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是我-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尚与史涣对战三个回合,未见胜负。
袁尚带马斜向奔出,史涣一看,不由轻视一笑,这小家伙毛还嫩了点,刚三个回合就控制不住马了。
史涣提马追前,不想袁尚偷偷拈弓搭箭,反手背射,呼的一箭就射了出来。
箭支急速,史涣躲闪不及,正被射在了左眼之上,当时坠马毙命。
袁绍看得儿子得胜,挥鞭向前,让大军冲上,与曹军混战,大杀一场。
两方一直杀得过了正午,这才各自鸣金收兵,回营寨休息。
夜,深沉的有些可怕,空中乌云密布,不见一点星光。
从曹军营寨中,悄悄闪出一队人马,领头一人,虎头熊目,膀大腰圆,雄壮威猛,如一座铁塔,安坐马上,马鞍上挂着一把黑黝黝的虎头九环刀,狰狞恐怖,寒气逼人。
这一队将士,摸黑往对面的袁军大营赶去。
路上众人小心谨慎,不敢发出任何异响。
他们担负着决定战局的重要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主公曹操已经说了,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击败袁绍大军,等后方文丑大军到来,与袁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那么他们整个大军只能到地狱等候家人了。
士兵们的胸中,充满了神圣与光荣的情绪,主公将偷营劫寨的重任交给他们,那是对他们无比的信任。
他们是主公身边最重要的亲卫部队之一,虎卫军。
一直以来,他们和典韦率领的死士营,共同守护着主公的安全。
只是他们的职责和死士营略有不同,死士营是主公亲临战场时,身边的护卫队,而他们是主公日常活动时的护卫队。
表面上,两支亲卫队是同样的重要,可是私下里,他们总觉矮了死士营一头。
能在战场上护卫主公的安全,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因为战场上所面临的危险是不可预计的,不允许任何一个庸才存在的。
日常活动的维护就不一样了,只要按照正常的护卫程序执行,就可以了。
他们不需要出生入死,他们不需要流血拼命,他们不需要肉搏厮杀,他们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就能很好的保证主公的安全。
主公手下的众多将领,文臣谋士,都对死士营敬畏有加,可是对虎卫军,只是保持着应有的礼貌。
如果有什么重要事件,或是在什么重要场合需要两支部队同时出动,通常也是死士营守在主公身边,虎卫军守在死士营的外围。
这种差距在外人眼里,就是特种部队与安全部队的区别。
难道他们真的比死士营差吗?
其实一点也不差,他们训练的比死士营更刻苦,他们的要求比死士营更严格,他们的战斗力比死士营只强不弱,他们的忠心更是可以为了主公随时赴死。
一切只因为主公没有给过他们上战场的机会。
他们憋足了一口气,总想有一天可以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盖过死士营。
如今,机会来了,主公将决定全军,乃至决定兖州、许都命运的重要任务全全委托给了他们。
今天,他们将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偷袭,创立自己的丰碑,震撼整个中华大地,载入三国时代的史册。
正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许褚劫营
袁绍的大营静悄悄的。
夜过三更,袁绍的士兵应该已经进入熟睡当中。
营门处,插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周围五十米的所有事物。
几名袁绍的士兵守在紧闭的营门两侧,看似笔直的身躯,守卫严密。
其实,若是近前细看,就能见到他们眼皮打架,上下闭合。
许褚率领着虎卫军的士兵,隐藏在火光之外的暗处,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士兵们已经抽出了大刀,伏在马上,压低身形,勒紧了马缰。
许褚大喝一声:“冲啊!”
挥手率先冲前。
他高举手中虎头刀,风驰电掣的冲往袁绍大营的营门。
身后虎卫军的将士紧随其后,黑压压的出现在营门的火光范围之内。
守卫营门的袁绍士兵听到动静,摇摇发晕的脑袋,睁眼细看,他们一下就蒙了。
从那深邃的黑暗之处,涌出杀神似的一彪人马,铺天盖地,占满了营门前的空旷之地。
许褚当先冲到,从马上高高跃起,双手持刀,力劈华山,崩天裂地。
大刀所及之处,正是紧锁营门的铁链。
咔嚓一声暴响,胳膊粗细的铁链,火光四溅,碎成两段。
缠绕铁链的营门两根巨木,同时折断,飞出十步之外。
如此威势,天下未曾一见,有如盘古开天辟地,横贯古今。
袁绍士兵肝胆皆碎,手中兵器都把持不住,软瘫在地,连逃跑的力气也没有了。
许褚一脚踹开营门,翻身上马,吩咐身后士兵:“杀无赦!”
随即率先杀向近前的袁绍兵营。
可怜守门的袁绍士兵,连反抗都没有,就被一拥而上的战马,踩的脑浆迸裂,胸塌腿折,死状凄惨。
许褚带着大队骑兵,横扫袁绍兵营,从帐前而入,从帐后而出。
所过之处,袁绍士兵个个人头落地,无法多活一秒。
虎卫军如一股旋风,将营帐挨个拔起,绝杀一片。
袁绍在睡梦中被惊醒,耳听外面混乱嘈杂,急忙喝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亲卫在外禀报,曹军劫营。
袁绍大惊,慌忙滚下床榻,伸手要摸挂在床边的佩剑。
持有佩剑在手,袁绍方才安下心神。
他又问外面:“曹军来了多少人马?他们到哪里了?”
亲卫禀报:“人数尚不清楚,他们正在前营冲杀。”
袁绍听闻尚在前营,这才一披衣袍,走了出来。
他步向大帐,随口吩咐:“击鼓召将。”
鼓声一起,外面数将已经冲了进来。
张郃、高览、袁绍三子,一个不缺。
袁绍面色低沉的吩咐:“众将听令,点齐人马,反击!”
众将应诺一声,风一样散开。
几个人在奔往中军大帐时,已经下令整军。
此时返回,就见五营人马,同时点起火把,骑兵上马,步兵持枪,整军完毕。
袁绍戴上金盔,穿好金甲,威风凛凛的走出大帐。
他翻身上马,拔出手中佩剑,大喝道:“众将士听令,随我一起歼灭敌军。”
传令兵击鼓,五营人马同时杀出,聚往前营。
许褚杀得犹自兴起,突然身后将士叫道:“大统领,快看!”
就见前方,齐刷刷燃起无数的火把,照亮了一片天空。
低沉的喊杀声传来,那是几万人同时呼喊的声音。
许褚面色一变,转身大喝道:“事情败露,我们撤退。”
完,马往回带,转身向外奔去。
虎卫军的将士跟在他的后面,离开了袁绍的军营。
失败了?就这么就失败了,虎卫军的将士茫然而无助。
满心建功立业的思想,压抑在心底想要出人头地的傲气,来时雄心勃勃的意念,一切都成了空气,一吹而散。
怎么会失败,怎么能失败?
虎卫军的将士琢磨不透。
他们隐隐觉得,大统领不直接杀向中军大帐,擒拿主将,很不正常。
只是一切已晚,他们不能一举击溃袁绍,就要面临袁绍大军的追杀。
无法再想太多,他们需要快速脱离袁绍大军的追击,赶返曹营。
袁绍的骑兵,手持火把,在快速的接近。
此时,他们在马上的劣势渐渐体现了出来。
虎卫军,乃是曹操身边最精锐的步战部队之一。
他们在步兵中是首屈一指的,可是骑上马的他们,实力就要大打折扣。
他们控马的技术还不如普通的骑兵纯熟。
袁绍的骑兵轻易就能赶上他们。
况且他们来时,只想着一战功成,没考虑过失败,所以身边没有携带火把。
夜黑路陡,他们在前方是摸黑前进,袁绍骑兵在后面是点火照亮,速度自然不同。
袁绍的骑兵已经追上尾端的虎卫军。
许褚回头一望,沉声说道:“留下一个小队断后,其他人莫停,跟我走。”
十名虎卫军的士兵停了下来,他们一字排开,眼神坚定,心怀必死之意。
虽然无法完成劫营偷袭的重要任务,可是他们不能让人耻笑,他们要护卫战友的安全。
他们要让袁绍知道,虎卫军只有战死的勇士,而没有偷生的懦夫。
他们将用血肉之躯,铸成阻挡袁绍军兵跨越的长城。
他们豪气万丈,他们战意高昂,即使千军万马也不能让他们皱一下眉头。
他们齐声高喊:“为了胜利!杀!”
他们面对冲锋而来的袁绍骑兵,挺起了手中的长枪。
数万袁绍大军如一道洪流,直接将他们淹没。
其中传出几声稀落的喊杀声,再没有了动静。
袁绍长子袁谭,一马当先,飞奔在骑兵大军的前方。
他手中的钢枪闪亮刺眼,刚才就是他率先将一名虎卫军的士兵挑上了半空。
他的枪尖还残留着血丝,他盯着前方慌不择路的虎卫军,冷冷的笑容挂在嘴角。
今日一定要他们知道冀州军的厉害。
袁绍在中军远远的看着,看到虎卫军偏离了曹营的方向,无目的一直向前。
他心中暗喜,这下一定可以把这帮冒犯虎威的家伙,一举歼灭。
他的美梦刚做了一半,他梦到自己身披皇袍,身边围着无数的美女,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山珍海味数之不尽,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可惜被这帮家伙打断了,他真的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绝处逢生
袁谭马快,又将追上虎卫军。
许褚下令:“留下两个小队断后,继续走。”
二十名士兵留了下来,排成两列,持枪待敌。
袁谭嘿嘿一笑,钢枪挥舞,左右横扫,将这些士兵扫落马下。
后方袁绍骑兵追上,马蹄践踏之下,这些士兵,血肉横飞,不复人形。
袁绍二子袁熙领着一队骑兵追上袁谭。
袁熙大喊:“大哥,你慢点追,小心埋伏啊!”
袁谭转身叫道:“二弟,你是怕我抢了头功吧?”
袁熙说道“我是害怕大哥有危险,曹操诡计多端,我们可莫要上当啊!”
袁谭毫不介意的笑道:“只要我有手中钢枪在,何惧之有,最好曹操老贼亲自前来受死,我让他满脸桃花盛开,不知春归何处。”
袁谭又追上一名虎卫军士兵,钢枪挥动,将其贯胸而过。
袁尚此时也赶了上来,对袁谭说道:“大哥还是小心为上,不可大意啊!”
袁谭浑然不理,只顾挥枪厮杀。
张郃赶到中军袁绍马前,进言道:“主公,曹军劫营不过千余人马,我们一路追来,未曾见到曹军的其余军兵,要小心曹军设置埋伏啊!”
袁绍心内一惊,也是疑惑为何曹军没有接应部队。
他有心命令大军停止追击,返回大营。
这时,许褚见后方士兵不断被杀,停下马来。
他命令士兵顺着前方先行,他要亲自断后。
他稳坐战马之上,手持虎头刀,一双熊目圆睁。
袁谭赶到近前,钢枪前递,直往许褚胸前戳来。
许褚大刀一沉,用力一磕,但听钢枪嗡嗡作响,震得袁谭几乎脱手。
袁谭大惊,这才驻马凝神细看。
许褚斜着眼睛问他:“你可是袁绍三子袁尚?”
袁谭一愣,说道:“不是,我是袁绍长子袁谭。”
许褚收刀,说道:“你让袁尚小儿快点出来受死,他在日间杀了我方一员大将,我要为其报仇!”
袁谭一听,气就有些不顺,白天让袁尚抢了先机,出尽了风头,如今人家点名道姓都是要找袁尚。
他刚才吃了许褚的苦头,心道不如让袁尚来会会这个莽汉。
袁熙和袁尚从后赶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