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讲话稿-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舞伎大师勘弥的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在一次演出中,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要上场的时候,一个门生提醒她:说,师傅,你的草鞋带子松了。他回答了一声,谢谢你。然后立即蹲下系紧了鞋带。可是当她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时,又把鞋带松了。正巧一个记者采访,看见了这一幕,戏演完后,记者问勘弥:“你想以草鞋带子的松垮来表现百姓的长途旅行。这个学生不懂演戏的真谛,你为什么不当面指教他呢?”他回答说:“对别人的好意,必须坦然接受。要教导学生技能,机会多的是,今天最重要是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并给予回报。”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有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一般,还经常差作业。她总是很乖巧地追随我,隔三差五地送礼物给我,有时候是一朵她自己喜欢的花,有时是一颗捏在手里快融化的糖块,有一次我出差几天回家,她兴奋地要把自己的绒毛娃娃给我。有时候我真的会觉得,这孩子太世故,怎么不用点心思好好学习呢?所以,我经常不咸不淡地拒绝她。但是,看到她满脸灿烂的笑容一下子冻住,我真有些于心不忍。
她向老师表达爱,是希望老师给予她同样的爱,对学生给予自己的爱视而不见的师爱,是一种残缺的爱。因为我们的给予也许并不是学生想要的。而有时我无意中拒绝就会伤害一颗善良的心,并关闭教学生学会感恩和关爱的大门。所以后来,学生给我的每一份真情的小礼物,平平常常,未必值钱,但我都不敢忽视,而会真心地接受。因为接受也是一种爱,接受也把爱的机会给了孩子。也许这种接受不如奖杯和分数那么现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给予老师的爱,能够让他们体会爱他人的快乐,满足他们被人需要的欲望,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琴告诉我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师生之间的接纳与认请,增长师生互动的信心,教育氛围更加融洽。
愤怒可以,侮辱不行!
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需求多、危机四伏——造成教师愤怒不可避免。学生经常惹你生气,你的生气就是应对之道。(讨论教师能不能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我非常生气!”,说出的是自己看法、感受和期待。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教师应当熟悉不带侮辱的表达自己愤怒的方法。
不给学生贴标签
贴标签就是伤害。以成绩贴标签,以相貌贴标签,以家庭贴标签,以财富贴标签,以表现贴标签,导致学生感到所受教育不公平,必然影响教育效果。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例 )在天津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所在班进行一样调查,问你们班主任老师最喜欢谁?结果多数学生说,老师喜欢我。我当时想,这个老师不简单,能让这么多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不说别的,这位老师让学生得到了公平的爱,若我是学生,肯定是不惜一切做得让老师满意。老师后续工作必然能顺利开展。
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具有接受教师教诲的天然倾向。学生的“向师性”是乐于接受班主任教诲的自然倾向,是学生的一种心理特点。学生崇敬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教诲的一种倾向。有这种向师性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希望老师能热情、认真地教育他们,他们往往对老师有较高的期望,把老师看作是决定自己学业成绩、身心发展、个人前途的关键人物。学生能够区别教师发出的良性或是恶性信息。所以现在的社会上很流行学生择班主任学习这样一种趋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老师的期望值,我们踏进班级时想想面对学生自己是否带给学生良性的信息呢?(例)考试调位。
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
学生遭到敌意的盘问时,就像把他的挂在绞刑架上,任人拷打追问。聪明的老师避免有害无益的盘问。(例):学生拖交作业教师若盘问学生会找借口、防卫自己的谎话。因此,老师可以这样回应说:问题来了!你想我们该如何解决?你的意见怎样?教师这种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尊重、自治、自我负责。
安慰而不用解释。
学生哭泣,寻求安慰,不是要调查事情真相,给予安慰,没有必要让学生解释哭泣的原因。特别是小学生。学生哭泣的目的是宣泄内心的情绪,或引起他人关注,如果需要寻求老师帮助会主动以各种方式让老师帮助,所以班主任要做的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安慰即可。俗话说,孩儿的脸,六月的天。阴晴不定,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孩子伤心难过的那一刻,予以安慰,他会感受温暖且逐渐自己抚平伤痕。若是追问下去,反而会在伤口上撒盐,或画蛇添足。(例)课文卡罗纳。
适当的目标
不对轻微的不当行为分析来龙去脉,不对意外事件追根究底;不对学生的过去经历或长远未来抱成见,处理眼前的事情,关心学生此时此地是否无恙。“现在,我的目标比较适当,我注意学生眼前的心境和普遍的需求,舍去遥远的乌托邦,我在我的班上要做到完全符合人道精神。”虽然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但是我们任何一个老师都无法断言学生现在如何,他的将来会如何。(例)新转来的差生。
帮助恢复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些思想,源远流长,为许多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所论述,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30多年间,对37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观察,记录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对后进学生要千方百计找到其闪光点。(例)一位老师赞扬一位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演出服装。“我对你们的爱不是用身高、体重和成绩来衡量的,我有足够的爱去疼爱每个学生。”(例) 一个讨人嫌的孩子。
移情理解
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通过对方的眼光看问题,获得与对方相同的认识与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客观性与设身处地是同理性理解的特征。关键是要暂时放弃自己评判事物的参考架构,设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专注在感受)(例):一生的学具被另一生无意损坏引起矛盾,教师省掉盘问、指责和教训,把注意力放在玩具被损坏的学生的感受上,显示明快和同情的力量。
理解不等于赞同
班主任还应该把握道德教育的底线,引导学生以做道德高尚的人为目标。理解是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蹊径。后面还有教育引导的任务。
简明扼要
老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或必须简明扼要。众兴趣减弱时,戏也该结束了,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细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避免钻牛角尖。长篇大论没有必要。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逻辑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对学生应当严格要求,但过于严格时,就会显得小题大做,使众人难以忍受,学生因此畏而远之,与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隔阂,形成教育屏障。相反,一味地想学生讲好话,为一丁点儿小事过多地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开导,去说服,去婆婆妈妈地说个没完没了,学生听了会产生厌烦情绪。耐心细致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决不意味着软弱无力、忍让或放纵。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言简意赅。道理要讲清,厉害要讲明,态度要友好。(例)行为训练。
不要讽刺
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
有益的对谈
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将心中所想全部吐露出来,真正从内心来沟通学生,师生之间的所有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教育的效果也能得到充分展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说话,从内心真正体味到你在帮助学生,而不是在批评学生,管理学生,委屈学生,训斥学生,甚至在打击、排斥学生。班主任一定要跨越年龄界限,主动放下“师长”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做知音。茶余饭后,和学生聊聊天,交流交流思想啦;闲暇课余,和孩子们一块做游戏,打打球啦,这样,矛盾和误解就会在和谐的气氛中悄悄消融,理解和友谊就会在情感的交流中慢慢建立,逐步升华。果真如此,你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智慧化解尴尬
(例):一生在语文课堂上想象芦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
不急于救助
学生出现负性情绪时,老师要谨言慎行,不要扰乱学生的感觉。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亦帮助不了他们。聆听、重复、澄清,让学生自己想解决的办法。除了大的负性事件,急需及时解决以外。
适当的沟通
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是一种成就,它需要学习、预习和自律。沟通要真诚,没有什么比造作更有害。虚情假意容易被人识破。(2岁的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真诚,来自母亲的关爱。)(例)拥抱的故事。加里宁: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学生的眼睛更能观察到那些细微末节的变化。(例)“老师,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你了。”
总的来讲,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方面,正确的态度与育人观念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些技巧:
激发学习,鼓励自治,
支持自尊,衍生自信,
消除焦虑,去除恐惧,
减少挫折,杜绝伤害,
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
学生当中有一些相对特殊的群体,如:单亲子女、留守孩子、特困生、问题儿童,他们因为生活环境或自身局限,显得跟不上班,是班主任老师比较费心的。由于特殊的原因,这些学生表现不佳,并且不能正常融入班集体,所以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特殊的对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到最后成为班主任心病,根源并不出在孩子身上。他们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再到中学,每个成人的言行都给他们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有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绝大部分出在家长或老师的教养、教育方式上,尤其是父母。比如:家长处处保护,时时提防,真要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得依赖、胆小;可是让孩子过分独立,要怎样便怎样,这样做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会变得任性、放纵而不受控制,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或破坏性。单亲子女、留守孩子、特困生、问题儿童的生活环境,在班主任这里可以得到改变的是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像父母毕竟不是父母,我们不能代替所有特殊学生的父母行使职责,也无法再去教育学生的父母。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教育是无力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这个特殊的群体,保持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1、认识特殊学生群体。
每个普通班级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是班主任的心病,也是消耗班主任精力最多、最让班级烦恼的群体。我们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