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励志]星云大师_宽心 >

第11章

[励志]星云大师_宽心-第11章

小说: [励志]星云大师_宽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3节:快乐的来源(3)   
  四、纯净的信仰。小孩需要依靠父母,生命才得安全;老人需要依靠拐杖,走路才能安稳;黑夜中需要依靠明灯,行人才能看清方向。信仰如同我们的依靠,纯净的信仰能做人生的导航。生活有了信仰,就有勇气面对困难与压力;家庭有共同信仰,精神理念相同,自然能和谐。孔子曾云〃仁者不忧〃,如果能对人生的穷通得失、成败有无能够不忧不拒,何愁人生不会自在快乐呢?当然,快乐要经过勤劳努力才能获得,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与实践,无法体会真正的快乐。 
  最后提供给大家几点修炼的方法: 
  第一,不断的教育。一个人能不断地求进步,不断地教育自己,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礼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现在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是人生重要的课题。平时我们可以从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以及知识、科技等教育,来提升自我,启发思想。 
  第二,愿望的实现。有理想,还必须去实践,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丰硕的收获。只要有愿心,世界无远近;只要肯发心,人间无苦乐。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地发愿,不断地发心,进而实践自己的愿望,也是一种快乐。 
  第三,共事的和谐。与人相处共事,能和谐无争,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是最美满、最快乐的事。团体的每个分子都很重要,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可看轻他人。与人相处,若能抱持你对我错、你大我小的〃老二理念〃,必能和谐共事,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与效率。 
  第四,真理的彻悟。人生在世,能明白真理是非常幸福快乐的。我们信奉佛教,主要即是享受真理的快乐。世俗的娱乐短暂易逝,法乐里的欢喜却深广无限。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他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最后不仅自己彻悟,也为众生开创正觉幸福的人生。 
  佛光菜根谭 
  知足常乐是〃天堂〃,慈悲喜舍是〃道场〃, 
  服务助人是〃福田〃,欢喜融合是〃乐园〃。 
  佛眼看世界 
  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第44节:如何做功德(1)   
  如何做功德 
  一个午后,我正要从东山去佛学院上课,远远见到宝桥那边有一位矮小、驼背、小脚的老太太吃力地走着。我赶紧上前和她说:〃请到朝山会馆休息!〃 
  她自顾自地往前走,眼看她急着想从不二门前的石阶下山,我只好上前和她比手画脚地说:〃欧巴桑,这边的石阶有100多层,对您可能不太方便。那边有一条斜坡路比较好走,我带您去,好吗?〃我带着她走了一段路,才放心回去。 
  数年后,我到马来西亚弘法,她来电邀我见面,捧出一个牛皮纸袋,对我说:〃这些给您办教育。〃打开纸袋一看,竟然是80万元的教育基金。 
  后来,我每回到马来西亚她都拿出二三百万给我。听说其他佛教界人士向她化缘,她却不肯捐出一毛钱。有人问她为什么对我特别,她说:〃我这样穷酸模样的老人到佛光山,他毫不嫌弃,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法师。因此,就是要我把一切都捐给他,我都心甘情愿。〃 
  她,就是黎姑。 
  做功德、做善事要把握机会。社会上有一些人对于〃及时行善〃非常疏忽,对于〃及时行乐〃倒是非常认真。有的人想要做善事,但是一拖再拖,等到真正要发心的时候已经没有钱了。特别是做官的人要懂得及时行善,所谓〃公门好修行〃,否则等到官位一去,哪里还有权势做好事呢?至于商业巨贾,也不要等到别人求助于你才去施舍,自己有余就应及时行善。钱财如流水,流水一去不容易再回来,为什么不及时行善呢? 
  与王永庆同为台湾石化产业的先驱者赵廷箴曾经说过:〃我们会赚钱,但是我们不会做善事,我们需要宗教界来帮我们做功德。〃可见社会上有很多人还是乐善好施的,只是不得其门罢了。其实,功德的范围很广泛,并不仅限于金钱,所以人人都有能力做功德。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做功德呢? 
  其一,以物质金钱来做功德。过去佛教设有磨坊、当铺,乃至施茶、修桥等,以利益众生;近年来,佛教徒也会以物质金钱做功德,支持各地道场发挥弘法利生的功能,如举办文教活动、慈善救济等。另外,现代人工作忙碌,不能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有人也会把平时的储蓄拿出一部分作为善款布施,或以物质资助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小小布施,对布施者而言不算什么大事,但如〃贫女点灯〃一般,一钱布施同样获福无量。 
  其二,以服务奉献来做功德。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今天社会上有一种善良风气是很可贵的,即不少人会到各个机关团体去任义工:到医院里做义工,到寺院里做义工,到学校里担任爱心妈妈,到沙滩、山林、公园、大街小巷去扫地清理垃圾等等,都是以服务奉献来做功德。 
第45节:如何做功德(2)   
  其三,以语言赞美来做功德。有钱,用得不当会造罪;出力,你出力他出力,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做;因此,比出钱、出力更高一层的功德就是语言赞美。说好话不怕多,一家说好话,家庭和乐;人民说好话,国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说好话,世界则能祥和欢喜。  
  其四,以心意祝福来做功德。或许你说我没有钱,不会做事,也不会说话,没关系,别人做好事时我心里欢喜,就是最大的功德。所有功德中以心的祝福功德最大,因为物质的布施功德是有形、有相、有量、有边的,而心的祝福却是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的。比方〃在三宝加被下,希望你健康快乐〃、〃诚心希望你福慧双增〃等,别人做功德我们心存欢喜赞叹,这也跟对方具有同等的功德。 
  但是,乐善好施也要有原则,不能随便地施舍,否则会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别人的困扰,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增一阿含经》里即说,不可以对无法生起信仰的人布施佛法,因为会引起他的嗔恨之心。犹如一个人患有痈疮,还没有痊愈,又拿刀子去刺伤,会使他更痛不可忍。 
  所以,布施是有层次的: 
  一、施舍真理是上等布施。佛教认为上等的布施是给予心灵启发的〃法施〃,这是许多人最为欠缺的。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钱财、再高的地位,不能明理,不能安心自在,也是贫穷。真理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假如能把真理布施给人,把知识技术传授给人,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开发人们的智慧,以此利益更多的人。这就是上等的布施。 
  二、急公好义是中等布施。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诸多的不公平,应该勇敢地伸张正义。看到国家的公益团体、弱势团体生存困难,也应该给予赞助,助其发展,以发挥社会急公好义的精神。这是中等的布施。 
  三、济贫救穷是下等布施。有一句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一时的急难救济,犹如雪中送炭,让急难困苦的人获得转圜的生机,是莫大的慈善因缘。但是,对于恒常的穷困,有时候是救济不了的,因为这种治标的慈善工作并不究竟。 
  四、施不甘愿是劣等布施。有的人出钱赞助公益,但是布施之后心里很苦恼懊悔,或是在别人强迫之下捐款,心不甘情不愿,犹如剥去身上的血肉骨髓那样痛苦。这种不是发自内心欢喜的布施是为劣等的布施。 
  佛光菜根谭 
  无求的布施,端严高贵,令人感念; 
  无悔的布施,身心光明,令人赞美。 
  看破生死的智慧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第46节:人,有没有来生(1)   
  人,有没有来生 
  1984年,威廉?帕克因为杀人而被判刑。在囚房内他开始研读佛教,7年后,帕克成为堪萨斯州监狱内唯一的佛教修行者。帕克说:〃最大的禅思是对死亡的思考,我必须掌握死亡,尽管对死亡我仍然觉得棘手。佛教说死亡是一个大谎言、一个大迷惑,我现在知道,这个有形的身体是工具会死亡,但里面的东西将会继续生存下去。〃 
  随着死刑日子渐渐接近,新道法师为帕克举行了受戒仪式,帕克有了新的法名〃永恒的山〃。在证书上,一位法师为他题写:〃当你离去时,要有像山一样的尊严,相信你的生命是持续不断的。〃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哪有来生?这是迷的断灭见。 
  也有人说,人有来生,一颗颗种子种到泥土里都会再开花结果,会有来生;人死以后,当然还会再来做人,不会改变。这也是迷的常见。 
  说人死了以后没有来生的断见,和说人死了以后一定会做人的常见,都不是人生的真理。人死不是如灯灭,人死也不一定是做人,随着业报因缘,五趣流转,六道轮回,行善的人间、天上,行恶的地狱、恶鬼、畜生,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一粒种子播到土里,在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缘具足下,就会生长、开花、结果。怎可说人死就没有了?但是,从因到果,其中的缘分也是很重要;如果只讲因,抹去了最重要的缘,这是最大的迷惑愚痴。 
  本来是高官,只因作奸犯科,锒铛入狱为囚,牢狱的生活待遇连猪狗都不如。从现世报看来,人的一生所行所为都能影响祸福及幸与不幸,一切都能改变,何况来世在时间有春、夏、秋、冬,在世界有成、住、坏、空,在心念有生、住、异、灭,在人生有生、老、病、死。宇宙和人生一切万物都是环状的,好像时辰一再向前走,但是在十二小时中它是走不完的。人生,生也不是开始,死也不是结束,向前走也会回头,不是直线的。日出日落,去了会再来,都是在说明人有来生。人有来生才有希望,但也要有善缘。善缘善报,这就是悟者的世界。 
  我常喜欢拿换衣服来比喻人的死亡:一件衣服破旧了,就换一件新的;这个躯壳老朽了,当然要换一个新的身体。我也常以搬家来比喻生命的转递:这个房舍破旧了,就搬到新房子去住。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如果你有钱,可以换一件更美丽的衣裳,或是可以搬到更豪华的高楼大厦去住。这资本就好比是人的功德;如果你没有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积那么多的功德,就好比你把原来的衣服当了,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那么你只好换一件褴褛的衣服去更简陋的房子住了。 
第47节:人,有没有来生(2)   
  人死后,生命的转递是怎样的情况呢?《劝发菩提心文》中提到,人的生命转递有如乌龟脱壳一般,乌龟脱壳是非常疼痛的,人的生命即将由此体转到彼体也是如此。人将断气时的种种可怖,所谓〃风火交煎,神识于中溃乱;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无一毛而不被针钻,有一窍而皆从刀割。龟之将烹,其脱壳也犹易;神之欲谢,其去体也倍难〃。 
  人都想知道未来,其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