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长沙药解 >

第11章

长沙药解-第11章

小说: 长沙药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能泄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伤寒》:“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
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凡风木之病,而脾胃虚弱,
宜稍减之,与姜、桂、苓、术并用,土木兼医。若至大便滑泄,则不可用矣。黄芩汤、
大柴胡用之治少阳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泻少阳之相火也。伤寒别经及杂证
下利,皆肝脾阳陷,不宜芍药。其败土伐阳,未如地黄之甚,然泻而不补,亦非虚家
培养之剂也。

· 
35 ·



长沙药解 


《金匮》妇人腹痛用芍药诸方,总列于后。妊娠及杂病诸腹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方在当归。产后腹痛烦满,枳实芍药散主之。方在枳实。产后虚羸,腹痛里急,痛引腰背,
杂病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在胶饴。带下,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方在土瓜根。 


■防风
【本经】味苦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
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

味甘、辛,入足厥阴肝经。燥己土而泻湿,达乙木而息风。

《金匮》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在桂枝。用之治历节疼痛,以其燥湿而舒筋脉也。薯蓣丸
方在薯蓣。用之治虚劳,风气百病,以其燥湿而达木郁也。竹叶汤方在竹叶。用之治产后中
风,发热面赤,以其疏木而发营郁也。

厥阴风木之气,土湿而木气不达,则郁怒而风生。防风辛燥发扬,最泻湿土而达
木郁,木达而风自息,非防风之发散风邪也。风木疏泄,则窍开而汗出,风静而汗自
收,非防风之收敛肌表也。其诸主治,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
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清赤眼,收冷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 


■柴胡
【本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
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

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
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
耳热甚灵。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伤寒》小柴胡汤,柴胡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治少阳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少阳之
经,居表阳里阴之中,表阳内郁,则热来而寒往,里阴外乘,则热往而寒来。其经行
于胸胁,循胃口而下,逆而上行,戊土被克,胆胃俱逆,土木壅遏,故饮食不纳,胸
胁满而烦呕生。少阳顺降,则下温而上清,少阳逆升,则下寒而上热。热胜则传阳明,
寒胜则传太阴。柴胡、黄芩,清泻半表,使不热胜而入阳明,参、甘、大枣,温补半
里,使不寒胜而入太阴,生姜、半夏,降浊阴之冲逆,而止呕吐也。又治腹中急痛者,
以胆胃逼迫,则生痞痛。参、甘、大枣、柴胡、黄芩,内补土虚而外疏木郁也。治妇
人中风,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以经水适断,血室方虚,少
阳经热,传于厥阴,而入血室。夜而血室热作,心神挠乱,谵妄不明。外有胸胁痞满,

· 
36 ·



卷二 


少阳经证。肝胆同气,柴、芩清少阳经中之热,亦即清厥阴血室之热也。

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二两,枳实四两,大黄二两。
治少阳伤寒,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以少阳半表阳旺,热胜而传阳明,
汗愈泄而胃愈燥,故汗出不解,甲木侵迫,戊土被逼,胃气郁遏,水谷莫容,故吐利
俱作。胃口壅塞,故心中痞硬。少阳证罢,便是阳明之承气证,此时痞硬呕利,正在
阳明少阳经腑合病之秋,柴、芩、芍药,清少阳之经,枳实、大黄,泻阳明之腑,生
姜、半夏,降浊气而止呕逆也。

《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治病疟一月不差,结为癥瘕。以疟邪亦居少阳之部,
柴胡所以散少阳经气之痞塞也。

寒性闭塞而营性发散,伤寒则寒愈闭而营愈发,发而不通,遂裹束卫气而生表寒,
迟则阳郁而后发热。风性疏泄而卫性收敛,中风则风愈泄而卫愈敛,敛而不启,遂遏
逼营血而生里热,迟则阴郁而后恶寒。阳盛于三阳,阴盛于三阴,少阳之经,行于二
阳三阴之中,半表半里之介。半里之阴乘于外,则闭藏而为寒,及其衰也,内郁之阳,
又鼓发而为热,热来则寒往矣。半表之阳发于内,则蒸腾而为热,及其衰也,内郁之
阴又裹束而为寒,寒来则热往矣。阳明之不能热往而寒来者,阳盛于表也,太阴之不
能寒往而热来者,阴盛于里也。足少阳以甲木化相火,顺则下行而温水脏,相火下秘,
故上清而下暖,逆而上行,出水腑而升火位,故下寒而上热。下寒则半里之阴内旺,
所以胜表阳而为寒,上热则半表之阳外旺,所以胜里阴而为热。表阳里阴,各居其半,
均势相争,胜负循环,则见寒热之往来。阴胜则入太阴之脏,但有纯寒而热不能来,
阳胜则入阳明之腑,但有纯热而寒不能来。

入腑则吉,徐用承气,泻其内热而外无别虑,入脏则凶,急用四逆,温其里寒而
未必万全,是以入脏为逆,入腑为顺。然入腑失下而亦有死者,究不如在经之更顺也。
方其在经,阴阳搏战,胜负未分,以小柴胡双解表里,使表阳不至传腑,里阴不至传
脏,经邪外发,汗出病退,此小柴胡之妙也。

足少阳经,自头走足,行身之侧,起于目之外眦,从耳下项,由胸循胁,绕胃口
而下行,病则逆行,上克戊土而刑辛金。以甲木而克戊土,胃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
作呕吐,以相火而刑辛金,肺无下降之路,则气逆而生咳嗽。辛金被贼,则痞塞于胸
胁,戊土受虐,则胀满于腹胁,以其经气之结滞也。木气盛则击撞而痛生,火气盛则
熏蒸而发热。凡自心胁胸肋而上,若缺盆颈项,若咽喉口齿,若辅颐腮颧,若耳目额
角,一切两旁热痛之证,皆少阳经气之逆行也。少阳甲木,居于左而行于右,邪轻则
但发于左,邪旺则并见于右。柴胡入少阳之经,清相火之烦蒸,疏木气之结塞,奏效
最捷。无论内外感伤,凡有少阳经病,俱宜用之。缘少阳之性,逆行则壅迫而暴烈,
顺行则松畅而和平,柴胡清泻而疏通之,经气冲和,则反逆为顺而下行也。

肝胆表里相同,乙木下陷而生热者,凡诸淋浊泄利之类,皆有殊功。以其轻清萧

· 
37 ·


长沙药解 


散,甚与肝胆之郁热相宜。热退郁消,自复升降之旧,故既降少阳之逆,亦升厥阴之
陷。痔漏之证,因手少阳之陷,瘰疬之证,因足少阳之逆,并宜柴胡。 


■黄芩
【本经】味苦平。主诸热黄疽,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创恒蚀,
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味苦,气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相火而断下利,泻甲木而止上呕,除
少阳之痞热,退厥阴之郁蒸。

《伤寒》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一两,大枣十二枚,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治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以太阳而传少阳,少阳经气内遏,必侵克戊土,而为呕利。
逆而不降,则壅迫上脘而为呕,降而不舒,则郁迫下脘而为利。利泄胃阳,则入太阴
之脏,利亡脾阴,则传阳明之腑。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易传阳明而为热。甘草、大
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也。

《外台》黄芩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二两,桂枝一两。治干呕下利
者。以其中气虚寒,脾陷而贼于乙木,则为下利,胃逆而贼于甲木,则为干呕。人参、
大枣,补中培土,干姜、桂枝,温升肝脾而止下利,黄芩、半夏,清降胆胃而止干呕
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往来寒热,胸胁硬满。大柴胡汤方在柴胡。用之治
发热汗出,心下痞硬。半夏泻心汤方在半夏。用之治呕而发热,心中痞满。生姜泻心汤方
在生姜。用之治干呕食臭,心下痞硬。甘草泻心汤方在甘草。用之治水谷不化,心下痞硬。
附子泻心汤方在附子。用之治恶寒汗出,心下痞硬。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在大黄。用之治关上
脉浮,心下痞濡。

以少阳之经,自头走足,下胸贯膈,由心下而行两胁。经气郁遏,内攻戊土,胃
气被贼,胀满不运,外逼少阳之经,结塞不开,是以心胁痞满。结微则濡,结甚则硬。
少阳经郁,相火升炎,黄芩清少阳之相火,以泻痞郁之热也。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在葛根。
用之治喘而汗出者。泽漆汤方在泽漆。用之治咳而脉浮者,清相火之刑辛金也。干姜芩连
人参汤方在干姜。用之治食入即吐者,清甲木之克戊土也。《金匮》鳖甲煎丸方在鳖甲。用之
治疟病结为癥瘕,清少阳之郁火也。大黄。虫丸方在大黄。用之治虚劳内有干血,清厥阴
之燥热也。当归散方在当归。用之治妊妇诸病,清风木之郁蒸也。黄土汤方在黄土。用之治
便后下血,清风木之疏泄也。

甲木清降,则下根癸水而上不热,乙木温升,则上生丁火而下不热。足厥阴病则
乙木郁陷而生下热,足少阳病则甲木郁升而生上热,以甲木原化气于相火,乙木亦含
孕乎君火也。黄芩苦寒,并入甲乙,泻相火而清风木,肝胆郁热之证,非此不能除也。

· 
38 ·



卷二 


然甚能寒中,厥阴伤寒,脉迟,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
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小柴胡汤,腹中痛者,去黄
芩,加芍药。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凡脉迟,腹痛,心下悸,小便
少者,忌之。

清上用枯者,清下用实者。内行醋炒,外行酒炒。 


■黄柏
【本经】蘖木。味苦寒。主五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
子漏下赤白,阴阳蚀创。一名檀桓。生山谷。

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足太阴脾经。泻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
下重,理黄疸腹满。

《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伤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蛔。以木
郁则虫化,郁冲而生上热,黄柏泻郁升之上热而杀蛔虫也。

白头翁汤方在白头翁。用之治厥阴病,热利下重者。以木郁则利作,郁陷而生下热,
黄柏泻郁陷之下热而举重坠也。

《金匮》栀子柏皮汤方在栀子。用之治太阴病,身黄发热者。大黄硝石汤方在大黄。用
之治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者。以乙木湿陷,不能疏泄,郁生下热,传于膀胱,水窍不
开,溢于经络,则身黄腹满而发热,黄柏泻湿热而清膀胱也。

阳衰土湿,乙木不达,抑遏而生湿热。冲于胃口,则心中疼热,陷于大肠,则热
利下重,郁于膀胱,淫于肌肤,则腹满身黄。黄柏苦寒迅利,疏肝脾而泻湿热,清膀
胱而排瘀浊,殊有捷效,最泻肝肾脾胃之阳。后世庸工,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