暂时停战。吴侯仁得,体谅将士疾苦,也有心言和,只是将军恰巧此时出兵,吴侯本着同盟之谊,又不愿让将军孤军作战,所以十分为难。”
表面上把话说的十分客气,但言外之意,便是如果李兰不能许下比曹魏更丰厚的好处,那东吴便要置身战局之外。魏延在旁听二人对话,早明白孙权的意思,乃高声道:“如今我军在此屯有精兵二十万,剿灭曹魏,只在眼前。贵军既然已经疲惫,大可暂时休整,我军自可取胜。”诸葛恪一听这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冷冷道:“既然魏将军如此胸有成竹,倒是吴侯多虑了,下官这便告辞。”
李兰不会相信曹植肯派人以这样的条件与东吴议和,但是东吴按兵不动,曹植肯定是求之不得,而对于汉军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魏延乐观,并不代表情势真正乐观,李兰急忙开口道:“大人留步。”诸葛恪奉命而来,没有达到目的,自然也不会当真离开,于是顺势停下,道:“大将军既然有必胜之把握,我吴下兵马何必来自讨没趣。”
魏延听其言语无礼,又想发作,却被李兰眼色制止,笑对诸葛恪道:“从来战局瞬息万变,本将军又岂有必胜之心?若吴侯本着同盟之意,有心相助,本将军倒是有几分浅见,可使汉吴大破曹魏。”说着便示意桓易将地图取来,平防在案上。
诸葛恪本是奉命来谈判获胜之后,双方所占土地问题,但李兰却假意装着不明白,开口讨论兵事。军略并非诸葛恪所长,也不知李兰葫芦里面究竟卖的什么药,只好道:“还请将军赐教。”李兰谦逊一句,便指着地图道:“现在汉吴再加上辽东公孙渊,共有三支兵马齐攻曹魏,曹植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分身乏术,无力支撑如此局面。”诸葛恪并不是不知道现在曹魏的处境,明知在三路齐攻的情况之下,又加上曹植篡权,曹魏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才以退兵为由,要挟李兰,于是点头道:“只是我军乃久战之师,将士生怨,怕难以再继。”
李兰瞟了他一眼,假装没有听见,又继续道:“公孙渊自辽东起兵,攻占幽州非他莫属。现在曹植主力大军屯在青、兖二州于贵军对峙,冀州守备相对比较空虚,我军正可以优势兵力推进。只要贵军能将曹植拖在兖州数月,本将军有信心能打败徐晃,启时曹植不得不回援邺城,吴侯再起大军随后掩杀,则青州、兖州尽在吴侯治下。”
这一席话说起来,与军略沾不了多少边,但确实是诸葛恪最想听到的,言下之意,李兰是要将青、兖二州让与东吴。诸葛恪心下十分满意,乃笑道:“将军高见。只是下官也有一策献于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现在曹魏只占五州之地,既然公孙渊起兵,幽州肯定要分给他,而剩下四州,李兰将青、兖二州划与东吴,条件已经是相当的优厚,可诸葛恪却还不满意。李兰也不禁有几分着恼,淡淡道:“大人请讲。”
诸葛恪遂道:“徐晃坐镇邺城,彼乃曹魏名将,下官非是不相信将军能够取胜,只是以为将军不宜正面强攻,徒损士卒。如今徐晃率并州大军南下,将军兵力远胜于彼,何不使别将驻扎河内,牵制徐晃,而将军自引大军北上,先占并州。上党、晋阳为将军所有,则邺城难守,曹植必然北退冀州。吴侯再起倾国之兵北上,与将军合攻冀州如何?”
李兰听完之后,不由暗自冷笑,看来孙权比自己想象的胃口要大,不仅想要青、兖二州,还想再分占部分冀州。魏延、桓易二人同样觉得孙权的要求有些过分,都欲开口,却听李兰道:“大人之议甚是。只是此朝廷大事,本将军不敢擅专,还需奏报陛下,方能定夺。”
蜀汉权柄皆在李兰一人之手,所谓上奏朝廷,不过是推委之辞,诸葛恪淡笑道:“将军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事迫在眉睫,将军却还要千里转奏朝廷,空耗时日,贻误战机,岂是善策?”
“可是……”李兰刚说出两个字,诸葛恪却又打断道:“大将军手掌数十万雄兵,正该当机立断。吴侯还要等下官回报,若是延误了时日,吴侯先行退兵,那下官也就无能为力了。”他是看穿李兰不愿意,也没有把握单独与曹魏交战,所以步步紧逼,不肯退上。
“好。”李兰不得已暂时答应下来,道:“就依大人之议。”诸葛恪这才放下心来,笑道:“将军英明。”于是二人又商议些细节问题,就在这军帐之中,由李兰代表蜀汉,诸葛恪代表东吴孙权,订下了共同攻打曹魏的盟约,约定曹魏破灭之后,东吴占青、兖州二州以及冀州高阳以东之地,而蜀汉只取并州以及高阳以西的冀州。虽然看似简单的盟约,却一直商讨到深夜才结束。这样的密盟,并不适合闹得人尽皆知,所以李兰只是命人简单的准备些酒菜,就帐内四人浅饮几倍,聊示庆祝。
次日诸葛恪便告辞回吴,李兰亲自带诸将相送。到分别之时,李兰突然笑问道:“本将军心中一直存有疑惑,不知该不该问?”诸葛恪春风得意,笑答道:“将军尽管开口。”李兰便道:“不知吴侯派遣大人前来交涉,底线究竟是什么?”诸葛恪复笑道:“不瞒将军,吴侯只言,得青、兖二州足矣。”李兰也跟着笑道:“如此说来,大人此番为吴侯多争得半个冀州,岂非立有大功?”诸葛恪道:“还得多谢大将军慷慨。”二人于是挥手作别。
看着诸葛恪远去的背影,桓易打马上前,低声道:“此人倒是不可小觑。”李兰却含笑道:“易简可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着便勒马回营,丝毫不以多亏了半个冀州为意。
第十六卷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与诸葛恪订盟之后,李兰确实按照盟约而行,留下魏延在河内牵制徐晃,自己却带大军被上攻打上党。军报传到曹魏营中,又引发了一次不小的争议,徐晃久镇并州,深知其乃冀州西面屏障,不容有失,便打算带兵回援。而朱晨却认为徐晃私心过重,舍不得并州,坚持要乘汉军分兵,出兵反攻河内,若是能打下河内,则上党汉军粮道断绝,并州之危,不救自解。这样的计谋固然不假,但汉军号称二十万,确切人数也在十五六万,就算分兵攻打上党,河内魏延等部兵力,也与魏军不相上下。而且李兰用兵多年,怎么可能不派重兵保护自己的粮道?与其在河内与汉军纠缠,还不如早些回援,以保全上党。
朱晨虽然有曹植撑腰,但徐晃却掌有军权在手,两厢争执的结果,自然还是徐晃获胜。只是徐晃的三万援军赶到上党的时候,李兰早已经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无奈之下,只能远远安下营寨,再思良谋。立营未稳,便有汉军使者求见,徐晃命人请入,原来是李兰谴人来下战书,约会两军决战。徐晃缓缓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