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100章

大智度论-第100章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系想名为无量。无所有处系想是名无所有想

复次烦恼相应想名为小想。烦恼覆故。有漏无垢想名为大想。诸法实相想名为无所有想。无漏想名为无量想。为涅槃无量法故。复次佛说有六想。眼触相应生想。乃至意触相应生想。如是等名为想众。行众者。佛或时说一切有为法名为行。或说三行。身行口行意行。身行者出入息。所以者何。息属身故。口行者觉观。所以者何。先觉观然后语言。意行者受想。所以者何。受苦乐取相心发。是名意行。心数法有二种。一者属见。二者属爱。属爱主名为受。属见主名为想。以是故说是二法为意行。佛或说十二因缘中三行。福行罪行无动行。福行者欲界系善业。罪行者不善业。无动行者色无色界系业。阿毗昙除受想余心数法。及无想定灭尽定等心不相应法。是名为行众。识众者内外六入和合故生六觉名为识。以内缘力大故名为眼识。乃至名为意识。问曰。意即是识。云何意缘力故生意识。答曰。意生灭相故。多因前意故。缘法生意识。问曰。前意已灭云何能生后识。答曰。意有二种。一者念念灭。二者心次第相续名为一。为是相续心故。诸心名为一意。是故依意而生识无咎。意识难解故。九十六种外道不说依意故生识。但以依神为本。此五众四念处中广说。所以者何。身念处说色众。受念处说受众。心念处说识众。法念处说想众行众。问曰。不应有五众。但应有色众识众。识众随时分别故有异名。名为受想行。如不净识名为烦恼。净识名为善法。答曰。不然。所以者何。若名异故实亦异。若无异法名不应异。若唯有心而无心法者。心不应有垢有净。譬如清净池水。狂象入中令其混浊。若清水珠入水即清净。不得言水外无象无珠。心亦如是。烦恼入故能令心浊。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净。以是故不得言烦恼慈悲等法即是心。问曰。汝不闻我先说。垢心即是烦恼。净心即是善法。答曰。若垢心次第云何能生净心。净心次第云何当生垢心。以是故是事不然。汝但知粗现之事。不知心数法。不可以不知故便谓为无。当知必有五众。问曰。若有者何以不多不少但说五。答曰。诸法各有定限。如手法五指不得求其多少。复次有为法虽复无量。佛分判为五分则尽。问曰。若尔者何以故复说十二入十八界。答曰。众义应尔。入界义异。佛为法王。为众生故或时略说或时广说。有众生于色识中不大邪惑。于心数法中多有错谬故说五众。有众生心心数法中不生邪惑。但惑于色。为是众生故说色为十处。心心数法总说二处。或有众生于心数法中少生邪惑。而多不了色心。为是众生故说心数法为一界。色心为十七界。或有众生不知世间苦法生灭。不知离苦道。为是众生故说四谛。世间及身皆为是苦。爱等烦恼是苦因。烦恼灭是苦灭。灭烦恼方便法是名道。或有众生着吾我故。于诸法中邪见生一异相。或言世间无因无缘。或堕邪因缘。为是众生故说十二因缘有人说常法。或说神常。或说一切法常。但灭时隐藏微细非是无也。若得因缘会还出更无异法。为是人故说一切有为法皆是作法无有常定。譬如木人。种种机关。木楔和合故能动作。无有实事。是名有为法。问曰。是中说五众有何次第。答曰。行者初习观法先观粗法。知身不净无常苦空无我等身患。如是众生所以着此身者。以能生乐故。谛观此乐有无量苦常随逐之。此乐亦无常空无我等。六尘中有无量苦。众生何因缘生着。以众生取相故着。如人身一种偏有所著。能没命随死取相。受苦乐发动生思等诸行。心行发动时识知离苦得乐方便是为识。复次众生五欲因缘故受苦乐。取相因缘故深着是乐。以深着乐故。或起三毒若三善根。是名为行。识为其主受用上事。五欲即是色。色是根本故初说色众。余次第有名。余入界诸法等皆由五众次第。有唯法入法界中增无为法。四谛中增智缘灭入界乃至有为无为法如上说。今五众等诸法皆是空。何以故。圣主说故。圣有三种下中上。佛为其主如星宿月中日为其最。光明大故。佛得一切智慧故名为圣主。圣主所说故应当是实。复次以有十八空故一切法空。若但以性空能空一切法。何况十八。若以内空外空能空一切法。何况十八。复次若有法不空应当有二种。色法非色法。是色法分别破裂乃至微尘。分别微尘亦不可得。终卒皆空无色法。乃至念念生灭故皆空。如四念处中说。复次诸法性空但名字。因缘和合故有。如山河草木土地人民州郡城邑名之为国。巷里市陌庐馆宫殿名之为都。梁柱椽栋瓦竹壁石名之为殿。上中下分和合名之为柱。片片和合故有分名。众札和合故有片名。众微和合故有札名。是微尘有大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诸天所见。小者上圣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见。所以者何。性实无故。若微尘实有即是常。不可分裂不可毁坏。火不能烧水不能没。复次若微尘有形无形二俱有过。若无形云何是色。若微尘有形则与虚空作分。亦有十方分。若有十方分则不名为微。佛法中色无有远近粗细是常者。复次离是因缘名字则无有法。今除山河土地因缘名字更无国名。除庐里道陌因缘名字则无都名。除梁椽竹瓦因缘名字更无殿名。除三分因缘名字更无柱名。除片因缘名字则无分名。除札因缘名字则无片名。除众微因缘名字则无札名。除中微尘名字则无大微尘名。除小微尘名字则无中微尘名。除天眼妄见则无小微尘名。如是等种种因缘义故知诸法毕竟空。问曰。若法毕竟空何以有名字。答曰。名字若是有与法俱破。若无则不应难。名字与法俱无有异。以是故知一切法空。复次一切法实空。所以者何。无有一法定故。皆从多法和合生。若无有一亦无有多。譬如树根茎枝叶和合故有假名树。若无树法根茎枝叶为谁和合。若无和合则无一法。若无一法则亦无多。初一后多故。复次一切诸观语言戏论皆无实者。若世间常亦不然。世间无常亦不然。有众生无众生。有边无边有我无我诸法实诸法空皆不然。如先种种论议门中说。若是诸观戏论皆无者云何不空。问曰。汝言诸法实诸法空皆不然者。今云何复言诸法空。答曰。有二种空。一者说名字空但破著有而不破空。二者以空破有亦无有空。如小劫尽时刀兵疾疫饥饿犹有人物鸟兽山河。大劫烧时山河树木。乃至金刚地下大水亦尽。劫火既灭持水之风亦灭。一切廓然无有遗余。空亦如是。破诸法皆空。唯有空在。而取相着之。大空者破一切法空亦复空。以是故汝不应作是难。若灭诸戏论云何不空。如是等种种因缘处处说空。当知一切法空。习者随般若波罗蜜修习行观不息不休。是名为习。譬如弟子随顺师教不违师意是名相应。如般若波罗蜜相。菩萨亦随是相。以智慧观能得能成就不增不减。是名相应。譬如函盖大小相称。虽般若波罗蜜灭诸观法。而智慧力故。名为无所不能无所不观。能如是知不堕二边。是为与般若相应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性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习应七空。所谓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何以不说住十八空。但说住七空。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答曰。佛法中广说则十八空。略说则七空。如广说助道法。则有三十七品。略说则七觉分。复次是七空多用利益众生故。如大空无始空。或时有众生起是邪见。为是故说。性空者。一切诸法性本末尚自空。何况现在。因缘尚空何况果报。自相空者。诸法总相别相尽观其空心则远离。用是二空诸法皆空。是名诸法空。从性空故有相相空故诸法皆空。诸法空故更无所得。是名不可得空。用是四种空破一切有法。若以有法有相为过者取于无法。是故说无法空。若以无法为非还欲取有法。是故说有法空。先说四空虽破有法。行者心则离有而存于无是则说无法空。若说无法为非。心无所寄还欲存有。是故略说有法空。以存有心薄故。无法有法空者。行者以无法空为非心还疑有。若心观有还疑无法。是故有无俱观其空。如内外空观。以是故但说七空。问曰。汝言知一切法空灭诸观。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如是观是名相应。不如是观则不相应。分别是非故。即亦是观。云何言灭。答曰。以是故

【经】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七空时。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不见受想行识若生相若灭相不见色若垢相若净相。不见受想行识若垢相若净相

【论】释曰。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者。不见五众有生有灭。若五众有生灭相即堕断灭中。堕断灭故则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故与禽兽无异。不见色若垢若净。不见五众有缚有解。若五众是缚性。无有得解脱者。若五众是净性者。则无有学道法

【经】不见色与受合。不见受与想合。不见想与行合。不见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法与法合者。其性空故

【论】释曰。心心数法无形。无形故则无住处。以是故色不与受合。如四大及四大所造色二触和合。心心数法中无触法。故不得和合。问曰。若尔者何以说受想行识不共和合。答曰。佛此中自说无有法与法合者。何以故。一切法性常空故。若无法与法合亦无有离。复次佛自说因缘

【经】舍利弗。色空中无有色受想行识。空中无有识

【论】释曰。何以故。色与空相违。若空来则灭色。云何色空中有色。譬如水中无火火中无水。性相违故。复次有人言色非实空。行者入空三昧中见色为空。以是故言色空中都无有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经】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

【论】问曰。此义有何次第。答曰。先说五众空中无五众。今是中说其因缘。五众各各自相不可得故。故言五众空中无五众

【经】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论】释曰。佛重说因缘。若五众与空异。空中应有五众。今五众不异空。空不异五众。五众即是空。空即是五众。以是故空不破五众。所以者何。是中佛自说因缘

【经】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亦无智亦无得。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无佛亦无佛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人皆知空中无所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一切法。佛何以分别说五众等诸法各各空。答曰。有人虽复习空。而想空中犹有诸法。如行慈人。虽无众生而想众生得乐。自得无量福故。以是故佛说诸法性常自空。非空三昧故令法空。如水冷相火令其热。若言以空三昧故令法空者。是事不然。智者是无漏八智。得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