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 >

第5章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第5章

小说: 巴菲特中国智慧+股神有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合伙人是熟人”和“专家投资”的巴菲特在长期的运营中终于赢得了股东的认同。这份认同也支持着他越过一个又一个事业的低谷。


天DR天R0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二章股神的财富主张(1)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白话文:大“道”象泛滥的河水一样广泛流溢、无所不到,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对万物却从不干涉,大功告成却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了万物却不自以为主宰,总是没有自己的私欲,可以说是很渺小了;万物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算得上是伟大。正由于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造就了自己的伟大。
     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许多股东依靠巴菲特成为亿万富豪,以滑雪、驾驶私人飞机为乐,但这种清福却没有降临到巴菲特身上,他始终在奥马哈的小镇上努力工作。他创造了一个财富帝国,但始终没有把这些财富用来享受。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收入、财产、身份、地位的不同,巴菲特对于财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
     纵观巴菲特的一生,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巴菲特财富观中的几个重要特点:
     (1)不要耻于谈钱,对于钱要有野心,特别是当你没有钱的时候;
     (2)金钱只是财富的一部分,不要把金钱当成财富的全部;
     (3)能花钱并不能证明你多有钱,能挣钱才能证明你的富有;
     (4)必要的时候需要“杞人忧天”,不要打无准备之战,也不要做无准备之富翁;
     (5)不要占有太多的金钱,将钱带入坟墓是一种浪费;
     (6)给子女留下越多的钱说明你越不爱你的孩子。
     一、不要为钱工作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白话文:圣人遇事谦让后退,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纷争之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才成就了他的私。
     美国布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年个人资产已经达到305亿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着低廉的工资——33万美元/年,相当于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资长时间保持在10万美元/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惊呼巴菲特如此“廉价”的时候,巴菲特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为钱工作!
     巴菲特从小就有致富的梦想。可是当被问及为什么那么想要变为富人时,年仅12岁的小巴菲特回答到:“我并不是想要很多钱,我只是觉得让钱慢慢增多会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刚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甚至要求过无薪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任职。老师最后给他提供了工作机会时,巴菲特连工资都没有问便坐上了下一班飞机。


天08天8J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二章股神的财富主张(2)

     巴菲特这种“不问薪酬”的工作态度体现了一种经营的理念。在我们的工作中,大多数人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交易:我为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工资。但是在巴菲特眼中,工作是一份事业,是应该用来经营的。这种理念一方面可以让其工作时更为用心,也更开心。巴菲特自己就经常在家里熬夜分析财务报表,但他并不觉得辛苦。另一方面,他也不会为工作所累,在他觉得事业不如意的时候,他可以轻易退出或者转行。1969年,当华尔街和美国股民陷入对股票狂热的渴求,争抢得不可开交时,巴菲特并没参加抢购,他卖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于股票市场之外。这让他避免了接下来的市场崩溃。
     而我们过于专注于工资条,结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资条上,我们工作不开心,不如意。我们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换工作,因为这样,我们的收支会在瞬间失去平衡。
     我们不仅自己给自己判了有期徒刑,更自己延长了我们的“刑期”。我们的欲望很多,可是实现的很少。要给我们自己“减刑”,或者降低我们的欲望,或者改变我们的心境。还有更聪明的做法就是“经营”,经营我们自己的收支情况,降低我们对工作收入的依赖,或者热爱我们的工作,将其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
     二、不羁小钱求大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垣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白话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作用。揉捏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虚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地方,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以便利,“无”使它发挥作用。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舍得”一词可见。先有“舍”,后才有“得”。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鸟痴,天天到林子里去捕鸟。这一天,他幸运地捉住了一只鸟。回家的路上,恰好遇见一卖网的贩子,鸟痴欣喜万分,万般恳求,请贩子收下自己仅有的那只小鸟,换得一网而归。因为他知道,林子里还有无数鸟儿在等他。巴菲特就是这样一个鸟痴。
     “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巴菲特曾多次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这句谚语,阐述了他的投资概念。
     巴菲特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父亲和他的老师格雷厄姆都劝说他离开股市,找一份安定并且高薪的工作把自己安顿下来。可是巴菲特却不愿意当一个安安分分的中产阶级。他心里一直渴望追随老师的步伐,渴望能够在股市叱咤风云。


天JT天T6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二章股神的财富主张(3)

     以巴菲特的学识和能力,完全可以找到一份高薪并且稳定的工作,这对于巴菲特而言是一只可以随时握在掌心的小鸟。股市则是一个充满成千上万只鸟儿的森林,巴菲特很可能需要在黑暗中来捕捉这些鸟儿。巴菲特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而且,他甚至愿意自己出钱租那张捕鸟之网,他提出无薪为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
     对于巴菲特而言,赚取钱财是自我实现,证明自己实力的好办法。鸟痴选择“捕鸟之网”,放弃唾手可得的鸟儿,那是因为他想要更多的鸟儿。巴菲特放弃大公司的高薪,正是因为他知道从格雷厄姆处学到纵横股市的能力,他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而且,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他是在为自己敬重的人工作。这种心态下会更好地领会格雷厄姆的精神,更容易成功。
     这种“不羁小钱求大富”的想法也可以在巴菲特后来的名言中看出些许痕迹。他对自己有一句很精辟的解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当大多数人都在害怕失去手中的那只鸟(现在的工作)时,巴菲特却十分贪婪,不愿意被小小的财富牵绊住,他觊觎的是林中的一百只鸟(百万富翁的愿望)。
     我们都有野心,也想得到林中的一群鸟儿。但是真正让我们选择“放弃手中的鸟,拿起网捕捉林中的鸟群”时,我们却开始迟疑:为什么要放弃到嘴的肥肉?林中的鸟能不能捕到?即使可以捕捉到林中的鸟,是不是会很辛苦?有时候我们也不愿意降格,好不容易在好的公司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我为什么要去当销售员呢?所以,很多人选择“宁为牛后(屁股)”,也“不为鸡头”。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有野心,又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鸟,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愿意放弃手中的鸟去捕捉林中的鸟群,并得到了一百只鸟,这是最成功的。而如果我们能够安心地拥有手中的鸟并细心照料它,即使我们不能捕到一百只鸟,但我得到了一只大鸟,这是第二成功的。最差的就是那种既不愿意放弃手中的鸟,又没勇气去捕鸟的人。这些人在二者之间摇摆,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手中的鸟儿也日见消瘦:工作没心情,加薪机会忽略不计,升职遥遥无期……
     巴菲特的成功有三个要点:不要为了芝麻而忘了西瓜;不管拿到芝麻还是西瓜,都比拿着芝麻想西瓜要好;为自己尊重的人工作,即使他不能给你芝麻,但他会给你西瓜籽的。
     三、绝不奢望暴富
     少则得,多则惑。
     白话文: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
     在20世纪80年代,投资方面的另一个天才彼得?林奇拜访了巴菲特的工作室。他发现巴菲特的办公室十分简单,没有交易员队伍,也没有显示股价信息的电子屏幕,没有股票价格图表,甚至没有计算机,有的只是一只古钟和一堆1929年以来的主要财经报纸。


天6X天XL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二章股神的财富主张(4)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者,巴菲特不按常理出牌在资本市场是众所周知的。这更体现在他的投资风格中。在其他人疯狂投机,一致看好的情况下,巴菲特显得十分冷静。在牛市的氛围中,巴菲特一点都不贪心,赚到足够的钱之后他立刻就退出来。在他退出之后不久,股市总是会急转而下。
     巴菲特的这种另类,并不是因为巴菲特不懂投资常理。恰好相反,他对股票市场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从来不曾奢望通过投机一夜暴富。他只是利用老师教给他的价值投资工具,去寻找股价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然后在基本价值相当的价位上出售,而并没有想去赚取基本价值以上的利益。这样他就总能买到物有所值的股票,也总能避开华尔街疯狂的氛围。
     77岁的巴菲特这样告诉我们:“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你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能够升值的东西……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
     四、最寒酸的大富翁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白话文: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远离忧患。
     2006年,北京所销售的宾利车比全球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多。各类奢侈品厂商蜂拥而至,抢占市场。这让北京人觉得自己特有面子,拥有了渴望已久的富裕形象。如果这不是一个天大的误会,那便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比起纽约、东京这样的城市,北京的GDP总量、财政税收总额、人均GDP都不占优势。一句话,北京所创造的财富和他现在消费的财富不相称。中国有句古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习惯了奢侈,将来要是财源被切断,那种日子会非常艰难。奢侈通常是衰败的前兆,八旗子弟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一切。正因为如此,真正的富有和奢华才会变成一对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巴菲特以他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1951年,21岁的时候,巴菲特与苏珊结婚,两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来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间很破败,经常有老鼠出没。1954年,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巴菲特不愿意花钱去为女儿买一张小床,只好把一个抽屉铺上褥子,把女儿放在里面。后来,他的经济情况改善了一些,但仍是不舍得花这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