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本草衍义 >

第13章

本草衍义-第13章

小说: 本草衍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十七
牡蛎
内容:须烧为粉用,兼以麻黄根等分同捣,研为极细末粉。盗汗及阴汗,本方使生者,则自 
从本方左顾。经中本不言,只从陶隐居说。其《西阳杂俎》已言∶“牡蛎言牡,非为雄也。 
且如牡丹,岂可更有牝丹也?今则合于地,人面向午位,以牡蛎顶向子,视之口,口在左者 
为左顾。”此物本无目,如此,焉得更有顾盼也。 

卷十七
桑螵蛸
内容:自采者真,市中所售者,恐不得尽皆桑中者。《蜀本·图经》浸泡之法,不若略蒸 
过为佳。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亦白,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以女 
劳得之。令服此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愈。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桑 
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夜卧,人参 
汤调下二钱。如无桑上者,即用余者,仍须以炙桑白皮佐之,量多少可也。盖桑白皮行水, 
意以接螵蛸就肾经。用桑螵蛸之意如此,然治男女虚损,益精,阴痿,梦失精,遗溺,疝瘕 
,小便白浊,肾衰,不可阙也。 

卷十七
海蛤文蛤
内容:陈藏器所说是,今海中无雁,岂有食蛤粪出者。若蛤壳中有肉时,尚可食。肉 
既无,焉得更有粪中过数多者?必为其皆无廉棱,乃有是说。殊不知风浪日夕淘汰,故如是 
。治伤寒汗不溜,搐却手脚,海蛤、川乌头各一两,穿山甲二两,为末,酒糊为丸,大一寸 
许,捏扁,置所患足心下,擘葱白盖药,以帛缠定。于暖室中取热水浸脚至膝上,久则水温 
,又添热水,候遍身汗出为度。凡一二日一次浸脚,以知为度。 

卷十七
石决明
内容:经云∶“味咸”,即是肉也。人采肉以供馔,及干至都下,北人遂为珍味。肉与壳 
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壳研,水飞,点磨外障翳。登、莱州甚多。 

卷十七
真珠
内容:小儿惊热药中多用。河北塘、泺中亦有。围及寸者,色多微红。珠母与廉州珠母不相 
类,但清水急流处,其色光白,水浊及不流处,其色暗。余如经。 

卷十七
秦龟
内容:秦龟,即生于秦者。秦地山中多老龟,极大而寿。龟甲即非只秦地有,四方皆有之, 
但取秦地所出大者为胜。今河北独流、钓台甚多,取龟筒治疗,亦入众药。只此二种,各逐 
本条。以其灵于物,方家故用以补心,然甚有验。 

卷十七
玳瑁
内容:治心经风热。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是矣。与生 
熟犀其义同。 

卷十七
鲤鱼
内容:至阴之物也,其鳞故三十六。阴极则阳夏,所以《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 
曰 
∶“热即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 
取,只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卷十七
蠡鱼
内容:今人谓之黑鲤鱼,道家以谓头有星为厌。世有知之者,往往不敢食。又发故疾,亦须 
忌尔。今用之疗病,亦只取其一端耳。 

卷十七

内容:形少类獭,有四足,腹重坠如囊,身微紫色。尝剖之,中有三小蟹,又有四五小石块 
,如指面许,小鱼五七枚。然无鳞,与 、鳝相类。今未见用者。 

卷十七
鳝鱼
内容:腹下黄,世谓之黄鳝。此尤动风气,多食令人霍乱,屡见之。向在京师,邻舍一郎官 
,因食黄鳝,遂至霍乱吐利,几至委顿。又有白鳝,稍粗大,色白,二者皆亡鳞。大者长尺 
余。其形类蛇,但不能陆行,然皆动风 
。江陵府西有湖曰西湖,每岁夏秋沮河水涨,即湖水满溢,冬即复涸,土人于干土下掘得之 
。每及二三尺,则有往来鳝行之路,中有泥水。水涸又下,水至复出。 

卷十七
鲫鱼
内容:鲫鱼开其腹,内药,烧之,治齿。 

卷十七

内容:取干皮兼刺用,刺作刷,治纰帛绝佳。此物兼治胃逆,开胃气有功,从虫从胃有理焉 
。胆治鹰食病。世有养者,去而复来,久亦不去。当缩身藏足之时,人溺之即开。合穿山甲 
等分,烧存性,治痔。入肉豆蔻一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隐居所说,跳入虎耳及 
仰腹受啄之事,《唐本》注见摈,亦当然。 

卷十七
石龙子
内容:蜥蜴也,今人但呼为蜴蜥。大者长七八寸,身有金碧色。仁庙朝,有一蜥蜴在右掖 
门西浚沟庙中,此真是蜥蜴也,郑状元有诗。有樵者于涧下行,见一蜥蜴自石罅中出,饮水 
讫而入。良久,凡百十次,尚不已。樵者疑不免,翻石视之,有冰雹一二升。樵人讶而去, 
行方三五里,大雨至。良久,风雹暴作。今之州县依法用此祈雨。经云∶治五癃,破石淋, 
利水道。亦此义乎。 

卷十七
露蜂房
内容:露蜂房有两种∶一种小而其色淡黄,窠长六七寸至一尺者,阔二三寸,如蜜脾下垂 
, 
一边是房,多在丛木郁翳之中,世谓之牛舌蜂。又一种或在高木上,或屋之下,外作固,如 
三四斗许,小者亦一二斗,中有窠如瓠之状,由此得名。蜂色赤黄,其形大于诸蜂,世谓之 
玄瓠蜂。《蜀本·图经》言“十一月十二月采”者,应避生息之时也。今人用露蜂房,兼用 
此两种。 

卷十七
樗鸡
内容: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红,五色 
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今人又用之行瘀血月闭。 

卷十七
蚱蝉
内容: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始终一般声,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处,背壳坼蝉出。所 
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干其壳而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蓄之,虽数日 
亦不须食。古人以谓饮风露,信有之。盖不粪而溺,亦可见矣。西川有蝉花,乃是蝉在壳 
中不出而化为花,自项中出。又,壳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甚良。 

卷十七
白僵蚕
内容:然蚕有两三番,惟头番僵蚕最佳,大而无蛆。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 
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其蚕蛾则 
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卷十七
木虻
内容:大小有三种。蜚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扁,微黄绿色。雄霸州、顺安军沿 
塘、泺界河甚多。以其惟食牛马等血,故治瘀血、血闭。 

卷十七

内容:今人谓之簸箕虫,为其像形也。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勿使服药人 
知。 

卷十七
蛴螬
内容:此虫诸腐木根下有之。构木津甘,故根下多有此虫,其木身未有完者。亦有生于粪土 
中者,虽肥大,但腹中黑,不若木中者,虽瘦而稍白。生研,水绞汁,滤清饮,下奶。 

卷十七
蛞蝓蜗牛
内容:蛞蝓、蜗牛二物矣。蛞蝓,其身肉只一段。蜗牛,背上别有肉,以负壳行,显 
然异矣。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也。其治疗亦大同小异,故知别类。又谓蛞蝓是蜗牛 
之老者,甚无谓。蛞蝓有二角,蜗牛四角,兼背有附壳肉,岂得为一物也。 

卷十七
水蛭
内容:陈藏器、日华子所说备矣。大者,京师又谓之马鳖。腹黄者,谓之马黄。畏盐,然治 
伤折有功。经与《注》皆不言修制,宜子细,不可忽也。今人用者皆炒。 

卷十七
鳖甲
内容:九肋者佳,煮熟者不如生得者,仍以酽醋炙黄色用。经中不言治劳,惟《蜀本·药性 
论》云“治劳瘦、除骨热”,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据,亦不可过剂。头血涂脱肛。又,烧头 
灰亦治。 

卷十七
乌贼鱼
内容:乌贼鱼干置,四方人炙食之。多取骨镂为细。研细,水飞,澄下,比去水,日干之 
,熟蜜和得所,点目中翳,缓取效。 

卷十七

内容:伊芳洛绝少,今多自京师来,京师亦自河北置之。今河北沿边沧、瀛州等处所出甚多。徐 
州亦有,但不及河北者。小儿解颅,以螯并白芨,烂捣,涂囟上,颅合。此物极动风,体有 
风疾人,不可食,屡见其事。河北人取之,当八九月蟹浪之时,直于塘泺岸上,伺其出水而 
拾之。又,夜则以灯火照捕,始得之。时黄与白满壳,凡收藏十数日不死,亦不食。此物每 
至夏末秋初,则如蝉蜕解。当日名蟹之意,必取此义。 

卷十七
原蚕蛾
内容:有原复敏速之义,此则第二番蛾也。白僵蚕条中已具。屎,饲牛代谷。又以三升醇 
酒,拌蚕屎五斗,用甑蒸热,于暖室中铺于油单上,令患风冷气闭及近感瘫风人,就所患一 
边卧,着温热,浓盖覆,汗出为度。若虚人须常在左右,防大热昏冒。仍令头面在外,不得 
壅覆,未全愈,间,再作。 

卷十七
蚕蜕
内容:治妇人血风,此则眠起时所蜕皮是也。其蚕退纸谓之蚕连,亦烧灰用之,治妇人血露 
。 

卷十七
鳗鲡鱼
内容:生剖晒干,取少许,火上微炙,候油出,涂白剥用,以指擦之,即时色转。凡如此 
五七次用,即愈,仍先于白处微微擦动。 

卷十七
鲛鱼
内容:鲛鱼沙鱼皮一等,形稍异。今人取皮饰鞍剑。余如经。 

卷十七
河豚
内容:河豚,经言“无毒”。此鱼实有大毒,味虽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杀人,不可不谨 
也。浓生者不食亦好。苏子美云∶“河豚于此时,贵不数鱼虾”。此时诗家鄙讽之言,未足 
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触之则怒气满腹,翻浮水上,渔人就以物撩之,遂为人获。橄榄并芦 
根汁,解其毒。 

卷十七
紫贝
内容:紫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点但黑。《本经》以此烧存性,入点眼药。 

卷十七
鲈鱼
内容:鲈益肝肾,补五脏,和肠胃。食之宜人,不甚发病。宜乎,张翰思之也。 

卷十七
虾麻
内容:多在人家渠堑下,大腹,品类中最大者是。遇阴雨或昏夜即出食。取眉间有白汁,谓 
之蟾酥。以油单裹眉裂之,酥出单上,入药用。有人病齿缝中血出,以纸 子蘸干蟾酥少许 
,于血出处按之,立止。世有人收三足枯蟾,以罔众,但以水沃半日,尽见其伪。盖本无三 
足者。 

卷十七

内容:蛙其色青,腹细,嘴尖,后脚长,故善跃。大其声则曰蛙,小其声则曰蛤。《月令》所 
谓“雀入大水化为蛤”者也。唐韩退之诗∶“一夜青蛙啼到晓”者是此。食之,性平,解劳 
热。 

卷十七
蛤蚧
内容:补肺虚劳嗽有功,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 
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 
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 
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升斤,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