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外科心法要诀 >

第11章

外科心法要诀-第11章

小说: 外科心法要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治。初起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次服内疏黄连汤下之,将溃服托里透脓汤,已溃服托 
里排脓汤,外贴琥珀膏,围敷冲和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r透脑侵脑疽图p04…34a25。bmpr 
x托里透脓汤x 
人参 白术(土炒) 穿山甲(炒研) 白芷(各一钱) 升麻 甘草节(各五分) 当归(二钱) 生黄 
(三钱) 皂角刺(一钱五分) 青皮(炒,五分) 
水三盅,煎一盅。病在上部,先饮煮酒一盅,后热服此药;病在下部,先服药后饮 
酒;疮在中部,药内兑酒半盅,热服。 
【方歌】托里透脓治痈疽,已成未溃服之宜,参术甲芷升麻草,当归黄 刺青皮。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内疏黄连汤 冲和膏x(俱见肿疡门) 
x托里排脓汤x(见项部鱼尾毒) 
x琥珀膏x(见发际疮内) 

卷三头部
佛顶疽
属性:佛顶疽属督上星,阴阳不调毒热成,不论虚实皆险证,溃烂黑陷必然凶。 
【注】此证一名顶门疽。生于头顶囟门之前,属督脉经上星穴。由脏腑阴阳不调,热 
毒上壅而成。色紫,坚硬肿痛,脉洪大而数者为实;脉微细而数者为虚,皆属险证。若 
溃烂黑陷,六脉散大,神昏谵语,二便闭结者为逆。首尾内外治法,俱按百会疽。 
r佛顶疽图p04…34a26。bmpr 

卷三头部
额疽
属性:额疽生额火毒成,左右膀胱正督经,顶陷焦紫无脓重,高耸根收红肿轻。 
r额疽图p04…34a27。bmpr 
【注】此证生前额正中者,属督脉经,或 
生左右额角者,属膀胱经。总由火毒而成。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大脓者,其势 
重而属险也;若红肿高耸,疮根收束者,其势轻而属顺也。初服荆防败毒散汗之,次服 
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宜服托里透脓汤;气实者,宜服透脓散,外敷冲和膏。已 
溃宜服托里排脓汤,外贴琥珀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前侵脑疽) 
x透脓散 冲和膏x(俱见肿疡门) 
x托里排脓汤x(见项部鱼尾毒) 
x琥珀膏x(见发际疮内) 

卷三头部
勇疽
属性:勇疽 后太阳穴,胆经怒火伏鼠形,七日不溃毒攻眼,黄脓为吉黑血凶。 
r勇疽图p04…34a28。bmpr 
【注】此证一名勇疽,又名脑发疽。属足少阳胆经怒火而成,生于目小 之后五分。生 
在太阳穴者,无论左右皆可以生。初起如粟,渐肿疼痛,形如伏鼠,面目浮肿,七日信脓 
不溃,火毒攻睛,腐烂损目。若十一日针出黄脓,毒从脓解为顺易治;若出紫黑血者,系 
气虚不能化毒为逆难治。初服仙方活命饮清解之,毒甚宜服内疏黄连汤,外敷二味拔毒 
散。其将溃已溃,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 
溃疡门。溃后避风忌水。 
x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 二味拔毒散x(俱见肿疡门) 

卷三头部
鬓疽
属性:鬓疽三焦胆二经,证由欲怒火凝成,此经气多而血少,溃腐惟宜少见脓。 
r鬓疽图p04…34a29。bmpr 
【注】此证发于鬓角,属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二经,由于相火妄动,外受风热,更 
因性情急怒,欲念火生,凝结而成。此二经俱属气多血少,最难腐溃,更兼鬓角肌肉,浇 
薄不宜针灸,候其自溃。溃后不宜多见脓,脓多者过耗血液难敛。初起宜服柴胡清肝汤解 
之,脓成者宜托里消毒散托之,外敷二味拔毒散。已溃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x柴胡清肝汤x 
柴胡 生地(各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连翘(去心,二钱) 牛蒡子 
(炒、研,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生栀子(研) 天花粉 甘草节 防风(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柴胡清肝治怒证,宣血疏通解毒良,四物生用柴翘蒡,黄芩栀粉草节防。 
x托里消毒散 二味拔毒散x(俱见肿疡门) 

卷三头部
夭疽锐毒
属性:夭疽居左锐毒右,经属胆腑生耳后,谋虑太过郁火成,此处肉薄当急救。 
r夭疽锐毒图p04…34a30。bmpr 
【注】此二证左为夭疽,右为锐毒,俱生耳后一寸三分高骨之后。夭者,不尽天年谓 
之夭;锐者,如锋刃之锐利,言毒甚也。得此二证,愈者甚少。初起俱如黍粒,渐肿如 
瓜,坚硬平塌,紫暗不泽,较诸疮疼痛倍增。名虽各异,而左右耳后,俱属足少阳胆经,由 
谋虑不决,郁火凝结而成。此处皮肉浇薄,气多血少,终属险证,急当治之。迟则热气下 
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恶证悉添,必致不救。若红肿速溃者顺,坚硬黑陷者逆。如 
果投方应证,亦只十全四五也。初宜服柴胡清肝汤消解之,脓将成宜服托里消毒散,虚 
者十全大补汤托补之,外俱敷乌龙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渊液,胆经穴名)。 
x柴胡清肝汤x(见前鬓疽) 
x托里消毒散 乌龙膏x(俱见肿疡门) 
x十全大补汤x(见溃疡门) 

卷三头部
耳后疽
属性:耳后疽生耳折间,三焦风毒胆火炎,红肿有头 为顺,黑陷 痛冷溃难。 
【注】此证生于耳折之间,无论左右,属三焦经风毒,兼胆经怒火上炎而成。初起如 
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 热易溃,稠脓者为顺;若黑陷坚 
硬, 痛引脑,甚则顶、颊、肩、肘俱痛,不热迟溃,紫血者为逆。初治法同夭疽,已溃 
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r耳后疽图p04…34a31。bmpr 
又有初起失于托里,或误食寒凉,则毒不能外发,遂攻耳窍,脓从耳窍出者,名为 
内溃,属虚,多服十全大补汤。大抵少年得此证者,其愈最缓;老年得此证者,易于成漏。 
x十全大补汤x(见溃疡门) 

卷三头部
耳发
属性:耳发三焦风热成,初椒渐若蜂房形,赤肿疼痛生轮后,黄脓属吉紫血凶。 
r耳发图p04…34a32。bmpr 
【注】此证生于耳后,属三焦经风热相搏而成。初如椒粒,渐肿若蜂房,将腐亦多眼 
孔, 赤疼痛,肿连耳叶。盖发者,乃痈证之毒甚者也。不可听其自溃,恐溃迟脓通耳 
窍。当在十一日后,剪破疮顶,出黄白脓者属吉为顺;出紫鲜血者属凶为逆。初起俱宜 
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外敷二味拔毒散。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溃疡门。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二味拔毒散x(见肿疡门) 

卷三头部
耳根毒
属性:耳根毒初痰核形,肿如伏鼠 赤疼,三焦风火胆怒气,暴肿溃速非疽痈。 
r耳根毒图p04…34a33。bmpr 
【注】此证生于耳后,初起形如痰核,渐增肿势,状如伏鼠, 赤疼痛。由三焦风火, 
胆经怒气上冲,凝结而成。但此证暴肿溃速,根浅易愈,非若痈疽之势大毒甚也。初起寒 
热往来,宜服荆防败毒散汗之;发热痛甚者,仙方活命饮消之;脓成者服透脓散,虚者服 
托里透脓汤;溃后外撒红灵药,贴太乙膏;脓尽换搽生肌玉红膏,生肌敛口。若遇虚者,脓 
水清稀,或疮口敛迟,即服香贝养荣汤补之,自敛。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荆防败毒散x(见项部脑疽) 
x透脓散x(见肿疡门) 
x托里透脓汤x(见前侵脑疽) 
x红灵药 生肌玉红膏 太乙膏x(俱见溃疡门) 
x香贝养荣汤x(见项部石疽) 

卷三头部
玉枕疽
属性:玉枕疽属督脉经,证由积热风邪乘,枕骨微上脑户穴,高肿为顺紫陷凶。 
r玉枕疽图p04…34a34。bmpr 
【注】此证由督脉经积热,外受风邪凝结而成。生在玉枕骨尖微上脑户穴。初起如粟, 
麻痒相兼,寒热往来,口渴便秘,渐增坚硬,大者如茄,小如鹅卵,红活高肿。溃出稠脓 
者,属吉而顺也;若紫暗塌陷,溃出血水者,属凶险也。初则俱服神授卫生汤消解之,虚 
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敷冲和膏。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x神授卫生汤 托里消毒散 冲和膏x(俱见肿疡门) 

卷三头部
脑后发
属性:脑后发生在督经,热结风府粟肿疼,红活易溃稠脓顺,紫暗难溃血水凶。 
【注】此证属督脉经,枕骨之下风府穴,由积热外受风邪凝结而成。初如粟米, 肿 
作疼痛,引头顶肩项,气粗鼻塞,渐大如盘如碗。红活速溃出稠脓者顺;紫暗难溃时津 
血水者逆。初起内外治法,按玉枕疽。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r脑后发图p04…34a35。bmpr 

卷三头部
脑铄
属性:脑铄项后如横木,精涸毒火上乘生,黑如灶烟牛唇硬,木痛未腐水流清。急施桑艾 
法至痛,火燎刺痛属阳经,速服仙方活命饮,若见七恶定然凶。 
r脑铄图p04…34a36。bmpr 
【注】此证生于督脉经风府穴,由阴精枯涸,毒火乘之而生。初起形如椒粒,坚硬紫 
暗,渐肿如横木,甚则上至颠顶,下至大椎,色如灶烟,硬若牛唇。未脓皮先腐烂,时流 
清水,肌肉冰冷,轻者木痛,重者毒瓦斯将陷,全不知疼。宜急施桑柴烘法或艾壮灸法,以 
痛为度;速服仙方活命饮,以舒解其毒。七日之后,不发长不生大脓者,宜服十全大补 
汤救之,投补药不应者难治。若初起热如火燎刺痛,属阳证,速服黄连消毒饮,外敷回 
阳玉龙膏。此证若首尾纯见五善之证者,属顺;见七恶之证者,属逆也。其余内外治法, 
俱按痈疽肿溃疡门。 
x桑柴烘法 艾壮灸法x(俱见首卷) 
x仙方活命饮x(见肿疡门) 
x十全大补汤x(见溃疡门) 
x黄连消毒饮x(见前百会疽) 
x回阳玉龙膏x(见肿疡门) 

卷三头部
油风
属性:油风毛发干焦脱,皮红光亮痒难堪,毛孔风袭致伤血,养真海艾砭血痊。 
r油风图p04…34a37。bmpr 
【注】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痒如虫行,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 
风乘虚袭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宜服神应养真丹,以治其本;外以海艾汤洗 
之,以治其标。若耽延年久,宜针砭其光亮之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 
x神应养真丹x 
羌活 木瓜 天麻 白芍 当归 菟丝子 熟地(酒蒸,捣膏) 川芎 
等分为末,入地黄膏,加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温煮酒或盐汤任下。 
【方歌】神应养真治油风,养血消风发复生,羌归木瓜天麻芍,菟丝熟地与川芎。 
x海艾汤x 
海艾 本 菊花 蔓荆子 防风 薄荷 荆穗 藿香 甘松(各二钱) 
水五六碗,同药煎数滚,连汤共入厂口钵内。先将热气熏面,候汤少温,用布蘸洗, 
日洗二三次,洗后避风,忌鱼腥、发物。 
【方歌】海艾汤治油风痒,先熏后洗善消风,菊 蔓荆风薄穗,藿香海艾与甘松。 

卷三头部
白屑风
属性:白屑风生头与面,燥痒日久白屑见,肌热风侵成燥化,换肌润肌医此患。 
r白屑风图p04…34a38。bmpr 
【注】此证初生发内,延及面目,耳项燥痒,日久飞起白屑,脱去又生。由肌热当风, 
风邪侵入毛孔,郁久燥血肌肤失养,化成燥证也。宜多服祛风换肌丸。若肌肤燥裂者,用 
润肌膏擦之甚效。 
x祛风换肌丸x 
大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