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相 作者:程东升刘丽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以上充实到了研发岗位。按照任正非的说法,华为平均每年招聘大约3000人。
由于华为1998年到2002年几年内接连大规模招聘优秀毕业生。众多媒体被深深震撼。但是,这样的“大手笔”也被一些同行指责为“垄断人才”。媒体指出,华为发展再快,两年内招聘近万名毕业生也用不完,在国内电信人才紧缺的时候,华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有限的人才都拢到自己的手里,即使自己暂时用不完储备起来,也不让别人招聘去用,以此限制对手的发展。
任正非: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
在任正非眼中,华为是“三高”企业: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他坚信,高工资是第一推动力,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其实,华为给员工的不仅有高工资,还有股权和其它待遇。
应届毕业生报到时的路费和行李托运费等可以享受实报实销:从学校所在地到深圳的单程火车硬卧车票、市内交通费(不超过100元)、行李托运费(不超过200元)、体检费(不超过150元)。上述费用所有票据在报到后的新员工培训期间统一收取、报销,并在报到的当月随工资发放。
新员工正式上岗前的内部培训期间,工资、福利照发不误。新员工的工资开支,长年设置的负责培训的一批员工、干部的费用开支,各种培训费用支出、培训场所的建设、维护等等都是大笔开支。把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培养成可以在市场、研发上独当一面的成熟员工,华为投入了大量资金。
如果你持有内部股票,你还可以很容易地套现,拿走一大笔现金。1997年底,开发部副经理张××得到了8万股(每股1元)配股。当年华为是在10月1日开始配股的,凡是10月1日以后去的算是新员工,必须到第二年的10月1日才能分配内部股。而比他早去1个月,在9月进入华为的员工则参与了配股。他在华为工作了4年,就因为晚报到了几天,就比其他同事少收入了近30万。虽然这是公司的规定,但仍让不少事先不清楚的员工倍感遗憾。该员工2002年1月辞职的时候,华为的配股已经变成期权了,当时他的配股是按照一股26元人民币套现的。张××当初从原来的国营单位辞职,办理调动手续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刁难。他在原单位的工资是800元,先被扣了当年的奖金,又被索赔1万元。他找了很多领导求情,送礼又花费了几千块,才办好了辞职手续。而当他从华为辞职的时候,根本不用自己去跑,公司专门有一名人员给他办理完了所有的辞职手续。当他接过那一大笔沉甸甸的现金,才突然发觉这一次辞职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华为真地很够意思。”这名员工说,“看来有的资本家还是很好的嘛!”。另一位辞职的华为人说:“华为对技术开发人员的确很够意思,像我1995年刚进公司的时候,他们就开出了6500元的月薪,后来慢慢长到了一万二,加上其它的补助,拿到手上的数字还要高一些。”这位工程师在办好一切辞职手续后,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拿到了一大笔年终分红,吃惊与意外之余说:“我几乎都有点后悔离开华为了。”
(15)神秘的礼物
从1996年开始,每年末,华为中高层干部要聚集在一起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其余的人,每人必须对你提出一条以上的意见,指出你的一个以上的缺点。各个部门也遵照这样的程序分别召开本部门的民主生活会。对于普通员工,华为则通过更易于为员工所接受的方式进行。员工一开始上班就会听说,部门主管在年终向部门员工发放红包的时候,同时要送本部门员工一件“神秘的礼物”。新员工都十分好奇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老员工则抿着嘴偷笑,秘而不宣。好不容易盼到了年终发红包这天,部门主管手里拿着红包,笑咪咪地走过来。新员工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心思不在红包有多大上面,只是想赶快一睹“神秘礼物”的模样。主管肯定会把你叫到一个幽静的地方,让你坐下来,然后平心气地将那件“神秘的礼物”送给你。你接到这个“神秘的礼物”后必然会愣一下,然后会心地笑了。临走,主管还会拍拍你的肩膀说:“好好珍惜送你的‘神秘礼物’!”哎!究竟是件什么样的“神秘礼物”呢?
原来,这个所谓的神秘礼物就是告诉员工他的缺点和改进意见。公司要求每名部门主管在送员工红包的时候,必须同时指出他的一个缺点,并提出改进要求,促使员工改进。这种委婉的、巧妙的方式,被有意安排在发红包的同一时间,目的是让员工心理上乐于接受。在华为看来,人最难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尤其是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华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勇于否定自己,找出差距。等公司所有的员工都领到了红包和那个“神秘的礼物”,正式的年假也就要开始了。
加班文化
华为自创立以来,就有加班的传统,并逐渐形成了鼓励加班、提倡加班的“加班文化”,早期的华为人,桌子底下都有一块毯子,那是为了对付随时可能的加班,准备在地上过夜的装备。后来,条件好点了,每个人可以有一张行军床,有集体宿舍了,但是,加班文化却雷打不动地保留下来了。公司为加班提供了很好的后勤服务,比如晚上九点提供免费夜餐。这种加班是无偿的。如果有人一段时间没有加班会引起别人的疑惑——这人工作怎么这么不投入,连班都不加?上级可能会认为你的劳动态度不好,进而会影响你的奖金。再说,当你看见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也在加班时你能不加班吗?华为实行的是单双周工作制,但相当一部分员工连着四个星期只能休息一个星期天,还是在实验室里打一天地铺。
任正非本人对加班情有独钟,经常教育员工们:世界上著名的IT企业都有加班的传统——IT业技术更新那么快,市场变化那么迅速,你不拼命干就会落后,只有死路一条。在总部的员工,加班更是常事。员工常常深夜回家。一次,中研部机器造型部几位工程师为解决一个技术难点,在外面的协作厂工作到深夜两点多钟,当他们从偏僻的外协厂提着大包小包试制用的零件回家时,巡逻的警察误以为是偷东西的贼,用枪顶着他们的腰板,打开装着样件的纸箱搜查。第二天,这些人还心有余悸地说,当时真怕那枪走火。
2001年后,华为已不再提倡加班制,并明确规定,普通员工加班需要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以加班,并发放加班费。副总裁以上职位者加班没有加班费。
禁止“夫妻员工”
华为从一开始就执行一条独特的规定:禁止夫妻二人都在华为工作,如果公司内部的两名员工结婚了,必须有一个人离开。这是出于企业文化的考虑。夫妻两人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素质都不一样,在同时接受华为的企业文化时,很难产生高度统一的认同感。也就是说,华为的企业文化精髓、文化价值导向很难通过这种夫妻关系的个体准确传递出去。有效避免了公司内部很多不必要的矛盾,避免因感情化色彩太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很多员工对这一条规定不是十分理解,但是,通过这项制度,华为确实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2001年后,由于规模迅速膨胀,组织结构复杂了,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执行得不再那么严格,但对于公司高层领导仍旧必须严格遵守。即使有个别员工夫妻两人都在公司,在分红、配股时,要按照两人中标准较低的那个执行,以此避免以权谋私的现象。
不给销售人员提成
华为认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提成是一种“刺激”方式,可以提高他增加短期收益的积极性,但是却无助于他和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华为的销售是没有提成的,只有奖金。这种管理办法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学习。它有许多相应的制度与之相配套:工资高,目标管理体系完善,执行人员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在这种制度下,销售人员的销售压力与收入水平,都不亚于以提成制为激励的企业。因此,华为从不以提成的办法对销售人员进行奖励。当然这只是华为的一面之词。据中关村一家著名IT企业的市场人员说,我们根本“打”不过华为的营销人员。他们对营销人员的刺激办法令人惧怕:在桌上码上像小山一样的现金,如果想拿走,就走出门去,卖更多的产品。这位市场人员把华为的销售称作“用现金砸出来
的”。这个说法笔者无法对其真实性加以确认。但是,要让普通人变成“土狼”,产生与“狮子”撕咬的勇气,一定得有使人舍生忘死的办法。
参考文选
致新员工书(作者:任正非)
(此处略去)
(16)资金链
如果我们把研发、市场比作华为的左膀右臂,把人才比作筋骨,那么,资金就是华为的血液。快速发展的企业,都患有“资金饥渴症”,华为饥渴得更厉害,不仅因为它是民营企业,还因为它特有的发展模式。从前面三章,大家也许注意到了,无论技术进步、市场扩张,还是人才培养,华为有一个惯用的战术,就是“压强”。但是,这种以小博大的手段,要求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资金,否则,机会就会转瞬即逝。那么,任正非是怎么保持他的资金链在猛烈而巨大的拉力下不断裂的呢?这可能是神秘华为的核心秘密。
“高利贷”时期
1988年至1992年间,华为主要代理香港的交换机,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主要依靠创业初期的点滴积累。但是1992年前后,华为全部资金都投入到C&C08机的研发中了,因货款回收太慢,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全体员工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员工们士气低落,部分员工打起了退堂鼓。最后是突然收到的一笔货款救了命。于是,等待多月的员工们领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资,干劲马上上去了。华为终于走出了这次困境。这是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资金危机。那个时期,华为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周转,从银行基本贷不到款。一名华为高层人士回忆,1991年开始,任正非就曾经找过很多家银行,希望能够贷点款作为流动资金。但是,银行全是国有的,他们宁愿将大把贷款贷给一个烂摊子的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一家没有知名度的民营企业。
1992年,为了研制C&C08交换机,需要1个亿的投入,任正非多方告贷未果,被逼无奈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这实际上把任正非逼上了绝路。C&C08机动员大会上任正非“失败了我只有跳楼”的誓言,真实地反映出他的决心。
朱基一言“救”华为
1996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视察华为,随行的有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四大银行的行长。当时华为的年销售额已达26亿元,跻身国内电信设备四巨头。朱基副总理当场表示,要求政府各部门积极支持华为和像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当他得知华为资金上的困难时,当即说:“只要是中国的程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一定提供买方信贷,在国内市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