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

第8章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第8章

小说: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傻哪芰Α!�
    每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都各有其特点,如果需要分别或同时提高耐磨、减摩、抗咬死、耐蚀、抗高温氧化和耐疲劳性能,则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作条件选择相应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是古老的工艺之一,在中国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已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表面含碳量达O。6~0。7%,而心部为O。15~O。4%,具有明显的渗碳特征。明代宋应星撰《天工开物》一书中,就记载有用豆豉、动物骨炭等作为渗碳剂的软钢渗碳工艺。 
    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识》“淬刀”一节中,还记载有“以酱同硝涂錾口,煅赤淬火”。硝是含氮物质,当有一定的渗氮作用。这说明渗碳、渗氮或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早在古代就已被劳动人民所掌握,并作为一种工艺广泛用于兵器和农具的制作。 
    随着化学热处理理论和工艺的逐步完善,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化学热处理已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机械制造和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渗碳外,又研究和完善了渗氮、碳氮和氮碳共渗、渗铝、渗铬、渗硼、渗硫、硫氮和硫氮碳共渗,以及其他多元共渗工艺。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使化学热处理过程的控制日臻完善,不仅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工艺参数和处理质量也得到更加可靠的控制。 
    按渗入元素的性质,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非金属和渗金属两大类。前者包括渗碳、渗氮、渗硼和多种非金属元素共渗,如碳氮共渗、氮碳共渗、硫氮共渗、硫氮碳(硫氰)共渗等;后者主要有渗铝、渗铬、渗锌,钛、铌、钽、钒、钨等也是常用的表面合金化元素,二元、多元渗金属工艺,如铝铬共渗、钽铬共渗等均已用于生产。此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二元或多元共渗工艺也不断涌现,例如铝硅共渗、硼铬共渗等。 
    钢铁的化学热处理可按进行扩散时的基本组织,区分为铁素体化学热处理和奥氏体化学热处理。前者的扩散温度低于铁氮共析温度,如渗氮、渗硫、硫氮共渗、氧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又可称为低温化学热处理;后者是在临界温度以上扩散,如渗碳、渗硼、渗铝、碳氮共渗等,这些工艺均属高温化学热处理范围。 
    渗碳是使碳原子渗入钢制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渗碳后,工件表面含碳量一般高于0。8%。淬火并低温回火后,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心部能保持相当高的韧性,可承受冲击载荷,疲劳强度较高。但缺点是处理温度高,工件畸变大。 
    渗碳工艺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机床等设备的重要零件中,如齿轮、轴和凸轮轴等。渗碳是应用最广、发展得最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用微处理机可实现渗碳全过程的自动化,能控制表面含碳量和碳在渗层中的分布。 
    渗氮是使氮原子向金属工件表层扩散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钢铁渗氮后,可形成以氮化物为主的表层。当钢中含有铬、铝、钼等氮化物时,可获得比渗碳层更高的硬度、更高的耐磨、耐蚀和抗疲劳性能。渗氮主要用于对精度、畸变量、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件,例如镗床主轴、镗杆,磨床主轴,气缸套等。 
    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是在金属工件表层同时渗入碳、氮两种元素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前者以渗碳为主,与渗碳相比,共渗件淬冷的畸变小,耐磨和耐蚀性高,抗疲劳性能优于渗碳,70年代以来,碳氮共渗工艺发展迅速,不仅可用在若干种汽车、拖拉机零件上,也比较广泛地用于多种齿轮和轴类的表面强化;后者则以渗氮为主,它的主要特点是渗速较快,生产周期短,表面脆性小且对工件材质的要求不严,不足之处是工件渗层较薄,不宜在高载荷下工作。 
    渗鹏是使硼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硼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主要是与铁和钢中某些合金元素形成硼化物。渗硼件的耐磨性高于渗氮和渗碳层,而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耐蚀性。渗硼层脆性较大,难以变形和加工,故工件应在渗硼前精加工。这种工艺主要用于中碳钢、中碳合金结构钢零件,也用于钛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表面强化。 
    渗硼工艺已在承受磨损的磨具、受到磨粒磨损的石油钻机的钻头、煤水泵零件、拖拉机履带板、在腐蚀介质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工作的阀杆、阀座等上获得应用。但渗硼工艺还存在处理温度较高、畸变大、熔盐渗硼件清洗较困难和渗层较脆等缺点。 
    渗硫是通过硫与金属工件表面反应而形成薄膜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经过渗硫处理的工件,其硬度较低,但减摩作用良好,能防止摩擦副表面接触时因摩擦热和塑性变形而引起的擦伤和咬死。 
    硫氮共渗、硫氮碳共渗是将硫、氮或硫、氮、碳同时渗入金属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采用渗硫工艺时,渗层减摩性好,但在载荷较高时渗层会很快破坏。采用渗氮或氮碳共渗工艺时,渗层有较好的耐磨、抗疲劳性能,但减摩性欠佳。硫氮或硫氮碳共渗工艺,可使工件表层兼具耐磨和减摩等性能。 
    渗金属是将一种或数种金属元素,渗入金属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金属元素可同时或先后以不同方法渗入。在渗层中,它们大多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分别提高工件表层的耐磨、耐蚀、抗高温氧化等性能。常用的渗金属工艺有渗铝、渗铬、渗锌等。 
化学热处理的发展将着重于扩大低温化学热处理的应用;提高渗层质量和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研制适应常用化学热处理工艺的专用钢;发展无污染化学热处理工艺和复合渗工艺;用计算机控制多种化学热处理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制各种介质中适用的传感器和外接仪表、设备等。 
(5)合金元素对热处理的影响
1、合金元素对钢加热转变的影响
    除了镍、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特别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使碳的扩散速度降低,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减缓,因此奥氏体化加热温度提高,保温时间延长。
除了锰、硼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获得细小马氏体组织。
2、合金元素对钢冷却转变的影响
    除了Co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不同程度地阻碍了铁、碳原子的扩散,减缓了奥氏体的分解能力,使奥氏体稳定性提高,C曲线右移或形成珠光体和贝氏体两个转变区。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点、Mf点下移,如图1…71所示,使钢在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如图1…72所示。
(6)45钢和40Cr钢调质热处理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调质钢有碳素调质钢和合金调质钢二大类,不管是碳钢还是合金钢,其含碳量控制比较严格。如果含碳量过高,调质后工件的强度虽高,但韧性不够,如含碳量过低,韧性提高而强度不足。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小型工厂不可能每炉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测试,这就是说,淬火后的硬度必须达到该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后硬度按图要求来检查。 
工件调质处理的操作,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执行,我们只是对操作过程中如何实施工艺提些看法。

   1、 45钢的调质
   45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钢淬火温度在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如果实际装炉量大,就需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不然,可能会出现因加热不均匀造成硬度不足的现象。但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也出现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的弊病,影响淬火质量。我们认为,如装炉量大于工艺文件的规定,加热保温时间需延长1/5。

   因为45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工件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180℃左右时,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的组织应力所致。因此,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须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

    45钢调质件淬火后的硬度应该达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说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组织中可能出现索氏体甚至铁素体组织,这种组织通过回火,仍然保留在基体中,达不到调质的目的。

    45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通常为560~600℃,硬度要求为HRC22~34。因为调质的目的是得到综合机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围比较宽。但图纸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图纸要求调整回火温度,以保证硬度。如有些轴类零件要求强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齿轮、带键槽的轴类零件,因调质后还要进行铣、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关于回火保温时间,视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们认为,回火后的硬度取决于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关系不大,但必须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温时间总在一小时以上。

   2、40Cr钢的调质处理
   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调质工件,应采用Cr钢。但Cr钢有第二类回火脆性。

   40Cr工件调质的淬回火,各种参数工艺卡片都有规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是:
   1、40Cr工件淬火后应采用油冷,40Cr钢的淬透性较好,在油中冷却能淬硬,而且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小。但是小型企业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下,对形状不复杂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发现开裂,只是操作者要凭经验严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温度。
   2、40Cr工件调质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温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难。
   3、40Cr工件高温回火后,形状复杂的在油中冷却,简单的在水中冷却,目的是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时再施以消除应力处理。 
影响调质工件的质量,操作工的水平是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有设备、材料和调质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
   1、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Ar3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
  2、工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