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要成立心理咨询小组,帮助有自杀意念的人解除心理矛盾。还应组织人力对自杀行为进行预测,从而加以防范。据统计,从自杀预警到行为实施,历时半年以上者达81.3%,故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最后,青少年应提高心理受挫力。
青少自杀多与个体的性格有关。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情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心理;性格执拗者,一旦受挫便易产生轻生念头。因此青少年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性格,掌握自我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防御机制。一旦遭受了挫折,可以改善策略,或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手段,再作尝试;可以暂时放弃当前目标,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可以采取妥协折衷的办法,找理由进行自我安慰;要有点“酸葡萄”精神和“阿”精神,Q悦纳自我、悦纳现实。俄国作家契诃夫在《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对企图自杀者说:“为了不断感到幸福,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他举例说,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因为,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胜利来安慰自己,求取心理平衡。
第十六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13)
十四、犯罪心理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表现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犯有诸如凶杀、抢劫、以及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吸毒和性行为等罪行,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犯罪看做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青少年犯罪如处理不当,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青少年13~15岁成为初犯的高峰年龄,15~18岁是犯罪的高峰年龄。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演变的发展过程的,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心理品质变化他们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突出。表现为言行不一,经常说谎;待人粗鲁,出言不逊;对家长与老师越来越没礼貌;对自己弟妹或同学越来越粗暴、急躁;对自己的同学的进步往往评头品足,讽刺挖苦,而对同学违纪行为却表示同情和支持;对学习与劳动逐渐膨胀起来。
(2)心理倾向变化这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享受,片面地追求外表美,欣赏低级下流的文艺作品,不正常地、狂热地追求异性等。
(3)行为上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在大街小巷,公共场所东游西逛;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甚至伪造假条,涂改学习成绩等;在工作上不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违背操作规程,大小事故不断出现;交坏朋友,并与之频繁往来;酗酒、寻衅,帮朋友打群架;与异性有不正常关系等。当然,具有上述个性的心理品质、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并不等于都是犯罪的心理先兆,但是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犯罪。因此,发现了青少年这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时,要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先兆发展成为犯罪心理特点。
1.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少年犯特别需要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针对犯罪青少年的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和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让青少年犯重新做人。
2.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罪心理先兆的青少年的治疗,要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治疗的心理效应,不要使其犯罪心理恶化,付诸实现。如果治疗的心理效应适得其反,使其自尊心受到挫伤,而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造成他们对心理医生的厌恶感、对立情绪与反抗心理,从而拒绝治疗。
3.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当发现青少年情绪苦闷时,要及时了解情况,针对病因立即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帮助,使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摆脱情绪上的痛苦,振奋精神,尽快康复,并保持心理健康。
第十六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心理保健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但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阶段,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后果严重的心理问题,威胁其身心健康。所以,青少年必须时时注意心理保健,让身心健康发展。
一、性心理保健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着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并处理,这些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性生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源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而对青少年进行有步骤的青春期卫生教育就必不可少了。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实的正确认识。在青春期教育中,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这些知识包括4个部分:
1.性的发育过程及构造:如女性月经的产生、两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等;2.性生理的平衡及了解:如手淫现象、男女交往等。3.性卫生常识:如性病的危害、月经的处理等;4.社会规范要求:如计划生育、性道德等。青少年如果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性意识不了解,可能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羞涩和罪恶感,进而发生抑郁甚至自杀行为。也有因反教育不当,受到家庭或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或诱惑出现早恋、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行为。
青少年应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提高认识,学会性别认同,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身份,明白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培养性道德和性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关系,即善于同异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了解性人际关系的意义。
手淫是青春期比较普遍的一种自慰行为。虽是本身并不导致严重后果,然而基于心理原因,它往往使手淫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意志薄弱、恐惧自卑、灰心丧气等心理。有自慰习惯的青少年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立志戒除这种不良习惯。由于手淫多在刚睡觉和起床前发生,所以要养成尽快睡熟和一醒即起的习惯。此外,转移注意力也有一定效果,当要发生手淫时,采取回忆和思考别的事情的方法,以消灭自慰的兴趣。青少年,尤其是未婚的在校青少年必须理智地实性禁欲,这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大有益处。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减低对性的关心;要增强理智,学会通过恰当的途径来调节自身的情爱和性爱的需要,使之得到升华或替换;要增强性道德观念及意志力,珍惜童贞,爱护名誉,这是纯洁爱情的基础;要培养法制观念,避免陷入性犯罪的深渊,坚决反对所谓“泛爱”和“性解放”。
二、学习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这是一动态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或恶感、排斥或吸引等心理上的距离和关系,即人际关系。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确实如此,良好的人际交系和正常的人际关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青少年期的人际关系中,首先是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师长的监护和青少年的独立要求,父母师长的保守倾向和青少年的冒险意识,常常成为他们之间关系失调的原因。这就需要双方的理解和体谅,儿女学生要体会父母师长的一片苦心,父母师长也要体谅青少年要求独立和勇于进取的愿望,彼此适应,努力建立协调融洽的关系,以免产生心理上的病变。父母师长既要注意青少年的不足,又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既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又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对青少年的指导要符合心理卫生原则:多奖励,少惩罚。在群体中,相互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气氛民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认识到既要享受充分的权利,又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对青少年的心理保健是大有益处的。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希望扩大圈子,广交朋友,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因此朋友之间感情非常浓厚,个体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休朋友的压力,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唯被大家排除。针对上述情况,青少年平时要努力增加交往,扩大活动范围,寻找可以倾谈的伙伴,以免情绪压抑。同时选择朋友也要谨慎小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切勿沾染不良习气,要有识别能力,选择品行皆优的朋友相处,这对促进心理健康有重大意义。
青少年期还要处理好与异性的人际关系。现代青少年应破除封建思想,正视与异性交往的必然,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政正常的人际交往。诚然,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通常比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交往更为敏感,更难把握。这就需要青少年加强知识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恋观、婚姻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坚强的自制意志,这是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措施。同时,人际交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青少年可以适当借鉴:
1.心怀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的愿望。在此基础上主动积极地进行交往,适当充分地向对方表示人的友好愿望,让对方能真切感受到你的善意和诚意,进而作出积极反应。
2.消除偏见和成见。对对方有偏见和成见时,要时常暗示自己摆脱其影响,并且逐渐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多想想对方好的方面。
3.认真倾向。即或有不同的意见,或使你感到恼火,也要克制忍耐听到底,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反驳须有分寸,有礼貌。
4.眼睛注视对方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无声语言”如叹气、停顿、沉默、体态等,并及时、适宜地给予应答性的反馈表情。
5.如果发生争吵,先冷静5分钟。然后经过友好地辨论,迅速了结,不存积怨。
6.保持善意和幽默气氛。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