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战车 >

第6章

战车-第6章

小说: 战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铺设轨道。车轮在轨道上滚过以后,轨道又沿着后轮自动卷起来,再从轮子上方
回绕到前轮,以等待重新铺设。这样,周而复始,循环铺设,就形成了无限轨道,
从而使车辆轻松自如地驶过泥泞地区。
    履带的设想最早出现在1770年,英国人理查德·艾德治福最早提出。1837年后,
俄国人查格良斯基和布林诺夫分别获得了设计“无限轨道”拖车的专利。特别是布
林诺夫设计的“无限轨道”拖车,在1880年进行试验时,仅用两匹马就拉了200 块
砖和30多人,总重竟达9 吨。
    布林诺夫的“无限拖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然而,他没有满足,他以履带拖
车为基础,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履带式蒸汽拖拉机,这种履带式蒸汽拖拉机是
在5 米长的拖车上装了两部蒸汽机制成的,这两部蒸汽机分别带动两侧的主动轮,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履带式车辆的转向问题,当两侧的主动轮速度不同时,车辆就会
转弯行驶,其转弯的道理与人走路的道理一样:当左侧的速度慢、右侧的速度快时,
履带就会带动车子向左转;反之,车子就会向右转。
    1874年,法国人布依扬研制成功了“无限轨道”火车,并取得了专利权。这辆
“无限轨道”火车共分8 节,由铰链连结,因而可以拐弯行驶,全车重120 吨,搭
载士兵200 人,由40马力的蒸汽机推动,速度可达每小时10千米。车上装有16门大
炮,炮管从车周围开的射孔中伸出,可以在行驶中进行射击。然而,这种“无轨道”
火车尽管火力强,速度快,越野性能相对较好,却没有被法国军事部门看好。法国
军界对这种“无限轨道”火车置之不理,很快,这种车便销声匿迹了。
    20世纪初期,内燃机出现了,履带式拖拉机焕发出生机,不仅在农业领域获得
广泛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履带式拖拉机被用来牵引重型火炮,发挥了作
用。
    英国人研制早期坦克“小游民”时,其参照物就是刚从美国进口的‘布劳克”
拖拉机。生产时,实际上就是在“布劳克”拖拉机上加装一对加长了的拖拉机履带,
把锅炉钢板钉在角铁架上,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箱子,然后把箱子安装在拖拉机上,
这就成了“小游民”坦克。
    履带从此从拖拉机转到了坦克雄伟的身躯上,后来,履带甚至成了坦克的象征,
而拖拉机上反而越来越难以见到履带的身影了。
           克里斯蒂和他的坦克悬挂装置
    大家都知道,人的两条腿和躯干之间的连接处有一种缓冲组织,这种组织富有
弹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人体受到的震动。坦克上也有一种缓冲组织,是
一种弹性元件,它悬挂在负重轮轴上,可减少车体受到冲击和震撞,这种弹性元件
的总和,就是人们所说的悬挂装置。
    真正有意识研制的坦克悬挂装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美国的一
些生产厂家和坦克设计师铆足了劲,千方百计地设计性能更加优越的坦克。在这里
面,有一个名叫沃尔特·克里斯蒂的工程师,1919年,他设计出他的第一辆坦克,
他首先在这辆坦克的两个负重轮上采用了平衡悬挂装置,并且还加设了弹簧。这种
平衡悬挂装置使他的坦克比同时期各国坦克在平衡方面要先进得多。
    不过,尽管克里斯蒂设计的坦克加装了悬挂装置,当时的军方并没有意识到这
一点。美国军方在观看了样品后认为,尽管克里斯蒂为他的坦克设计了两个炮塔,
但他的炮塔却不能做360 ”旋转,而且,这种命名为M1919 的坦克发动机功率较小,
行驶速度太低,所以没有订货。
    1921年,克里斯蒂对M1919 进行了改造,不过,这次他仍然没有在坦克上安装
旋转炮塔,所以,军方再次冷落了他。
    倔强的克里斯蒂没有悲观失望,而是重起炉灶,再一次埋头从事新坦克的设计
工作。到1928年,他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一辆新的坦克M1928 ,这一次,M1928 坦克
的炮塔终于可以做360 度旋转。
    由于M1928 满足了军方的要求,所以,看过试车表演后,美国军方当即向克里
斯蒂订购了5 辆样车,这种坦克就是名留史册的“克里斯蒂”坦克,当时,人们把
这种坦克命名为“T3克里斯蒂”坦克。
    军方的肯定令克里斯蒂兴奋异常,他专门筹建了生产这种坦克的美国轮履式车
辆有限公司。1931年,该公司共生产了9 辆坦克,除美国订购的5 辆外,另4 辆坦
克中有2 辆为波兰订走,有2 辆卖给了苏联。
    “克里斯蒂”坦克外形独特,其车头为尖楔的形状,已初步具备了倾斜甲板的
良好的防弹外形。该坦克最为过人之处仍是它的悬挂装置,因为悬挂装置的出色,
才使“克里斯蒂”得以名留史册。
    “克里斯蒂”坦克首次采用了4 个大直径负重轮,主动轮后置,没有早期坦克
用于转向的托带轮,将负重轮和车体之间用大型螺旋弹簧相连,最后的一个负重轮
处于水平螺旋状态,从而提高了负重轮的行程。当它的第二负重轮处于高度压缩状
态时,其余的3 个负重轮仍然处于伸张状态。这样,就使得它在行驶中可以达到每
小时44千米的高速度。而同时,“克里斯蒂”坦克在履带损坏后,负重轮仍可正常
行速,而且行驶速度更快,在路面状态较好时达每小时75千米。
    不过,“克里斯蒂”坦克的弱点不久就暴露出来了。它的操纵系统不灵活,并
且由于悬挂装置全都拥挤在车内,使得车内空间狭小,此外,还有它的履带寿命较
短,只有在轮式运行时才能达到高速,而轮式运行是无法越过障碍的等。
    由于有这么多缺点,美国军方不久就对“克里斯蒂”坦克失去了兴趣。
    被美国军方抛弃了的“克里斯蒂”坦克在美国受冷遇后,却在苏联遇上了知音,
苏联于1936年研制的BT—7 快速坦克的行动部分完全照搬了克里斯蒂的设计,后来
苏联生产的T —34中型坦克和英国生产的“十字军”巡洋坦克也全面模仿了它的悬
挂装置,后来,克里斯蒂的悬挂装置竟普及到几乎所有的坦克甚至汽车上,难怪人
们念念不忘他的贡献呢!
              诺门坎坦克包围战
    苏联对于坦克的认识是反反复复的。苏联人曾经解散过陆军机械化军,但不久,
又组建了坦克旅。正因有了坦克旅,才使苏军在1939年夏天得以大败日本军队的王
牌,造就了一代英豪朱可夫。
    朱可夫原是沙皇军队中的一名军士,在内战中加入苏联红军的骑兵,后来分另
担任骑兵师师长、骑兵军军长。
    尽管朱可夫长期在骑兵部队工作,但他一直对坦克和装甲兵极感兴趣,曾多次
组织自己骑兵师里的坦克团进行快速纵深进攻演练。1938年底,由于不少高级将领
在苏联大清洗运动中人头落地,刚满42岁的朱可夫被任命为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
然而,好景不长,大清洗运动的罗网也向他逼近。
    正当人们为朱可失命运担忧的时候,一份加急电报来到朱可夫面前。
    原来,苏联第57军正和日本军队在中蒙边境交界的诺门坎周围发生武装冲突。
这是日本人的一个战略动作,他们想以此来试探一下苏联的反应。当时,日军共有
兵力1 万余人、300 多门火炮,后来,日本人又将第一坦克师的主力部队——安网
部队、第7 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和关东军第二飞行集团的门架飞机调来增援。所以,
苏联虽未战败,但处于被动的状态下。
    消息传到莫斯科,引起苏维埃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的不满,他叫来国防人民委
员伏罗希洛夫问道:“谁在哈拉哈河指挥部队!”
    伏罗希洛夫尴尬地答道:“是费克连科军长。”
    “谁是费克连科?他是什么人?”
    “我不认识这个人。”
    听到这句话,斯大林火了,大声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前方在打仗,而你却
不了解谁在打仗,谁在指挥。为了改变那里的状况,要采取主动,应派另一个人去。
不仅要改变状况,而且还要找机会给日本人点儿颜色看看。”
    见斯大林如此说,站在一旁的总参谋长铁木辛哥推荐说:“我有一个候选人,
他原是第6 骑兵军军长,现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他叫朱可夫。”
    “朱可夫?我好像记得未可夫这个名字。”
    “就是1937年曾给你和我发电报,说给他党纪处分不对的那个未可夫。”伏罗
希洛夫提醒道。
    之后,铁木辛哥乘机把朱可夫夸奖了一番,说朱可夫果敢、坚强、指挥艺术高
超。
    于是,朱可夫被派往中蒙边境,任远东集团方面军司令员,同时将第57军改编
为第一集团军,归远东集团方面军指挥。
    朱可夫于1939年6 月5 日到达中蒙边境,他发现,日本人企图在7 月上旬消灭
哈拉哈河以东的苏军,再渡河消灭西岸的苏军预备队。
    根据苏日两军的实力对比,朱可夫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决定坚守哈
拉哈河东岸,同时准备从纵深进行反击,并要求空军进行空中支援,同时请求增派
3 个步兵师和二个坦克旅。
    从6 月下旬起,苏日两国的飞机在中蒙边境地区展开了惨烈的空中较量。到了
7 月初,战争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于苏军,7 月3 日凌晨,日军乘夜从北线偷渡
哈拉哈河取得成功,并迅速集结了近万人,准备攻取哈拉哈河西岸的战略高地巴英
查岗,然后迂回到东岸的苏军后方,而苏军当时在当地只有1000多人。
    面对异常危急的形势,朱可夫使出了自己的王牌——第11坦克旅和摩托装甲第
7 旅,命令他们火速从南向渡过河的日军侧翼进行卷击,乘日本立足未稳,还没有
建立反坦克阵地时将他们全部消灭在哈拉哈河西岸。
    苏第11坦克旅和第7 摩托装甲旅共有300 多辆坦克,而且,当地地形开阔,方
圆数百里没有树木,而日军又没有坦克,所以,苏军几乎毫不费劲,用2 天时间就
赶跑了日军。
    击退了日军,守住了哈拉哈河和东岸的阵地,朱可夫决定在8 月20日前发起反
攻,消灭已开到哈拉哈河的日军第6 军。在此之前,朱可夫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
力量,进行了大量的物资储备,先后补充了1 .8 万吨炮弹。6000余吨空军用弹药、
2000余吨燃料、4000余吨粮食。朱可夫采用了富勒《1919年计划》中的进攻方式,
将所属部队分为北、中、南三个集群,中路是步兵,北、南两个集群的中坚是500 
辆坦克和400 辆装甲车。苏军步兵在正面与日军对峙,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两翼装甲兵发挥坦克速度快、火力强、防护性能好的特点,从日本军队薄弱的两侧
后迅速向日军后方纵深进攻,会师于诺门坎,从而把日军夹在步兵和坦克之间,将
其一举歼灭。
    朱可夫制定出这一充分运用坦克进行包围作战的方案后,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
施,总攻发起前,朱可夫又进行了大量的隐真示假行动,故意在全线天天打桩,用
卡车装成坦克跑来跑去,不断开炮射击,使日军以为苏联要全线进攻,精神紧张。
但时间一长,日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