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63章

大智度论-第63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是初学禅智。中畏生增上慢。念天者有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问曰。佛弟子应一心念佛及佛法。何以念天。答曰。知布施业因缘果报故。受天上富乐。以是因缘故念天。复次是八念佛自说因缘。念天者。应作是念有四天王天。是天五善法因缘故生彼中。信罪福受持戒闻善法修布施学智慧。我亦有是五法。以是故欢喜。言天以是五法故生富乐处。我亦有是我欲生彼亦可得生。我以天福无常故不受。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问曰。三界中清净天多。何以故但念欲天。答曰。声闻法中说念欲界天。摩诃衍中。说念一切三界天。行者未得道时。或心着人间五欲。以是故佛说念天。若能断淫欲。则生上二界天中。若不能断淫欲。即生六欲天中。是中有妙细清净五欲。佛虽不欲令人更生受五欲。有众生不任入涅槃。为是众生故。说念天。如国王子在高危处立不可救护。欲自投地。王使人敷厚绵褥堕则不死差于堕地故。复次有四种天。名天生天净天生净天。名天者。如今国王名天子。生天者。从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净天者。人中生诸圣人。生净天者。三界天中生诸圣人。所谓须陀洹家家。斯陀含一种。或于天上得阿那含阿罗汉道。生净天。色界中有五种阿那含。不还是间。即于彼得阿罗汉。无色界中一种阿那含。离色界生无色界。是中修无漏道。得阿罗汉入涅槃。念是二种天生天生净天。如是等天是名念天。念安那般那者。如禅经中说。念死者。有二种死。一者自死二者他因缘死。是二种死行者常念。是身若他不杀必当自死。如是有为法中。不应弹指顷生信不死心。是身一切时中皆有死不待老。不应恃是种种忧恼凶衰身。生心望安隐不死。是心痴人所生。身中四大各各相害。如人持毒蛇箧。云何智人以为安隐。若出气保当还入入息保出。睡眠保复得还觉。是皆难必。何以故。是身内外多怨故。如说

 或有胎中死  或有生时死
 或年壮时死  或老至时死
 亦如果熟时  种种因缘堕
 当求免离此  死怨之恶贼
 是贼难可信  时舍则安隐
 假使大智人  威德力无上
 无前亦无后  于今无脱者
 亦无巧辞谢  无请求得脱
 亦无捍挌处  可以得免者
 亦非持净戒  精进可以脱
 死贼无怜愍  来时无避处 

是故行者不应于无常危脆命中而信望活。如佛为比丘说死相义。有一比丘偏袒白佛。我能修是死相。佛言。汝云何修。比丘言。我不望过七岁活。佛言。汝为放逸修死相。有比丘言。我不望过七月活。有比丘言七日。有言六五四三二一日活。佛言。汝等皆是放逸修死相。有言从旦至食时。有言一食顷。佛言。汝等亦是放逸修死相。一比丘偏袒白佛。我于出气不望入。于入气不望出。佛言。是真修死相为不放逸。比丘。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住时甚少其犹如幻。欺诳无智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念死相。问曰。法是三世诸佛师。何以故念佛在前。是八念云何有次第。答曰。是法虽是十方三世诸佛师。佛能演出是法其功大故。譬如雪山中有宝山。宝山顶有如意宝珠种种宝物多。有人欲上或有半道还者。有近而还者。有一大德国王。怜愍众生为作大梯。人民大小乃至七岁小儿。皆得上山随意取如意珠等种种宝物。佛亦如是世间诸法实相宝山。九十六种异道皆不能得。乃至梵天王求诸法实相亦不能得。何况余人。佛以大慈悲怜愍众生故。具足六波罗蜜。得一切智慧方便。说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聚梯。阿若憍陈如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乃至七岁沙弥苏摩等。皆得诸无漏法根力觉道实相。实相虽微妙。一切众生皆蒙佛恩故得。以是故念佛在前。次第念法次第念僧。僧随佛语能解法故第三。余人不能解僧能得解。以是故称为宝。人中宝者是佛。九十六种道法中宝者是佛法。一切众中宝者是僧。复次以佛因缘故。法出世间。以法因缘故有僧。行者念我云何当得法宝。得在僧数中。当除却一切粗细身口恶业。是故次第说持戒。复次云何分别有七众。以有戒故欲除心恶。破悭贪故念舍。欲令受者得乐故破嗔恚。信福得果报故破邪见。住持戒布施法中。则为住十善道中离十不善道。十善道有二种果。若上行者得净天中生。中行得生天。以是故戒施次第念天。行禅定故得二种天。灭诸恶觉但集善法摄心一处。是故念天。次第念安那般那。念安那般那。能灭诸恶觉如雨淹尘。见息出入知身危脆。由息入出身得存立。是故念入出息次第念死。复次行者或时恃有七念。着此功德懈怠心生。是时当念死死事常在前。云何当懈怠着此法爱。如阿那律佛灭度时说

 有为法如云  智者不应信
 无常金刚来  破圣主山王 

是名八念次第。问曰。是说声闻八念。菩萨八念有何差别。答曰。声闻为身故。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声闻但为脱老病死故。菩萨为遍具一切智功德故。是为差别。复次佛是中亦说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应具足檀波罗蜜。乃至应具足八念不可得故。初有不住后有不可得。以此二印以是故异。不住不可得义如先说(丹注云八念竟)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二大智度论初品中十想释论第三十七(卷二十三)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

【论】问曰。是一切行法。何以故。或时名为智或时名为念或时名为想。答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念。能转相转心故名为想。决定知无所疑故名为智。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智慧相应相。是名无常想。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不增积故。复次生时无来处。灭亦无去处。是故名无常。复次二种世间无常故说无常。一者众生无常。二者世界无常。如说

 大地草木皆磨灭  须弥巨海亦崩竭
 诸天住处皆烧尽  尔时世界何物常
 十力世尊身光具  智慧明照亦无量
 度脱一切诸众生  名闻普遍满十方
 今日廓然悉安在  何有智者不感伤 

如是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诸圣人。转轮圣王诸国王常乐天王及诸天圣德尊贵皆亦尽。大火焰明忽然灭。世间转坏如风中灯。如险岸树。如漏器盛水不久空竭。如是一切众生。及众生住处。皆无常故名为无常。问曰。菩萨何以故行是无常想。答曰。以众生着常颠倒受众苦不得免生死行者得是无常想教化众生。言诸法皆无常。汝莫着常颠倒失行道时。诸佛上妙法。所谓四真谛。四谛中苦谛为初。苦四行中无常行为初。以是故菩萨行无常想。问曰。有人见无常事至转更坚着。如国王夫人宝女从地中生。为十头罗刹将度大海王大忧愁。智臣谏言王智力具足。夫人还在不久何以怀忧。答言。我所以忧者不虑。我妇叵得但恐壮时易过。亦如人好华好果见时欲过便大生着。如是知无常乃更生诸结使。云何言无常能令心厌破诸结使。答曰。如是见无常是知无常少分为不具足。与禽兽见无常无异。以是故。佛告舍利弗。当具足修无常想。问曰。何等是具足无常想。答曰。观有为法念念生灭。如风吹尘。如山上水流。如火焰随灭。一切有为法无牢无强。不可取不可着。为如幻化诳惑凡夫。因是无常得入空门。是空中一切法不可得故。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一念中生住灭相不可得。生时不得有住灭。住时不得有生灭。灭时不得有生住。生住灭相性相违故无。是无故无常亦无。问曰。若无无常。佛何以苦谛中说无常。答曰。凡夫人生邪见故。谓世间是常。为灭除是常见故说无常。不为无常是实故说。复次佛未出世。凡夫人但用世俗道遮诸烦恼。今欲拔诸烦恼根本故说是无常。复次诸外道法。但以形离五欲。谓是解脱。佛说邪相因缘故缚。观无常正相故解脱。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有余二者无余。如佛说一切人物灭尽唯有名在。是名有余。若人物灭尽名亦灭。是名无余。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身死尽灭。二者新新生灭。复次有言持戒为重。所以者何。依戒因缘故。次第得漏尽。有言多闻为重。所以者何。依智慧故能有所得。有言禅定为重。如佛所说定能得道。有言以十二头陀为重。所以者何。能净戒行故。如是各各以所行为贵。更不复勤求涅槃。佛言是诸功德。皆是趣涅槃分。若观诸法无常。是为真涅槃道。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诸法虽空而说是无常想。复次无常想。即是圣道别名。佛种种异名说道。或言四念处。或言四谛。或言无常想。如经中说。善修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尽。能除三界结使。以是故即名为道。是无常想或有漏或无漏。正得无常是无漏。初学无常是有漏。摩诃衍中诸菩萨心广大。种种教化一切众生故。是无常想。亦有漏亦无漏。若无漏在九地。若有漏在十一地。缘三界五受众。四根相应除苦根。凡夫圣人得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无常想功德。苦想者。行者作是念。一切有为法无常故苦。问曰。若有为法无常故苦者。诸贤圣人有为无漏法亦应当苦。答曰。诸法虽无常。爱著者生苦。无所著者无苦。问曰。有诸圣人。虽无所著亦皆有苦。如舍利弗风热病苦。毕陵伽婆蹉眼痛苦。罗婆那跋提(音声第一也)痔病苦。云何言无苦。答曰。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复忧愁嫉妒嗔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四大造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以为苦。若人不忆负债债主强夺嗔恼生苦。问曰。苦受是心心数法。身如草木离心则无所觉。云何言圣人但受身苦。答曰。凡夫人受苦时。心生愁恼。为嗔使所使。心但向五欲。如佛所说。凡夫人除五欲。不知更有出苦法。于乐受中贪欲使所使。不苦不乐受中。无明使所使。凡夫人受苦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受苦。如二箭双射。诸贤圣人无忧愁苦。但有身苦更无余苦。复次五识相应苦。及外因缘杖楚寒热等苦。是名身苦。余残名心苦。复次我言有为无漏法。不着故非苦。圣人身是有漏。有漏法则苦有何咎。是末后身所受苦亦微少。问曰。若无常即是苦者。道亦是苦。云何以苦离苦。答曰。无常即是苦。为五受众故说。道虽作法故无常不名为苦。所以者何。是能灭苦不生诸着。与空无我等诸智和合故。但是无常而非苦。如诸阿罗汉得道时说偈言

 我等不贪生  亦复不乐死
 一心及智慧  待时至而去 

佛取涅槃时。阿难等诸未离欲人。未善修八圣道故皆涕泣忧愁。诸离欲阿那含皆惊愕。诸漏尽阿罗汉其心不变。但言世间眼灭。疾以得道力故。虽从佛得大利益。知重佛无量功德而不生苦。以是故知道虽无常。非苦因缘故不名为苦。但五受众是苦。何以故。爱着故无常。败坏故如受念处中。苦义此中应广说。复次苦者有身常是苦。痴覆故不觉。如说

 骑乘疲极故  求索住立处
 住立疲极故  求索坐息处
 坐久疲极故  求索安卧处
 众极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