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心法要诀 >

第32章

外科心法要诀-第32章

小说: 外科心法要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调涂患处。 
【方歌】五倍子散痔痛坠,坚硬肿疼立刻挥,轻粉冰片各研细,荔枝草入蛤中煨。 
x药线x 
芫花(五钱) 壁钱(二钱) 
用白色细衣线三钱,同芫花、壁纸用水一碗盛贮小瓷罐内,慢火煮至汤干为度,取 
线阴干。凡遇痔疮瘿瘤,顶大蒂小之证,用线一根,患大者二根,双扣系扎患处,两头 
留线,日渐紧之,其患自然紫黑,冰冷不热为度。轻者七日,重者十五日后必枯落,以 
月白珍珠散收口甚效。 
【方歌】药线芫花共壁钱,再加白扣线同煎,诸痔瘿瘤系根处,生似蕈形用此捐。 
x枯痔散x 
天灵盖(用童子者佳。又用青线水将天灵盖浸片时,捞出以火 红,再入青线水内淬之 
,如此七次,净用,四钱) 砒霜(一两) 白矾(生,二两) 轻粉(四钱) 蟾酥(二钱) 
共为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粗瓷碗密盖,盐泥封固,炭火 至二炷香,待冷 
揭开碗,将药研末,搽痔上。每日辰、午、申三时,用温水洗净患处,上药三次,上至七、 
八日,其痔枯黑坚硬,住药裂缝,待其自落。 
【方歌】枯痔天灵盖 淬,砒矾轻粉共蟾酥,入锅碗盖泥固 ,痔疮新久搽皆除。 
x唤痔散x 
枯白矾(五分) 食盐(炒,三分) 草乌(生) 刺 皮( ,存性,各一 
钱) 麝香(五分) 冰片(二分) 
共研细末,先用温水洗净肛门,随用唾津调药三钱,填入肛门,片时即出。 
【方歌】唤痔散把内痔呼,刺 皮盐麝草乌,冰片枯矾同研细,津调填入片时出。 
x生熟三黄汤x 
生地 熟地(各一钱五分) 黄连 黄柏 黄芩 人参 苍术(米泔水浸,炒) 白术(土炒) 浓朴 
(姜炙) 当归身 陈皮(各一钱) 地榆 防风 泽泻 甘草(生,各六分) 乌梅(二个)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生熟三黄连柏参,苍芩浓术共归陈,榆风泽泻乌梅草,专医血箭痔如神。 
x防风秦艽汤x 
防风 秦艽 当归 生地 白芍(酒炒) 川芎 赤茯苓 连翘(去心,各一钱) 栀子(生,研) 
苍术(米泔水浸,炒) 槐角 白芷 地榆 枳壳(麸炒) 槟榔 甘草(生,各六分) 
水二盅,煎至八分,食前温服。如便秘者加大黄。 
【方歌】防风秦艽治肠风,坠肿津血最止疼,四物栀苍槐角芷,地榆枳草翘槟苓。 
x苦参地黄丸x 
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 生地黄(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和 
入苦参末内,四两) 
加炼过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滚水送下,或酒下亦可,日服二次。 
【方歌】苦参地黄粪后红,皆因酒毒热来攻,二味酒蒸蜂蜜炼,为丸水送最有功。 
x脏连丸x 
黄连(研净末,八两) 公猪大肠(水洗净,肥者一段,长一尺二寸) 
上二味,将黄连末装入大肠内,两头以线扎紧,放砂锅内,下煮酒二斤半,慢火熬 
之,以酒干为度;将药肠取起,共捣如泥,如药浓再晒一时许,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 
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久服除根。 
【方歌】脏连丸用川黄连,研入猪肠煮酒煎,捣烂为丸温酒服,便血肛门坠肿痊。 
x胡连追毒丸x 
胡黄连(切片,姜汁拌炒,研末) 刺 皮(炙,切片,再炒黄,研末,各一两) 麝香(研细,二分) 
共和一处研匀,软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食前温酒送下。 
【方歌】胡连追毒丸医痔,成漏通肠服最宜,连麝 皮饭丸服,排尽瘀脓换好肌。 
x黄连闭管丸x 
胡黄连(净末,一两) 穿山甲(香油内炸黄) 石决明( ) 槐花(微炒,各五钱)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服二次,至重 
者不过四十日而愈。 
如漏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僵蚕二十条,炒研末,入药内。及遍身诸般漏证,服此方 
皆可有效。 
【方歌】黄连闭管丸穿山,石决槐花共细研,能除漏管米汤送,蜜丸麻子大一般。 
x却毒汤x 
瓦松 马齿苋 甘草(生,各五钱) 川文蛤 川椒 苍术 防风 葱白 枳壳 侧柏叶 
(各三钱) 焰硝(一两) 
水五碗,煎三碗。先熏后洗,日用三次。 
【方歌】却毒汤洗痔漏效,瓦松甘草蛤川椒,齿苋苍风葱枳壳,柏叶同熬加焰硝。 
x菩提露x(见脏毒) 
x月白珍珠散 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x(俱见溃疡门) 

卷九臀部
坐板疮
属性:坐板疮在臀腿生,形如黍豆痒 疼,暑湿热毒凝肌肉,初宜烫洗油捻烘。 
【注】此证一名风疳,生于臀腿之间,形如黍豆,色红作痒,甚则 痛,延及谷道,势 
如火燎。由暑令坐日晒几凳,或久坐阴湿之地,以致暑湿热毒,凝滞肌肉而成。初宜芫 
花、川椒、黄柏熬汤烫洗即消;或毒盛痒痛仍不止者,宜用油缸青布三指宽一条,香油 
调雄黄末一钱,摊于布上,卷之燃着,吹灭焰头,向疮烘之,其痒痛即止,甚效。 
r坐板疮图p04…34a181。bmpr 

卷十股部
附骨疽、咬骨疽
属性:附骨大腿外侧生,在腿里侧咬骨名。体虚寒湿乘虚入,寒热往来不 红,痛甚彻骨 
难屈转,寒湿化热肿胖形。蒜灸起 无 逆,溃后最忌败浆脓。 
【注】此二证生于大腿里外。外侧属足三阳经,里侧属足三阴经。附骨疽生于大腿外 
侧,咬骨疽生于大腿里侧。由体虚之人,露卧风冷,浴后乘凉,寒湿侵袭,或房欲之后, 
盖覆单薄,寒邪乘虚入里,遂成斯疾。初觉寒热往来,如同感冒风邪,随后筋骨疼痛,不 
热不红,甚则痛如锥刺,筋骨不能屈伸动转,经久阴极生阳,寒郁为热,热甚腐肉为脓,外 
形肿胖无头,皮色如常,渐透红亮一点,内脓已成,凡治此证,初起寒热往来,觉痛时, 
轻者即服万灵丹,重者服五积散如牛膝、红花;痛处用雷火针针之,发汗散寒,通行经 
络;脓成开之。溃后余治俱按溃疡门。 
又有漫肿疼痛,发于尻臀部位者,宜服内托羌活汤,又有发于腿之里侧近膝者,属 
足太阴脾、足厥阴肝二经部位,宜服内托黄 汤。又有发于腿外侧者,属足少阳胆经部 
位,宜服内托酒煎汤。又有发于腿之正面者,属阳明胃经部位,头目昏眩,呕吐不食,胸 
膈不利,心烦热闷者,宜服茯苓佐经汤。又有发于腿之里侧,属太阴脾经部位,骨节 
痛,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水不利,手足浮肿者,宜服附子六物汤,又有发于腿之后 
面,属足太阳膀胱经部位,腿足挛痹,关节重痛,憎寒发热,无汗恶寒,或兼恶风头痛 
者,宜服麻黄佐经汤。又有三阴不足,外邪 
过盛,大腿通肿,皮色不变,疼痛日增,不消不溃者,此属虚寒骨冷,急服大防风汤,补 
虚逐寒;日久消之不应者,势欲作脓,外用隔蒜片灸之起 ,艾爆有声为吉;灸之无 , 
骨中不觉热者属逆。灸后宜服十全大补汤加牛膝、羌活,防己,或八珍汤加附子补托之, 
脓成胀痛,针之出粘白脓为顺;若出白浆水或豆汁者,俱为败浆,终属险候,数证溃后, 
内外治法,亦俱按痈疽溃疡门。 
以上之证,皆由沉寒痼冷中来,外敷内服,不可用苦寒损脾泄气等药,犯之必至气 
血冰凝,内肉瘀腐,日久化为污水,不治之证也。按《准绳》等书云∶伤寒汗后,余邪 
成流注,流注之坏证成附骨疽。夫汗后流注易愈,惟失治乃为坏证,不能复生,似不能 
变成附骨疽。况附骨疽系调治可愈之证,若果数变之后,则坏而又坏矣!又岂能复有成 
功乎?是流注坏证变成附骨之说,存而不论可也。 
r附骨疽图p04…34a182。bmpr 
r咬骨疽图p04…34a183。bmpr 
x雷火神针x 
蕲艾(三钱) 丁香(五分) 麝香(三分) 
药与艾揉和,用夹纸一张,将药平铺纸上,用力实卷如指粗大,收贮。临用以纸七 
层,平放患处,将针点着一头,对患向纸捺实,待不痛方起针。病甚者,再针一次,七 
日后,火疮大发,真功甚效。 
【方歌】雷火神针攻寒湿,附骨疽痛针之宜,丁麝二香共蕲艾,燃针痛处功效奇。 
x内托黄 汤x 
黄 (盐水拌,炒) 当归 木爪 连翘(去心) 柴胡(各一钱) 羌活 肉桂 生地 黄柏(各五分) 
酒、水各一盅,煎一盅,空心热服。 
【方歌】内托黄 归木瓜,羌柴翘桂地柏加,疽生膝股肝脾位,酒水煎之服最佳。 
x内托酒煎汤x 
当归 黄 (各二钱) 柴胡(一钱五分) 大力子 连翘(去心) 肉桂(各一钱) 升麻 黄柏 甘 
草(各五分) 
酒、水各一盅,煎一盅,食前服。 
【方歌】内托酒煎寒湿凝,腿外少阳附骨生,归 大力柴翘桂,升柏甘加酒水灵。 
x茯苓佐经汤x 
白茯苓 苍术(米泔水炒) 陈皮 白术(土炒) 半夏(制,各一钱) 浓朴(姜炒) 木 
瓜柴胡 藿香 泽泻 葛根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茯苓佐经足阳明,腿面 疼烦热乘,平胃木瓜柴术半,藿泻加姜葛引经。 
x附子六物汤x 
附子 甘草(各一钱) 防己 白术(土炒) 白茯苓(各八分) 桂枝(五分) 
生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附子六物风寒湿,流注脾经须服之,四肢拘急骨节痛,防己术甘苓桂枝。 
x麻黄佐经汤x 
麻黄 苍术(米泔水浸,炒) 防风 防己 羌活 白茯苓 葛根(各一钱) 桂心 甘草(生) 细辛(各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二枚,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麻黄佐经足太阳,风寒湿注本经伤,苍术二防羌活桂,苓甘细葛枣生姜。 
x大防风汤x 
人参(二钱) 防风 白术(土炒) 黄 牛膝 杜仲 当归 熟地 白芍(酒炒) 川芎 
羌活 甘草 附子(制,各一钱) 
【方歌】大防风疗寒邪伤,附骨疽肿色如常,参术黄 牛膝仲,四物羌甘附子姜。 
x万灵丹x(方见肿疡门) 
x内托羌活汤x(方见臀部上马痈) 
x隔蒜灸法x(方见首卷灸法) 
x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x(俱见溃疡门) 
x五积散x(见内痈部肾痈) 

卷十股部
股阴疽
属性:股阴疽发大股中,阴囊之侧坚肿疼,七情不和忧愤致,溃后缠绵功难成。 
【注】此证一名赤施,发生于股内合逢下近阴囊之侧,因偏在厥阴经,故名大股也。坚 
硬漫肿木痛,由七情不和,忧思愤郁,凝结而成。因在阴经,起长、溃脓,俱属迟缓,溃 
后尤见缠绵,收敛成功者甚少。初起与附骨疽治法同,肿溃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r股阴疽图p04…34a184。bmpr 

卷十股部
横疽、阴疽
属性:横 疽左阴疽右,股内合缝肿硬疼,痛牵睾丸长蛤样,三阴七情郁滞凝。 
【注】此二证俱生股内合缝折纹间,左为横 疽,右为阴疽,属三阴经,由七情郁滞 
凝结而成。漫肿坚硬时疼,甚则痛牵睾丸,上及少腹,形长如蛤,一两月方能溃破,其脓 
深可知,破后脓稠可愈,败浆最难敛口,久必成漏。初治同附骨疽,溃按痈疽溃疡门。若 
脓水淋沥,日久有生虫者,形类蛔虫,亦系脓深郁久之所化也,属逆。 
r横 疽图p04…34a185。bmpr 
r阴疽图p04…34a186。bmpr 

卷十股部
伏兔疽
属性:伏兔穴处忌生疽,肿硬针灸不相宜,疼痛彻心寒热作,胃火毒滞溃难医。 
【注】经云∶伏兔不宜生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