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心法要诀 >

第25章

外科心法要诀-第25章

小说: 外科心法要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冰螺捻x 
砂(二分) 大田螺(去壳,线穿晒干,五枚) 冰片(一分) 白砒(即人言。面裹煨熟,去面 
用砒,一钱二分) 
将螺肉切片,同白砒研末,再加 片同碾细,以稠米糊,搓成捻子,瓷罐密收。用 
时将捻插入针孔,外用纸糊封,贴核上勿动,十日后四边裂缝,其核自落。 
【方歌】冰螺捻消诸核 , 砂螺肉煨白砒,再加冰片米糊捻,乳岩坚硬用之宜。 
x神效栝蒌散x(见乳劳) 
x香贝养荣汤x(见项部上石疽) 
x清肝解郁汤 归脾汤x(俱见乳中结核) 
x逍遥散x(见背部上搭手) 
x绎珠膏 生肌玉红膏x(俱见溃疡门) 

卷七腹部
幽痈
属性:幽痈脐上七寸生,初小渐大肿硬疼,忧思浓味火毒发,切牙寒战毒陷攻。 
【注】此证生脐上七寸,初起如粟,渐增漫肿疼痛,形如鹅卵,甚则坚硬,痛牵胸肋。 
由过食膏粱浓味,忧思气结,肠胃不通,火郁成毒,自内而外发也。初起肿痛,皮色未 
红,时若心烦呕哕,脉沉实者,当疏火毒,以绝其源,宜内疏黄连汤服之。 肿痛甚,邪 
气实也,宜服托里散,外用艾壮隔蒜片灸之。脉见沉迟,其脓未成,用补中益气汤托之;脉 
见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透脓汤。脓熟胀痛不溃,系气血虚也,急用十全大补汤温补 
之,外兼用卧针开,卧针者,斜入斜出,防伤内膜也。或误行汗下,或误敷寒凉,以致 
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急用十全大补汤,加干姜、附子以救之。已溃朝寒暮热者,气血 
虚也;食少作泻,脾胃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服六君子汤,服后诸证悉退,换 
十全大补汤调理即愈。外治之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无论已溃未溃,忽切牙寒战,系 
气虚不能胜毒,毒陷攻里之兆;或溃后脓水忽多忽少,疮口如蟹吐沫者,系内膜已透,俱 
为逆证。 
r幽痈图p04…34a122。bmpr 
x托里散x 
皂刺 金银花 黄芩 牡蛎( ) 当归 赤芍 朴硝 大黄 花粉 连翘(去心,各等分) 
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水各一盅,煎八分,去渣服。 
【方歌】托里散医诸疮毒,肿甚 疼煎服消,皂刺银花芩牡蛎,归芍硝黄花粉翘。 
x内疏黄连汤x(见肿疡门) 
x隔蒜灸法x(见首卷灸法) 
x托里透脓汤x(见头部侵脑疽) 
x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六君子汤x(即香砂六君子汤减去藿香、砂仁。俱见溃疡门) 

卷七腹部
中脘疽
属性:中脘疽由胃火生,脐上四寸隐隐疼,坚硬漫肿无红热,不食呕哕毒内攻。 
【注】此证一名胃疽,发于心胸之下,脐上四寸,任脉经中脘穴。隐痛日久,向外生 
疽,坚硬漫肿,皮色无红无热,由过食炙爆,以致胃腑火毒而成。人迎脉盛,是毒瓦斯攻里, 
作呕不食,咳嗽脓痰者逆。初宜服仙方活命饮,色紫坚硬,宜服山甲内消散。脓势将成, 
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若起长脓迟,或疮不 痛者,急用艾壮隔独头蒜片, 
置患上灸之回阳。 
r中脘疽图p04…34a123。bmpr 
x山甲内消散x 
穿山甲(炒,三大片) 当归尾 大黄 甘草 
节(各三钱) 土木鳖(三个) 黑牵牛 僵蚕(炒,各一钱) 
酒、水各一盅,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方食稀粥淡味调理。 
【方歌】山甲内消火毒积,色紫坚疼中脘疽,归尾大黄僵草节,木鳖牵牛加酒宜。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卷七腹部
吓痈
属性:吓痈七情郁火成,脐上三寸粟微红,暴肿 痛二七溃,顶陷色黑溃迟凶。 
【注】此证由七情郁火凝结而成。生脐上三寸,属任脉经建里穴。初如粟米,痒痛相 
兼,其肿迅速,寒热往来,甚则呕哕,牵引脐痛。初肿微红,顶尖根束,渐透赤色,时 
痛时止,十四日溃脓者顺;若顶陷紫黑,根脚漫肿,面赤大渴,脉见浮数而散大者逆。内 
治与幽痈参考,外治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r吓痈图p04…34a124。bmpr 

卷七腹部
冲疽
属性:冲疽脐上二寸生,心火毒炽入肾红,高肿 痛速溃吉,若见七恶定然凶。 
【注】此证生于任脉,脐上二寸下脘穴。一名中发疽,又名壅肾疮。由心火炽盛,流 
入肾经而成。色赤高肿,应在二十一日溃破,脓稠受补者顺。初宜疮科流气饮,或仙方活 
命饮消之。脓将成时,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其证若平塌紫黑,脓水清稀, 
七恶证见者逆。 
r冲疽图p04…34a125。bmpr 
x疮科流气饮x(见背部痰注发)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卷七腹部
脐痈
属性:(附∶脐中出水) 
脐痈毒发在脐中,肿大如瓜突若铃,无红无热宜蒜灸,稠脓为吉污水凶。 
【注】此证由心经火毒,流入大肠、小肠所致。生于脐中,属任脉经神阙穴,此穴禁 
针。肿大如瓜,高突若铃,无红无热,最宜隔蒜灸之。初宜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消之;便 
结实者,内疏黄连汤通利之;将欲成脓,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溃后得稠 
脓者顺,时出污水臭秽者逆。亦有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此属肠胃湿热积久, 
宜服黄连平胃散,外用三妙散干撒渗湿即愈。当忌酒、面、生冷、果菜,不致再发。若水 
出不止者,亦属逆。 
r脐痈图p04…34a126。bmpr 
x黄连平胃散x 
黄连(五钱) 陈皮 浓朴(姜炒,各三钱) 甘草(生,二钱) 苍术(炒,一两)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白滚水调服。 
【方歌】黄连平胃散陈甘,浓朴苍术共细研,专除湿热兼消积,能令脐水立时干。 
x三妙散x 
槟榔 苍术(生) 黄柏(生,各等分) 
共研细末,干撒肚脐,出水津淫成片,止痒渗湿;又治湿癣,以苏合油调搽甚效。 
【方歌】三妙散用槟榔苍,黄柏同研渗湿疮,苏合油调治湿癣,收干止痒效称强。 
x隔蒜灸法x(见首卷灸法) 
x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x(俱见肿疡门) 

卷七腹部
少腹疽
属性:少腹疽生脐下边,证由七情火郁缠,高肿红疼牵背痛,漫硬陷腐水脓难。 
【注】此证由七情火郁而生。每发于气海、丹田、关元三穴。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丹 
田在脐下二寸,关元在脐下三寸,皆属任脉经。此三穴或一穴发肿,即为少腹疽。高肿 
红活,疼痛牵背,易溃稠脓者易治;若漫肿坚硬,绵溃腐烂,脓稀如水者难治。凡遇此 
证初起,急用艾灸肿顶,七壮至三七壮,以痛痒通彻为度,宜服仙方活命饮。气实之人, 
大渴便秘者,宜服内疏黄连汤通利之;老弱之人,宜服内补十宣散,令其速溃,若溃迟 
恐透内膜。外治法同痈疽肿疡、溃疡门。 
r少腹疽图p04…34a127。bmpr 
x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x(俱见肿疡门) 
x内补十宣散x(见胸博 痈) 

卷七腹部
腹皮痈
属性:腹皮痈生腹皮内,皮里膜外肿隐疼,腹痛不止脓成候,证由膏粱郁火生。 
【注】此证生于腹皮里膜外,无论左右,隐疼日久,后发痈肿于皮外,右关脉见沉数、 
而腹痛甚者,是其候也,由膏粱火郁而成。初起壮实者,用双解贵金丸下之,虚弱者减半, 
用之不应,再服半剂。凡下之后,腹痛不止,脓将成也。急用托里透脓汤。溃后,与痈疽 
溃疡门治法相同。不可过用克伐之剂,若希图消散,过伤胃气,则肿不能溃,溃不能敛, 
立见危亡矣。 
r腹皮痈图p04…34a128。bmpr 
x双解贵金丸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头部侵脑疽) 

卷七腹部
缓疽
属性:缓疽脾经气积凝,少腹旁生坚又疼,数月不溃生寒热,食少削瘦效难成。 
【注】此证由太阴脾经气滞寒积而成。生于少腹之旁,坚硬如石,不红不热,痛引腰 
腿,数月不溃;若兼食少削瘦者,终属败证,不可弃而不治。初宜服山甲内消散,不应不 
可强消,徒损胃气,以十全大补汤加乌药、附子、胡芦巴温补之,外用木香饼熨之,兼用 
独头蒜捣烂,铺于患上艾壮灸之,以知热为止,次日再灸,以或消或溃为效。若溃后,即 
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r缓疽图p04…34a129。bmpr 
x山甲内消散x(见中脘疽) 
x十全大补汤x(见溃疡门) 
x木香饼x(见乳部乳中结核) 

卷七腋部
腋痈
属性:腋痈暴肿生腋间,肿硬 赤痛热寒,肝脾血热兼忿怒,初宜清解溃补痊。 
【注】此证一名夹肢痈,发于腋际,即俗名 肢窝也,属肝脾血热兼忿怒而成。初起 
暴肿 硬,色赤疼痛,身发寒热,难消必欲作脓。初宜服柴胡清肝汤,外敷冲和膏;疼 
痛日增,宜服透脓散加金银花、甘草节、桔梗;脓胀痛者,针之。已溃,内外治法俱按 
痈疽溃疡门。此证首尾忌用寒凉。中年易愈,老弱之人难痊。 
r腋痈图p04…34a130。bmpr 
x柴胡清肝汤x(见头部鬓疽) 
x冲和膏 透脓散x(俱见肿疡门) 

卷七腋部
腋疽
属性: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 
【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 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 
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 
宜艾壮隔蒜片灸法,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药消之;虚弱之人,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乌 
龙膏敷之。早治或有全消者,迟则脓成,宜服托里透脓汤;脓胀痛者,针之;脓出痛减, 
随患者虚实补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此证初终,内外治法,禁用寒凉。中 
年易愈,衰老难痊。 
r腋疽图p04…34a131。bmpr 
x隔蒜灸法x(见首卷灸法) 
x柴胡清肝汤x(见头部鬓疽) 
x香贝养荣汤x(见项部上石疽) 
x乌龙膏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头部侵脑疽) 

卷七腋部
黯疔
属性:黯疔藏于腋下生,肝脾火毒痒而疼,寒热拘急色紫黑,急按疔门治即宁。 
【注】此证生于腋下,由肝、脾二经火毒而成。坚硬势若钉头,痒而且痛,寒热往来, 
四肢拘急,其色紫黑,烦躁作呕,痛引半身,宜服麦灵丹。其次内外急按疔门治之即愈。 
r黯疔图p04…34a132。bmpr 
x麦灵丹x(见肿疡门) 

卷七肋部
肋疽
属性:肋疽始发属肝经,火毒郁怒结肿形,紫痛梅李甚如碗,急宜针砭免内攻。 
【注】此证一名夹荧疽,生于肋条骨间,由肝经火毒郁怒结聚而成。初如梅李,渐大 
如碗,色紫 痛,连及肩肘。患在左,痛牵右肋;患在右,痛牵左肋。二十一日之内,脓 
溃稠粘者顺;届期不溃,既溃出清水者逆。初肿急宜瓷针砭出紫血,庶免毒瓦斯攻里;砭后 
赤肿痛甚,烦躁脉实作呕,为有余之证,宜服双解贵金丸下之;肿硬不溃,宜服透脓散; 
脉弱作呕,此胃虚也,宜服香砂六君子汤补之。亦有痛伤胃气而作呕者,即同胃虚治之; 
若感受寒邪,及偶触秽气而作呕者,虽肿时尤宜壮胃助气为主。盖肿时作呕,因毒瓦斯内 
侵者十有一二,停饮内伤者十有八九,惟医人临证详辨之。脓熟用卧针开之,余按痈疽 
溃疡门治法。 
r肋疽图p04…34a133。bmpr 
x双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